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023-03-17 08:21牛伟鹏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课程教育学生

张 琳,牛伟鹏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 徐州 221116)

创新创业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驱动力。在高校中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够带动高校教育事业沿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还能够有效缓解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提升。

一、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2014 年,教育部发文强调各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主要动力。2015 年3 月11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强调要积极引导和助力科研人员与青年大学生举行丰富多元的创新创业活动。截至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已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并且成为实现高等教育改革目标的关键手段。

1.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在创新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各种能力以及其综合表现,是人类创新思维与创新行为、知识存储与实践能力互相结合的集中展现,同时也涵盖了观察、交流和思维能力等众多内容。[1]创业能力在内容上比较宽泛,主要涵盖了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的预测和评估能力、寻找和把握商机的能力、科学运用各类资源的能力、财务风险预估和管控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诸多层面。

国际社会中,人们对创新教育有两种定义:从狭义层面上来说,创新教育主要是以培育创新思维、创新意识较强的人才为重要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从广义层面上来说,主要指以提升人的创新素质、提升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激发人的主动性,使人们能够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而进行的教育工作。

创业教育也有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的定义:就狭义层面而言,创业教育指以培育学生从事商业活动、企业规划等过程所需能力的一系列教育工作,进而促使学生逐渐由单纯的求职者变成职位事业创造者;就广义层面而言,创业教育主要指以培育出具备开创性的人才为重要目标,进而逐步提升其进取心、首创性以及敢于探索等心理素质而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2]

2.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高度关注如何培育和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创新精神,而且也注重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的综合组织与实践水平,以确保其可以独立发现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以及缜密构思和实践,带来一些更具现实价值的事物。

在常规性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要想实现以突出创新与创业为重要导向的和以启发、开放性为重要特点的教育理念,必须通过实践经验的日积月累,让广大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自主地去探索新知,并将新知运用到实践中以指导实践的开展,进而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以此达到教育的目的。所以,在人才塑造过程中,教师需要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将书本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上心用心,善于总结思考,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练就真本领、硬功夫,在亲身实践中获得真知。

相比较于常规性、传统性的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具备着以下五个明显特点。一是更加关注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积极引导学生从被动适应社会的“小白”,成功过渡为能够主动应对社会挑战和困难的建设者。二是更加主动去开设一些系列课程。对于创新创业内容,具体设置创业规划与运营管控、新企业组建与发展、创新工作管理、新成立企业融资等诸多实用性价值更高的课程。三是采用模仿等形式,让广大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创业体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可综合运用一系列的创业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创业与创新所带来的实际价值,进而有效激发热情与积极性。四是以丰富的学术研究理论为重要支撑。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高等院校具有一些职能多样的创新研究单位与创业服务部门,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搭建完善的平台。五是主动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经由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实践,有力激发师生们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1989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北京开展了“面向21 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创业教育被誉为“第三本教育护照”这一说法正式走进人们的视野,并且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密切关注。自此,各所大学不断整合资源,积极推动双创教育发展。当前,我国各高校双创活动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从尝试探索阶段进入多元新阶段,可是在目前仍然存在一部分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式有待丰富

就当下而言,中国的大部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定位方面还不是很明晰,与此同时,在专业学科教育和就业教育中尚未找到平衡点。主要体现在:一是双创课程设置大多以讲座、公选课的模式开展,很少被设定为必修课;二是大多依赖于个别学科的师资力量来落实双创教育工作,有些甚至只是局限于就业指导机构;三是实践模式不够多元化,形式较为单一,均是以创业竞赛为主,缺乏落地企业的实践模式。

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有待改善

不同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课程主要涉及投资、管理、营销等诸多层面,其中,重点涵盖了“创业基础”以及“企业领导力”等多层面的课程,且处于零散状态。各学科间的创业课程设置缺少一定的渗透与交融,基础和实践两个课程尚未进行充分的融合。此外,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并未按照梯度式样来进行,无法完全符合各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教育成效并不明显。[3]

