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

2023-02-06 16:21卢建华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谱系中国共产党精神

卢建华

(华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2021 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一崭新命题,随即引起了学界的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学者们围绕这一命题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形成了一大批研究成果。笔者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方面对当前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评析,以期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逻辑研究

(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纵向历史分期研究

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分期,目前学界主要有“三期说”和“四期说”两种观点。邹绍清等学者提出了“三期说”,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分期划分为以坚定信念、英勇斗争的红色革命精神为核心的初创期(1921—1949年),以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建设精神为核心的探索期(1949—1978 年),以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为核心的全面推进期(1978 年—)〔1〕。更多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在实践中与时代互动共生的,其历史分期应与党的发展的历史分期相一致。例如,李海荣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分期应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与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 年)相对应的萌芽初创期;第二阶段是与党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 年)相对应的探索成长期;第三阶段是与党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12年)相对应的繁荣发展期;第四阶段是新时代(2012 年—)的整体构建期〔2〕。这些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以上四个历史时期分别以争取革命成功、献身国家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实现民族复兴为主题,都将伟大建党精神作为精神底色,因各阶段党的历史任务的不同而变化,前后承续、动态发展,呈现出同中有异的精神特质。

(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横向类别划分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系列伟大精神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于不同地域、承载于不同主体,要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进行系统研究,就需要对其作横向类别划分。目前学界主要有四种横向类别划分的主张:一是依据主体形态划分为地域类、事件类、人物类〔3〕;二是依据作用对象划分为全局类、地方类、行业类、集体类、个体类〔4〕;三是依据产生方式划分为重大事件孕育的伟大精神(事件类)、特殊地域产生的伟大精神(地域类)、先进模范人物彰显的伟大精神(人物类)、科技创新激荡的伟大精神(科技类)、重大灾害磨砺的伟大精神(灾害类)〔5〕;四是依据形成时间划分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来源”的“序谱”和“革命精神”“艰苦创业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四个主题的“正谱”〔6〕。

(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历史源头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源头。此后,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多维解读就成为学界的研究重点,短时间内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例如,丁俊萍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和起点的,其中的具体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诠释〔7〕。何虎生、张林认为,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构成了历史传承关系和系统主导关系,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最高层次的精神形态,在结构上构成主导脉络,在思想上树立主导观念〔8〕。

(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构建经验的研究

学者们在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过程中,总结了构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经验。例如,邹绍清提出,构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弘扬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必须在干事创业的奋斗实践中构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必须在坚持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中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必须善于发掘在实现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成长起来的个人或群体的先进事迹来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必须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国家认同与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书写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1〕。

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论逻辑研究

(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生成机理和内在逻辑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是随机无序、主观臆造的产物,也不是纯理论、纯思想的简单堆砌,而是有其内在的生成机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一个逐步形成、迭代发展、层积、累迭的生成过程,并沿着一定的内在逻辑不断传承发展。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可将学者们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生成机理和内在逻辑的研究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理论根基的研究。精神之伟力源自其思想根基之科学,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在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的引领下形成的。刘晓哲、朱晓妍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及其形成历程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构建〔9〕。正因为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才能成为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二是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历史底蕴的研究。王易认为,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诸如仁者爱人、民为邦本、天下大同、革故鼎新、知行合一等文化精华,已渗透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以符合时代特点的表达方式体现于不同的历史时空中〔10〕。刘海飞也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正是已融入中华民族血液的优秀文化基因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孕育出的新形态〔11〕。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在历史延续中不断升华,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基因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

三是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实践基础的研究。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在新的伟大实践基础上不断传承发展。高振岗、王廷栋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的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精神结晶〔12〕。还有一些学者从党带领人民奋斗实践的角度论证了具体精神的形成历程,如张有武、陈智认为,井冈山精神源于党在井冈山革命时期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探索实践〔13〕;张新峰认为,改革开放精神源于党领导人民把握历史大势、抓住变革时机开启改革开放的实践〔14〕;周进认为,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源于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进行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15〕。

(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核心内涵与精髓要义研究

随着历史时空的不断转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具体内容越发多元丰富,但贯穿其中的核心内涵与精髓要义是始终如一的。从既有研究成果来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核心内涵与精髓要义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一是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16〕颜晓峰认为,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所蕴含的求真理、求进步、求解放的革命精神、科学精神、时代精神是熔铸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神原料〔17〕。王易认为,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深层内核,正是在坚定的理想信念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事业,探索出适应中国实践的革命道路〔10〕。

