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穹窿结膜小切口术对水平斜视患儿眼位恢复、泪膜功能与并发症的影响

2023-02-23 03:40徐星吴平平南昌爱尔眼科医院江西南昌330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4期
关键词:斜视泪膜干眼症

徐星,吴平平 (南昌爱尔眼科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斜视是眼科的常见病,其病因较为复杂,是由于先天或是后天的因素导致的。斜视使患者眼外肌的协调功能、运动功能出现障碍,双眼不能同时望向同一物品,除了会影响面部整体美观度外,还会导致患儿出现弱视、双眼的单视功能障碍,甚至给患儿心理状态带来不良影响[1]。该病属于儿童的多发病,其发病率为3%左右,已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2]。其发病因素可能与遗传、染色体异常、发育不良、麻疹病毒感染等有关。目前,临床上治疗儿童水平斜视的主要方式是手术治疗[3]。而选择合适、有效的手术方式,帮助患儿改善泪膜功能,恢复眼位正确位置,并降低不良反应是临床上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基于此,为了研究手术治疗给水平斜视患儿带来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2021年2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患儿分组并进行研究,对比其疗效及功能恢复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患有水平斜视的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水平斜视的诊断标准,具备手术指征;②患儿不能达到正常视力水平;③双眼的屈光度有差异,小于或等于2.0D;④患儿看远斜视度在15-55PD;⑤患儿、患儿家属均已知晓本次研究,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弱视或合并其余导致泪膜功能异常的疾病;②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儿;③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恶性肿瘤的患儿;④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余器质性病变的患儿;⑤不能配合治疗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5-11岁,平均年龄(8.44±2.45)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78±1.56)年;其中,外斜视12例,麻痹性斜视13例,眼球震颤8例,内斜视12例。观察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4-10岁,平均(6.78±2.45)岁;病程8个月-9年,平均病程(5.17±2.12)年;其中,外斜视12例,麻痹性斜视12例,眼球震颤11例,内斜视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角膜缘梯形结膜切口术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根据手术实际情况进行麻醉处理后,在患儿角膜缘做一梯形结膜切口,距角膜1毫米处做一个约为7毫米的弧形切口,沿切口放射状切开8毫米,分离肌腱膜和韧带,最后关闭切口。术后予以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1.2.2 观察组实施改良穹窿结膜小切口术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手术前三天,予以患儿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一天三次,一次一滴。三天后,予以患者手术治疗。予以患者全身麻醉,进行内直肌术时,手术切口呈弧形,平行于角巩膜缘,位置在鼻下距离巩膜6毫米处。进行外直肌术时,切口位置在颞下距离角巩膜缘8毫米处。切开Tenon囊,深度达巩膜,然后置入steven斜视钩,分离Tenon囊、肌腱膜。翻转Guyton斜视钩,将肌腱膜充分暴露出来,对暴露出的肌肉组织进行锐性、钝性的分离。再对韧带、Tenon囊、肌腱膜进行分离处置。使用Wright斜视钩进行肌肉缩短或者后徙的手术,使用可吸收的缝合线对肌肉层进行缝合,对浅层的巩膜进行固定,术后进行结膜切口的整复。对于切口小、原位对合的,不需要进行缝合;对于切口过大、对位不满意的,需要进行结膜原位对合,不需要进行缝合;若切口太大、对位不满意,可采取间断缝合,然后在结膜的下方进行埋线处理,睡前予以氧氟沙星眼膏进行涂抹。术后予以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采用三棱镜+马氏杆测量斜视度数,显效:眼位正位,患儿斜视角度小于10△;有效:患儿斜视角度为±10△-±20△;无效:患儿斜视角度大于±20△。

②比较两组患儿干眼症症状评分。对患儿术前、术后一周、术后两周、术后一个月进行评估,分数为0-3分,分数越高,说明患儿干眼症越严重。

③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泪膜功能。采用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CFS)、基础泪液分泌量(SIt)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测量。泪膜破裂时间(BUT):采用YZB/津标准荧光滤纸条(天津,晶明0367-2004)测量,将滤纸条一端折叠后放于颞侧结膜囊内侧,但不与角膜接触,泪液开始浸润纸条后嘱患者眨眼,同时用裂隙灯钴蓝光进行观察,最终瞬目直至睁眼期间内,角膜存在第1个黑斑的时间记为BUT。反复测量3次后取均值为最后的BUT值。角膜荧光染色(CFS):完成BUT的测量后继续在同样仪器和条件下观察角膜四个象限,记录各象限内荧光色素染色情况:无染色为0分,染色呈点状为1分,染色呈小片状为2分,染色呈块状为3分,总分值0-12分。基础泪液分泌量(SIt):采用YZB/津标准泪液检测滤纸条(天津,晶明0360-2004,5mm×35mm)测量,让患者进入暗室,背光坐下,双眼注视内上方,将纸条反折后放在结膜囊中外1/3处,自然垂下,专注注视前方,自然状态下维持5min,然后检测滤纸湿润长度。

