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体提取技术的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研究

2023-03-01 17:42吴亚清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2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

【摘 要】众所周知,在考古发掘现场中,刚出土的文物由于刚刚从无氧环境进入有氧环境中,空气会对文物表面的材质起到较强的腐蚀作用,因此不利于文物的保存。为了更好地保护出土的文物,考古人员可以借助整体提取技术,将文物以及文物周边的土壤进行整体提取并运送至实验室中保存,这种技术有利于对出土文物的保护。基于此,文章一方面探究了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中整体提取技术的分类,另一方面则为整体提取技术在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中的具体应用提出相应的实施要点。

【关键词】整体提取技术;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K8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2—024—03

整体提取技术是一种能够将文物以及其周边的裹挟物和覆盖物同时取出和移动的技术。该技术特别强调保持文物出土的整体性,而这种整体性也将给文物保护提供有效支撑。对于考古发掘工作而言,工作的第一要义就是做好文物的保护。整体提取技术的出现无疑为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价值作用。但是,目前虽然整体提取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渐成熟,但由于该技术涉及不同分类,且每一个分类都需要运用专属的处理方法,如果考古人员不了解这些处理方法,同样会由于操作不当损害文物。因此,考古人员需要对整体提取技术进行深入理解,并对各种分类技术熟悉掌握,才能更好地完成文物保护工作。

一、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中整体提取技术的分类

(一)基本提取技术

在整体提取技术的所有分类中,基本提取技术是最常见同时也是操作相对简单的一种技术。在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中,考古人员不需要使用任何特殊设备,只要求文物周边的土壤强度适度,就能够直接对文物进行单独提取。然而,该技术虽然快捷方便,但其使用依然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文物周边的土壤强度需要达到使用基本提取技术的标准,二是该技术只适用于体积较小的文物[1]。唯有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后,考古人员才可以使用基本提取技术。该技术的使用流程共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清理文物周围泥土。在清理文物周围的泥土时,考古人员不需要清理得过于细致,只需要清理文物周围的包裹物即可。清理完毕后,考古人员需要将文物放置在截面为矩形的土质台基上,如果该土质台基的土壤强度足够,考古人员也可以考虑制作倒梯形的土质台基。此外,当考古人员对出土的文物进行操作时,需要确保文物与矩形土质台基的边缘保持5厘米以上的距离。而如果考古人员使用的是倒梯形土质台基,则应保证台基的侧边与地面角度为80度。第二步,土质台基加固。为了确保土质台基在放置文物时始终处于稳定状态,考古人员可以考虑对土质台基进行加固。目前,常见的加固方法包括石膏绷带法、树脂绷带法、纱布绷带法等[2]。第三步,切底处理。切底处理是基本提取技术中最关键的步骤,在具体操作中,考古人员一方面要借助金属丝、锯子等带刃金属对土质台基的底部进行切割,然后将土质台基分离开地面。在切割过程中,考古人员应该维持均匀且细致的切割速度,保障土质台基不会因为切割而出现崩塌现象。第四步,刚性支撑。通常情况下,考古人员在进行切底处理操作后,就需要将提取出的文物放在刚性支撑板上,然后在送到实验室中。而如果直接在切底处理操作时使用金属物作为刚性支撑物,就能直接在切底后将文物送至实验室,由此节省了一定的操作时间。

(二)套箱提取技术

套箱提取技术是由基本提取技术进阶发展而言,主要借助木质框架对土质台基形成加固,进而方便考古人员对文物进行提取。和整体提取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技术适用于体积较大的文物,其使用流程共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清理泥土。这一步骤与基本提取技术相同,需要将文物周边的包括物清理,并由考古人员制作土质台基。第二步,土质台基加固。在该步骤中,主要借助木质框架对土质台基进行加固。如果考古发掘现场缺少尺寸合适的木质框架,考古人员还可以使用木板作为替代物。除木质框架加固外,考古人员还可以借助石膏绷带法、树脂绷带法、纱布绷带法等进行协助处理。第三步,切底处理。在切底处理这一环节中,套箱提取技术与基本提取技术的操作方式基本相同。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套箱提取技术主要适用于土壤强度高且体积较大的文物,因此和基本提取技术相比,考古人员可以采用掏空插板底切法进行切底处理。在使用这种技术时,考古人员需要沿着木质框架的底部,将两端的泥土全部掏空。然后考古人员需要在掏空的部位插入合适的木质框架底板,而底板的空隙处则可以使用砖头填补。在填补完毕且确保其余泥土不会泄露后,考古人员需要将底部的泥土完全掏空并插入底板,底板可以使用铁丝固定,确保底板不会发生松动。第四步,刚性支撑。考古人员在完成切底处理时,可以在套箱下方放置一块刚性支撑物,然后对套箱一端施加推力,将套箱内的文物移动到剛性支撑物上,而后利用刚性支撑物将文物送至实验室。