二是深厚的爱国情怀。爱国情怀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一以贯之的主题主线,秦玉娟认为,从精神内涵来看,不同历史时期的伟大精神都饱含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浓烈情感,都蕴含着上下同心、团结一致、坚决维护祖国统一与尊严的坚定决心,都包含着矢志报国、无私奉献、攻坚克难、不惧牺牲的宝贵品质;从历史使命和行动价值来看,作为最坚定的爱国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使命担当,是内容丰富、样态各异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本质属性与核心要义〔18〕。

三是坚定的人民立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直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最根本的宗旨和恒久不变的初心。邓纯东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体现出坚定的人民立场,始终把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保证人民权力,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始终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19〕。

四是实干的创业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20〕。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蕴含着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严谨态度和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实干作风。陈雨萌认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秉承创新、科学、实干的创业传统,创下了建国之业、立国之业、富国之业、强国之业,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实践属性,标识出中国共产党人奋发有为、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髓要义〔21〕。

五是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锻造出崇德向善、奋发向上的强大道德力量。王易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所以具有穿越时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原因在于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实际行动真实地塑造英雄之“形”、诠释模范之“神”,汇聚了向上向善的强大道德力量〔10〕。王钰鑫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道德力量,体现在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具有认识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2〕。

(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明特征与价值意蕴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党的思想理论、性质宗旨、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在党带领人民奋斗的历程中所形成的多领域、多层次的精神系统,以其自身鲜明的特征表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

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明特征,俞婷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由多种精神形态构成的统一体,具有精神同源和价值同向的内在统一性〔23〕。刘海飞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特征包括:在个体组成上的体系性,在产生时间上的前后相继性,在涉及领域和行业上的全面性和多样性,在地域起源和命名形式上的广泛性和丰富性〔11〕。

学者们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价值,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政治价值的研究。政治价值主要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对治国理政和党的建设的作用。王冠、李雪勤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既是一种政治符号,也是一种治理工具,在政治实践中具有“创造政治记忆、整合意识形态、提升动员效能”〔24〕的政治功用。其他多位学者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政治价值亦有粗略论述,笔者将其汇总概括为以下内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助于强化对党的政治认同,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意识形态的凝聚整合作用,有助于提升政治动员效能,有助于塑造良好的政党形象,具有重要的兴党强党价值。

二是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文化价值的研究。文化价值主要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对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邓凌月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有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精神底气,并将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完善提供重要支撑〔25〕。刘国瑞则从精神动力的角度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仅是立党强党的精神财富,更是国家治理的精神支撑、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和人民幸福的精神源泉〔26〕。王霞则进一步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破解现代性精神危机的思想武器,是建设新型现代性文明的精神法宝,是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27〕。

三是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社会价值的研究。社会价值主要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的作用。邓凌月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含和承载的崇高信念、精神气质、价值追求、行为逻辑等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认同,进而重塑社会行为模式〔25〕。刘晓哲、朱晓妍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助于激发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动力,有助于涵育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大爱大德,培养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职业道德,塑造克己奉公、俭以修身的个人品德〔9〕。佘双好、王弢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教化社会成员尤其是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优质精神资源,可以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推动青少年树立正确人生观,激励青少年保持昂扬精神状态,引导青少年形成优良人格品质〔28〕。

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实践逻辑研究

(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承发展的实践主体研究

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创造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未来的赓续发展最终也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邓凌月认为,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要促使广大人民群众以实际行动遵循和践行伟大精神的具体要求,真学真信真传真行,用伟大精神铸魂育人,把伟大精神融入社会、融入生活〔25〕。刘晓哲、朱晓妍提出,可以通过“大众+分众”“整体+分层”“输入+输出”的宣传教育机制,使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价值内核,从而实现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自觉认同和主动运用〔9〕。

(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承发展的实践载体研究

在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应在生活化的场景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社会教化,应在文艺化的氛围中实现伟大精神的当代解读,应在全媒体时代鼓励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进行伟大精神的意义输出。陈红娟认为,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承发展中应关注“非具象化存在而进行意义建构的文化元素”〔4〕。胡一峰认为,应鼓励创新戏剧表演方式,以更具时代感的方式演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创造更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戏剧角色来彰显伟大精神的时代力量〔29〕。彭涛认为,影视剧“在其影像实践中,以其特有的方式再现或表现了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各种伟大精神”〔30〕,是通过影像书写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具有构建集体记忆增进历史认同感,践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30〕。韩晗认为,红色工业遗产作为一种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场所媒介,在传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1〕。

(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承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要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积极研究和探索时代化大众化的传播路径。从既有研究成果来看,当前学界主要从融入学校教学和融入日常生活两个角度来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承发展的实践路径问题。

