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苏区货币制度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2023-01-24 02:02袁雯雯
青海金融 2022年12期
关键词:铜元银币工农

■袁雯雯

(中国人民银行大竹县支行 四川大竹 635100)

一、川陕苏区货币制度概述

川陕苏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建立和实施货币制度、发行货币(以下简称“苏币”)等实现了币值稳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等目标。川陕苏区建立初期,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撤退时,带有一些银币和纸币,但由于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只能在内部使用,加之当时川陕苏区货币市场极为混乱,使得红军难以在群众中筹款,政府收支困难,市场交易萎靡。与此同时,敌区为破坏苏区经济对苏区进行了经济封锁,在此环境下,川陕苏区创新实施了发行准备制度、货币发行制度和货币流通制度。

(一)发行准备制度

川陕苏区在建立初期,着力充实银行基金,不断夯实发行准备。具体表现在:一是在川陕苏区集中一切财力、物力,发展川陕苏区经济金融,保障军需民用;二是在发行准备充足的基础上,川陕苏区工农银行举办了“赛宝会”,展览的有金元宝、银元等,向群众展示川陕苏区发行基金充足,彰显川陕省工农银行的实力,切实提升银行和苏币的信誉。

(二)货币发行制度

一是发行币种多样。从苏币材质来看,类型多样,川陕苏区共发行了银币、铜币、纸币和布币四种;从苏币面额来看,面额适度,银币发行面额为壹圆;铜币发行面额为小贰百文、大贰百文、伍百文;布币发行面额为贰串、叁串、伍串和拾串;纸币发行面额为壹串、叁串和壹圆;从苏币制作机构来看,由川陕省造币厂印制银币和铜币,而川陕省石印局则印制布币和纸币,分工明确。

二是实行了银两制钱平行本位的货币制度。川陕苏区建立前,群众有重硬币、轻纸币的习惯,为扭转川陕苏区群众的货币使用习惯,推动纸币和布币大量流通,川陕苏区在借鉴中央苏区执行银本位制度经验的基础上,实行了银两制钱平行本位的货币制度,并确定了布币、纸币与银元、铜元之间的兑换比价,大致是铜元30吊(即200文铜元150枚)可兑换银币一元;一串布币或纸币,合1000文铜元,每三十串布币或纸币可兑换银元一元,铜元与银币的比值基本维持在30∶1。

(三)货币流通制度

根据当时的战争形势,川陕苏区创新制定了对内和对外两种差异化的货币流通制度。对内,川陕苏区由于有钱人带出苏区和窖藏的银币数量较多,川陕苏区内部难以大规模流通银币,铜元也因制造枪弹大量用铜而印制偏少,因此川陕苏区工农银行印制的四种货币中,对内主要是以布币为大宗,银元不多,铜元有限。对外,由于苏区需要使用银币和铜元从白区购买急需物资,故对外主要使用金属货币,主要流通的是工农银行仿造的川版、袁世凯头像、孙中山头像三类,其中又以川版为主。

二、川陕苏区货币制度运用效果分析

(一)提高了群众对苏币的信任度

川陕省工农银行借鉴中央苏区发行准备金的实践经验,以充足的发行基金保障货币发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暂行章程》第十条规定“发行纸币,至少须有十分之三之现金,或贵重金属,或外国货币作为现金准备,其余应以易于变售之货物或短期汇票,或他种证券为保证准备”,故川陕苏区在中共川陕省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讨论的斗争纲领中指出:“集中大批食盐、布匹、油与现金,扩大银行的威信”,同时工农银行行长郑义斋指出,“坚决执行现金集中,充实工农银行基金,使得银行马上开兑,扩大钞票信用”,在政策的推动下,苏区发行基金集中于工农银行。川陕苏区准备金有“大烟土20万斤、白耳100斤、金子1000余两,其他活动的财产无统计”,且发行的苏币不计入其中,同时将银币作为计数币种(按照一斤为16两的旧衡制计算),基金总额达到了1200多万元,发行基金与纸币、布币的价值比值约为6∶1,川陕苏区发行准备金相对充足,提高了群众对苏币的信任度。