(三)石膏提取技术

和基本提取技术以及套箱提取技术相比,石膏提取技术的操作难度较大,适用于土壤强度较差的环境。考古人员在使用石膏提取技术时,需要利用石膏材料对土质台基进行加固,然后对文物进行迁移。该技术的使用流程共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清理文物泥土。这一步骤在清理泥土方面和上述两项技术完全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土质台基的制作。为了应用石膏提取技术,土质台基不能再制作为矩形或倒梯形的形状,而应该制作为高度至少5厘米的梯形。第二步,土质台基加固。在土质台基加固上,考古人员只能使用木质加固的方式加固台基,且要在加固时在台基周围预留出1—2厘米的缝隙,供后续考古人员填充石膏。同时,在文物的表面也需要利用石膏绷带设置隔离层,避免文物被石膏污染。第三步,石膏填充。考古人员在操作石膏填充时,只需要在木质框架内填充石膏,确保石膏能够完全盖住文物和土质台基即可。当石膏经过一段时间硬化后,考古人员就可以在石膏上放置支撑物闸板,并在包围区中继续填充熟石膏。此时,考古人员不仅要确保熟石膏完全填满包围区,还要保障包围区内填充的石膏表面足够光滑和平坦。第四步,切除处理。考古人员在切除处理中的操作与基本提取法一致,只需将提取物与地面分离即可。第五步,翻转处理。在完成上述步骤后,此时石膏层会在整个土质台基的最上层,如此不仅增加了土质台基的总重量,还有可能损害到其中的文物。因此,考古人员需要对整个提取物进行翻转处理。一方面,考古人员可以在木质框架上安装刚性顶盖,然后利用带刃金属板对提取物进行180度翻转。另一方面,在翻转完毕后,考古人员需要对木质框架周边的土壤进行清理,进而更好发挥石膏的支撑作用。

(四)聚氨酯泡沫提取技术

聚氨酯泡沫是以异氰酸酯和聚醚为主要原料,在发泡剂、催化剂、助燃剂等多种助剂作用下,通过专业设备混合,并经过高压喷涂现场发泡而成的一种高分子聚合物[3]。聚氨酯泡沫的内部通常为蜂房结构,具有较强的蓄水能力,因此很适合在土壤湿润的考古现场发掘中为文物提供保护。该技术的使用流程共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清理文物泥土。考古人员对文物周边的包裹物进行有效清理,并制作土质台基。第二步,土质台基加固。为了不让聚氨酯泡沫沾上文物,考古人员需要在土質台基周边设置隔离层,隔离层的材料可以选用铝箔或聚乙烯薄膜。另外,由于聚氨酯泡沫在发泡过程中硬度较高,因而会对土质台基形成一定的作用力。而为了保护文物安全,考古人员需要在土质台基加固环节中,提前在台基四周预留好10—15厘米的空间。第三步,聚氨酯泡沫填充。考古人员在填充聚氨酯泡沫时,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说明展开操作,同时要确保黑料和白料之间形成科学配比。在对材料进行搅拌时,只有将聚氨酯搅拌至发泡状态才能开始填充作业。聚氨酯在发泡后15分钟将进入凝固状态,因此考古人员应该争分夺秒开展填充工作。而在填充完毕后,考古人员需要将木质框架周边外溢的聚氨酯泡沫清理干净,保证聚氨酯泡沫与木质框架结构边缘齐平。第四步,切底处理。在切底处理时,考古人员可以使用掏空插板底切法,直接将提取物与地面进行分离。

二、基于整体提取技术的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实施要点

在考古现场发掘文物时,由于文物在地下埋藏时间较久,因此刚出土接触空气时会迅速引发文物表面的氧化,从而对文物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另外,由于少数考古人员对于刚出土的文物没有做好完善的保护工作,从而导致文物提取不完整,这对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通过在考古发掘现场使用整体提取技术,能够有效帮助考古人员提取文物并做好文物保护。在上文中主要介绍了整体提取技术的分类,而为了进一步对整体提取技术形成精益求精的操作,还需要对上述分类技术在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中的实施要点加以了解。