在融入学校教学方面,学界普遍认为,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引导各年龄段学生传承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王易提出,要整体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神源头、纵向发展和横向延伸,关键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讲深讲透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核心意涵和价值诉求,再结合具体事例逐步彰显伟大精神中的“思想资源、时代特征和精神力量”〔32〕。张新峰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课要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要围绕“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两个统一”(挖掘精神谱系内涵与创新表达形式相统一、课堂讲授与课外实践相统一),创设“三大条件”(案例教学、红色资源、实践基地),注重“四种形式”(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14〕。白杨、杨慧民从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设计着手,提出了“问题式融入”“专题式融入”“整体性融入”“链接式融入”等四种促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的路径〔33〕。

在融入日常生活方面,学界普遍认为,要在全社会层面传承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就必须加强相应的宣传教育。张有武、陈智提出,要建立健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社会宣传机制,科研院所应根据实际设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中心加强理论研究,教育部门要根据学段学情有计划地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各级宣传机构要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大众化宣传,进而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学习、研究、宣传、践行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良好氛围〔13〕。刘晓哲、朱晓妍提出,要坚持运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员干部廉政教育以抵御不良社会思潮,还要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网络传播机制建设,打造一批线上精品栏目〔9〕。

四、研究评价与展望

(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既有研究成果评价

从研究成果的时间分布来看,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研究有三个重要时间节点:第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是2021 年2 月20 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一崭新命题;第二个重要时间节点是2021 年7 月1 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讲话中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这一重要概念;第三个重要时间节点是2021 年9 月29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 周年之际,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正式发布了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从笔者目前搜集到的研究资料来看,在以上时间节点之后都会出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的新热点。具体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学界集中讨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念内涵、演进流变、品格特质等内容;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后,学界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诠释、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及实践要求等方面;第一批伟大精神发布后,学界的研究视野更为开阔,呈现出多维度、多层次的研究格局,研究重点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发展历程、生成逻辑、内涵解读、精神特质、时代价值、实践要求以及与伟大建党精神的逻辑关系等方面。总的来说,目前学界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推进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学习研究和传承发展,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由历史记忆转化为推动理论和实践前进的现实力量。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很多重要问题还有待研究和明确。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理论研究中的一些表述和概念仍显模糊。例如,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一命题后,虽然学界已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政党精神”等不同表述统一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或“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但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主体,究竟应该是作为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还是作为构成要素的“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究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伦理要求和特有品格,还是中国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时代表征?从既有研究来看,以上问题仍旧是模糊的。再如,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中国精神、中华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间关系的辨析还不够,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部精神与精神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有待加强。因此,需要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进行科学严谨的系统研究,进一步厘清概念内涵,明晰精神外延,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实践研究仍有深入挖掘的空间。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引领,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之融入课堂、融入社会、融入生活的文化建设目标仍任重道远。一是既有研究更多地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作为研究重点,缺少对融入现状的考察,应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科学设计调查问卷,科学选取调研对象,并选取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别的学校深入课堂实地考察,深入分析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问题及经验,进而有的放矢地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方法。二是既有研究较少探索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法和路径,应着重从融入主体、融入载体和融入方式等角度展开相关具体研究。

(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展望

首先,要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研究,既要在学理层面探索其形成机理、整体样态、科学内涵和内在逻辑,又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发掘其时代价值、实践进路。以此而观,既有研究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论研究多,而对如何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实践探索偏少。因而,今后研究要更注意推进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结合,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

其次,要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既是一个历史问题,又是一个现实问题。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研究,既要具备历史视野以追溯其历史源头、梳理其发展历程、总结其历史经验,还要充满现实关怀、面向现实需求、回应现实关切、赓续伟大精神。以此而观,既有研究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历史梳理多,而对如何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现实探索偏少。因而,今后研究要更重视历史分析和现实需要的融会贯通,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更好地观照现实。

再次,要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容,既有共通价值表达,又各具其特殊意义。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并随着党的主要任务和我国的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不断生成和发展的,因此不同伟大精神都具有一脉相承的共同的精神基因。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也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空境遇中所展现和延伸出来的有独特精神指向的具体精神的集合体。以此而观,既有研究对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整体性研究多,而针对具体精神的深入研究少且不够系统。因而,今后研究要更注重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要重视伟大建党精神即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源头的研究,更要加强对具体精神的深入探索和思考。

最后,要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既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视角研究,也能以跨学科的多学科视角研究。以此而观,既有研究从唯物史观、意识形态、党的建设、实践论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视角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进行研究的成果多且研究内容同质化严重,而从多学科视角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成果较少。因而,今后的研究要更广泛促成专业研究与交叉研究的协同合作,积极采用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视角,从多学科视角进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猜你喜欢
谱系中国共产党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神族谱系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赓续与文化自信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