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流电影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浅析

2023-03-21 17:23王斐涵
大众文艺 2023年3期
关键词:美学中华传统

王斐涵

(北京电影学院,北京 100020)

一、引言

随着“新主流电影”近年来成为行业高频词,主旋律在新主流电影这一发展阶段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蓬勃的创造力。根据猫眼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1月,中国电影票房总榜排名前三的影片分别是《长津湖》(2021,57.75亿)《战狼2》(2017,56.94亿)《你好,李焕英》(2021,54.13亿)①,此三部影片均为新主流电影。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新主流电影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加持之下逐步得到丰富和完善,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以宣扬主流价值观为根基,以主流市场为受众,商业性、社会性、娱乐性、艺术性兼顾的影片,如《湄公河行动》《我和我的祖国》《红海行动》《流浪地球》《长津湖》《人生大事》《万里归途》等。

从长远来看,新主流电影如何保持活力,如何保持行业的领跑地位值得从业者与学者们冷静思考。新主流电影肩负弘扬主流价值观,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美学的重任,而不论是主流价值观的形成,亦或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美学的形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密不可分。电影作为第七门艺术在整个文化大系统中与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其他子系统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探讨新主流电影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或许不仅能为新主流电影的发展提供方向也能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提供有效渠道。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新主流电影的影响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宝库,自先秦到近现代,我国在绘画、书法、雕塑、文学、戏曲等各门类艺术中皆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受儒、道、释影响形成的中国传统思想、哲学和美学已以润物细无声之姿根植于华夏子民的集体无意识之中。从艺术系统的角度进行考察不难发现,电影创作者、电影作品、电影观众都受到文化和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在近年来取得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众多优秀新主流电影中,我们都能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身影。

(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为蓝本的改编

改编是行业内降低风险的创作方法之一,它是一把双刃剑,若改编得当,呈现出来的作品略超出观众的期待视野使其感到出乎意料乃至惊喜,便会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反之,若改编不当,作品不能满足或远远超过观众的期待视野,便会成为观众难以接受的作品。期待视野是德国文艺理论家姚斯提出的接受美学观点,他认为在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在文学阅读理解之前已基于个人和社会复杂心理原因形成了对作品显现方式的定向期待。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新作品之间,应该有一个适度的审美距离,一方面应出乎意料使读者获得新的体验,在原有期待视野的基础之上拓展新的期待视野;另一方面不能过分超前,让读者的期待视野处于绝对的陌生状态会使读者不知所谓。

2014年由徐克执导的《智取威虎山3D》以先进的拍摄技术、成功的故事改编使观众耳目一新,该片以8.83亿的票房成绩成为当年票房总榜的第4名②。《智取威虎山3D》改编自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到目前为止,《林海雪原》这部小说已有三个版本的电影改编,分别是1906年刘沛然导演的《林海雪原》、1970年谢铁骊导演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以及2014年徐克导演的新主流电影《智取威虎山3D》。《智取威虎山3D》在原作小说和样板戏的基础之上,结合徐克导演自身风格,将武侠与江湖的特色很好的运用到革命战争题材中,以商业电影创作方式进行剧本设计、镜头呈现和剪辑节奏把握,利用多种戏剧元素如上山途中遇猛虎、足智多谋应对座山雕及手下的试探、在土匪窝中守住卧底身份的同时向山下战友传递情报等使侦查员杨子荣暴露在诸多生死攸关的时刻,观众在这些时刻对主人公产生共情与移情,这些表现手段适当的超出了观众的期待视野,不仅使观众一扫之前对于样板戏的刻板印象,也给予了观众新奇的视觉和心理体验,使得本片成为一部完全符合当下主流观众审美的商业大片,并被认为打开了新主流电影的新局面。

中国文学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从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到秦汉的乐府诗、汉赋再到魏晋时期的建安风骨、正始之音,从唐诗、宋词到明传奇、清小说,大量脍炙人口的佳句名篇赋予了改编无限的可能。中国戏曲萌芽于先秦到魏晋时期,在唐朝基本形成了格局,经过宋代的兴起,至元代进入成熟时期,著名元杂剧《窦娥冤》《赵氏孤儿》《西厢记》具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明清时期各地方剧种纷纷兴起,逐渐形成昆曲、京剧、川剧、秦腔等家喻户晓的中国地方戏曲。中国的绘画、书法、雕塑等也留下了数不胜数的传世佳作。这些经典的作品为新主流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库,是新主流电影创作者能够继承和发掘的宝贵遗产。

