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科幻创作使命

2023-03-12 16:24叶凌宇
雨露风 2023年12期
关键词:刘慈欣科幻精英

刘慈欣是中国当代科幻作家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对于中国科幻文学有诸多思索,并用自己的创作,试图对中国科幻文学进行全方位的建构。通过他的创作历程分析其创作主题风格方面的转变,可以看出,刘慈欣始终带着重塑中国科幻创作的使命在持续发力,他的小说也反映出他的创作观,在对科幻文学现状进行深度思考的同时,对于主流文学与科幻文学差别的思辨和对当代科幻小说中“中国形象”的创造均有个性化的创作追求。

一、科幻小说需要技术创意

《球状闪电》后记中刘慈欣提道,中国科幻小说“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留下这样的想象世界。”[1]他所指的这种“想象”,既指出了应该对未来世界大胆想象,也说明了中国科幻小说目前最缺乏的是一种技术创意和科学精神。刘慈欣是坚定不移的硬科幻小说写作者,他同大多数中国科幻小说家一样深受阿瑟·克拉克的影响,小说创作必须严格按照科学规律来发展情节,结局也要依照实验逻辑进行设定,作家尽量不进行过多干预,即用一种推理的方式去往前推进情节。如此,技术创意对于科幻小说情节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刘慈欣在他自己的创作中始终践行着这一理念,我们可以从许多作品中找到凭证。诸如他所创造的一系列有关“宏”的名词:宏细节、宏原子、宏聚变、宏纪元;以及微观文明、电子诗人、零度宇宙等名词;还有频频出现的新潮科学意象,诸如量子幽灵、高维宇宙、三体星系的混沌天体运动等等。刘慈欣的长篇小说《球状闪电》全篇以量子力学理论为基础,将我们所存在的世界描绘成以一种量子叠加状态存在的形态,把波粒二象性用形象化的文字展现了出来。同时他还创造了“宏电子”这一物理现象,用以解釋球状闪电的形成原理,再创造“宏聚变”来完成小说结尾处军事实验的高潮部分。通过整部小说的形象化描述,使得“薛定谔的猫”这个量子力学里有关平行世界的著名实验,最终能以故事的形式被具象化,为广大读者所理解。同样,在写作《三体》之前,刘慈欣开发出一个程序来模拟三体世界的运行模式,以此为小说中“三体”游戏运行的描写收集必要数据。为了进一步推动情节发展,他还在小说中设想人类实现了可控核聚变。在写《诗云》之时,刘慈欣认真思考和试验过电子计算机通过编程软件写诗的可能性。《微纪元》中设想通过基因技术将自身缩小至细菌大小,形成微型生态系统,只消耗极微小的资源就可以使人类生存下去。刘慈欣通过设想类似的技术变革,推动了情节发展,决定了人物行动的走向,因而科学幻想也就展现出了令人信服与向往的力量。

二、科幻小说需要科学精神

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在科普范畴,科学在中国依旧拥有强大的权威,刘慈欣反省道“中国的科学权威是很大,但中国的科学精神还没有”,同时,当代中国科幻文学作品中频繁流露出的科学悲观主义思想,是受了西方思潮影响的一个证明。西方的科学思想已经发展到了该有所限制的水平,而“中国的科学思想才刚刚诞生,我们就开始把它妖魔化,我觉得这是不太合适的”。

如果说科学创意解决科幻文学内容是否吸引人的问题,那么科学精神则是决定中国科幻小说能走多远和飞多高的关键。刘慈欣认为科幻作者的第一课应该是教会他们在内心深处真正找到科幻的感觉,使他们拥有一种对宇宙的宗教感情,要对宇宙的宏大与神秘产生敬畏之感,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太空的广阔、个体的孤独与渺小,才能体会先驱者的悲壮,感受对时间的敬畏和感知命运在宇宙时间维度中的无情。而中国科幻作家目前最缺少的就是这种对科幻的宗教感情。中国科幻存在的历史基础和条件就是“科学的神奇感”[2],这种神奇感尤其需要人对未来世界的想象,需要对科学有着坚定的信仰。如同刘慈欣所感受到的,我们也依稀能感受到如今人类对宇宙的麻木感正充斥着整个社会。优秀的科幻小说作者能通过其科幻作品来对宇宙和科学进行诗意解读,营造科学的神性。这种理解源自刘慈欣判定当下“上帝已死”的论断,他也是这样践行的,并坚定认为,来自科幻精神所创造的新神话,必将担当起救赎人类灵魂的重任。