(二)有效避免了发行量过多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一是实行适度发行原则。《苏维埃政权的经济政策》中指出:“对于发行纸币的问题,则应该非常谨慎,应该尽可能地避免苏维埃货币之跌价”。此外,《关于苏维埃经济建设的决议》中指出:“苏维埃政府对于纸币的发行应该极端的审慎。纸币的发行如超过市场所需要的定额之外,必然会使纸币跌价,会使物价腾贵,使工农生活恶化起来,以致影响到工农的联合”,即川陕苏区在货币发行量上,严格遵循适度发行原则,有效避免了发行量过多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发行量不足引起通货紧缩的情形。川陕苏区“出钞票200万元以上、出银元50万元以上、出铜元30万元以上”,苏区的货币发行量对于拥有500万人口的川陕苏区而言是适度的。

二是发行安排考虑群众认可度。川陕苏区布币、纸币的始发时间在1933年3月至5月,银元和铜元的发行时间在1933年底以后,货币发行除受发行物资、技术等客观条件限制外,还受到前期政治宣传、群众基础等影响。如在川陕苏区成立初,“红军来时带过来一部分纸币,没有使用,只是内部用,后来就用布票,布票坚固耐用,后来又有了川陕省的银元。当时铜钱、小钱都在用,老百姓用各种货币,而最喜欢用硬币银元”,由于当时老百姓还不大信任苏区银元,银元铸造是1934年才开始的。

(三)避免了敌区利用假币搞坏

一是创新发行布币。相对于中央苏区发行的大宗纸币而言,在川陕苏区,由于制造纸币所用的道林纸相当紧缺,加之地区经济封锁,道林纸需使用银元从白区购入,这使得川陕苏区在印制大量纸币方面存在困难。但川陕苏区布币资源相对丰富,当时在清江、苦草坝(现安永乡场上)、碧溪、泥溪、永安等地都设有织布厂,可以自行生产用于印制布币的洋布,同时在印制技术上,川陕省石印局建立初期使用的两部用于传单印刷的石印设备,符合布币印制要求,故川陕苏区在借鉴中央苏区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发行了布币,布币的发行有效解决了川陕苏币发行原材料不足的难题,有力推动了川陕苏区货币的统一。

二是创新货币防伪措施。川陕苏区借鉴中央苏区经验,一方面,在苏币上钤有“川陕省工农银行印”“郑义斋印”等字样,较中央苏区的签名更不易被模仿,这也是川陕苏区货币的一大特色;另一方面,优化苏币制造原材料,川陕苏区印制的布币使用的是洋纱织,印制纸币使用的纸全部从白区购进,原材料的优化增大了假币的造假成本。除此之外,川陕苏区为强化货币防伪,还创新实施了多项防伪措施。如增加保密暗印,在壹圆的纸币上端左右两边都显有印钞纸本色的“1”字;采用多色套印技术,在叁串纸币使用了褐、蓝、红、金黄色等多色套印技术,难以仿制,且此技术在当时各苏区中都是相当先进且难以掌握的;采用大量变体美术字、复杂花纹图案等。货币防伪措施的创新加大了造假难度,有效避免了敌区利用假币对川陕苏区政治、军事、经济、金融的破坏。

三是突出苏币的政治性和革命性。川陕苏币将党徽、革命领袖列宁、马克思等画像设计在版面之上,以此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念。川陕苏币在内容上印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政权归苏维埃,土地归农民”“增加工农生产”“发展社会经济”等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政治经济之主张,以反映当时的斗争形式。与此同时,川陕苏区货币是土地革命期间唯一不采用“中华民国XX年”纪年方式的货币,这种采用公历或中华苏维埃纪年的苏区货币,表达了川陕苏区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三、川陕苏区货币制度的历史意义及对当前工作的启示

