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视角下的学习策略教学

2023-01-23 23:22王松红万初月
科学咨询 2022年21期
关键词:元认知学习策略教师

王松红,万初月

(1.烟台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山东省蓬莱第一中学,山东烟台 265600)

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充分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掌握更多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省时、省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提升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新性,从而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下面主要对元认知视角下的学习策略教学问题进行探讨与论述。

一、学习策略教学的相关理论

(一)元认知理论

20世纪70年代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我的认知、调节,具体包括计划、知识、体验、监控等内容,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对认知的认知。简单来说,元认知是学生的自我认知过程和与此过程相关的认知,这两种认知虽然在不同的理解层面,但是它能够准确地定位学生自我认为的学习能力和真实学习能力的匹配度。元认知策略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科学计划、合理评估、及时监督的基础上的,首先是科学计划,从听力教学内容、学生对听力的兴趣、听力训练的方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查,从学生角度确定听力教学计划是否科学;其次,合理评估,对学生在听力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心理情绪状态以及学生真实的听力反应进行策略分析,对不好的地方予以改进[1]。最后,及时监督,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的时候,对每一个学生听力训练的预期结果与真实发生的训练结果做对比,检验学生是否完成了听力训练目标。

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计划策略,就是个体根据认知活动的目标,制订相应的计划,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预测,制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而保证任务顺利完成。第二,监控策略,就是个体在进行认知过程中,根据既定的目标,对认知活动的过程和既定目标的完成程度进行评价和反馈,提升认知的效果。第三,调节策略,就是个体对自我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个体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调节和补救措施对认知策略进行及时调整。元认知理论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元认知理论的要求,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把学生学习当作知识构建的过程,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通过制订切实有效的学习计划,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提升学生对自我学习的认知能力,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学习策略教学

1.认识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学习者针对既定的学习任务采取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等,通过进行合理的规划,提升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完成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具有主动性、有效性、过程性和程序性的特征。学生学习离不开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是伴随着学习者的学习发生的一种心理活动,能够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过程,采取科学的学习步骤对学习流程进行优化,使学生形成具有自我意识的认知模式,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懂策略的学习者有可能会迷失方向,进而会失去计划自己学习、规划学习过程以及分析成绩的机会,同时对未来的学习也会迷失方向,让学习陷入被动,也不会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最终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

2.认识学习策略教学

学习策略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各种学习策略和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调节以及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进行学习策略教学中,需要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既要考虑到具体学习策略教学的特殊性,又要考虑全体学生学习策略的通用性,为学生做好学习迁移提供全面的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学情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升训练和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不能拘泥于原有的教学模式,应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让学生融会贯通,获得不一样的体验,指导学生针对自身学习情况选择合理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

二、学习策略教学的实施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就是课堂,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认知的过程,随着教师教学职能的淡化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学生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做好信息加工和知识构建,通过运用合理的学习策略,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提供全方位的指导,让学生乐于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升教学的效能。学习策略教学的宗旨是有助于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研究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积极选择策略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满学习的选择性和思想性,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

(一)排列多样化的座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座位布局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比较拥挤,过道狭窄,甚至挤占了教师的活动空间,不利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例如“稻田式”的座位格局虽然看起来整齐划一,但是不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稻田式”的座位模式最适合集体讲授,进行集中教学,但是具有封闭性。因此,教师要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合理摆放桌椅,科学布置座位,既要便于师生交流,又要为小组之间交流提供便利。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讲授方式,在课堂上要深入到学生中,拓宽活动空间,加强师生交流,与学生打成一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马蹄形”的座位排列有利于非言语交流的进行,这种排列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课堂活动,与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座位排列相比,其排列方式更有利于师生在课堂中的相互交流,例如在举行小品表演的活动过程中,座位排列按照“马蹄形”的方式,表演者在中央,所有的观众围坐在讲台外的三面,便于师生互动,这样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增强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意识,启发学生思维

