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福建畲族传统服饰的保护与传承

2023-03-01 17:42马欢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2期
关键词:保护与传承乡村振兴

【摘 要】福建畲族传统服饰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审美观念、文化内涵以及世代相传的民间技艺,对于维护民族特色、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在乡村振兴的推进过程中,有效保护与传承畲族传统服饰文化,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提升乡村综合素质。本文首先梳理了福建畲族传统服饰的特点及历史背景,对畲族服饰的文化价值进行了全面认识。接着,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传统服饰保护措施,提出具体建议。此外,本文还分析了传统服饰传承方法,为畲族文化传承提供可行性建议。最后,通过实践案例分析,验证保护与传承方案的有效性。

【关键词】乡村振兴;福建畲族;传统服饰;保护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TS94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2—052—03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视,大力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全面发展,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以提高农村地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其中文化保护与传承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变得尤为重要。福建畲族作为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传统服饰文化蕴含着独特的民族审美观念、文化内涵以及世代相传的民间技艺。福建畲族传统服饰是畲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是畲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因此,保护与传承福建畲族传统服饰文化,对于维护民族特色、促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福建畲族服饰的主要特点

(一)福建畲族服饰的主要特点

福建畲族传统服饰主要用棉、麻等天然纤维制成,适应南方湿热气候,易于染色。服饰色彩丰富,善用红、黄、蓝、绿等鲜艳色彩,展现民族特色和审美情趣。图案包括几何形状、动植物等自然元素,如蝙蝠、鸟、花卉,具有原生态特征。畲族服饰制作工艺独特,包括刺绣、编织、印染等技艺。畲族刺绣技艺历史悠久,以精湛技艺和独特风格著称。

(二)福建畲族服饰的历史演变

原始社会时,畲族人民依靠狩猎、采集为生,服饰简单,用兽皮、鱼鳞等制作。随着农耕文明发展,畲族种植棉花、麻等纤维作物,形成以棉布、麻布为主的服饰。宋元时期,畲族服饰形成独特风格,色彩艳丽、图案独特,刺绣、编织技艺发展壮大。明清以后,受汉族文化影响,服饰发生变化,部分融合汉族元素如对襟、宽袖等,但保留独特色彩和图案。近现代,畲族服饰融入现代时尚元素,创新设计、工艺技术和材料,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吸收其他民族和现代设计优点,形成多元化、时尚化特点。

(三)福建畲族服饰在不同场合的穿着

日常穿着较为简单,以舒适、耐穿为主,主要采用棉布、麻布等材料,色彩和图案相对低调。在节日或重要场合,畲族人民会穿着色彩鲜艳、图案独特的服饰,展示民族特色和喜庆氛围。此类服饰通常采用刺绣、编织等工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婚庆场合,新娘和新郎会穿着特殊的礼服,色彩艳丽、图案寓意美好。新娘的礼服通常为红色,寓意喜庆;新郎的礼服则以蓝色为主,寓意稳重。丧葬场合,畲族人民通常穿着素色服装,以示哀悼之情。此类服装多为白色或灰色,款式简单。

综上所述,福建畲族传统服饰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渊源。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深入挖掘畲族服饰文化,有助于提升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乡村发展。本文接下来将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畲族传统服饰保护措施与传承方法,以期为保护与传承畲族服饰文化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实践建议。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传统服饰保护措施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保护

积极推动福建畲族传统服饰及技艺申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保护和传承重视。具体措施包括:组织专家、学者编写申报材料;加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早日纳入名录;制定保护与传承工作计划,明确任务分工、措施和资金;开展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对畲族服饰文化保护的认识和支持。

(二)传统技艺传承与培训

加强福建畲族传统服饰技艺的传承与培训,将这些技艺发扬光大。通过举办技艺大师培训班、技艺传习活动等方式,让更多年轻一代了解和学习畲族传统技艺。具体措施包括:选拔和培养传统服饰技艺传承人,提高技能和教育水平;开展技艺传习班、工作坊等形式的培训活动,让更多年轻人有机会学习和掌握传统技艺;建立传统技艺传承与现代创新相结合的研究与实践机构,促进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单位合作,开展传统服饰技艺的研究和推广。

(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将福建畲族传统服饰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如民族文化体验、技艺传习等,吸引游客关注畲族文化,提高畲族传统服饰的市场价值。具体措施如下: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将畲族传统服饰文化纳入旅游资源开发重点;开发民族文化体验、技艺传习等特色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参与和体验;建立畲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展示畲族传统服饰的生产、传承和市场推广;加强与旅游企业、景区等合作,推动传统服饰文化产品的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通过上述保护措施的实施,有望实现福建畲族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然而,仅靠相关部门的努力还不足以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四)社会参与和支持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福建畲族传统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具体措施如下:设立民间组织,如文化传承协会、民族文化研究会等,组织开展传统服饰文化保护与传承活动;加强与企业、社会团体等合作,开展文化保护与传承项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如民间资助、企业赞助等;倡导全民關注民族文化,通过举办讲座、展览、演示等形式,提高公众对福建畲族传统服饰文化的认识和支持。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背景下,福建畲族传统服饰文化的保护措施应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保护、传统技艺传承与培训、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社会参与和支持等方面入手。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望实现对福建畲族传统服饰文化的有效保护和传承,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传统服饰传承方法

