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打造“森林海宁”助力城市美化绿化

2023-02-24 07:44撰文张宁霄摄影吴云松
浙江林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海宁市海宁绿道

●撰文/张宁霄 摄影/吴云松

近年来,海宁市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森林海宁、美丽潮城”建设目标,深入开展绿化造林提质扩面,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彩化、靓化,扎实推进城市绿化、通道绿化、河道绿化、生态片林、镇村绿化、绿色产业六大板块不断提升,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市)”“浙江省森林城市”“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称号。2021年度,全市新增国土绿化面积3237亩,超额40%完成省政府下达国土绿化2320亩任务,全市森林覆盖率达16.05%,两项数据均居嘉兴前列,更是荣获省2021 年度高质量森林浙江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据城建统计年报显示,2021 年底海宁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1.46%,2022年底达到43.02%。

规划引领 增绿提质凸显城市品位

海宁市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完善功能布局,并遵循“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深入推进《海宁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1—2035)》的规划理念,逐年递增全市绿化投入资金,增量提质凸显城市品位。

坚持高起点规划,因地制宜推进绿化建设。以加快“生态海宁”建设为指导思想,确立了城市绿地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统筹,绿地系统与水系、道路系统相统筹,现有自然绿地系统与未来发展的园林绿地相统筹的“三统筹”原则。按照“将海宁市建设成为山水交映、水网纵横,具有旅游吸引力、城乡融合的山水园林城市,历史文化与绿地系统共生共荣的山水园林城市”的总体目标,形成中心城区绿化“二环二心、五廊道、七片区”的绿化格局。近年来,海宁市深入贯彻落实绿地系统规划,加强对市区公园绿地、主次干道及新建小区绿化的规划设计,注重城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互交融,力求绿地及附属设施管养及时到位、多出精品,逐渐形成了“绿树成荫,城园相融,绿与城市协调相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环境。

坚持高水平建设,构筑自然和谐绿化体系。一是把“点”做靓,加快公共绿地建设。近年来先后完成了鹃湖公园、赞山公园、九虎时代文化公园、浙大海宁校区周边绿地等一大批公园绿地,以及碧云路、江南大道、麻泾港等一批道路、河岸绿化。同时利用闲置空地、拆墙建绿透绿、城市有机更新等建设街心绿地,先后完成了赵家漾路水月亭路口街心绿地、塘桥东侧街心公园、西山社区公园、建材市场南侧绿化等一大批街心绿地、口袋公园,初步实现“出门见绿,移步见景,小行见园”和“5分钟城市公园圈,15分钟健身圈”的总体目标。东山公园、西山公园、鹃湖公园、赞山公园分别被评为2017、2018、2019、2021年度浙江省优质综合公园。在绿化景观改造提升中,注重彰显城市绿化的特色和个性,因地制宜地开展城市绿化改造,大力推进绿化树种向彩化、美化升级。同时注重立体绿化的推广和建设,在近几年新建、改建的公共建筑等设施中完成了菊庄公园地下停车场屋顶绿化、通程绿化公司屋顶花园等一批立体绿化。二是把“线”做美,编织道路绿化网络。按照构筑贯通城乡、覆盖全市的生态廊道要求,坚持绿化建设与道路建设同步,注重植物品种、造型、色彩搭配,力求一街一景致、一路一特色。海宁大道、江南大道、碧云路等特色景观道路已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2017年,海宁大道被评为浙江省最美十大入城大道,碧云路被评为浙江省绿化美化示范路。江南大道(海昌路至文宗路段)、海宁大道市区段、由拳路(文苑路至海宁大道)分别被评为2018、2019、2021 年度省绿化美化示范路。截至2021年底,海宁市建成区道路总长度达189.75 公里,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为86.29%;预计至2022年底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将达到88%。

打造亮点 示范引领彰显城市特色

在城市绿化建设中,海宁市坚持“精心规划、精品建设、精细管理、精致生活”的理念,积极打造一批示范项目,进一步彰显城市特色。

近年来,海宁市围绕上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大花园建设总体部署,大力开展“一村万树”行动,持续加强国土绿化美化,推进浙江省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弘扬森林生态文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构建覆盖全面、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乡村绿化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海宁市已成功创建浙江省“一村万树”示范村10 个、推进村61 个。在“一村万树”示范村建设中,海宁市充分考虑乡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人文传统等因素,注重特色培育,因地制宜推进创建工作。“一村万树”示范村海宁市周王庙镇博儒桥村,村域内林木绿化率达到2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以上,乔木树种面积比重达到70%以上,主要道路、河道绿化率达95%以上。围绕桑田绿韵宜居路和精品点提升绿化景观,做到主要道路乔木、灌木、地皮植物、花草合理搭配,真正做到“不仅有绿化,更有彩化”。

注重小微绿地提质。在当前绿化建设用地紧缺的情况下,通过小微绿地的提质改造,在提升城市品质的同时又能给市民提供更多的锻炼、游赏、休憩的活动空间是园林绿化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海宁市小微绿地改造起始于2015年,通过对拆违腾退空间、城市建设遗留的边角空间、楼盘建设时多占范围、道路建设形成的街角绿地、征收但不具备出让条件地块的土方造型、绿化改造、避雨设施的设置以及功能性照明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增加了绿地的进入性、趣味性、景观性,提升了绿地的使用率。截至2022 年,改造新建材市场南侧绿地、江南大道南侧绿地、联合路北侧绿地、洛塘河南岸加油站对面绿地、机关幼儿园农丰分院南侧绿地、洛塘河北岸海洲小学南侧绿地等126 个点位,面积18.67 万平方米。通过改造,将原来泥土裸露、绿化缺失的道侧绿地、不可进入的防护绿地、避雨设施缺失的滨河绿地变成可游玩、可休憩、可赏景、可健身的公园绿地,扩大了公园服务半径;同时对景观退化、设施老旧的公园绿地进行提升,打造成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品公园。多年来,海宁市以“工匠精神”雕琢城市小微绿地,让更多市民“出门见绿”,享受“生态福利”,更好地提升生活品质,进一步实现了“城在绿中”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

注重绿道绿廊建设。生态绿道一头连着生态环境,一头连着民生福祉,同时促进了公园绿地、历史文化街区、景点等绿色生态资源的共建共享,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宁市自2012年启动绿道建设以来,一直秉承着服务市民、改善生态、低碳环保的理念,把绿道绿廊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实事工程来抓。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建成洛塘河绿道、鹃湖绿道、麻泾港绿道、洛溪河绿道等绿道绿廊,总长度达249 公里,其中城市绿道195 公里,市域绿道54 公里,基本建立了以市域绿道为基础、城市绿道为骨架、社区绿道为补充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的三级绿道体系。万人拥有绿道长度5.5 公里。宽度大于100 米的城市生态廊道设置达标率为100%。百里钱塘生态绿道、洛塘河(市区段)、紫薇环线绿道等3 条绿道获浙江省“最美绿道”称号,获奖数量在全省县(区、市)中名列前茅。

海宁市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之路,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先行省、打造大花园的宏伟蓝图,不断添砖加瓦,绘出浓墨重彩,为将海宁建成一座山水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人居环境一流的生态绿色城市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海宁市海宁绿道
刘海宁作品(一)
平凡的人 伟大的事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天下奇观海宁潮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浙江省海宁市举办少儿现场书法大赛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海宁市优质茧收购的实践与体会
“同题赛场”走进浙江省海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