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三重逻辑

2023-02-06 16:21林于良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科技

林于良

(苏州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党的二十大着眼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作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尽快摆脱落后农业大国的面貌,党中央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农业”〔1〕在内的“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这一时期虽然“四个现代化”内容有细微变动,但农业现代化始终是“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之一,从而确保了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广,我国农业生产力实现大跃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得以稳步推进,进而为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引领并且推进新时代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事业发展,党的“三农”理论实现新飞跃: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发展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将“农业现代化”拓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2〕;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对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了科学部署,强调“建设农业强国”〔3〕;2022 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由此可见,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我国新征程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新时代加快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认真对待的战略性问题。

一、新时代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价值逻辑

新时代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立足中国国情农情,对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丰富,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其重要维度,如果不能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那么“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4〕。具体而言,中国的基本国情农情、拉美国家的发展教训、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等都启示我们,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时间压缩、叠加发展、协调推进的“并联式”发展过程〔5〕。一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决定了必须加快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的人口规模巨大,比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还要多,而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却相对不足且农业生产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这意味着粮食问题始终是中国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二是拉美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教训启示我们,必须加快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拉美国家在取得民族独立后开启的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一度出现“奇迹式增长”现象。但是,拉美国家在不消灭大地主基础上进行的农业改革并不彻底,大量土地仍集中在极少数大庄园主手中,这导致了缺乏生活保障的农民被迫离开农村进入城市谋生,而且即使他们在城市生活条件极差,也很难再回到没有土地的农村,因而其人口流动大部分是单向的。再加上拉美国家没有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单纯追求城镇化率,造成农村人口向大城市的聚集,进而出现就业困难、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恶化等发展困境,因此其经济增长奇迹如昙花一现。这说明不处理好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市化、工业化等的关系,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只有立足本国国情、依靠自身力量开辟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才能成功。三是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经验启示我们,必须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起始于20 世纪40 年代左右,到20 世纪80 年代已经达到高度发达水平,其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经验主要有两点。一方面,高度重视对农业的保护。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保护粮食生产、发展农业科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对农业绿色产业的补贴投入等,从而不断夯实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的基础地位。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美国政府在工业化、城市化之初就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发展的政策和法案,采取了推动农村现代化的一系列行动。而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则极大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提升了农民物质生活水平,但同时其农村生态危机也日益突出,因此欧盟在2013 年把推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政策改革的目标之一。总之,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经验启示我们,不要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只要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是不可能的。

(二)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社会繁荣稳定的战略支撑

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看,农业是社会繁荣稳定的基石,农业基础牢固、粮食充足、人民群众有饭吃,社会就会相对稳定,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也能稳步推进;如果农业基础不稳、人民群众“缺衣少食”,社会不稳定因素就会增多,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就缺乏坚实基础。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看,一个国家和地区要实现长足发展必须有强大的农业作为基础。如美国和欧洲地区的发达国家早在20 世纪40 年代就开启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通过加大农业投入尤其是对农业绿色产业的补贴投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发展政策、提升农村社区发展能级等举措,已经逐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并呈现出同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等融合发展的态势。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醒我们,只有“稳住农业基本盘”〔6〕,才能掌握全局主动。因此,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加快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在农业要素成本趋涨、土地资源有限、国际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只有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有利时机不断缩小同发达国家在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等领域的差距,奋力推动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才能将我国超大规模人口优势转化为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从而以稳定畅通的国内大循环体系从容应对不稳定、不确定的外部环境。

(三)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国家现代化发展集聚必需的人口、土地等要素,没有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发展就没有坚实的根基。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带来的各种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7〕。当前,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而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但是,中国人口规模巨大且农村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量的绝大部分,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从现实情况看,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还不够稳固〔8〕,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较为突出,中国式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因此,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和不足,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业发展稳定和农民持续增收,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务之急。

二、新时代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逻辑

新时代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但是,农村依然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任务最繁重的地方,新时代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国家粮食安全发展格局日益严峻、农业科技创新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等现实挑战。

