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助力小能手积极成长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积极小能手”心育课程实践概述

2023-01-29 13:02王书胜
江苏教育 2022年96期
关键词:心育能手心理健康

杨 晴 王书胜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以下简称“学校”)自1951年创办以来,在“读中华经典文章,明理睿智;玩传统体育游戏,强体健身;赏民间传统艺术,优雅气质;看世界优秀影片,放眼全球”教育理念指导下,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共筑空间、共生课程、共享活动、共建平台、共促评价为抓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积极小能手”心育课程。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提出了“引领师生过一种自在宁静、自立舒张、自为向上的学习生活”的心育主张,以此助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小能手”是1960年周恩来总理视察五老村街道卫生工作时提出的。“积极小能手”中的“积极”指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支持下,以积极方式培育积极向上的儿童;“能”指可以胜任,并且把事情做得好,做得有效;“手”作为人体器官,突显了人的主体性,表达了对“生命自觉”的思考。“积极向上的儿童能将事情做得好”构成了“生命·实践”的内核,决定了“小能手”教育以提升儿童积极心理、培育儿童实践智慧为重点。

“积极小能手”着眼全体学生,倡导“人人争当小能手,个个都是小能手”,以“发现、鼓励、支持、期待”为教育行为要素,立足课程与资源,让每个学生拥有不同的成长经历,让每个学生拥有不同的实践经验,让每个学生拥有不同的成功体验,进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一、共筑空间:多维空间塑造“积极小能手”健心园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要求:中小学心理工作场域中应设立心理辅导室,以开展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学校在心理工作中秉持全科育人理念,以“共筑阳光健心空间”为出发点,积极组织各学科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互相配合开展心育活动,塑造“积极小能手”阳光健心园地,深入挖掘学校全场域育心功能。如“舒心VR体验馆”中,信息技术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带领学生全角度体验瑜伽动作,沉浸式体感寰宇舒心光影,做宣泄情绪小游戏,在运动、音乐、光影组合中,原本面露不悦的学生总能带着笑容出门;“小能手影院”中,校本电影课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组织学生赏析心理电影,共议成长话题;“静心阅读吧”中,图书管理员、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带领学生共阅生命主题的图书、指导学生制定专属心理书籍阅读清单;“诉心美术馆”中,美术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组织学生构思自我认知小漫画,绘画人际交往小趣事;“清心音乐厅”和“轻心舞蹈房”中,音乐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带领学生高唱《阳光小白马》《孤勇者》,共跳《小苹果》《骑马舞》等愉悦身心曲目。

二、共生课程:特色课程滋养“积极小能手”精神家园

《纲要》强调: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应以活动为主……基于此,学校整合心理健康课与校本特色课程“小能手电影课”,构建极具特色的“积极小能手”心育课程。

学校心育团队紧扣教材,梳理出“自我”“学习”“情绪”“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生涯与生命”六大领域内容中螺旋上升的逻辑脉络,积极探索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的智慧。以“生命”专题为例,将“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核心理念在小学生心中扎根,对未成年人整个生命教育过程来说尤为重要。

将《纲要》和教材内容整合对比分析,学校心育团队对小学各年级生命教育目标进行了如下思考(见表1)。

表1 小学各年级生命教育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学校心育团队积极研课、议课,不断进行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实践。如在二年级《生命真奇妙》一课中,杨老师通过“生命成长卡”“长成大树”“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等游戏,引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三年级《幸福的生命列车》一课中,杨老师以“五感体验学习法”引导学生感受生命小确幸,探究生命之幸福。在五年级《拥抱生命》一课中,王老师以心理游戏“叶子操”暖场,和学生一起感受生命的律动,在调查分享中和学生一起感受生命的绽放。