3.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创业教育课程的授课教师一般是在学校担任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法较为系统化地向学生传播更为丰富的实践方式,也无法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部分大学邀请企业高管、校友等召开讲座,普及创业知识,但并未邀请企业家指导学生项目,实际成效并不显著。

三、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模式探索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在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只有着眼长远、聚焦聚力,重点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才能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新突破。

1.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立德树人不单单作为高等教育的重点任务,也是不断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速度和成效的关键点。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最有力抓手,应当积极响应和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培育学生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进精神;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获取投资,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学生创新的观念和精神,带动学生发现创新创业的价值所在,鼓励学生养成终身学习、敢于创新的精神,培育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意识。

2.完善多元的课程体系

充分发挥课程载体作用。首先,通过设置创新创业专门课程、将创新创业学分的获得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等方式,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作用发挥。其次,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学科优势课程功能,将此类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有机融合,开设相关交叉学科,取长补短。此外,加强创新创业文化教育,在校园中孕育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积极氛围,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投入创新创业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3.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积极提倡以广大学生为主体来落实相关的实践工作,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赛等,拓宽实践渠道,逐步提升其创新力水平。高校还应积极聘请优秀校友作为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教师,搭建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课程平台,面向不同层次创新创业学生开设相关课程,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认识。

4.健全产学合作机制

各大高校应积极主动顺应创业形势和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将人才培育目标与社会现实需求充分结合,开展校外实践实习教育基地建设,构建高校共享教学实验平台,完善大学生创业园等设施的建设,同时,还应该和相关行业机构展开密切合作,制定更为科学的人才培育标准,引导各大高校去优化学校的培养方案,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4]

5.构建指导服务体系

把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关键点,不断丰富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指导服务。一是优化服务指导平台组建。不断提升和相关的大中小企业、创投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在项目孵化发展、产权交易以及融资等诸多层面上为广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进而有效推进项目孵化流程有序推进。二是组成相对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投资圈和相关机构联盟。逐步形成学生和投资者相互沟通与合作的常态化机制。设置大学生创业基金,积极引导和激励各种社会组织、企事业机构等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为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资金帮助,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扶持基金的使用成效,为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三是积极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导师队伍。邀请行业内的优秀人才、优质创业家以及风投人来校任教,主要负责对学生创业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通过其丰富的行业经验来影响创业学生,为广大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指导。四是形成分类教育指导系统。具体依据创新创业活动的推进状况可以将其详细地划分成三个主要阶段,分别是构思、设计以及实践。基于这一现实状况,各大高校应该组建起一整套分类明晰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系统,并专门配置一些优秀的指导教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5]

6.加强培养模式探索

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而开展的教学工作和常规性的课堂教学属于不一样的教学系统和模式,高校应针对这一点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5]首先,需要进一步强化理论探究,着力探究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充实我国在相关教育领域内的理论研究,不断梳理出可行性较高的制度模式。其次,需要逐步强化产业发展研究,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工作,从而引导广大学生去认识创业环境,熟悉商业组织架构,了解创业相关的诸多制度、规定,进而引导其顺利开展创业活动,牢牢把握创业机会,提升创业的成功率。最后,要进一步强化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梳理,具体依据各个高校的实际特征,探究出更为多样的创业教育方式,为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7.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当下,新一轮的科技革命面临关键飞跃的重要时间节点。我国创新发展既面临新的挑战,也面临重大机遇。创新创业已逐渐被各个国家高校高度关注,各国纷纷对此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且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基于这一现状,我国高校应该积极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将国外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案例与高校自身教育实际相合并,从而不断健全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系统。

纵深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育专业知识过硬且极具创新精神的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一直以来追求的关键目标,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增强发展成效的必然选择。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背景下,高校有责任也有义务结合自身实际,充分调动优势资源,纵深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注意总结经验启示,争取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改革,培育一批极具创新精神且敢于实践的创业人才,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逐步发展成为创新型国家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持。

猜你喜欢
课程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