(一)教育体系整合

福建畲族传统服饰文化应纳入教育体系,培养具有民族文化素养和技能的人才。具体措施包括:在中小学阶段开设民族文化课程;在职业教育阶段设置传统服饰制作、设计、织染等技能培训课程;在高等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具有理论研究能力的专家;鼓励各类教育机构开展民族文化交流与合作。

(二)传统技艺挖掘与传承

对福建畲族传统服饰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挖掘传统技艺及其现代应用价值,实现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具体措施包括:组织专家学者开展田野调查,深入了解福建畲族传统服饰制作技艺和设计元素;成立民间技艺研究团队,对畲族传统服饰技艺进行创新性发展研究;对传统技艺进行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研究与实践,打造畲族传统服饰品牌;通过举办展示、演示、竞赛等活动,弘扬福建畲族传统服饰技艺。

(三)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

将福建畲族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新传统服饰的设计和制作,拓宽传统服饰市场。具体措施如下:倡导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理念,引导传统服饰创新发展;邀请民族文化设计师与现代设计师共同研究,开发具有民族特色与现代审美的服饰设计;鼓励服饰企业与设计师合作,推出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产品;开展服饰设计大赛,激发设计师的创意潜力,推动传统服饰的创新发展。

(四)文化传媒与网络传播

运用文化传媒和网络传播手段,扩大福建畲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影响力,提高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具体措施如下:运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宣传福建畲族传统服饰文化及其保护与传承成果;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渠道,开展线上线下宣传和推广活动;制作文化传播作品,如纪录片、电影、短视频等,全面展示福建畬族传统服饰文化的魅力;开展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推动福建畲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国际传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服饰文化传承方法应包括教育体系整合、传统技艺挖掘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文化传媒与网络传播等方面。通过这些方法的实施,有望实现对福建畲族传统服饰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发扬,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四、实践案例分析

为了验证上述保护与传承福建畲族传统服饰文化的措施与方法的有效性,文章以乡村振兴项目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一)项目背景及目标

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畲族传统服饰是福建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了保护和传承畲族传统服饰文化,地区部门实施了一系列具体项目。

(二)项目实施与成果

地区部门在乡村振兴中积极推进畲族传统服饰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成立了畲族传统服饰保护专业工作组,负责制定保护方案、设计传承计划、指导传承工作等,并定期召开会议对传承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同时,加大对畲族传统手工艺人的扶持力度,资助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并在当地开办畲族传统服饰手工艺培训班,保证技艺的传承。推广文化旅游,将畲族传统服饰融入旅游路线和纪念品销售中,提高服饰的市场需求,并联合当地文化企业和设计机构推广畲族传统服饰的新款式和新产品,提高服饰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此外,倡导当地文化企业与国内外知名品牌进行合作,推进畲族传统服饰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并投资建设畲族传统服饰博物馆,收藏和展示畲族传统服饰的历史、文化和技艺。博物馆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解畲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也为传承人提供了学习、交流和研究的平台,还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推广畲族传统服饰文化,增强社会对畲族传统服饰保护的认识和支持。综上所述,这些措施实现了畲族传统服饰的传承和发展,也为其他地区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三)项目评估与启示

经过项目的实施,福建畲族传统服饰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具体表现在:居民对福建畲族传统服饰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得到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与技能水平得到提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乡村旅游产业得到发展,为当地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乡村整体形象得到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通过以上实践案例分析,得出以下启示:首先,乡村振兴背景下,保护与传承福建畲族传统服饰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乡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其次,实施保护与传承措施时,应注重多方合作、整合资源,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与成果的产出。最后,保护与传承福建畲族传统服饰文化的过程中,要关注当代需求与发展趋势,与现代审美、技术、产业等紧密结合,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有机融合。

五、结语

本文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福建畲族传统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通过梳理特点和历史背景,认识其文化价值,分析了保护措施和传承方法。实践案例表明,整合教育资源、挖掘传统技艺、融合现代设计、利用文化传媒与网络传播等方式,有助于有效传承与发扬福建畲族传统服饰文化。同时,需要企业、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及个人的积极作用,形成共同保护和传承文化的良好氛围。这些措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文化支撑,促进了乡村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更多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模式。

参考文献:

[1]高云.福建畲族传统服饰文化与制作工艺活态保护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0(4).

[2]高云.福建畲族服饰制作工艺发展现状及保护传承困境[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9(5).

[3]陈栩.福建畲族服饰变迁与传承创新[J].闽江学院学报,2017(3).

[4]薛寒.福建畲族传统审美艺术初探——以服饰为例[J].大众文艺,2012(19).

作者简介:马欢(1983—),女,陕西延安人,本科,文博馆员,研究方向为文博。

猜你喜欢
保护与传承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文化空间视角下的湖南区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峨眉盘破门武术保护与传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
数字化时代江西红色经典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浅谈土家族茅古斯的艺术价值及传承保护
中小学校本课程视野下的信阳民歌的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