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猿》中的身份建构与异化看尤金·奥尼尔的表现主义戏剧创作

2023-03-01 17:42单宁钧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2期
关键词:创作理念尤金奥尼尔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工业的发展,人类的存在逐渐摆脱了自然与社会,成为了工业文明发展的必要工具,这种异化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尤金·奥尼尔通过《毛猿》中的炉火工扬克对于身份地位的感知与思考,揭示出了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异化现象。透过这种对于身份建构与人类异化的思考,不仅表现出的是尤金·奥尼尔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现状的思考与反思,更反映出了其一反传统、极具表现色彩的戏剧创作理念。

【关键词】尤金·奥尼尔;《毛猿》;创作理念;异化

【中图分类号】I71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2—011—03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表现主义戏剧家,其创作时期正值工业文明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人们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生活在这一社会历史阶段的尤金·奥尼尔不仅在戏剧创作的内容方面深刻地反思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同时也在戏剧创作思想上对传统思想进行反抗,创作出了一系列突出反映生活本质、强调主观精神世界的表现主义戏剧作品。

《毛猿》是尤金·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创作中颇具代表意义的作品之一,具有浓重的表现主义色彩。它讲述了在一艘航行的轮船上,最为强壮、最有威望的炉火工扬克被富家女言语侮辱后,为了报仇并寻找自己从而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在这个过程中,他试图用力量来改变别人对自己的歧视,也为了证明自己,可是却屡屡碰壁,最终他走向了动物园,与猩猩诉说着自己的衷肠,在打开笼子门的瞬间,猩猩冲了出来将他抱死。尤金·奥尼尔通过对扬克的经历以及他精神变化的描绘来思考,在资本主义影响下的工业社会中人类本质以及人的异化现象,本文通过扬克的身份地位的崩塌,再到身份的重新建构,来展现受到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影响的人的异化现象,并透过尤金·奥尼尔对人类身份与本质的寻找与人的异化的来讨思考论其中所蕴含的表现主义创作理念。

一、从崩塌到探索的身份建构

(一)“我是世界”的身份崩塌

《毛猿》的主人公扬克是一艘远洋轮船上的炉火工,他的工作就是往炉膛里机械地送煤。这是一份有体力和耐力要求的工作,高大威猛的扬克在这轮船炉膛的工作得得心应手,因此他在这里是充满着满足感的,他对于自己的身份地位也具有自信。这种自信首先是源于他自己对于自身力量的崇拜,扬克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推动轮船前进的“原动力”,是他的力量促使轮船前进,推动地球的转动,他认为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是至高无上的,他蔑视头等舱里那些所谓的尊贵客人,他认为“我们比他们更像人样,那些家伙全是废物,只不过是臭皮囊……这种工作是能开动这条船,他们不能干什么”。扬克认为世界对自己的需要是显而易见的,他的力量才是轮船前进的唯一动力。其次,在日复一日的体力劳动中,力量在炉火工之间具有绝对的话语权。身材高大健硕的扬克在众多的炉火工中确立了自己具有崇高的位置,工友们也对扬克的力量和凶猛表示畏惧和尊重,扬克也在这种恐惧和敬重之下产生了更为强烈的自我崇拜感,他更加坚信自己就是“世界”。

扬克对于自己的身份和力量崇拜在富家女米尔德里德到来的瞬间崩塌了,米尔德里德是轮船董事长的女儿,她一袭白裙带着怜悯的心态去参观轮船的炉膛,却被扬克凶猛的形象吓了一跳。两人的碰面显现出了巨大的阶级差异,米尔德里德站在高处俯视着扬克,这使扬克认为自己才是“世界”的观念受到了冲击,而米尔德里德辱骂扬克是“肮脏的畜生”时,扬克心中力量至上的身份观念瞬间被击溃,扬克认为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侮辱,自己崇高的地位也受到了挑战。这种极具讽刺意义的辱骂对于扬克如同灭顶之灾一般,他也从一个如同机器一般的人成为了“思想者”,精神上的崩塌犹如洪流将他卷进了深渊。

