幼儿美术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023-01-21 16:27■文/朱
幸福家庭 2022年12期
关键词:绘画美术幼儿

■文/朱 芸

幼儿美术教育作为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引导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及创造美,有助于陶冶幼儿情操,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目前部分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活动存在教学观念传统、教学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概念化、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本文探索了幼儿美术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供参考。

一、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美育是有限的,在幼儿园教育中,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参加美术实践活动,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可以提高幼儿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幼儿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幼儿如何勾勒出优美的线条,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审美情趣。其次,有助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教师通过美术教育,使幼儿愿意并能够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而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让幼儿感受生活的美好与乐趣,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最后,幼儿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美术活动有着较强的趣味性,丰富的色彩和图画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美术教育目前存在问题

在当前的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着教学观念传统、教学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概念化、教学方法单一等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传统

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传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没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而是采用教师讲授、幼儿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幼儿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并未积极参与美术活动。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让幼儿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应的绘画技巧与方法,但是从长远看不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要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释放幼儿天性。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积极引导幼儿探索周围的世界,让幼儿去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美,让幼儿尽兴地玩,尽情地画,表达出他们对现实世界的独特理解,创造出五彩斑斓、个性十足的儿童画。

(二)教学培养目标不明确

当前的幼儿美术活动中存在着教育目标不明确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有部分教师认为美术教育就是简单的教授美术技巧,把对幼儿绘画技能的培养作为美术活动的主要任务。另一方面,有部分教师把美术教育当成促进幼儿德育和智育发展的手段,忽视了美术教育的价值,把美术教育当成其他科目的附属品。

(三)教学内容概念化

笔者调查发现,概念化教学是不少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对幼儿来说,画画是一种游戏,画笔就是玩具,在游戏中他们大胆、率真、快乐地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幼儿教育这一阶段,如果美术教学内容过于概念化,将会限制幼儿的想象力,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如在“美丽的彩虹”一课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彩虹、云彩和地平线的程式化画法,并在黑板上画出了范画。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概念式的灌输方法,使幼儿的思维受到局限、绘画作品相似。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利于幼儿快速掌握绘画技巧,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四)教学方法单一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幼儿绘画多以命题画为主,教师怎么教,幼儿就怎么画。教师在美术教学中普遍使用示范法和范例法,机械地向幼儿灌输美术知识,让幼儿刻板地临摹事物的轮廓,导致幼儿作品中的人物和动物形象模式化。在这种固化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关注幼儿的绘画技巧,忽视了对幼儿想象力、鉴赏力的培养。

三、促进幼儿美术教育有效开展的方法

现阶段幼儿美术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幼儿美术教育的开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为此,我们必须正视问题,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推进幼儿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一)加强美术教师师资力量建设

美术教师是幼儿获得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启蒙者,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还应懂得如何把专业的知识传授给幼儿,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当下,有些美术教师并不是科班出身,缺乏专业的美术知识,这导致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时,其教育方式和理念往往不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不能从整体上启发幼儿的思想,不能引领幼儿理解艺术的真谛,不能及时发现幼儿的艺术天赋,长此以往,会使幼儿失去对美术的兴趣。因此,幼儿园应大力加强美术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艺术素养。首先,要加大对美术专业教师的引进力度。其次,要对现有的教师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培养方式,以有效培养和加强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比如,幼儿园可以每学期派教师到美术学院进修,不定期邀请著名美术教师进园传授经验等。最后,美术教师自身应该与时俱进,利用业余时间不断丰富自己的美术知识与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树立正确的幼儿美术教育观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幼儿美术教育观。教师应该深刻了解美术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幼儿个性的完善和人格的健全。这也是素质教育观下幼儿美术教育乃至于整个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

(三)创设良好的美术教学情境

首先,要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幼儿虽然年纪尚小,但是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审美能力,在幼儿园的区角环境创设中,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并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物质材料。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对于幼儿天马行空、新奇的想法予以合理的采纳,让幼儿充分感受环境创设的乐趣。

其次,要开展情境教学。3~6岁幼儿尚未形成学习的概念,往往按照自己内心的感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教师要将幼儿感兴趣和喜爱的事物与美术教学结合起来,开展情境教学,以激发幼儿对美术学习的热情。教师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础,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构建教学场景,创造温馨、和谐的课堂环境。比如,在“蝴蝶找花”美术课堂上,笔者通过为幼儿播放音乐,将幼儿带入音乐情境,让幼儿想象蝴蝶在公园飞舞的场景,以此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最后,坚持创新教育与美术教育相结合。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学会运用多种美术表达形式,激发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美术创新能力。

(四)尊重幼儿的主体性

首先,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美术欣赏或美术创作活动,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幼儿,面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面对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幼儿,教师应当给予幼儿充分的鼓励,让幼儿有进行美术创作与学习的兴趣和勇气;面对性格活泼的幼儿,教师在鼓励其大胆创作的同时也要提醒幼儿耐心、细心地对待每一次美术创作。

其次,教师要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在美术活动中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递进式教学。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幼儿自由的创作空间,让幼儿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而不是过度干预。教师应通过仔细观察,在了解幼儿绘画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指导。

最后,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要客观公正。教师要设身处地,站在幼儿的角度欣赏幼儿的艺术作品,并给予幼儿正面的评价和鼓励,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创作的愉悦,并乐于再次进行美术创作。

(五)丰富美术课程的形式

幼儿美术课程内容包括绘画活动、手工活动、欣赏作品等方面。其中,绘画活动有刮蜡画、水彩画、水粉画、油画棒画、棉签画、吹画等,手工活动有泥工、纸工等,欣赏作品方面可以对大师级的作品及幼儿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讲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幼儿的需要和活动情境,设计丰富多样的美术课程形式,培养幼儿的美术素养。例如,在大班绘画活动“神奇的蚂蚁王国”中,笔者借助多媒体,声情并茂地给幼儿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蚂蚁王国里的故事,幼儿感觉新鲜有趣,产生情感共鸣,在笔者的引导下积极地运用绘画的方式进行故事续编,创作了各种充满童趣的后续故事。

(六)注重不同领域的融合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五大领域常常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除教授美术专业知识以外,更要注重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以帮助幼儿获取知识和经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提高。比如,在进行美术活动“我最喜欢的球”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先让幼儿通过实践去感知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各种球类的特点,然后组织幼儿观看这些球类的图片和视频,最后指导幼儿用画笔画出自己喜欢的球。在这次美术教学中,教师将健康领域与艺术领域相融合,美术教学不再是简单生硬地灌输知识,而是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获得直接的经验,这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又充分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幼儿美术教育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幼儿美术教育可以有效地对幼儿进行美术启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师,要重视对幼儿艺术能力的培养,努力探索最先进的、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的幼儿美术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以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绘画美术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