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2023-03-12 16:24王俊卿
雨露风 2023年12期
关键词:克利斯莱茵河朵夫

王俊卿

作为法国文坛上影响颇深的作家之一,罗曼·罗兰凭借着《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书获得19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同时也进入中国读者以及文学评论者的视野。其“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以及高超的艺术手法和创作技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小说家,如同文学史上的一盏指路明灯,为处于迷茫、颓废状态的人们照亮着前行的道路。

一、小说主题:顽强的反抗精神

(一)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成长历程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反抗者的形象——约翰·克利斯朵夫。约翰·克利斯朵夫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一个小城市里,父亲和祖父都是伯爵家的乐师,或许是受长辈们的熏陶,他自小便具有敏锐的音乐洞察力。

除此之外,主人公的祖父一直向他灌输英雄的伟大功绩,使得他从小便在心中埋下了一颗英雄的种子。虽然约翰·克利斯朵夫在幼年时期凭借着出色的音乐获得了公爵的赞赏与喜爱,但好景不长,父亲严重的酗酒恶习使得家庭迅速衰败,幼小的他不得不肩负起养家的重担。成年后,他的经济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又经历了两次失败的爱情,随后又因为对于音乐的挚爱和固执连番几次陷入困窘之中,当他进入暮年时,那些苦难时刻和辉煌时光全都成为回忆里的碎片,他的反抗精神和不谙世事的固执也都消失殆尽了,转而移居意大利,专心投入音乐的创作之中,由此真正进入了自由的境界。

(二)反抗着的奋斗者

从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人生经历来看,他既是一个世俗音乐的反抗者和革新者,又是一个梦想和激情的践行者,他虽经历了诸多的人生磨难,但是他顽强拼搏的精神、永不言败的追索以及对于音乐的执着热爱,却像一曲关于自由与梦想的赞歌,丰富了小说的主题。

在充满了矛盾、失望、幻灭的现实中,约翰·克利斯朵夫曾经不知人间疾苦,没有深刻理解这种艰辛的生活,还兴致勃勃地梦想着有一天也成为“大人物”。直到经历了母亲雇主花园里的种种才让他有了新的认识,逐渐产生了反抗和奋斗的精神。对于生活,他始终认为人的高贵与低贱是由人格素养来衡量的,而与出身地位无关,他鄙视那些出身高贵却自以为是、洋洋得意、品德低下的人。“即使我没有你的门第,我可是和你一样高贵。唯有心才能使人高贵,我尽管不是一个伯爵,但我的品德也许超过许多伯爵的品德。所有那些自命高贵却没有高贵心灵的人,我都看做像块污泥。”

在艺术领域,克利斯朵夫也充满了批判和反抗,并带着这种精神奋斗着。他认为音乐界的庸俗之物都是形式主义,人们不懂音乐的灵魂,所有的病态的音乐艺术让他感到恶心,他们对音乐的认识肤浅,甚至于玷污了音乐的情操,没有人尊重那些追求艺术的灵动与高尚的音乐家,他们眼中的音乐只是消磨光阴、打发时间的玩物。在他眼里,“德国的艺术充满让人恶心的病态的情绪,像是从潮湿的地道里来的,有股霉烂的气息,散布着瘴气、臭味,必须来一阵峭厉的风把他们一扫而光才好”。那种看似情景交融、月下花前的艺术被谎言包围,恐惧占领了人们的内心,他们害怕正视自我,恐于直面人生,以至于整个社会都弥漫着恐慌的气息,缺乏光明磊落。来到法国后,克利斯朵夫看到文坛上到处都是变态的人物形象,腐臭、不堪入目的艺术遍布大街小巷,在打着艺术情操、文明旗号的舞台上,大家目睹的却是行凶暴力,骄奢淫逸,惨绝人寰的酷刑,这些让人毛骨悚然的情景,恰恰满足了那些野蛮者在文明人面前发泄兽性的心理,这种失望愤怒的情绪又激发了克利斯朵夫的反抗精神。