(一)川陕苏区货币制度的历史意义

1.实现了货币统一、币值和物价稳定。川陕苏区建立后,为有效利用苏币替代白区货币,采取了差别化运用、收回、停用等多项措施,削弱了群众对白区货币的依赖,推动苏币全面流通。货币发行时以充足的发行基金为保障,采取银两制钱平行本位并推行适度发行原则,保证了川陕苏区货币的信用,稳定了苏币币值,进而实现了物价的稳定,促进了川陕苏区经济的发展,为革命战争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稳定了苏区金融流通秩序。川陕苏区货币是在打破敌人经济封锁的情况下发行的,稳定了苏区金融秩序,促进了商贸的流通。一是对于质量低劣的敌币,兑换价比苏币低,兑换后回炉重造,铸成符合川陕苏区规定的货币才投放到市场上进行流通;二是对伪造苏币的进行严处;三是通过集中宣传、石刻标语、苏币上印宣传口号等方式提高群众的认可度。

3.巩固了红色政权,满足了军事需要。川陕苏区印发的《财政经济问题决议(草案)》中规定,“财政经济政策的目的,便是供给红军的需要,改善穷人的生活,增加群众的利益,保证苏维埃和红军的胜利”。随着川陕苏区货币制度的实施,川陕苏区红色政权得到有效巩固,经济金融得到恢复发展,军事需求得到极大满足。如商贸流通上,川陕苏区紧缺的布匹等商品从白区大量运来;在苏币运用上,实现了军费的拨付,支撑了党政机关的行政开支,支持了经济建设和文教卫事业建设。

(二)对当前工作的启示

1.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人民币币值稳定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经济金融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复杂严峻的环境下,应进一步充实我国金融资产。一是提升黄金储备量,截至2021年末,我国黄金储备约为1948.32吨,而美国黄金储备量超8100吨,这与我国经济体量略次于美国不匹配,应增加黄金储备;二是我国外汇储备中包括美元资产、欧元、英镑等,但美元资产占绝大部分,如果美元贬值,相当于我国储备资产缩水,且外汇储备越高,受国外汇率、国外经济波动的影响也就越大,建议适当减持美元资产,调增英镑、欧元;三是加强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研判,加强对货币需求的测算,精准调节发行基金数量,综合运用MLF、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措施,有效调节市场货币投放量,实现币值稳定。

2.加大人民币反假力度。一是提升联合查处力度,调整法律适用。《刑法》明确规定了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和伪造货币罪的适用条件和处罚标准,建议进一步降低认定标准,同时提高量刑标准,提升造假和诈骗成本;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人民银行“总行+分行+中支+县支行”与法院、公安等部门的常态化工作协调和考核机制,建立专业人才队伍,提升对出售、购买、运输假币和伪造货币等违法人员的打击力度、频次和精准度。二是加大人民币防伪工作的科研投入,增加防伪标识辨别点、优化人民币原材料、提升防伪识别的科技含量,提升人民币造假难度。三是常态化开展人民币知识宣传,利用银行APP、微信小程序、报刊宣传、集中线下宣传、走访宣传等多种方式,营造“集中+分散”“新媒体+传统媒体”的全方位宣传氛围,提升人民群众的防伪、防诈能力。

3.强化人民币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流通运用。一是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一方面持续提升跨境人民币使用量。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加大中资企业对外投资力度,优化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和服务。另一方面合理运用现有外汇储备,购进国家所需的重点战略物资,进而支持重点领域发展,如国家可转让美国国债向欧洲购进先进机械设备,支持国内产业发展。二是提升数字人民币在国内的运用。数字人民币是绿色货币,具有成本低、能耗少、效率高、支付便捷等优势,同时可有效避免纸质人民币造假的问题。在“双碳”目标下,需持续加大对数字人民币的科研投入,扩大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城市,丰富其运用场景。

4.加强政策创新。川陕苏区的货币制度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我们也应在实践中持续加大创新力度。如在推进数字人民币的过程中,根据居民需求增加面额种类;在纸质人民币使用中,创新防伪标识;在乡村振兴领域,创新乡村振兴再贷款;在国际支付环境下,创新开发我国跨境支付系统等。

猜你喜欢
铜元银币工农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铜元收藏怎么玩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近代铜元三珍
大象法官分银币
面包里的银币
朱德:“抚育部曲亲如子,接遇工农蔼如风”
普鲁士18世纪对华贸易银币初探
如何收藏清末和民国铜元
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