三、科幻小说要处理好“大众化”与精英思维的矛盾

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中国科幻文学长期处于边缘地带。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市场很小,读者圈也很封闭,基本上只有科幻迷这个小圈子。科幻作家为了吸引圈外读者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认为,“要想吸引圈子外的读者并获得主流的承认,必须抛弃坎贝尔式的‘科幻原教旨主义,提高科幻小说的现实性和文学性。”[3]一些科幻作家一度向主流文学靠拢,开始追求较为前卫、精致的现代表现手法,主题的多重内涵使得作品愈发晦涩难懂,想象世界也沾染现代派的特色,比起以往的作品更显得阴暗、扭曲、颓靡和绝望,许多科幻作品开始偏离大众审美,与此同时也更加具有精英化思维。针对这一现象,刘慈欣有着自己的看法:“科幻文学生长土壤和力量源泉是在文学之外的……从科学中开掘新的神奇视点,把这种神奇大众化,才能最终拯救科幻文学。”新时期中国科幻作家身份基础与以往较不相同,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早年的阅读、创作经验对于之后创作成熟的科幻作品有着深度影响,创作时自然更偏向精英思维,这十分有利于中国科幻文学内核裂变与纵向深入发展,有利于创造出更有影响力的经典科幻作品。但就目前中国的科幻创作来看,刘慈欣认为精英化只会害了中国科幻。在他看来,科幻文学是一种类型文学,而类型文学都是草根的,“但中国科幻的特殊之处,恰恰在于其中混杂着太多的精英意识,”中国社会里精英阶层的诉求、价值观念和思想感情,都离草根阶层越来越远。在中国,科学本身就是一种精英文化,而“越是精英它越个人化,越精神化,越是容易进入精神的迷宫”。[4]

除此之外,刘慈欣还认为中国的科幻长期以来存在读者定位误区,“青少年读者是中国科幻的希望和优势所在,把握住青少年读者对于宇宙好奇、对新世界的渴望这一心理期许,是中国科幻创造黄金时代的一个重要契机。”美国经典的科幻作品,几乎都是大众文学,国内的科幻小说思想性已十分好,却因为太精英而远离普通大众的思想情感,难以引起草根读者的共鸣,这是中国科幻日益小众化处境的本质原因[5]。因而刘慈欣认为中国科幻作品急需扩大读者面,不能一味挑战、远离大众。优秀的科幻作品必须达到精英化与大众化的平衡状态,要“用草根思维描写精英”,这也是刘慈欣自认为《三体Ⅲ·死神永生》备受欢迎的原因。

由此,我们反观刘慈欣的作品,他早期的创作是作为一名科幻迷的自觉要求,想要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科幻美感,因而创作了几部纯科幻构思的短篇小说,最典型的是“大艺术家三部曲”:《梦之海》《诗云》《欢乐颂》。《梦之海》中,刘慈欣设定了一位来自宇宙未知领域低温文明世界的一位低温艺术家,为了创造完美的冰雕作品,它将地球所有的水取出变成冰块,雕塑了一个环绕于地球上空的瑰丽冰环;《诗云》则设想了来自宇宙的“神”,因为喜爱收藏宇宙中的各种艺术品,将整个太阳系变为一个巨大的存储器,用来保存诗歌,文学艺术在宇宙尺度上得以永恒,但却牺牲了人类家园;《欢乐颂》用宇宙中漂浮的“镜子”这一科学幻象,以带有浓郁时代烙印的《欢乐颂》乐章为载体,在科幻空间尺度上对人类文明进行了终极反思。在这三部作品中,所有现实的因素被抛弃,在宇宙未知领域的“神”的眼中,艺术高于一切,地球文明乃至太阳系文明都可以随意被牺牲,艺术是宇宙尺度上的一场狂欢。这是最能体现刘慈欣思想深处对科幻理解的几部作品,却也拉开了与读者间的距离。中国科幻想要发展,必须赢得更多读者的支持。一味创作纯科幻作品,显然极有可能偏离读者的欣赏取向,刘慈欣也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对自己的创作理念进行修正。“这种创作是难以持久的”,事实上,刘慈欣“在创作伊始就意识到科幻小说是大众文学,自己的科幻理念必须与读者的欣赏取向取得一定平衡”[6]31。怎么处理好精英化与大众化两相平衡的问题?在发现了这个问题后,刘慈欣进行了一些创作实验,逐渐挖掘出了一些可以遵循的标准。