同时,学校积极设计“小能手心育电影必修课”“小能手心育电影选修课”和心理健康课“三位一体”的“积极小能手”心育课程。

其中,“小能手心育电影必修课”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电影情意感染并产生心灵共振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在中外经典电影和自我创作中,经过遴选、剪辑并编码后形成的校本化儿童必修课程。在必修课中,学生自主搜寻心理六大领域影片资源并自主荐片,心理健康教师和校本电影课教师围绕推荐的影片构建课堂框架,不断更新呈现教案,并在校本电影课中进行实践教学。如《立春》《忠犬八公——大爱无言》《鲁滨逊漂流记——收获与挑战同在》等都是其中的优秀课例。

“小能手心育电影选修课”是由学校心育团队和电影研究团队将家长和学生推荐的心理电影进行遴选、分类,梳理出符合不同个性学生发展的心育选修电影库。这类电影作为必修电影的补充,由学生自主选择观看时间、观看方式,评价方式也更为多元。如针对五年级学生开展“观影自然纪录片,探索生命奥秘”的选修观影活动。围绕“动物有智慧吗”这一问题,学生在电影库中寻找并观看纪录片《动物智慧》,自发组织辩论比赛,利用电影小报的形式写下自己的观影感悟。

心理健康课、小能手心育电影必修课、小能手心育电影选修课“三位一体”生成的“积极小能手”心育课程,滋养着“积极小能手”的精神家园。

三、共享活动:实践活动升腾“积极小能手”意义世界

学校除设置特色课程外,还精心安排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让“积极小能手”在实践中升腾自身意义世界。如心理健康教师指导学生利用“问卷星”在校内外积极开展“情绪管理”“学习烦恼”“记忆小窍门”“生命认知”等趣味调查并撰写分析报告;在“小能手广场”开展心理团辅活动,学生共享成长中的“荣耀时刻”和“美好小确幸”,并观察记录校园植物、昆虫在不同季节中的蜕变过程,丰富对生命和成长的感悟;开展“电影嘉年华活动”,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电影作品,用画、写、唱、演、拍等多种形式表达观影收获。

四、共建平台:协同平台守护“积极小能手”心灵牧场

《纲要》指出:学校应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学校整合多方资源,开展“家校社协同”心育工作。

每周五的延时服务时段,学校在部分班级开设心理电影社团。社团中,心理健康教师带领班级学生创作小剧本、拍摄心理小视频,如“自我”专题《独一无二小苹果》《不同眼睛中的“我”》,“情绪”专题《面对情绪好做法》等。学校邀请家长代表成立家校心育团共同参与社团活动,如拍摄心理视频《成人的自我调解》《一片叶子落下来》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六大领域感悟分享,以此搭建家校合作平台,丰富学校心育资源。

同时,学校积极挖掘社会资源,邀请各行业专家走入校园进行“崇实讲坛”,共同开展心育活动。如学校邀请脑科医生和学生共绘大脑功能区结构图,邀请骨科医生和学生讨论生命的成长过程,邀请传媒达人和学生一起拍摄心理短视频等。

五、共促评价:闪光评价点亮“积极小能手”蔚蓝天空

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积极组织班主任、任课老师、家长、学生挖掘每个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事件”,通过“心理微语”、视频互动点赞等途径对学校“积极小能手”的表现进行“闪光评价”。

学校一直从“将问题与学生分开,引导学生共同寻找生命中的‘闪光事件’”的视角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鼓励学生不断更新“闪光事件”记录,以此增加学生自我改变的内在能量,引导学生成为“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此外,学校以“积极小能手”为出发点,找寻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邀请“重要他人”共同挖掘学生生命历程中的“闪光事件”并录制成视频,在班级QQ群、学校微信公众号、学校心理抖音号进行宣传,开展互动点赞活动。每学期,班主任围绕“闪光事件”视频进行期末评语总结。

猜你喜欢
心育能手心理健康
心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实践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江苏省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积极心育奠定幸福人生
心育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诗意栖居”
捕鱼能手——重爪龙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五好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