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管理和创新

2023-03-01 15:16沈与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2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馆社会化

沈与

【摘 要】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馆须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提升自身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进一步为大众提供文化服务,优化公共文化服体系务,促进其标准化发展,应高度重视社会化管理和创新。本文以文化館为视角,分析文化馆公共服务社会化管理和创新的意义,从多方面提出管理和创新对策,包括充分发挥三方力量、健全管理机制、重视新媒体推广运营、打造文化品牌提升社会影响力等,力求以更高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动形成文化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2—253—03

引言

文化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辅导基层群众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具有综合性、社会性、服务性等功能。在新形势下,为提升国民文化素养,各级文化馆需以实现社会化服务功能为目标,加强实践研究,明确文化馆的地位和价值,为基层群众提供更优质、更多元化的服务,从而推动文化事业发展,为构筑群众精神文明家园、构建文化强国奠定基础。

一、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管理和创新的意义

第一,文化馆需贴近群众,广泛传播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群众应定期进入文化馆切实体验、学习文化,馆内丰富多彩的内容适合不同群体,可以满足基层群众在文化层面的基本需求,并且可以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提高其文化素养。第二,满足群众精神需求,强化服务意识。当前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需求更加丰富,对文化馆也提出更高要求。文化馆是公益性的文化服务机构,需做好文艺创作、文化宣传等工作,认真履行文化服务职能,强化服务意识,从而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第三,建设并发挥文化馆作用,有利于带给群众更高质量的服务。随着时代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要与时俱进,更好满足群众需求,要达成这一目标,文化馆应立足于民,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且落实相关工作,以完善提升自身服务,从而建设出群众满意度高的文化馆。

二、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管理和创新对策

文化馆属于公益性质的文化事业单位,同时也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场所,并且还是确保大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主阵地。因此,需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加强管理和创新,具体措施如下。

(一)充分发挥三方力量

1.文化馆履行管理和监督职责

文化馆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导和管理作用,合理制定实施标准,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监督和管理,科学编制设计方案,采用多种方式规范统筹和配置社会文化资源。

2.社会力量负责服务供给和具体实施

全面吸引多方社会力量加盟,如优秀的文化创意工作室、培训机构等,最大程度利用其场地、人才等当下既有资源,负责履行公益性艺术培训任务,科学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并实现体系多元化和社会化。

3.市民群众成为消费群体和反馈对象

不断健全群众事前表达文化需求的机制,根据需要开设服务项目,精确满足公益性艺术培训需求[1]。同时,建立完善人民群众参与过程监督和评价反馈的综合机制,从根本上维护群众文化权益。

(二)重视新媒体推广运营

新媒体具有快速、便捷推广的作用和优势,可以用最短时间让大众了解馆内陈设以及最新活动。在科技飞速发展背景下,文化馆除了要使用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介,更重要的是采用现代化新媒体技术,精确供给社会精神食粮,并深化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馆利用新媒体优势能够广泛传播公共文化内容,同时实现多样化形式的联通以扩大群众知识面并提升其认知。至此,公众文化活动关注度大幅提高,带动更多群众参与活动。要达成该目标,文化馆应投入新媒体运营,不断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途径[3]。例如,目前众多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纷纷设立数字文化科,该科室专门管理与维护内部数字平台运营,运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多种平台提供线上文化服务。此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举办沉浸式展览,借助该技术使用户进入新颖的视觉空间,相较于优秀传统文化展览,该技术下的展览更有视觉冲击力;开设在线文化课程,借助在线教育平台,展示馆内在线课程,设立文化、艺术等多元化专题课程,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利用AI就技术,带给人们智能化管理和服务,如智能答疑服务等,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通过有机结合网络和实地,以实现广泛宣传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及其有效性。

(三)打造文化品牌提升社会影响力

打造群众文化品牌,能够体现群众文化媒介新颖性。在文化基础上,彰显群众心理和社会内涵,同时带给广大群众全方位精神享受。首先,推动群众文化发展,有利于这份事业不断进步;其次,体现群众文化关怀;最后,全方位呈现群众文化魅力。因此,文化馆需要根据当下发展宗旨,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深化改革创新,整合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带动广大群众参与到公共文化活动中,提高群众文化主观能动性。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以其自身为载体,将娱乐方式作为重点,不改变当前的精神生活方式。对此,文化馆应加强弘扬主旋律,主动把握时代变化特性,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例如当地文化部门相当重视文化建设,深挖独具特色的各类文化元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文化会客厅与旅游打卡地,同步促进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的稳健、高质量发展,加强打造多个特色品牌,如群众文化艺术节、端午节街头民间艺术表演等,并获得大众青睐。

