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路径研究

2023-03-21 17:23张子宇
大众文艺 2023年3期
关键词:科幻电影媒介融合

张子宇

(北京电影学院,北京 100000)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原有建立在不同技术基础上、相互之间存在壁垒的各媒介发生融合。数字媒介通过整合文本、声音、图像、动态影像等不同类型的媒介内容,复制原有的媒介表征进而整合在统一的硬软件平台上,体现出“元技术[1]”的指征。媒介技术的融合使得原有的媒体机构或平台功能发生转变,促使其在内容创建、渠道拓展、经营模式、管理方式等层面较以往形成更加多元的融合态势。这使得媒体与媒体之间、媒体与用户之间的交流比以往任何阶段都更加频繁,用户参与度加强进而反推各传媒业由内容建设者到内容主导参与者身份的转变[2]。

电影作为人类“第七艺术”,从早期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的过渡,到胶片时代影像机械记录向电子时代影像数字生成转变,再到如今集体影院观影模式向移动终端观影的演进,无不体现出电影本体的“媒介化”与“再媒介化[3]”属性,电影通过自身媒介属性的融合与外溢迸发出新的活力。早在1961年,NBC创办“周六电影之夜”栏目,开始在电视媒体机构上放映电影,使得电影有了更多元的非影院试听产品收入。76年松下VHS家用视频系统的问世,使的家庭放映成为新的受众需求,电影录像带的保存放映成为电影版权的又一营收突破口[4]。现如今,流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线上观影成为可能,好莱坞大厂纷纷成立自己的流媒体平台,中国爱优腾为首的视频平台用户数量与黏性爆炸式上升,线上放映正在成为电影最主要的营收来源。媒介与媒体形态的融合必然促使产业结构发生调整。20世纪末开始的资本风暴席卷了电影产业,福克斯、米高梅、哥伦比亚、环球影业等大厂纷纷被其他传媒业巨头收购合并,世界范围内互联网背景企业进军电影市场,电影的跨传媒品牌化运作属性进一步加强,观众广泛参与、制发放趋于一体化、营销功能前置且放大,电影产业的融媒趋势进一步加强。

科幻作为与人类先进科技结合最紧密的电影类型之一,以广泛的想象力、技术表现力、媒介容纳力使其在融媒时代迎来了快速的发展[5]。UGC(用户内容生产)、MGC(机器内容生产)随着短视频、人工智能的普及与发展而逐渐成熟,倒逼以PGC(专业内容生产)为指征的电影在制作上展现出更多的表现力。数字技术的发展及数字媒介的改变使得电影的虚拟现实功得以被无限放大的今天,为满足用户需求,作为表现人类前沿的科幻类型影片因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影像奇观性、制作专业度而成了最热门生产类型。传媒融合背景下产品价值的延长也使得依靠大成本大制作的科幻片在商业运营的角度充满合理性。

一、融媒效用于作为类型的科幻电影

媒介融合促进技术革新。数字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融媒情况的发生[6],因此在分析融媒问题时决不能忽视技术的驱动作用。科幻电影其叙述内容多为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伪科学”或“前沿科学”,是建立在现实世界基础上又较之又较大幻想性的探索未知的全新世界[7],因此科技表现又是科幻电影的生命力所在。目前,新科技发展体现出簇群特性,为了共享现象或体现共同目标,个体技术会聚集成群[8]。以实现Web3.0目标而共时出现的更高算力芯片(当下以英伟达的5纳米制程工艺GPU为代表)、高带宽低延迟网络(当下以5g技术为代表)等硬件技术推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通用性技术发展,进而为电影,尤其是科幻电影率先实现同人工智能、云制片、VR影像、虚拟制片、元宇宙营销、NFT数字资产的融合提供可能。

媒体融合提高转化效率。罗兰巴特在《作者之死》中说,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是从“可读文本”向“可写文本”的转变,在其中接受者的地位被逐步提高[9]。媒介的升级与融合促使作为机构的各电影生产或运营组织发生形态的转变,通过对最新媒介技术的运用,以用户为中心来极大可能满足其需求[10],以此使得发行、放映、营销甚至是制片链条趋于一体化。媒体融合使得各机构、平台间的沟通壁垒逐渐消除,彼此间响应的速度越发迅速,观众的决策、购买、评价甚至是观看过程被整合到一起,这极大地提高了观众从获取影片信息到产生观看冲动再到购票消费及售后评价的转化效率。观众在此过程中付出更少的成本而获得了更多的让渡价值,电影各组织则在此过程中以更少的投入获得了更大的转换和用户黏性。