(一)国家粮食安全发展格局日益严峻

在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诸多挑战中,国家粮食安全是底线中的底线,如果国家粮食安全出了问题,那么国家总体安全就会失去坚实的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历史上粮食安全形势最好的时期,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是我国长期不会改变的粮食供求紧平衡格局带来的粮食安全挑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不断实现新突破,逐步解决了人民温饱问题。但是中国人口规模巨大、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农资价格上涨、人工和土地成本增加等导致粮食种植成本攀升,进一步压缩了我国粮食生产的盈利空间,对农民种粮积极性以及国内粮食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不容小觑。二是粮食供需结构性矛盾带来的粮食安全挑战。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人均粮食消费量、膳食消费结构变化显著,人们不再仅仅满足“吃饱”,而是要求“吃好”以及追求膳食结构平衡,这对我国粮食供给种类的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虽然我国谷物总产量已经稳居世界首位,但是仍“赶不上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结构的不断变化”〔9〕,如何从单纯的保障口粮安全向全方位、多渠道构建多元化优质食物供给体系转变,是未来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的重点之一。三是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加剧带来的粮食安全挑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确保粮食持续生产的关键因素。我国虽然耕地总量多,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占有淡水资源等相对不足,而且优质耕地和耕地后备资源也较少。更为严峻的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用水量的持续增长加剧了粮食生产水资源短缺困境,而社会上不同程度存在粮食浪费现象,也进一步加剧了粮食供需关系趋紧的风险。四是国际市场动荡带来的粮食安全挑战。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力更大、任务更重。国际主要粮源集中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少数农业大国,一旦出现重大疫情、重大自然灾害、粮食运输枢纽堵塞等突发情况,将极大影响世界粮食出口的稳定性。与此同时,个别粮食出口大国控制粮源,国际粮价一路攀升,这些都势必影响中国必要粮食进口的长期安全与稳定。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二)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短板弱项

新时代以来,我国自主选育作物品种面积、主要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等显著提升〔10〕,农业科技创新实现了突破性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制约着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一是农业核心技术研发能力薄弱。首先,部分核心种源进口依存度较高。目前,我国部分核心种源尚未实现自主可控,如一些优异种质资源对农业科技增产的贡献率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应对植物病虫草害、微生物耐药性、外来物种入侵等农业生物安全研究相对不足。其次,现代化农机装备的发展还不够充分。现代化农机装备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产出的稳定性,但是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意识和农民科学意识还不强,尤其是农业科技推广经费相对不足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进而制约了新兴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加之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长期以来形成的“经验思维”,对新型农机设备产生怀疑甚至抵触心理,也影响了现代化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总体看来,我国粮食装备、棉油装备等的智能化发展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油菜、马铃薯等农作物的机播、机收率还不高,现代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再次,耕地资源的保护利用技术亟待加强。从我国耕地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看,亟待加强土壤保护与地力提升、农田灌溉水资源高效利用、耕地污染修复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最后,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当前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对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进行结构性调整,增强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差异化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二是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亟待深化。科技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始终走在各方面改革的前列。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新的复杂形势,对农业科技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束缚农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如部分农业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机制不畅、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农业科技评价体系存在简单量化问题、农业科技经费投入体制不科学等,唯有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才能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三是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相对不足。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是推动农业科技现代化的主体力量,拥有高素质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有利于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掌握话语权,但是我国现阶段在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受传统择业观念的影响,一些青年大学生“不爱农、不学农”,导致我国涉农高校、涉农专业的生源相对不足,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此外,受地理位置、薪资待遇、科研条件等掣肘,我国农业科技人才的区域分布也不均衡。

(三)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

在现代化进程中,能否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从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经验看,很多国家就是由于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而逐步陷入发展困境。由此可见,科学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是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新时代以来,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取得了新成就,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是制约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的“绊马索”,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一是我国农业核心竞争力有待加强。虽然我国农业产量大、品种多、门类齐全,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农林牧副渔都得到了充分发展,但是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等相对不足,还没有摆脱农业“大而不强”的局面。二是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农民增收问题涉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为了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这一根本问题。新时代以来,我国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农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逐步降低,我国已经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城乡居民的绝对收入差距依然较大,提高农民收入已进入关键转型期。尤为复杂的是,受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大宗农产品提价空间有限等因素影响,农民靠传统农业经营实现持续增收的空间不大;受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企业转型升级、农民工技能锁定难等因素影响,农民靠工资性收入实现持续增收的动能减弱〔11〕。总体看来,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居民绝对收入的差距亟待培育新动能。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新尝试,尽管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在服务内容、主体、对象和形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环节。例如:经济作物和丘陵山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较为薄弱,畜牧业领域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缺口较大,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水平参差不齐,农业生产托管规模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四是农村自身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有待提升。同城市相比,虽然农村在生态资源和以农耕文化为主要代表的文化资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目前对其开发利用的能力还不足。一方面,良好生态环境不仅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农村发展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但是有些地区在将“绿水青山”切实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方面还不够清晰。另一方面,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促进农耕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对人才、资本、技术、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的要求较高,而这些现代生产要素又高度集中于城市。因此,农业农村必须形成自身“价值洼地”,以吸引此类现代生产要素流入,但在城乡二元体制束缚下这些要素又难以流向农村,成为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外部障碍。此外,农村人口的大量外流又使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传承面临断层的风险。

三、新时代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逻辑

党的二十大精心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加快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价值逻辑和现实逻辑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新时代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跨越。

