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标中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2023-02-09 10:40王佳政王碧
地理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国土新课标学科

王佳政,王碧

(1.四川省合江县白沙中学校,四川 泸州 646202;2.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成都 610101)

国家安全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当前世界各国暴露出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问题给全球发展增加了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也给我国的国家安全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部在2018年印发了《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学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指明了方向。《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地理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高中地理的学习后能具备家国情怀的理念,形成关注国家安全等问题的意识[1]。由此可见,高中地理新课标的颁布与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理念一脉相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理应成为落实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高中地理新课标渗透国家安全教育内容梳理

高中地理新课标中地理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必修课程为地理1和地理2,选择性必修课程为自然地理基础、区域发展和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选修课程为天文学基础、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旅游地理、城乡规划、政治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地理野外实习,共计14个模块。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依据教育部发布的《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指南(以下简称“纲要”),主要领域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和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新型领域安全,共计13项内容。纲要对国家安全教育知识要点的内容、起点学段建议、主要学科及全学段相关学科作了详细要求[2]。本文将纲要中主要为地理学科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与高中地理新课标相对比,发现二者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高中地理新课标渗透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

二、高中地理新课标渗透国家安全教育的特点

1.突出国土安全

通过梳理高中地理新课标和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发现:从新课标课程模块来看,国家安全教育主要涉及必修课程地理2,选择性必修课程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以及选修课程海洋地理和政治地理等;从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看,主要涉及国土安全、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等,具体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3]。

图1 国家安全教育领域与高中地理新课标模块的契合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课程的类型还是从课程模块的数量来看,新课标中有关国土安全的内容都是很丰富的,因而国土安全是高中地理新课标中落实国家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新课标从认识国家版图的空间构成入手,促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和完整的重要性。明确解释了国家领土的构成,并依据国际法对国土构成作了充分说明,使其有法可依。同时,结合近年的海洋争端事件反映了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的重要性,尤其是将近年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和南海诸岛写入新课标,凸显了维护海洋权益在国土安全中的重要意义,这是现实所需,具有迫切的教育意义。中华民族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国家主权饱受侵害,如今将国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是对历史的总结,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民族尊严感。国土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与其他的国家安全内容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联动性。国土安全也是其他国家安全内容的重要保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平稳发展保驾护航,一旦遭受破坏将引发国家总体安全危机。当前世界局部热战、冲突不断,国土安全在国家安全中首当其冲。新课标将国土安全的重要性与具体实例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更具有现实意义,因而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予以重点关注。

2.彰显学科特色

地理学科从地理位置出发,研究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征。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认识国家版图的空间构成,本质上就是在认识地理环境的区域性特征,体现了地理学科区域性的特点。国土安全的核心是领土完整,而领土在空间上则可以表示为一个具有明确地理界线的区域,它是由多个区域元素组成的集合体,包括大陆、岛屿、领海、专属经济区等。生态安全、资源安全也呈现出区域性的特征,不同国家、同一国家内部的不同区域面临的生态环境、资源状况等问题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落实国家安全教育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寻找最优的解决路径。新课标不只是单一落实国土安全、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等与地理学科关联度极强的内容,还体现了其他如文化安全、社会安全和新型领域安全等与地理学科存在密切联系的内容,综合性特征十分明显。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性质,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认识国土构成、生态环境及资源等自然问题时,也分析人类活动对国家安全带来的影响,巧妙地将自然与人文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形成综合思维的能力。在当今世界局部冲突不断,资源和环境面临巨大压力的背景下,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人类对资源和环境的索取进一步加强,资源与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由此,高中地理新课标中专门利用选择性必修3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模块,重点落实国家安全教育中的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的内容,彰显了地理学科本身独有的特色,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教育意义。

3.落实核心素养

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强调立德树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由此,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对地理学科的要求除了集中在国土安全、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外,还兼有文化安全、社会安全、海外利益安全和新型领域安全等内容。这些内容与地理学科存在紧密的联系,但需要结合其他知识的补充和完善才能更好地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落实国家安全教育时需要具备综合思维素养,整体、全面、系统地认识国家安全及其重要性。国家安全内容多达13项,不同地区呈现出来的国家安全问题有所不同,因而新课标在内容要求中利用地区差异性落实区域显著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学生在认识国家安全地区差异性的基础上,也逐步建构区域认知素养。国家安全教育不只是建立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也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资源与生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激增,人类活动超过了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随即引发一系列问题,进而对国家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构成威胁。处理这些问题时既要认识到自然环境特征,又要客观分析人类活动施加的影响,协调处理好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落实人地协调观培养。新课标中对于国家安全的落实是要求学生结合一定的资料或是具体实例进行分析,以此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停留在理论阐述层面。使学生对于国家安全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其地理实践力。