传媒融合提高产业附加值。通过跨区域、跨媒介、跨行业的运作以实现资源的最大整合,以实现集约化的发展是“十四五”时期对文化业态转型的重点方向,传媒融合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传媒业态创新模式。一方面,以内容驱动为核心的传媒融合模式是电影作为文本价值的最直接体现,通过影像的一轮传播实现对故事世界观或人物形象的辨识度,进而以影游联动等形式实现电影品牌IP的二次生命。另一方面,发挥电影在渠道驱动下的传媒融合,推进电影产业在除影院放映渠道外的“三网融合”,符合电影作为版权产品边际成本低的特性,能够极大地提高电影产业的附加值。科幻电影通常作为极高成本投入的影片,理应需要传媒融合来寻找更多盈利可能,以对冲大投入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二、融媒时代国产科幻电影的内容升级路径

适配观众沉浸观影体验需求。科幻电影因其故事架构往往多发生在未来人类世界当中,其场景建设多依赖于创造想象的特质符合融媒时代观众想象力升级及对沉浸观影的需求。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实现想象力基础上逼真沉浸的观影提供了可能。一方面,虚拟制片技术的发展应用为科幻电影创造逼真想象力提供了新的突破口。由卡梅隆指导的《阿凡达:水之道》(2022)几乎提供了虚拟制作技术的全部应用场景。此次拍摄较13年前《阿凡达》(2009)通过绿幕加表演捕捉以生成虚拟画面的方式有了更大的进步。LED幕墙和可视化预演技术的引入使得穿戴智能动作捕捉设备的演员和虚拟的动画场景有了无缝的结合,依靠强大算力的CG引擎可以实现实时的动作捕捉与渲染,先进算法的应用和高清摄像机的共同作用在可视化预演技术的参与下使虚拟画面的呈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迅速[11]。在极大的提高制作效率,降低原有靠后期合成特效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同时,使得观众对影片的认同度大大提高。正在制作的中国硬科幻巨作《流浪地球2》中的部分桥段也采用了LED实时银幕进行拍摄,让观众对影片沉浸效果上相比前作有了更大的期待。另一方面,高规格影厅的持续建设也将对观众在观看科幻巨制时沉浸式观影的体验发挥巨大作用。21年我国高规格影厅数占比为10.6%,且仍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12]。此次《阿凡达:水之道》的放映规格较13年前有了巨大的提升。我国IMAX 3D、Dolby Cinema、CINITY等高规影厅的建设完美适配此次《阿凡达:水之道》4K/3D/48FPS/HDR物理多声道的放映规格,确保观众无损的沉浸式观影体验。内容制作和影片放映环节在数字技术的不断升级,为科幻电影满足观众沉浸性需求保驾护航。

提供开放性多元表达形式。营收渠道的立体化是高成本科幻片回收成本的必要保证,目前产业内部虽已形成三级市场分阶的营收渠道,但展现出媒介融合度差、内容适配度不高的现象。这需要电影,尤其是科幻电影在影片开放性上的独特构思,迪士尼的渠道传播策略或许可为中国科幻电影的拥有更多开放性表达提供参考范式。早在1968年迪士尼就层与电视媒体ABC合作,推出“迪士尼乐园”节目。此节目基于公司旗下的人物IP进行延展,通过对影片中人物叙事的延长增进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培养了用户黏性。在为迪士尼公司获得额外收入的同时,也为相关电影IP的后续拍摄提供了客观的粉丝基础与潜在用户。随着电子平台的兴起,迪士尼又进一步通过对Disney+流媒体平台的布局,陆续开放与其电影产品相关的同名影视剧集。如“漫威宇宙”下《格鲁特》的剧集短片,根据观众的意见形成文本,在满足观众参与感的同时也为期线上流媒体系的会员系统运营提供了稳定的由电影消费群体转化来的订购用户,增加了企业营收渠道。同时,影游联动也为迪士尼为期影视产品构建二次生命的新方式。如漫威的IP人物绿巨人浩克在Epic Games旗下的游戏《堡垒之夜》成为重要的游戏角色,其在影视作品中的技能被复制到游戏中,用户有了操纵超级英雄并自由支配的权利。反观目前我国目前为数不多的续集电影,存在过长的真空期。《流浪地球2》预计在2023年的春节档上映,较前作有4年的时间,在这过程中如果不对其产品影响力进行各种融媒形态下的结合,很容易导致观众期待的下降与粉丝黏性的丢失,更有可能损失潜在的通过电影版权再收入来缓解续作拍摄过程中资金运转困难的可能。在当下融媒的大背景下,或许对影视生产者提供了跟多的要求,在为影片构建故事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其人物形象、剧情发展的延展程度,在与其他传媒产业产品的互动融合中寻求更多的可能性。

