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陈蕃位列首门首条的原因探究

2023-03-12 16:24牛明华
雨露风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世说刘裕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各门多按照年代先后顺序记录汉末魏晋名士的言行,陈蕃作为一儒生却位列书中首门首条,究其原因有两大方面:其一刘义庆身处宋文帝刘义隆对宗室肆虐和严格控制的独特境遇,直接影响《世说新语》的编纂顺序,将刘宋政权的统治思想——儒家思想置于前列;其二在孔门四科占据《世说新语》前四章的前提下,陈蕃“扫清天下”的济世情怀、坚守天下的担当精神决定了他会打破长幼齿序,占据《德行》门第一的地位。

《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的成书,彰显了刘义庆对魏晋风流的向往,它的编纂顺序虽然受到传统文化“孔门四科”的影响,但是作为一部记载魏晋名士代表事迹的作品,它所采用的编写方式则与刘义庆的个人身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刘义庆的身世境遇决定了儒家思想的前列地位

《宋书》记载,刘义庆生父刘道怜,是刘宋政权建立者宋武帝刘裕的弟弟,刘裕另一个弟弟刘道规没有儿子,刘道怜便将刘义庆过继给了刘道规。刘道规少有大志且才能出众,深得刘裕喜欢,一直辅佐刘裕南征北伐,但却不幸病逝。刘裕建立政权之后,追封刘道规为临川王。

刘义庆是皇室成员,文武双全,深受刘裕喜爱,常被后者称赞为“吾家丰城”[1]1475。“丰城”的典故出自《晋书·张华传》,后世用“丰城剑”赞美杰出人才,或谓杰出人才有待识者发现。刘义庆既有皇室宗族的荣耀,又身居高位,手握实权。

宋文帝刘义隆上台后,刘义庆的处境就变得不利。刘义隆是刘裕的第三子,并不是刘裕指定的继承人。刘裕生前选定的继承人为刘义符,即宋少帝。但因刘裕去世过早,此时的刘义符年少轻狂,不理国政,不能担当大任,政治实权掌控在徐羡之、傅亮和谢晦三位辅政大臣的手里。由于刘义符不问军国大事,加之外患频繁,三位大臣废少帝,改立刘义隆为帝。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宋文帝刘义隆担心辅政大臣的权力过大,危及他的帝位,不仅没有重用三位大臣,反而对他们痛下杀手。据《宋书》记载,元嘉元年,刘义隆称帝。刘义隆继位第一件事就是铲除徐羡之、傅亮和谢晦等一批参与废帝弑君的人。经过耐心谋划和准备,元嘉三年,宋少帝刘义隆将傅亮等人处死。谢晦死前续世基连句诗“功遂侔昔人,保退无智力。既涉太行险,斯路信难陟”[1]1361,慨叹自己有推举帝王之功,却没有保全自身的智力。

在对三位辅政大臣进行清算的同时,刘义隆还加紧了对自己兄弟和其他宗室的控制甚至杀戮,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刘义康。刘义康在众兄弟中才能出众,又曾参与辅政,权倾一时,所以感觉到威胁的刘义隆在北魏扰乱刘宋边境的时候赐死刘义康。刘义康的遭遇对皇室宗族影响巨大,衡义王刘义季以刘义康为鉴,虽然在治理经济方面很有才干但却通过整日饮酒、无所作为来避祸。“义季素嗜酒,自彭城王义康废后,遂为长夜之饮,略少醒日。”[1]1654史书中明确记载在刘义隆对刘义康进行清算之后,刘义季整夜饮酒作乐,很少有清醒的时候。虽然经常遭到诏书的责难但仍不改正,可见当时皇室中人谨小慎微、人人自危的景况。刘义庆身为皇室中人,又身居高位,握有实权,也不得不采取措施自保。史书记载“太白星犯右执法,义庆惧有灾祸,祈求外镇”[1]1475。刘义庆借此离开京城,上书请求外镇,明为避星象之灾,实为躲杀戮之祸。《刘义庆传》记载刘义庆“少善骑乘,及长以世路艰难,不复跨马,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1]1477。刘义庆固求接触仆射的职位,出镇荆州,之后仍谨小慎微,始终保持谦逊。世路艰难,不复跨马,说明了刘义庆担心在政治上遭到猜忌,不敢再像高祖时期一样,驰骋疆场,出仕朝堂,所以招聚大批文学之士,著书立说。“魏晋六朝清谈玄言,寄身高远者,固皆可以从当时政治境遇观察推之。”[2]159宁稼雨先生认为刘义庆处在宋文帝刘义隆对于宗室诸王怀疑猜忌的统治之下,为了避免灾祸,保全自身,于是招聚文学之士,寄情文史,编辑了《世说》这样一部清谈之书。可以说,因与魏晋名士相同的际遇遭逢,想通过著书排解内心的郁闷,是刘义庆编纂《世说》的重要原因。

