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低效现象的突围路径

2023-03-11 07:36张曦娴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高效课堂小学语文

张曦娴

[摘 要] 语文综合实践课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文章主要围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由低效转化为高效的突围路径”进行阐述,重点梳理了三个方面的路径,即活动时机的恰当性、活动内容的丰富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使得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更有效,更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高效课堂

依托开放的活动环境,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和特征出发,寻求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由低效转化为高效的突围路径已迫在眉睫。

一、教师应掌握活动时机的恰当性

语文综合实践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它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教师应根据每名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抓住恰当的活动时机,有效利用课程资源,使活动的设计既符合教学目标,又处于恰当的知识衔接处,保证活动目标明确、过程完整,以达到预期效果。

(一)活动在预习时——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预习中的活动,是让学生提前与文本进行对话,从而更好地领悟作者的情感。如教学马朝虎先生的《水》一文,因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从未有过缺水的感受,无法感同身受,教师可采取角色置换体验,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周末,体验一天没有水是什么感受,这样,将学生从“旁观者”变成了“当事人”,变课文中描写的内容为自己亲身体验的生活经历。有了这样的课前预习角色置换的体验,课上再引导学生去朗读、体会、感悟、交流,学生就很容易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最大限度地缩短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情感距离。

(二)活动在疑难处——推进学生与文本的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难点,教师若一味地讲解,学生也未必能听懂。即使听懂了,也未必能理解和记牢。这时开展实践活动会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理解詹天佑所设计的“人字形线路”之精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于是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文中所描述的内容,画一画“人字形线路”,再根据自己所画的图说一说这样设计的好处。通过画图,学生很容易理解到“人字形线路”设计的精妙。

(三)活动在巩固中——达成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语文学科,需要师生不断地积累巩固、理解感悟,方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最优化。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必定会推动师生与文本的对话,为课堂教学的沟通提供平台。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文时,如果教师用烦琐的讲解和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学生定会觉得索然无味。这时候,教师可让学生表演这则寓言故事,在表演中体会和感悟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无知。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二、教师应丰富语文综合实践课的活动主题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思维的活跃性,保持学习的持久。因此,开展语文综合实践课,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真正想了解、真正感兴趣的,让学生想学、乐学的内容。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认知程度、接受能力等,让学生自己去安排、讨论、设计丰富的活动内容。

(一)链接生活,丰富低年级学生活动的内容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课上容易疲乏,教师在教学时可联系生活,引入游戏活动、儿歌、相关的小故事等。

(二)引导自主,激发中年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到了中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在不断地增加,活动方式也应有所调整和变化。这个阶段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教师就应该依据课程标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开展“说一说,演一演”等活动内容。

(三)融合社会性,拓宽高年级学生活动的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儿童的抽象思维已逐步得到发展。教师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争辩;开展研讨活动,引导学生针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发表观点,谈感受;带领学生走出班级和校园,融合社会性。

三、教师应丰盈语文综合实践课的活动形式

语文综合实践课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不拘形式,而是结合教材特点,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调查访问、设计方案、小组合作,一直到最后的集体交流。只有这样多种形式的活动,才能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一)角色表演类活动——在体验中丰富形象

角色表演,是学生将语文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实践中,是学生能力的转换和延伸。如《将相和》《狐狸分奶酪》《寒号鸟》等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表演,通过视觉形象、听觉感知,把所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艺术形式”,更直观地再现人物形象和场景,更形象地传递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寓意。

(二)观察实践类活动——在过程中获得感悟

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具体丰富的形象,要让学生去观察、实践。许多抽象的事物通过观察实践,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爬山虎的腳》一文,仅凭教师简单讲述,学生并不能形象地感知,不如让学生自己去看一看,动手摸一摸、试一试。

(三)演讲辩论类活动——在思辨中演绎精彩

演讲辩论,主要是通过语言表达的手段,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尤其是辩论赛,激烈、紧张的氛围能激发学生多方面考虑问题,促进其发散思维。如教学《司马光》这篇文章时,在念到“光持石击瓮破之”一句时,问学生:“你们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救小孩吗?”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说可以去喊大人来帮忙,有的学生说可以用管子把缸里的水吸掉……在全班同学的讨论争辩中,司马光机智勇敢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越发鲜明。

(四)行走体验类活动——在经历中深化情感

语文综合实践课强调以“活动”为媒介,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如教学《荷花》《记金华的双龙洞》,可以让学生到公园欣赏荷花之美,闻荷花之香;去金华的双龙洞亲身体验作者所写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与原文进行对比,感受作者对荷花、双龙洞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样边行走边体验,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悟情感,更快地融入课文。

总之,语文综合实践课应打破传统的教学“坐标”,创设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主动进行体验式、探究性学习,凸显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探索问题的多样性、教育评价的多元性,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有机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合作等各项技能,不断拓宽知识面,提升素养。

参考文献

[1]孟立晗.语文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161.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课高效课堂小学语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探讨
试析综合实践课程中的自主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