(二)“我是谁”的身份探索

精神上的毁灭性打击促使扬克产生了报仇的想法,他想用力量来证明自己为自己报仇,他所踏上的道路不仅仅是一条复仇之路,更是一条探索之路。无论是在马路上对绅士大打出手,还是在监狱里的所见所闻都证明了他的身份是微不足道的。富人聚集的街区是扬克复仇的第一站,在这里他的自尊心再度受到打击,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如同机器般冷漠,丝毫没有在乎过他的存在,他在愤怒的促使下对一位绅士大打出手,被抓进了监狱,在这一阶段中,他想要探索的是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证明自己别那些空有皮囊的资本家更“顶事”。被抓进监狱的扬克对于自己身份的怀疑更重了,他在监狱中得知产联或许可以帮助他,他带着最后的希望来到产联,他认为产联都是和他有着相同经历的人,但是产联却将他当做异类扔了出去。在这一阶段,扬克探索的是自己的身份,扬克意识发生从资产阶段到无产阶级的身份变化,他试图在产联中找到认可他能够帮助他的人,然而他的一身蛮力也未能成为他是无产阶级的证明。至此,扬克完成了他的自我身份建构,他认为自己和商店里的猴皮没有区别,最终他走向动物园和猩猩诉说自己的内心,他无法找到自己的归属,也无法获得认同,被迫接受自己“毛猿”的身份。

二、从社会到自然的异化现象

“异化”指的是在非自我力量的影响下,失去作为人的本质,失去了人的主体性与主观精神。扬克对于身份的执着其根源在于机器工业在社会中寻思发展所导致的人的异化现象。首先扬克能够在炉膛工中确立一个较高的地位,是由于他认为他能够掌控钢铁,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其次是扬克本身高大、威猛的身形使他受到了工友们的敬畏与尊重,在狭小的环境中处于较高的地位。扬克产生这种错误认知的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社会的异化;二是受到工业文明的影响人与环境的异化。

(一)人与社会的异化

扬克本身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当中机器文明的是认同与尊崇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机器成为了社会生产的主要方式,在这样的生产方式中,人的作用被弱化了。劳动者被简单化、机械化的工作磨灭了价值,人的存在被机器遮盖了,人也被自己所生产的钢铁机器异化了,人成为了钢铁机器运行过程中的一个“零件”,这样的社会关系使人脱离了人的本质,人的个性也受到了磨灭和扭曲。扬克不仅没有意识到钢铁机器给人所带来的毁灭性伤害,反而自愿成为机器运行的“零件”,扬克认为机器是人类智慧的体现,而自己则是机器运行的关键“开动这个世界的那些声音、烟和所有的机器都需要我……我就是刚,就是一切!”他甘愿成为机器的奴隶,成为社会发展的“零件”。当他受到羞辱之时,他在愤怒的台同时也对自己存在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可是日复一日的机械化生活,使他丧失了思考的能力,他看似从未停止思考,但是他付出的行动依然只是简单的力量行动,因此无论在哪他都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他已经失去了作为人的条件。因此,扬克在工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受到機器文明的影响而产生的异化的身份感受,从而产生了错误的身份认知,也失去了追寻自我的能力。

(二)人与环境的异化

扬克之所以会在身份上产生异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与自然的异化,这种异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的客观肉体与所处环境的异化;二是人的主观精神感受与自然环境的异化。首先,扬克工作的环境是在狭小的轮船炉膛中的,因此这里的工人身形佝偻。封闭的空间,长时间的黑暗,这种非人生活的环境使他们看起来更像动物。这样昏暗狭窄的工作环境导致扬克及工友们是远离自然的,因此扬克的社会关系也被固定在了这个拥挤的炉膛,与他产生交流的除了工友就是机器。社会关系与所处环境的单一,导致了阶级地位由简单的力量来决定,身形高大的扬克自然成为了领导者。通过这种方式而产生的身份感受是空洞的,一旦脱离这个空间,既定的身份地位便不复存在。因此,当米尔德里德出现的时候,扬克的社会认知环境被打破,他的身份地位也自然受到侵犯。

从主观精神上来看,扬克的精神感受也是脱离自然环境,与剧中的派迪形成的鲜明的对比。派迪曾回忆自己年轻出海时的风景,我们可以知道那时的天空和大海的颜色十分鲜艳,夜晚能够看到璀璨的星空和皎洁的月光,白天也有炙热的阳光和和煦的清风。面对派迪的回忆,扬克认为他是在“发晕”“全是胡言乱语”。这样的态度能够表明扬克的主观精神世界也是脱离自然的,他认为追求自然的都是傻瓜,只有机器的轰鸣才能证明存在的价值,扬克从本质上就已经脱离了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人们将为了工业水平的快速发展忽视了工业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剧中派迪与扬克对待自然不同的看法揭示出了工业社会中人的主观精神上的异化和扭曲。正是这种人与自然的异化关系也促使扬克无法找寻到真正的自我。