二、典型意象:充满力量的莱茵河

(一)莱茵河之于灵感

除了主人公的非凡经历外,莱茵河也是贯穿全文的一个重要意象,这条如母亲般的横穿欧洲的河流不仅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也象征着生命和激情的流动。约翰·克利斯朵夫出生在德国,他的家乡在莱茵河岸的一个小城镇,那里看似一幅美好如画的生活之景,表面安定和谐,人们在艺术中自我陶醉,实则并非如此。根据祖父讲述的拿破仑时期的战争情节,我们追溯历史进程,就会知道那时已是普法战争之后。那是一场德法两国统治者为了争夺欧洲霸权进行的军事对抗,是巴黎无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可见,看似安定和谐的莱茵河两岸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既等待着一场残酷的战争,又遭受着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的影响。作者曾在小说的序言中充满情感地写道:“我觉得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命就像一条河……向着汪洋大海迸发,向着我们大家归宿的地方迸发。”作者将最理想的人物形象约翰·克利斯朵夫与莱茵河融合在一起,让我们看到这条河对于作者、对于欧洲的巨大作用。除此之外,这条河流还给予了作者无限的创作灵感,河流两岸盛开的花朵像是作者音乐作品中的一个个美丽的音符,河边连成片的森林营造出沁人心脾的音乐意境,就连它时急时缓的流速、时响时停的水声也成为约翰·克利斯朵夫最初的灵感来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莱茵河就如同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灵魂般,给予了他无限的音乐灵感和生活的动力。

(二)莱茵河之于艺术本身

在主人公漫长的音乐生涯中,他虽然因为梦想的实现经历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但大多时候,困境和挫折像是疯长的野草般紧紧地缠住了他,这也让他一度陷入迷茫和彷徨的情绪之中,在这样的人生困境下,唤醒他的除了亲人的爱和朋友间的情义,还有这条一直流动永不会停歇的莱茵河。柔和的流水和翻滚的波浪指引着他,也鼓舞着他一步步走出逆境,携带着梦想和对自由的向往一直前进。正如这条古老的莱茵河历经了险峰高山、大江大河,最终会流向宽广的平原地带一样,经历了岁月的打磨和艰苦的奋斗,主人公的心境也由尖锐变得平和,在生命的暮年,他的心胸变得越来越宽广,在音乐创作之余,也学着拥抱这个美好的世界,静静地体会生命的美好与和谐。因此,作者倾注大量的笔墨去描绘莱茵河,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主人公生命历程的总结与回望。

约翰·克利斯朵夫崇尚健康积极的音乐作品,他主张艺术应积极向上。要保持艺术的本真,保持自我人格的本真,并且在那些腐朽的、庸俗的事物面前,在沉迷低俗的权贵面前敢于维护艺术的真,哪怕因此而损害自己的利益,约翰·克利斯朵夫从心底发出呐喊,呼吁为艺术的真实和高尚而战!在对一位被光环与荣耀环绕的宫廷音樂指挥家范尔奈进行抨击时,他批评道:“范尔奈指挥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对战斗的意义以及给人类带来的惨痛代价毫不知晓,也满不在意,因而把音乐中所表现的英雄气概和奋进精神演奏成一种赤裸裸的、在权贵面前撕掉尊严、为了讨好上层社会的顽固派而卑躬屈膝的奴才性格。”因而吹笛子的史比兹成了他眼中典型的舔泥土的人物。他道出:“音乐太多了!你们糟蹋自己,是你们的事;可是音乐,别胡来了吧!我不许你们糟蹋世界上的美,把圣洁的和声跟恶浊的东西放在一只篮子里。”他淋漓尽致地揭露和批评这种腐朽的被统治者所利用的“艺术”,因此,他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

三、顽强热情:人生的主旋律

(一)主旋律中的同行者

罗曼·罗兰笔下的这部小说表达了他个人对社会的认识与评估,他认为世界充满污浊的空气,必须打开窗户,净化空气。而这部小说中所描述的德国与法国在艺术领域和经济政治领域的情景,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意识。