加强影像人文价值体现。同其他一样建立在想象力基础性的玄幻、魔幻等电影类型不同之处在于,科幻电影具有鲜明的“推导性”,即科幻电影的叙事主体离不开对先进科学技术非凡功能的持续性强调。科幻电影的“幻”(幻觉)是建立在“科”(科技)的基础上的,这需要科幻电影在其文本展现过程中对人类科技生活逻辑合理性和科技运用前瞻性的把握,同时确保中国科幻的中国味道,以保证在融媒信息快速扩散传播过程中电影口碑的传递[13]。近年来,由于科幻电影的火爆,一些生产方拼贴科幻外壳而导致影片的人文价值缺陷,使得电影的口碑失效,影响产品营收表现。如古天乐主演的影片《明日战记》(2022),其世界观的设定是2055年,属于近景想象的科幻片。片中坠落在地球的外星陨石使得外星巨大植物“潘多拉”形成超大破坏力,人类需要将研制的控制外星生物生长基因的药剂护投入到潘多拉之中。但承担运送任务的不是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全自动战机,却是和现实生活相近的战机。虽然不排除出于剧情发展的考虑,但这也造成了科技元素的混乱,不符合现阶段的科技发展合理性,被众多网友吐槽“没戏找戏”。再如《机器之血》(2017)中博士意外的实验出错导致其研究的生化人发生基因突变开始杀害无辜,影片“不死之身”的设置几乎与美国80年代盛行的“超级英雄”概念如出一辙,其科技基础的毫无根据和对人类科技发展的滞后性解读使得影片的人文价值大打折扣,好莱坞式的惯用世界观设定也使得影片充满了“外来主义”的戏谑寓意。相比之下,由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的《流浪地球》(2019),其取得高票房背后的影像价值似乎为国产科幻电影的建构提供了范本。故事中的背景设定与其现实生活中人类所掌握的科技及演进趋势高度吻合,确保了影像叙事在逻辑上的合理性。同时,作为灾难科幻片,推动人类家园共同起航的智慧也具有前瞻性。作为影像的电影在传播过程中同样需担负起人类文明延续的重任,《流浪地球》的成功预示着中国故事主体位置的逐步确立,代表着中国人在当下全球格局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内涵。

三、融媒时代国产科幻电影的模式创新路径

利用数字资产来拓宽营收可能。融媒趋势下元宇宙概念的火爆带动了NFT的快速发展,而NFT(数字资产)的加密内容和“非同质化”属性使得和电影商业化运作的结合成为可能。其一,拓宽电影营收渠道。譬如2021年9月,英皇电影公司将旗下影片《怒火:重案》(2019)的一分钟概念片在HKD数字资产交易平时台上以13.05以太币(约26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同年10月,王家卫导演将在拍摄影片《花样年华》时的一段未进入成片的拍摄素材以NFT数字藏品的形式进行拍卖,成交价达428.4万港元。其二,为科幻电影衍生品开放新的售卖窗口,完善后产品链条。2021年9月,电影杂志《午夜场》将其数字封面加密成1040枚NFT并在现在电影APP发售,半小时内即售罄;同年10月,《魔童》(2019)将其在当年映前宣传时的5张海报分割成43610个NFT进行发售。通过对于物料的重复再利用,在并未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为电影提供了新的后产品营收渠道。其三,为中小成本科幻片提供新的融资渠道。《罗塔瓦纳》(2008)作为好莱坞发行的首部带有加密性质的电影,其首映作为不可替代的代币(NFT)发行,使得该电影拥有自己的股份,供有兴趣的观看者从中获得其后的发行利润。其四,NFT平台借势,助力影片营销。2021年11月,斩获当年全球票房冠军的影片《蜘蛛侠:英雄无归》(2021)将首映与NFT藏品相关联,观看首映的观众可分得86000枚与电影相关NFT藏品,这使得该片的预售异常火爆,起到了很好的营销效果。漫威、DC等大IP通过NFT市场的开发的去释放新的粉丝经济潜力。