三、高中地理教学渗透国家安全教育的建议

课堂教学中实施国家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教学设计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落实国家安全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在实施教学前要以新课标和指导纲要为原则和依据,梳理二者相契合的内容,进而在此基础上适当取舍、灵活变通,最终确定教学内容。课堂活动中要遵循学生心理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进行综合探究,教学过程要做到有趣、有序,避免枯燥、冗长。教师要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悄无声息地渗透国家安全教育,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落实国家安全教育。具体的实施路径如图2所示。

图2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渗透国家安全教育的路径

1.以纲要为准绳

纲要从知识类别、知识要点(一级、二级)、讲授起点学段、主要学科和全学段相关学科等方面对国家安全教育知识要点作了细致要求。纲要作为纲领性文件起着总领全局的作用,所有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都应以此为准绳,在此基础上深入展开,这其中也包含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实施。高中地理教学中,首先要梳理出地理学科与国家安全教育知识要点相对应的内容,然后从地理学科特征出发,同时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逐步落实一级、二级知识要点。对于“纲要”中涉及的知识要点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取舍,切不可盲目扩充知识内容,也忌讳过度缩减,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该以纲要为准绳。在知识要点中要求地理为主要落实学科的应重点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纲要中地理学科作为主要学科的国家安全教育知识要点,其讲授建议的起始学段绝大部分为初中,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切不可单纯地重复讲授。对于学生已有一定知识基础的内容要适当地拓展和延伸,对于把高中作为讲授起始学段的内容要从基础知识入手,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深意,才能更好地让国家安全教育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让国家安全教育更具有效性。总而言之,只有以纲要作为国家安全教学的依据,通过相关国家安全教育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2.以高中地理新课标为依据

高中地理新课标总体目标是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同国家安全教育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因而课程标准就有了双重意义,即除了指导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外,还要落实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至少要达到的能力和水平,为课堂活动设计提出了相应建议。因此,教师在处理课堂内容时切不可随意取舍或是低于课标要求的水平,应充分利用教学建议和其他资源将国家安全教育落到实处,争取在完成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能促使学生向更高水平发展。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当以课标为基石,结合国家总体安全观和课标分析设计教学过程。例如,必修地理2中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在分析这一课标时,对于“运用资料”的解读要做到完整和详实,这里的资料应当包括中国历朝历代对这些岛屿管辖的历史资料、关于国际海洋法的法律资料以及有关大陆岛的地质资料等内容。在解读南海诸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相关内容时,应当首先让学生知晓二者在我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具体包含的岛屿名称。只有让学生从看似简单的问题入手,才能保证将国家安全教育落到实处。由此可见,关于课标的分析和解读切不可一笔带过,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也不能照本宣科,应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灵活实施。

3.从学生特征出发

纲要把国家安全教育知识要点建议讲授的起始学段分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个学段,地理学科绝大部分属于初中学段。因而对于高中地理教学阶段,学生在国家安全教育知识上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和能力。教师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首先要对不同学段的内容进行梳理,同时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特征设计教学活动,切不可对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再次讲授。高中生经过学校学习和社会实践已形成一定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形成相应的国家安全意识,不可强行灌输,以免招致学生的反感[4]。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多变,采用诸如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活动方式,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避免生硬讲授,利用教师威严强行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学生厌学。高中生生理和心理趋向于成熟,对于某些国家安全问题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全面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国家安全的主人翁意识。对于存在一定问题或者过激的观点,教师要朝着正确的方向加以引导,而不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将学生的思想扼杀在摇篮中,这将让学生逐步失去学习兴趣而不利于课堂教学。整体而言,既要顺应学生的身心特征,又要求教师加以干涉和引导。

4.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的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地理课堂教学不能单纯依赖地理知识的讲解和灌输去完成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高中地理教学应以培养核心素养作为实施国家安全教育的目的。核心素养与国家安全教育相辅相成,二者存在着密切联系,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将其与国家安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整体上落实国家安全教育的任务,进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例如,在讲授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和南海诸岛的国土安全教育时,需要学生充分认识其地理位置和区域环境特征,再调动地质、历史和法律等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引发思考,将其融合到地理课堂中,落实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培养,也保障了教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在讲授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时应充分给予学生主人翁地位,让其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从认识自己出发,厘清自我发展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从而上升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认识,最终树立人地协调观,同时也实现了国家安全教育。另外,在活动实践环节中教师不能取而代之为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和具体实例,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能使自身的地理实践力得到提高,也让其在调查实践中明白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此激发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结语

推进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全面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国家和平稳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础。国家安全教育与每位公民息息相关,需要共同参与。教师作为知识文化的传播者和学生个性的塑造者,在国家安全教育中的地位不可小视。高中地理教师要站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深入贯彻国家安全意识,面对国家安全教育时切不可轻描淡写、一语带过甚至产生抵触心理。教学中要讲求教学艺术,将无形的国家安全教育融入真实的高中地理课堂,将地理学科特色与国家安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讲好地理课,践行国家安全教育,强化自我的责任担当。

猜你喜欢
国土新课标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鲜花盛开的国土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