在作者笔下,主人公的生命历程是一直缓缓流动的、永不会停止的,创造和反抗才是其中的主旋律,正如作者对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评价一样,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天才,而天才注定是新生事物的创造者和影响者,只有通过斗争和反抗,主人公才能获得完美的生命力,才能创造音乐奇迹,进一步创造人生奇迹。在追求完美生命力的过程中,所谓的对手和竞争者并没有被作者视为绊脚石,而是被视为帮手和鼓舞者,文中出现的另外两个重要的人物形象奥里维和葛拉齐亚便是这样的存在。奥里维是一个德国人,为了逃避现实而投入艺术的怀抱,他是一个极端理性者,在他的生命中,没有任何失败能够打倒他,也没有任何挫折能够影响他,他丝毫不害怕失败,同样也对胜利毫不在意。从人物性格上来看,他仿佛是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对立面,同样为天才,他们一个天真感性,一个坚强理性,但却像音乐中的长调和短调一样和谐,共同体现出艺术和思想的伟大之处。

(二)和谐共生的力量

除了奥里维之外,作者还塑造了一个较为典型的人物形象葛拉齐亚。如果说主人公和奥里维在性格和思想上处于两个极端,那么葛拉齐亚就是联系起两者的坚实桥梁,前者具有一种创新性的力量和激情,而后者则具有创造性的思想,前者天真莽撞执着,后者理性明智,而作为女性的葛拉齐亚则代表着一种创造性的现实,正是三人之间的互补和互助,才使得他们在音乐领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和造诣。作者设置三个较为典型的人物形象,一个是为了衬托主人公的音乐造诣和艺术才华,另外一个则是为了通过三人之间的和谐共生来衬托出欧洲各个民族的团结协作和互助,进一步突出自由、博爱等伟大的精神才是振兴法国、振兴欧洲的主要力量的思想,从而为读者描绘出一个充满爱与理想、和谐共生的美好的人道主义世界。

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小说也正是通过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来揭示现实社会中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借此来宣扬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下资产阶级腐朽的政治与文化,思考这种反抗精神的积极影响与不足之处,从而对人类历史发展有新的认识和启发。作品中揭示的所有矛盾性,都是时代的烙印。而克利斯朵夫一生的经历,展现了民主意识和知识武装反抗社会现实的过程,意义深远。约翰·克利斯朵夫在当时那个社会中,当之无愧称得上一位大英雄。随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斗争,社会发展呈现新的局面与趋势,而约翰·克利斯朵夫式的英雄主义虽然很明显已落后于当时社会的发展,但是,在资本主义统治下,对于反对资本主义压迫和社会革命的小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还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同时,约翰·克利斯朵夫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他的顽强不屈的生存意识与百折不挠的反抗精神也是值得称赞的。正如傅雷所说:“真正的光明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遮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四、结语

众所周知,《约翰·克利斯朵夫》并不是一部尽善尽美的作品,主人公也是个具有性格缺陷、缺乏生活常识的音樂家。尽管如此,主人公对于真善美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他对于音乐的喜爱和对梦想及自由的追求,唱响了属于他的人生主旋律。这部伟大的作品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像是一曲催人奋进的经典歌曲,穿越漫长的时空,凭借激昂的生命旋律和真诚的艺术追求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心中扎根发芽,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阅读印象。

猜你喜欢
克利斯莱茵河朵夫
聂赫留朵夫羞愧中的利他性与利己性
聂赫留朵夫羞愧中的利他性与利己性
——《复活(节选)》中的人性理想寻找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李斯特与贝森朵夫
德烈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摄影作品
达摩克利斯之剑
罗曼·罗兰为敬隐渔译《约翰·克里斯朵夫》在中国发表的题词:《若望·克里斯朵夫向中国的弟兄们宣言》
全球最长寿男性112岁又178天高龄
巴塞尔:莱茵河畔的博物馆之城
莱茵河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