《世说》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书,便会更多地考量政治因素。萧艾认为“《世说》的著书年代一定是在元嘉十五年前后,即儒、玄、史、文四馆开设之际”[3]10。宋太祖的功绩之一就是开设了儒学馆,当时儒、玄、史、文四馆开设,儒学馆居于第一。刘义庆内心虽然更倾慕佛道名士,但在成书体例上还是要将刘义隆政权的政治统治思想——儒家思想放在前列。那么就基本决定了《世说》要以儒学方面的章节为先,所以便有了孔门四科居于前四章的事实。

其次,《世说》各门首条对于表达本门主旨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其首条故事不仅仅是对故事本身的记载,往往还具有发凡起例的意义,旨在说明此类风气的原发时代与人物。”[4]91即是说各篇的首条都相应地涵盖了本章主旨,极具代表性。例如《解悟》门第一是杨修对门上写一“活”字的解读。儒家思想以“仁爱”为核心,主张统治者要有仁爱思想,西汉董仲舒提出了适应汉代统治者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代儒学思想体系。先秦时期的仁爱主题摇身一变为忠君爱国。这一时期,陈蕃是忠君爱国的典范,符合《德行》门主旨下封建政治传统对儒生“澄清天下”担当的要求。所以《世说》载“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以彰《德行》门主题。

陈蕃的形象还契合了汉末忠君爱国的儒生形象到魏晉清淡谈玄的名士形象的转变。陈蕃出身汝南,汉代汝南地区经济发达,教育事业发达,在乡校和开馆授徒的基础上,汝南士人在实际政治中处于主导地位,甚至通过清议把握着乡里乃至全国的人物品评,影响官员的任免。清议舆论在魏晋南北朝继续发挥作用,在论“才”、名士的品评和清谈中继续存在。所以陈蕃所代表的汝南士人还是魏晋名士的先导,将他的事迹故事放在首条有发凡起例的作用。

二、陈蕃“扫清天下”的济世情怀决定了他的地位

由于上述原因,刘义庆将孔门四科放在《世说》前四门。陈蕃作为《德行》门首位出现的人,主要因素是他“扫清天下”的济世情怀和坚守天下的担当精神,恰好契合了刘义庆所要考虑的《世说》编纂顺序。

按照《世说》的编写体例,长者在前,后来者居下。而《德行》门中有关陈蕃条目的安排却打破了这一体例,如《世说新语·德行》篇前两则载: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5]1-3

陈蕃位于首则,第二则才是黄宪。黄宪(75—122年),字叔度,号征君,慎阳人,东汉著名贤士。陈蕃死于168年,因为与窦武一起谋划清除宦官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人不成功反被杀害,生年不详。但根据卒年可以推测他应在黄宪之后,《后汉书》的记载顺序也是黄宪在前,陈蕃在后。《后汉书·陈藩传》中记载:

蕃时年七十馀,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馀人……即日害之。[6]2170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推断陈蕃被害时是七十多岁,由此可推算他出生时间在公元89—98年之间,这样来看,黄宪最多比陈蕃年长23岁,最少年长14岁,可陈蕃在《德行》篇中后来居上,其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论述:

(一)坚守天下的担当精神

陈蕃少年时期就有扫清天下的志气,“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豪言壮志流传至今,政治活动基本处于汉桓帝在位期间。当时,党锢之祸、买卖官职的事情在朝廷大行其道,《后汉书》专列《党锢传》,不少名士如刘淑、李膺等都曾被党锢之祸殃及。党锢之祸造成当时的人以隐居深山、甘守贫困为荣,以任命为官、侍身朝廷为耻,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桓灵二帝时期。桓帝为蠡吾侯时,周福和房植“二家宾客,互为讥揣,遂树朋徒,渐成尤隙,由是甘陵有南北部,党人之讥,自此始矣”。[6]2186 后来这种风气传进太学院,三万多儒生以郭林宗、李膺和陈蕃为首,互相褒奖推崇,对于朝廷中为官作宰的人,皆直言不讳地进行评论,逐渐形成风气。当时宦官一党在朝廷胡作非为,他们任用私人,败坏朝廷名声,在民间为非作歹,但却上书诬告李膺等豢养太学游士,结党营私,相互助威,诽讪朝廷,败坏风俗,引得“天子震怒,班下郡国,逮捕党人,布告天下,使同忿疾,遂收执膺”。[6]2187此事件被称为“党锢之祸”,党锢之害影响甚广,之后攻击忠正之士、依附奸诈小人的风气大为流行,许多正直之人被流放打压,虽然他们彼此相互支撑,提出“三君(窦武、刘淑、陈蕃)”“八骏(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佑、魏朗、赵典、朱?)”,取其“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俊者,言人之英也”[6]2187,但党锢之祸仍然影响到了汉末大多数人的心态。