(四)开展公共文化创新驻地活动

为提供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则文化馆需要重新审视自身运作模式。对于文化馆而言,其目标为提供优秀的公益性文化服务,使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文化服务。因此,文化馆应积极拓展自身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渠道,如社区宣传、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4]。其次,文化馆需要全面整合社会力量,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例如许多地区文化艺术中心的建设和服务值得借鉴。优化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全面整合社会力量并带动其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以及质量优越的文化服务,组成当地群众文化艺术志愿联盟,综合吸纳基层文艺骨干、艺培机构等,并实施统筹管理。在组成联盟之后,不管是联盟单位还是个人都能够发挥应有作用。在当地举行的文艺演出以及赛事等活动中,联盟均可发挥作用。例如“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以及文体社区活动等,可吸引当地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此外,还可以组织文化人才公益培训活动、下乡辅导广场舞活动等。如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文化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在活动中提供艺术辅导,包括声乐、舞蹈以及手绘年画等,得到了社区居民青睐。并且在节日活动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比如举办“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优秀文化”端午节系列活动暨学习强国读书会。举办月满中秋亲子活动参加国庆节“绘画中国梦”百米长卷现场绘画展演。联盟单位配合当地文化艺术中心,开展了线上健身舞公益讲堂、少儿创意美术课等,观看人数众多。当地群众文化艺术志愿联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人手不够、力量薄弱等问题。

(五)加大投入,健全数字化服务体系

文化馆建设要以资金为基础,加强软硬件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能够提升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明确公共文化发展方向,实现文化馆全面服务社会的发展目标。同时,要拓宽资金渠道,丰富资金来源,为促进文化馆常压UN发展,需重视资金的可持续性投入。此外,需健全数字化服务体系,现代数字化技术具有极强的应用优势,文化馆要依托数字化设备和技术手段,采集、整合优势文化资源,以更丰富的形式展现出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以满足不同群体对文化馆服务功能的需求。首先,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包括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等,建立文化服务平台,拓展文化馆资源的表现形式,构建线上线下文化活动载体。其次,依托大数据技术构建资源共享机制,发挥大数据技术条件下数据传播快、传播面广的特性,实现新型文化共享服务再次,通过大数据整合网络数据,筛选优质文化资源,为不同群体提供针对性的文化服务,并拓宽文化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丰富文化馆职能。可以构建网络培训、AI学习、远程课堂等文化服务载体,以平等、共享与开放的理念满足人民群众日渐提升的精神文明需要。

(六)加强校地合作推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

高度重视我国高等院功能作用,充分发挥其在美育、乡村振兴等各个方面应有的科研优势,在各个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中引用高校先进的学术理念,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旅游品牌。由地方文化部门和当地高校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交流以及协同合作,开设文化人才培训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举办非遗文创产品展、组织高校书画交流笔会等。采取展览和交流的方式宣传推广和介绍地域文化,充分吸引高等院校人才到来,便于当地文艺骨干和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人切实体会校园文化氛围,以提升自身艺术水平,进一步促进当地文化传承发展。

(七)稳抓培训过程质量

1.完善管理机制

目前,文化馆公益性艺术培训应实行“三步走”的模式,也就是开展一次工作座谈会,完成一次全面考评验收,举行一次教学成果汇报演出,不断朝着规范化和常态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公益性艺术培训,要科学衡量其服务效能,必须先建立监督和反馈机制,同时监督和反馈机制的建立还有利于提升服务水平。艺术培训工程作为一种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将部门、社会机构与人民群众连为一体[2]。选用问卷调查、在线评议等多种方式进行监督反馈,一方面需要针对各类指标要素综合统计其分数和等次,另一方面还应收集测评人员对艺术培训课程的描述性评价以及意见建议。馆内相关人员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如果欠缺完善的监督机制,除了有损文化馆形象和社会影响,还不利于维持群众的信任。因此,在新形势下,需建立全民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应面向全社会,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坚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文化馆社会化发展,创新发展路径,以为基层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充分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要想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必须有广大群众参与,科学建立和完善反馈监督机制,以保证文化馆密切联系广大基层群众,打造信息交流渠道,从而提升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2.严格把控加盟资质

对于已经申请加入艺术培训工程的各艺培机构、当地文化馆以及文化创意工作室等,需要及时走访调研,结合走访期间了解到的情况分门别类制定合适的准入条件,明确、详细规定各类硬件设施以及师资力量等,选择资质齐全、公益服务意识强以及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社会机构,充分发挥其作为培训基地的作用。在进行项目甄选时,不仅要考虑艺术培训课程教学质量,而且还要全面考虑平台资源的完善、服务人群的多元等。

3.规范报名录取渠道

艺术培训工程各项信息以及报名渠道由当地文化馆管网及公众号同步发出,其中包括培训课程、时间、地点、联系方式等信息,广大群众能够根据自身实际线上自主报名。为防止名额浪费、不诚信等情况出现,确保公平公正,任何姓名、身份证以及联系方式只允许报取一个班。另外,往年已被录取或者参与过艺术培训工程的学员满3年才可以重新报名参加,报名完成之后在官网和公众号上公布录取名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馆需要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有序发展,同时继承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将公益性置于首位,以群众需求为重点,尽全力带给大众优秀文化服务。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举办艺术展览、参与艺术交流以及保护非遗产物等的过程中,文化馆需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尝试,积极吸取经验,以提高自身现代化管理能力,组建越来越多的专家队伍,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优秀管理与服务,助力文化馆稳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迎旭.文化馆数字文化服务社会化运营实践——以重庆市巴南区文化馆为例[J].参花(上),2023(4).

[2]柯平,刘琳琳,李金.高质量发展阶段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标准体系建设[J].图书与情报,2022(6).

[3]汪静怡.浅谈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管理和创新[J].文化产业,2022(32).

[4]曹三强.关于建立文化馆社会化发展机制的思考与建议——以淄博市文化馆为例[J].参花(下),2022(4).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馆社会化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浅析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发展现状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