首先,中国科幻文学应该继续发展科普文学,这一长期活跃在中国科幻文学史中的重要角色不应该消失,起码可以作为科幻文学的一个类型继续发展。科普文学在中国的几次发展热潮都有深刻的历史原因,与中国科幻发展相互作用,形成了目前中国科幻文学的格局,这一切都值得被历史记载。而科普文学的发展,也是对科幻文学这一类型文学的完善。

其次,要在纯科幻写作与反映现实中取舍有度。评论界有一种说法是认为所有的科幻小说内核深处实际都是在反映现实。刘慈欣对此持保留意见,但也认可科幻创作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能极大扩充科幻文学的容度,让自己的创作走得更远。刘慈欣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创作前后有一个转折点,它来源于自己的一个发现:“科幻中的正与邪、善与恶,只有在相应的世界形象中才有意义。”[6]32刘慈欣的后续创作深受这一观点的影响。此后的《三体》,重要人物叶文洁完成了一次改变地球历史的信号发射行动;《圆圆的泡泡》中,从小喜欢吹泡泡的圆圆研发的超级泡泡技术被运用到治理沙漠上,十年的中国西部空中调水工程,最终拯救了日益沙漠化的城市;《球状闪电》的故事创意就来源于现实生活里报道的球状闪电导致的奇异事件;《超新星纪元》则设想地球经历宇宙辐射的浩劫之后,所有成年人将死去,剩下所有的儿童必须肩负起维系人类文明的重任。这类与现实密切结合的作品的确为刘慈欣赢得大量读者,创作思维的改变使刘慈欣从纯科幻转向干预现实,步入创作的成熟阶段。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刘慈欣的科幻文学创作一直是有目的性的,他本人对于科幻文学的使命感也曾多次提道:“科幻的使命是拓广和拉深人们的思想,如果读者因一篇科幻小说,在下班的夜路上停下来,抬头若有所思地望了一会儿星空,这篇小说就是十分成功了。”

这种使命感促使刘慈欣多次反观自己的科幻文学创作,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最初,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的创作目的是通过文学的形式把科学的魅力展现出来。更具体一点来说,是通过科学幻想创造奇丽、震撼的世界,从而将科学的美感从方程式中释放出来,展现给大众看[6]33。在此創作思想之下我们可以看到,刘慈欣对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未来世界进行描绘时,用了大量细节描写,通过具象化、细节化、超现实化的手法,来展现科学魅力与科学美感,不仅使得刘慈欣所幻想的未来世界如此逼真,也能照顾到更广泛读者的阅读体验。

随着创作的不断成熟,刘慈欣对于中国科幻文学的思考也逐渐加深,其创作理念和对科幻的看法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深化。“科幻对于我们不仅仅是一种文学样式,而是一个完整的精神世界,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是一群精神上的先遣队和探险者,科幻小说的灵魂,第一是思想,第二是思想,第三还是思想。”[7]中国科幻文学要在新时期里嬗变与突破,就必须到达它质变的“奇点”,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形成一个完整思想体系,包含科技、宇宙、哲学、和物理世界等等元素,它要在逻辑上完整可行,并且超前、独特、自成方圆。这自然就要求科幻创作者横向拓展、纵向挖掘,整体提升自我创作水平。如此,中国当代的科幻文学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更优秀的经典作品。

作者简介:叶凌宇(1990—),女,汉族,湖北宜昌人,助教,硕士,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注释:

〔1〕刘慈欣.刘慈欣谈科幻[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2〕包忠.刘慈欣:握住现实的科幻狂人[N].成都日报, 2006-08-09.

〔3〕刘慈欣.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刘慈欣科幻评论随笔集[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4〕黄修毅.刘慈欣:精英化只会害了科幻[J].南都周刊, 2011(4).

〔5〕李刚.刘慈欣:向美国输出科幻本身就是成功[N].第一财经日报,2013-11-15.

〔6〕刘慈欣.重返伊甸园——科幻创作十年回顾[J].南方文坛,2010(6):31-33.

〔7〕游侠网.整个宇宙,为你闪烁!“三体社区”即将上线[EB/OL].(2015-01-16)[2023-10-30].http://www.ali213.net/news/html/2015-1/136469.html.

猜你喜欢
刘慈欣科幻精英
刘慈欣素描头像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刘慈欣文学院揭牌仪式
它们都是“精英”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刘慈欣:如果有可能,我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未来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