党锢之祸中,士人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以郭泰为首的人选择了隐退;以何颙、贾彪为首卧薪尝胆式的人物选择另寻明主,推翻汉朝;以陈蕃为首的一部分士大夫仍坚持传统儒家的济世情怀,保持对国家和天下苍生的责任感,试图挽救将倾颓的东汉“大厦”。范晔评价他:

论曰: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抗论惛俗……及遭际会,协策窦武,自谓万世一遇也。懔懔乎伊、望之业矣!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必。汉世乱而不亡,百余年闲,数公之力也。[6]2170

其时太学生称赞陈藩“不畏强御陈仲举”[6]2186,面对朝廷不公正的事情,陈蕃屡屡上书,甚至不惜忤逆帝王,皆是因为他坚守“扫天下”的抱负、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德行皆高,可为世范,堪称儒家德行的典范,所以才会被刘义庆选中,位列《德行》门首条。

(二)陈蕃的社会影响力大

“黄宪字叔度,汝南慎阳人也。世贫贱,父为牛医……初举孝……黄宪言论风旨,无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邃,去玼吝。”[6]1722从记载中可以看出黄宪的人格魅力虽然大受赞叹,但出身卑贱,寿命又不长,社会事件的参与度小,影响力只限于那些见过他的人。而陈蕃的出身则相对高贵,为官后长期身居高位又一直活动在政治事件当中。陈蕃与黄宪相比,他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更高。

陈蕃出身官宦家庭,“陈蕃,字仲举,汝南郡平舆也。祖河东太守”[6]2159。刚开始在郡中任职,被举孝廉,任郎中,后拜议郎,又迁为安乐太守。经过提拔,进入朝廷任职后,虽然屡次触怒权贵和桓帝,但一直未脱离朝堂和政治,甚至一直活动在政治中心。朝廷中商议派兵征讨零陵、贵阳之乱时,他可以直接上书帝王并被采纳。尽管多次被免官归乡,也可以很快再得到任命。主管选举人才得罪权贵后“坐免归。顷之,征为尚书仆射,转太中大夫。八年,代杨秉为太尉”[6]2163。窦太后临朝执政期间,陈蕃担任太傅,兼管尚书事务。自始至终,陈蕃一直都在朝为官,得以兼济天下。

陳蕃是朝廷命官,他的社会地位也是超拔的。党锢之始,他与三万太学生相互联络,又与当时的名士相互推崇,可以说既是儒生又是名士,之外还有官员的身份。第一次党锢之祸后,陈蕃独自上书,冒死进谏。

犹以蕃名臣,不敢加害。瓆字文理,高唐人。瑨字幼平,陕人。并有经术称,处位敢直言,多所搏击,知名当时,皆死于狱中[6]2165。

记载中,陈蕃屡次上书,触犯到多人的利益,但“以蕃名臣,不敢加害”。再一例,“桓帝欲立所幸田贵人为皇后。蕃以田氏卑微,窦族良家,争之甚固。帝不得已,乃立窦后”[6]2169。令敌人不敢害,可以干预立后,由此两例,可见陈蕃的社会地位之高。

陈蕃名士、儒生及官员的三重身份,必然会使他在当时的知名度比较高。少年时,陈蕃以“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以室乎!”[6]2159惊为天人;中年为官,陈蕃屡次上书,伸张正义,有性方峻、不畏强御的名声;老年身居高位,辅助太后,临死仍率领属官学生八十多人与宦官对峙,最终被害身亡。身份重要,壮举惊人又有豪言广泛流传,所以他的言行举止被很多的人关注,社会影响力大。

作者简介:牛明华(1998—),女,汉族,河南周口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汉魏六朝。

注释:

〔1〕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萧艾.《世说》探幽[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2.

〔4〕王利锁.《世说新语》三曹故事辩议[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9,10(1):91-97.

〔5〕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2011.

〔6〕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猜你喜欢
世说刘裕世说新语
未来日记
《世说新语》:潘安与左思
看“世说学”的这方里程碑
《世说新语》书名新考
论李白诗中《世说新语》典故
从《世说新语》看士族女性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中的名士品格
《世说新语》中两晋士人的文学审美趣味
人民交警之歌
《论语世说》:中华文明的特质、命运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