持续强化电影营销转化效率。目前传媒融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仍呈现较为初级的表现,但随着新智能簇群技术的发展持续深化,传媒融合将会带给电影营销更多可能。一方面,各媒体平台的进一步融合必将使得用为为中心的理念得到贯彻,用户在其习惯的平台上可以实现决策到购票到分享的一站式服务,在体现消费者个性化的同时迸发出用户强大的分享意愿,分享意愿的提升又会使得营销信息在“朋友圈”内扩散,达到用户间的共情传播。当下,微信作为全民社交软件,已经初步打破各链条的界限,呈现出一站式整合的趋势。各种内嵌小程序及基于社交为第一属性的传播方式可以使得营销的核心要素“个性化”“共情力”“分享性”[14]在一个社交媒体平台下就能得以展现。随着web3.0逻辑的不断深入,以去中心化为愿景的框架将会得到贯彻,各平台间的垄断保护将逐渐放开,协议的优化将带给用户更加便捷、迅速的传播体验。另一方面,异业融合的过程中,营销的互动性也会被强调。目前,线上路演、直播售票成为目前电影营销的新形式,这种让观众始终在场的场景化营销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观众的参与意愿。如《南方车站的聚会》曾以直播间售票的形式卖出25.5万张优惠券,影片首映日即获得了27.5%的排片占比[15]。随着VR呈影、影游融合、元宇宙等场景的进一步开发,用户的营销过程将会愈发可视化、可触化。各媒介、媒体的进一步融合无疑对于通常需要大制作以维持视觉奇观的科幻电影来说是巨大的利好信号。这使得片方在投入更小成本的情况下就能实现更加精准的用户转换成为可能,极大缓解目前花费巨大成本实现全矩阵营销这种性价比极低营销方式的尴尬情况。

进行非影院的放映尝试。当前电影的首要营收途径仍然是以影院放映为主的,这对于高成本投入、重工业制作、凸显视觉奇观的重科幻影片来说自然是无可厚非的,片方需要依靠8万块银幕的基底来回收成本,好的票房表现也会促使影片在二轮市场的进一步放映。但对于一些启动成本较低、较少特效场景、主要依靠逻辑叙事的软科幻电影来说,直接选择跳过窗口模式直接在线上平台放映也不失为一种选择。随着《囧妈》选择在网络首映,当下越来越多的影片选择以网络电影的形式直接登入视频平台,通过云点播院线的形式来获得营收回报。电影发行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其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融媒时代以观众为导向的核心特征必将使得电影发行模式愈发多样。除了选择网络平台发行外,也需要关注同其他业态的互动。譬如Easy Life乐队在2019年创新性地举办了线上演唱会,此次演唱会不同以往的特殊之处在于其演唱会的形式完全是在虚拟的游戏《堡垒之夜》中进行的。在20分钟的时间里这场演唱会吸引了1070万人参与,演唱的新专辑Life’s a Beach被NME评为2021迄今最好的专辑之一[16]。融媒时代,在新的技术框架下,为电影放映提供了无限可能。作为本就是虚拟假设的科幻电影来说,在虚拟世界中放映电影具有更强的贴合性,科幻电影或许成为在非视频平台率先进行电影放映的先锋。

猜你喜欢
科幻电影媒介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科幻电影: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与忧思
《融合》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不就一部科幻电影吗,为何要等十九年?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多个世界与自我——论西方科幻电影的两个叙述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