(二)以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真实元素进行非虚构叙事

非虚构即以现实因素为背景的非虚构创作方法进行写作的行为。非虚构创作理念之于新主流电影的创作,实践中主要包含真实事件、真实人物、真实空间等多种非虚构元素。③在近几年新主流电影作品中,有以《建党伟业》《建国大业》《建军大业》《湄公河行动》《万里归途》《长津湖》等为代表的根据真实事件进行的非虚构叙事,有以《革命者》《守岛人》《中国机长》《中国医生》《中国救援》等为代表的根据真实人物进行的非虚构叙事,也有以《八佰》《金刚川》《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悬崖之上》等为代表的取材于真实背景进行传奇与演绎的非虚构叙事。而在非虚构叙事中,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关照是新主流电影一以贯之的表达。

《建党伟业》《建国大业》《建军大业》中,仁人志士为了理想前赴后继;《八佰》中,中国国民革命军为固守四行仓库、阻击日军、保家卫国前赴后继;《万里归途》中,宗大伟等外交部工作人员在枪林弹雨中为护送海外侨胞安全归国坚毅隐忍;《守岛人》中,王继才与妻子王仕花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执著坚韧地守护祖国边陲小岛开山岛;《革命者》中,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李大钊将为中华民族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作为毕生追求不惜慷慨赴死;《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中,“小人物”们的温暖向上、仁爱互助、牺牲奉献、绝地求生等拓展了生命的维度、丰富了人生的色彩。新主流电影所弘扬的主流价值观,通过华夏子民共同认同的中华民族精神有效触达到观众,以隐性柔性的方式激发起观众的共鸣。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图强,团结凝聚着中华儿女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其价值在岁月长河中历久弥新。从中华民族精神中汲取养料是新主流电影创作者搜寻灵感、拓展想象力的通途。赋予中华民族精神内核以时代化诠释、青春态探索是新主流电影传达主流价值观、赢得主流市场切实可行的创作和传播策略。

(三)以中国美学彰显新鲜视角

中国传统美学以老子的道家美学传统为起点,庄子继承和发展老子的观点提出超功利的“游”的境界。孔子开创了儒家美学的传统,提出“兴观群怨”的主张。禅宗对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贡献在于形成了意境境界的理论。除此之外,中国各时期美学家们提出了一大批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如“气韵生动”“妙悟”“沉郁”“飘逸”“神秀”“心”“留白”等。在习惯了以西方美学造就的审美体系为标准的当下,中国美学元素的运用往往能以新鲜视角彰显独特魅力。

2019年由郭帆导演执导的《流浪地球》横空出世,以中国美学视角讲述世界末日之下中国人的选择,获得市场强烈反响,该片以46.81亿票房位列中国大陆票房总榜第5名④。影片不同于好莱坞叙事模式下面对世界末日只有精英有机会逃离地球、躲过末日的叙事逻辑,取而代之以“中国式浪漫”为地球装上发动机,带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奔向新家园。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和”“仁”在深刻影响着电影创作者的同时也通过影片传递给观众。2022年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提名影片《人生大事》中对于哪吒这一传统美学形象的借鉴、对传统民间白事活动的再现、对京剧装扮在叙事中的运用等也为中国美学元素在新主流电影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2023年春节档上映的《满江红》让观众在笑与泪中接受了一次家国天下的情怀洗礼,国际级非物质遗产豫剧与电子音乐的碰撞、寅虎到卯兔的叙事时间、女演员头戴鲜花从盛开到凋零的过程,无一不为观众展现出新鲜的欣赏视角。