(一)坚持党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12〕。事实上,无论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还是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都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这既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证。为此,一要完善党领导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体制机制。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具有高度的历史自觉与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情怀。新时代,要进一步健全党领导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党全面领导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团结带领全体中国人民为加快建成农业强国而不懈奋斗。二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地区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新时代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着力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根基,确保党领导和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充分发挥,汇聚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强大合力。三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干事创业本领强、作风优良的党员干部队伍,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才能组织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全方位系统性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任务,任何时候这根弦都松不得,必须全方位系统性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为此,一要着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必须坚持以“长牙齿”的硬举措加强粮食耕地管理,依法依规坚决遏制破坏耕地、占用耕地的行为,稳稳守住耕地红线,确保粮食耕地面积不减少、粮食产量和优质良田比重稳步提升;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产业体系,提高国家粮食产业智能化水平,进一步降低粮食生产、加工、流通、存储、消费等环节的成本消耗〔13〕,着力提升粮食生产经营收益,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二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当前,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需求正快速转型升级,因此既要保持以口粮为主的传统粮食安全,也要进一步挖掘草原森林江河湖海等的食物供给潜力,将食物来源从传统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空间资源拓展,提高我国食物来源结构和供给种类的多元化水平,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食物消费结构升级转型的新要求。三要促进粮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因此应通过着力提升有机肥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量,着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化学农药使用强度,着力运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等举措,加快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四要增强国际粮食安全治理能力。要以自主创新和提升品质为重点增强我国粮食产业发展韧性,完善国内粮食流通和储备体系,增强应对世界粮食安全风险的底气和能力;推动粮食进口品种结构、空间布局结构、运输方式和路线等多元化发展,主动防范化解各类潜在和衍生的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风险;进一步深化农业贸易与投资领域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等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冲击。

(三)增强农业科技与改革的双轮驱动作用

加快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必须增强“科技和改革的双轮驱动”〔4〕作用。一要加快实现农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是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驱动力。因此,加快实现农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责之重任”,要加强生物育种、现代农业装备、种业芯片、耕地资源保护利用等方面的重点攻关。为此,首先,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有利时机,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加强以农业核心种源为重点的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加快在农业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重要种源自主可控和优良品种不断更新升级上赢得战略主动权。其次,要以农业产业需求为导向,聚焦卡脖子技术领域攻关,加强现代化农机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加快促进农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最后,要深化耕地资源保护利用技术和农业生物安全技术研究,突破耕地污染修复、水肥资源利用效率、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植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治等领域的技术瓶颈,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二要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是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法宝,必须妥善处理制度改革与科技创新的辩证关系,让制度改革为农业科技创新开辟道路,促进创新的要素充分涌流,让农业科技创新为制度改革提质增效加力。首先,要科学处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进一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要素,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用益物权,维护好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稳步提升农民财产性收益。其次,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最后,要深化农业科技政策体系改革。要瞄准农业科技现代化发展目标,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并提升政策的可操作性,尤其是要加大对智慧农业的政策倾斜力度,完善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智能农业产业链,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注入科技力量。三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人才。首先,要优化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数字技术的发展正推动农业由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向智慧化方向转变,这迫切需要推动高校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式创新等深层次变革,充分发挥高校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主阵地作用,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拔尖创新人才。其次,要调整优化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区域分布结构。国家可以通过政策保障、奖励机制、人才引进等方式,引导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向中西部地区流动,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分布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适应。最后,要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评价体系。要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从事不同农业领域研究的人才实施分类评价与考核,营造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他们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四)健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在新征程上,要进一步健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扎实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此,一要加快以县域为重点的城乡融合发展。县域是城市和乡村的中间过渡地带,实现县域内的城乡融合是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可以将县域内城乡融合作为重要依托,逐步推进更大范围的城乡融合发展,让城乡居民平等享受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果。二要加快畅通城乡要素合理流动的渠道。要进一步健全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配套政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持续增收,不断缩小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确保农业转移人口能在城市生活得更好,同时也要完善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的体制机制,有序引导农民工返乡、高校毕业生回乡、企业家入乡。同时,在保护农民利益基础上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赋能乡村振兴,促进社会资本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三要加快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一方面,要充分研究分析乡村密集度、人口密集度、距离城镇远近等各类因素,着力缩减城乡基本养老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基本教育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供给差距,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居民共享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另一方面,要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除因乡村振兴所需要的特殊基础设施外,应逐步实现交通、水利、能源、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国土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四要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因地制宜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内容由全产业链向生产性服务聚焦、服务主体由村集体向多元市场主体拓展、服务对象由各类经营主体向小农户倾斜、服务形式由多样化向农业生产托管集中。五要加快提升农村自身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一方面,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充分挖掘乡村特有的生态资源,积极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绿化建设等方面的一体化建设,因地制宜提升传统村落的使用功能,打造既养眼又养心也养肺的传统村落,使其留得住青山绿水和淡淡乡愁、守得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魂”。另一方面,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使之成为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精神支撑。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科技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科技在线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