从意识的角度来看,学生元认知的发展经历了无意识到有意识再到自动化的过程,元认知是个体在学习中随经验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要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首先,要增强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意识,让学生把握自己学习特点的意识性,比如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材料、不同的学习要求需要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在完成任务之前,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选择最佳的学习策略,保证学习任务能够顺利完成,提升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思维。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自我评价,充分了解自身的认知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与他人认知特点的差别,比如通过对比发现自己是擅长机械记忆,还是理解记忆等,自己的观察力比别人强,而注意控制程度又较某人差等。例如,在“人口问题”中,让学生阅读“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启发学生思考世界人口问题的表现,并分析产生的原因。一曲《常回家看看》又让学生陷入另一种意境,同时产生新的困惑:这首歌曲为什么能唱红中国大江南北?反映了当今中国存在的什么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在信息化社会中,学生学会选择不同的学习策略非常重要,这样的思维不仅有利于学生寻找问题创新的切入口,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创设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元认知体验

课堂教学知识大多都不是学生直接接触客观社会获得的,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充分结合起来,让教学更加具体化和具象化,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实践体验,提升学习的效果。自主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就会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对知识进行核实和验证,通过观察对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得出结论,从而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这种“真正的体验活动”是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宗旨,例如,在讲解“大气垂直分层”内容时,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大气运动形式,笔者让学生做这样的实验:向两个相同的杯子里注水,注水的顺序不同,一个杯子的水是底层是100℃的开水,上层是10℃的凉开水,而另一杯底层是10℃的凉开水,上层是100℃的开水,让学生通过测量,在观察中亲自对比杯中水温度的不同,从而理解大气的不同运动形式。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不能忽视元认知体验,因为它是元认知活动的动力。学习的成功会使人心情愉快,兴趣倍增,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形成良性循环。通过这种“做一做”的学习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元认知体验,进一步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让学生实现更好地发展。

(四)优化认知结构,提升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自我认知,做好学习活动的调节,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通常情况下,积极的影响称为发生了正迁移,消极的影响则是发生了负迁移。奥苏伯尔认为,良好的认知结构将促进新的学习或迁移。教学中时时刻刻都有知识的迁移,教学始终离不开知识的迁移,因此,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其学习策略进行合理的指导,注意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优化学生认知结构的系统化,从学生认知结构的逐步完善以及结合有效的教学策略两个方面着手,促进学生知识的正迁移,消除知识的负迁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地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在学习迁移能力提升方面,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第一,教师需要挖掘不同学科的共同要素,提升学生的感知力;第二,通过基本概念、原理、理论的教学,让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提升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第三,教师要针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进行统筹汇总,指导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城市的起源、城市的区位因素等问题时,学生能很快地找出三者的共同要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源、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条件、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和文化历史等。实践证明,良好的认知结构非常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训练思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3]。

(五)不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执行某种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运用什么水平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的自我把握与感受。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对人们的行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够让学生主动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4]。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承认不同学生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存在,如果忽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势必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削弱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其次,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已有的经验组织多样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信心,并鼓励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感到使用学习策略,学习就会有所收获,就能够带动学生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

1.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学校在不断培养综合地理专业教师提高专业技术素养的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广大学生的综合地理学习素养。高中教学时期正是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良好地理知识素养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这个关键阶段的地理知识教学。随着青年学生自主学习的不断深入,培养青年学生的各种思维表达方式很有必要[5],比如,在师生学习“中国雨带”的部分天气知识时,教师通常可以选择提前几天让中小学生具体了解一些相关的天气新闻,这样就能大大加深中小学生对中国雨带气旋概念的基本认识,从而充分激发中小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天文地理科学素养。

2.利用课堂提问的教学技巧

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直接引导学生自己回答一些问题或者提出一些疑问,比如,“中国雨带”的时间推移是有速度的,这是受什么其他因素影响的呢?教师或许可以借此问题解答一下广大学生的一些疑惑,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天气受夏季风强弱移动速度的势力变化以及受夏季风强弱移动速度的方向变化引起的。

三、结束语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学习策略应该是多元化的和智能化的,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以满足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监控与调节,掌握更多科学的学习策略,改善学习现状,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元认知学习策略教师
基于自主学习策略的高中写作教学探索
最美教师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探析初中英语词汇学习现状与词汇学习策略
高职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元认知量表构建
教师如何说课
高三英语复习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
元认知与大学生心理和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