(一)对文物进行套箱提取操作

目前,在我国许多考古发掘现场中,考古人员都倾向于使用套箱提取技术对文物进行保护。在对套箱提取技术进行应用时,考古人员应该以土质台基为基础,运用木质框架对其进行加固并形成套箱,套箱将直接对文物进行整体提取,进而达到保护文物以及维持文物完整外形的目的。在考古人员操作套箱提取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实施要点。第一,考古人员在制作土质台基时,应该确保其坚固程度达到一定标准。与此同时,当考古人员不确定土质台基是否坚固时,还可以使用绑扎绷带等方式,对土质台基以及土木框架进行额外加固。随着土质台基木质框架的加固,能够避免土质台基出现崩溃、倒塌等情况。第二,为了使木质套箱更好搬运,考古人员需要对木质套箱底部超出边缘的部位进行切除,同时清理干净残留在木质套箱周边的泥土。和其他高技术含量的提取技术相比,套箱提取技术不仅使用方便,而且不用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因此在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时,普遍得到保护人员的广泛应用。

(二)使用聚氨酯泡沫保护文物

聚氨酯泡沫作为复合材料中的一种,具有结构稳定、重量较轻等特点。由于聚氨酯泡沫具有较强的结构优势,因此较常用于提取特殊地质条件环境中的文物。考古人员基于聚氨酯泡沫的特殊结构,将其运用于不同土壤的地质层中。另外,考古人员通过控制聚氨酯泡沫大小的方式,还能对不同体积的文物进行有效保护。在考古发掘现场中,聚氨酯泡沫在一定时间后会呈现硬化状态,此时考古人员可利用这种硬化状态为文物保护提供坚固的框架支撑。尤其是对于一些气候潮湿的考古发掘现场而言,木质框架显然不适合在这种环境下作为提取支撑,而聚氨酯泡沫就算被水汽浸湿其结构性也不会损坏。然而,聚氨酯泡沫并非完全没有缺点。由于聚氨酯泡沫自身燃点较低,因而考古人员在使用时切忌要远离明火环境,不能让聚氨酯泡沫接触到火焰,不然很容易发生自燃以及爆炸事故[4]。

(三)运用熟石膏构建支撑文物的框架体系

考古人员在使用熟石膏支撑文物框架时,需要基于出土文物搭建土质台基,然后以土质台基的框架为基础填充熟石膏。经过一段时间后,熟石膏会逐渐硬化,进而为文物提取提供足够的框架保护。在运用该技术时,考古人员一方面需要对熟石膏的硬化过程展开实时监测,确保熟石膏所形成的框架体系能够满足文物整体提取需求[5]。另一方面,待熟石膏彻底凝固硬化后,考古人员需要将超出框架的石膏进行剔除,以防止熟石膏挤压文物。对于许多考古人员而言,石膏提取技术虽然和套箱提取难度技术相比难度较大,但和聚氨酯泡沫提取技术相比难度则较小,通过熟练运用石膏提取技术,能够帮助考古人员做好操作难度与成本付出之间的平衡。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考古发掘现场中,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是考古发掘的第一目标,考古人员可以通过使用整体提取技术有效完成这一目标。目前,整体提取技术分类繁多,包括基本提取技术、套箱提取技术、石膏提取技术、聚氨酯泡沫提取技术等,其中每一项技术都有独特的操作和适用范围,考古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展开操作,这些操作包括对文物进行套箱提取操作、使用聚氨酯泡沫保护文物、运用熟石膏构建支撑文物的框架体系等。随着考古人员对整体提取技术掌握熟练,就能使文物得到妥善保管。

参考文献:

[1]刘欣.整体提取技术在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文化产业,2023(7).

[2]张柯,张俊.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中的整体提取技术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3(1).

[3]李威.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的整体提取技术[J].炎黄地理,2022(4).

[4]李晔,何平.考古发掘现场文物的整体提取技术思考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20).

[5]石宏伟,孙羽.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中的整体提取技术[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9).

作者简介:吴亚清(1990—),女,汉族,山西吕梁人,专科,吕梁市文物考古调查勘探队,初级,研究方向为考古。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鞍山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
我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古建类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
名胜古迹
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传统与现代分析
环十二烷用于纸质文物保护时受温度影响研究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
论金山岭长城的文物保护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