三、新主流电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

新主流电影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主旋律电影与其他商业类型电影融合嫁接的产物,电影这一艺术门类,依托技术的进步,以其特有的镜头、声音、蒙太奇、剪辑、特效等表现手段,更能够打动观众、带给观众震撼。新主流电影用商业电影的创作逻辑接受观众的检阅,观众在视觉与心理得到享受和满足的情况下,更容易接受新主流电影通过柔性传播传达的内涵于影片中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长津湖》将主旋律融进战争片类型,以严酷逼真的环境展现、战争场面展现弘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影片中,当志愿军跨越没有掩体的碎石地时碰到美军侦察机,他们只能躺在地上假装尸体,面对扫射他们没有移动分毫;伍千里击中北极熊兵团团长后按住想要补枪的伍万里,告诉他“有些枪必须开,有些枪可以不开”;雷爹不顾是否会遭到轰炸机的轰炸,不管标识弹喷洒出来的白磷是否危险,毅然把烧的通红的标识弹拔出来想要把它带离战友,沂蒙小调响起的那一刻,观众仿佛也感受到雷爹生命消逝的惋惜;即使冻死也手扣扳机、深情坚毅的冰雕连战士们无声的传达着他们的力量,寥寥几个镜头的冰雕连足以勾起观众心中最柔软的部分。结合当时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高涨情绪,观众的爱国情、民族情被深深激发,流淌在中国人民血液中的团结坚韧、自强不息被再次点燃。《战狼2》同样是主旋律与战争、动作类型的融合,海军指挥官“开火”的指令连同划过长空的炮弹炸开了银幕前观众的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高扬在冷锋手臂上的五星红旗也使观众的爱国之情热烈洋溢。2021年上映的《你好,李焕英》融合了喜剧、奇幻的类型元素,将“孝”这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伦理命题以现代的视角重新得到审视。《满江红》的热映也使得民族英雄岳飞千古流传的爱国名篇《满江红·怒发冲冠》在华夏子民中掀起传诵的热潮。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俊蕾说:“当三维动画等技术在回望悠久历史古国、反映历史传奇事件中大放异彩时,我们感受到上下五千年文明经过影像化之后特有的魅力。”⑤新主流电影在融合其他类型的尝试中没有遗弃内核,反而给内核穿上类型的外衣让观众眼前一亮。新主流电影用“新”拥抱时代和观众,用“新”将“主流”更好的传递了出来。新主流电影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上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

四、新主流电影国际传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长期以来,中国电影的海外市场覆盖率低、传播影响力较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中既有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的原因,也有电影国际宣传发行策略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一状况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但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以新主流电影为代表的越来越多的优秀国产电影继续着“走出去”的探索,他们将中国在发展进步中取得的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等多方面成就展示给世界人民,海外观众以电影为渠道感知着中国强盛的综合国力和瑰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2023年春节档上映的《流浪地球2》为例,影片在国内取得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同时,也在海外取得了突破,该片在北美小范围开画,上映首日取得37.2万美元票房⑥,并在海外引起广泛讨论,《纽约时报》也刊文对其作出评价。虽然《流浪地球2》海外票房数据不高、海外评论褒贬不一,但却是含有中国主流价值观和传递中国精神的中国科幻电影在国际上的有益尝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⑦

新主流电影的国际传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方式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够带动新主流电影国际传播,二者应以彼此扶持的姿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

中国电影要在全球化的舞台上寻找自己的位置,真正的特色是内涵式的,而绝非单纯表象的长袖起舞、刀枪剑舞。⑧新主流电影的民族性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内涵在于是否表达了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新主流电影民族性的核心和灵魂。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内进行探索和发展。同时需要积极与国际环境对话、与世界其他优秀文化交流互鉴。坚持民族形式、坚持开放性、展现人类共同美,从而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新主流电影创作者们在国际传播的层面还有许多发挥的空间。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民族精神、中国哲学与美学等能够为新主流电影的创作提供丰富的土壤和养分,新主流电影也能够以其特有的表现手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提供有效渠道。同时,新主流电影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性互动有利于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精神的国际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借由新主流电影的承载将得到更有力的传递,新主流电影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加持下将获得更强大的生命力。

注释:

①②④⑥数据来自猫眼影片票房,https://piaofang.maoyan.com/mdb/rank?ivk_sa=1024320u.

③张发松,李凯强.民族文化记忆与真实事件传播:论新主流电影的非虚构叙事元素[J].电影文学,2022(19).

⑤康淼,吴剑锋,颜之宏.从新主流电影崛起看中国电影新气象[N].新华每日电讯,2022年11月14日(007).

⑦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N].人民日报,2021年6月2日(001).

⑧高凯.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思考[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4(5).

猜你喜欢
美学中华传统
盘中的意式美学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外婆的美学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纯白美学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