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散光度、视力水平。

⑤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包括结膜炎、结膜充血、结膜下囊性物、角膜水肿。

1.4 统计方法 统计学检验软件选择SPSS27.0 IBM for windows 11版本,将干眼症评分、泪膜功能数据以(±s)形式输入软件,将疗效、并发症数据以百分比(%)形式输入软件,对应分别进行t检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39例,有效5例;对照组显效29例,有效8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干眼症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在组间相对比,观察组干眼症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干眼症症状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干眼症症状评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n=45) 术前 术后一周 术后两周对照组 0.45±0.44 2.45±0.44* 1.66±0.33*观察组 0.49±0.45 1.89±0.39* 0.66±0.21*t 0.4263 6.3892 17.1499 P 0.6709 0.0000 0.0000

2.3 两组治疗前后泪膜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泪膜功能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BUT、SIt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而CFS在治疗后低于治疗前,组间相对比,观察组泪膜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泪膜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泪膜功能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n=45) BUT(s) CFS(分) SIt(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68±1.18 6.88±2.73* 8.25±3.24 6.53±1.11* 5.77±3.40 8.95±3.54*观察组 3.71±1.19 11.03±2.59* 8.12±3.18 4.04±1.05* 5.84±3.34 11.23±3.63*t 0.1201 7.3979 0.1921 10.9320 0.0985 3.0165 P 0.9047 0.0000 0.8481 0.0000 0.9217 0.0033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散光度、视力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散光度、视力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散光度治疗后低于治疗前,而视力水平高于治疗前,组间相对比,观察组散光度、视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散光度、视力水平的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散光度、视力水平的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n=45) 散光度 视力水平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0.94±0.36 0.89±0.31 0.59±0.17 0.66±0.25观察组 0.95±0.37 0.72±0.30* 0.54±0.18 0.79±0.29*t 0.1299 3.5765 1.3547 2.2776 P 0.8969 0.0006 0.1790 0.0252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的比较 组间相对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斜视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眼外肌疾病,其发病率较高,好发于儿童。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到眼睛调节功能、家族遗传等因素[4]。部分患者出生时就会存在斜视,部分出生几个月后出现,也有一部分患者会在长大或是成年后出现。斜视属于视觉障碍,患儿常表现为一只眼注视,另一只眼视轴偏离平行的异常的眼位,极易给患儿行走、平衡功能等产生影响[5-6]。若不及时干预治疗,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就会导致患儿出现眼部干涩、灼热、异物感,甚至出现干眼症,病情严重者还可能合并屈光不正、弱视等表现,给患儿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7]。斜视的治疗方法各有不同,且疗程较长,给患儿和患儿家属带来了较大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

目前,治疗斜视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临床多采取手术矫正治疗。通过矫正和手术治疗,帮助患儿调节眼部的肌肉组织,矫正患儿水平斜视的问题。在斜视手术中切口选择较多,较为常见的切口位置有肌肉止点、角膜缘、结膜穹窿部等。常规的手术通常选用结膜切口,但是术后极易出现并发症,如结膜充血、结膜下囊性物、角膜水肿等,影响患儿视力,舒适度较差[8-9]。此外,还可能导致术后炎症、水肿、眼表损伤等情况,致使患儿泪膜功能受到损伤。随着临床不断实践和发展,改良穹窿结膜小切口术有效改善了患儿的临床问题。该种方式的切口小,在结膜的穹窿部切口,位置较为隐秘,能被眼睑覆盖,有利于缩短切口的愈合时间,降低手术瘢痕的可能性,能够减少患儿术后的不适症状,更具美观性。该种术式切口和角膜缘的距离较远,能有效降低对角膜缘细胞的损伤,并维持细胞的稳定性,实现泪膜功能的稳定。由于斜视钩头部呈钝圆,能顺利将肌肉钩出并固定,可有效避免肌肉出现滑脱的情况。而钩柄是双弯曲状,在手术过程中可以顺利进入到肌肉下方,使头端迅速从切口中伸出,防止结膜跨越斜视钩头部导致牵拉[10]。除此之外,改良后的切口不需要进行缝合,术后不需要进行拆线处理,对位更精确,切口不会夹带到筋膜组织[11-12]。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改良穹窿结膜小切口术的临床效果更佳,能有效改善患儿水平斜视的问题,采用斜视钩后,不会对结膜产生影响,钩取肌肉时也不会出现滑脱,可有效保持切口原状,加上切口较小,对位更精确,术后愈合较快,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由于手术需要分离患儿结膜、眼外肌等,视野不能充分暴露,在操作时可能会损伤到血管,导致出血的情况,视野被模糊,极易导致结膜周围神经损伤,术后出现结膜充血、水肿,导致泪膜稳定性被破坏,出现干眼症,而观察组干眼症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泪膜功能优于对照组,说明该种方式较常规手术而言,可有效降低患儿干眼症情况,改善患儿泪膜功能,减轻患儿术后的痛苦。观察组散光度、视力水平优于对照组,说明该种术式能有效恢复患儿的视力水平。

综上所述,水平斜视患儿实施改良穹窿结膜小切口术后,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泪膜功能,恢复视力水平,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斜视泪膜干眼症
泪液成分异常与不同泪膜破裂方式的研究进展
长期玩手机小心得干眼症
基于泪膜破裂方式的干眼诊断新思路
中西医结合治疗150例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白内障术中局部注射麻醉导致的术后斜视及治疗
中药视舒茶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研究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与年龄相关性分析
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治疗V征斜视的效果比较
IMU/GPS测量误差对斜视条件下机载重轨干涉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