三、从再现到表现的戏剧创作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当时极具代表意义的表现主义戏剧家,在《毛猿》的创作中也深刻体现出了尤金·奥尼尔的表现主义创作思想。首先在主题思想方面,表现主义戏剧家对资本主义社会持反对态度,要求戏剧创作必须要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问题。表现主义戏剧创作抛弃了传统现实主义戏剧以再现为主的创作方法,因为通过事件再现的表现方式只能反映生活的表象,并不能揭露社会生活的本质问题。因此表现主义戏剧将客观现实当做创作的素材,主要目的是要表现社会的本质与个人的精神世界。在《毛猿》中,所有故事的发生并不是通过情节的环环相扣来实现的,是通过主要人物扬克的行动来串联的,而扬克所有行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表现出他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斗争,扬克在主观上对于身份的认知思考,在客观上对身份的寻找,主客观的碰撞来表现出资本主义社会当中人的愤怒、迷茫与悲观情绪,斥责资本主义社会工业文明造成的人的异化、人性的磨灭。

在语言方面,与传统戏剧中大篇幅的对话不同,奥尼尔常用大段的独白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毛猿》中扬克在不同的阶段的独白都表现出了他当时的心理状态,在炉膛口工作时,他对自己的身份地位是充满自信的,此时他的独白是激昂的、傲慢的,对于其他的人看法是蔑视的;当他对身份的寻找无果,来到动物园与猩猩诉说衷肠时的独白能够感知到扬克对于身份地位幻想破灭的绝望。奥尼尔剧中的独白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都是一些不加修饰的语言,这些语言不仅与人物形象非常契合,而且能够外化出人物的精神世界与内心情感。

在表现手法方面,传统的现实主义戏剧致力于在舞台上造成逼真的舞台幻觉,而表现主义戏剧则常用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意向来表现出内在情感与意识的流动。在《毛猿》中有两个非常显著的象征意向:首先是《思考者》的雕像。在扬克受到屈辱之后,他便开始频繁地做出这个动作,似乎是在思考着自己的身份问题,可是他始终也没能找到自己身份归属,直到来到动物园,发现笼子里的大猩猩也做着《思考者》的动作,扬克才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是一个不属于人的归宿。《思考者》这个意象一是表现出扬克对于自己身份的归属十分看重的,二是表现出世界上唯一能和他契合的就只有猩猩。其次,在《毛猿》中牢笼的意象也贯穿了全剧,从最开始如同地狱牢笼的炉膛口,再到监狱里一排排的铁笼,最后是动物园的笼子,扬克寻找身份归属的一路上,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笼子,从扬克听到“毛猿”一词后,他做得所有事情都是为了挣脱牢笼,证明自己不是毛猿,可是一个接一个的铁笼磨灭了他最后的希望,最终死在了真正关着猴子的牢笼之中。在工业文明的影响下,整个社会都变成了牢笼,笼子里的所有人都被异化成了机器、动物等等非人的东西,只有突破这道将人异化的空洞之门才能找到生命的真正意义。

《毛猿》是尤金·奥尼尔的表现主义创作思想的集中表现,也是奥尼尔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斥责代表。扬克的身份归属之旅不仅使他个人的旅程,更是当时社会下层阶级的生活缩影。奥尼尔说“扬克是你,也是我自己,他代表整个人类”,扬克的精神危机来自于工业的发展,但工业是物质社会发展的必要因素,我们如何在机器文明中保持清晰的认知依然是值得思考的永恒话题。

参考文献:

[1]王艳芳.信念·迷惘·幻灭——从《毛猿》中表现主义手法的运用看扬克的精神危机[J].戏剧文学,2018(4).

[2]付煜.“铁笼”的悲剧——论《毛猿》的悲剧根源[J].语文学刊,2013(11).

[3]曹卫军.困惑与挣扎——《毛猿》中“笼子”意象探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3).

[4]邓燕燕.寻找自我——析《毛猿》中的异化现象[J].语文学刊,2012(1).

[5]廖可兑.论《毛猿》[J].外国文学研究,1986(3).

[6]汪义群.奥尼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7](美)尤金·奥尼尔.奥尼尔文集[M].郭继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单宁钧(1998—),女,汉族,吉林集安人,研究生在讀,吉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为戏剧与影视学、中外戏剧史论、比较戏剧学。

猜你喜欢
创作理念尤金奥尼尔
回归的心路历程——奥尼尔戏剧叙事研究
特里·奥尼尔:捕捉此刻
“焦虑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的一部分”:《大闪蝶尤金妮娅》中的动物叙事与身份焦虑
浅谈我国少儿节目的现状及优化对策
每天努力一点点
每天多努力一点点
我是鲨鱼 沙奎尔·奥尼尔自传
一场完美的告别
打不开的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