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析*

2023-03-21 17:23
大众文艺 2023年3期
关键词:人才素养环境

沈 红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场地,可以为社会的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因此,相关人员要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优势,主动进行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新素养,帮助学生减负。因此,高校需要打造出具有较强整体实力、可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环境设计人才,为环境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一、定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和创业的联系较为紧密,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不但能够改善学生就业较为困难的情况,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整体实力较强的高质量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既要培养出具有较强创新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又要增强人员的整体水平,尤其是对于创新技术进行应用能力,如果仅凭理论教学是很难达成这一目标的,需要通过实践,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问题的原因,提出新看法。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增强学生创新素养,为创新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打造出可靠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1]。

(二)环境设计专业

环境设计专业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在21世纪初期发展迅速。当前,我国较多高校都设置了环境专业,培养出了一定量的艺术设计人才。对于环境设计整体效果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环境设计专业主要是将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平台、建筑学专业平台、风景园林专业学科平台作为支持,并不关注教学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再加上我国环境设计发展时间比较短,和西方国家相比具有一定滞后性,无法适应全球化市场需求。因此,开展环境设计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活动至关重要,需要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改善其中不足之处,在开放性思维的引导下,打造出整体实力较强人才。

(三)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模式是考虑到实践教学现实所需,所打造出的可靠教学措施,可以在现代化教学观念的指引下,丰富教学经验,达成实验教学目标,属于可控性较强、稳定程度较高的结构性流程[2]。

实践教学的开展可以改善传统教学不足之处,对于理论知识和教材内容进行汇总,增强学生的创新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所需。将就业作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出能够满足企业岗位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确保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岗位,具有较强思想道德修养,缩短企业进行人才培训需要花费的时间。

二、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作用

(一)适应高校发展需要

在新时期,创新创业教育受到了国内国外所有大学的关注,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明确提出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重要性,这也是推动经济发展,增强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手段。在这一情况下,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变为了高校工作的重点,可以为社会的发展输送较多具有较强创新创业素养的高质量人才,打造新型人才。教育部门也出台了创新创业相关规划,使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了变更,将创新创业教育上升到了战略层面,这也成了高校发展关键目标之一。

(二)改善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情况

近些年来,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需要面对更加白热化的就业竞争,怎样打破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降低学生就业负担,成了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重点。作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大学生有着一定知识储备,可以带头进行创新创业。高校需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教学的联系,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制定出明确可靠的创业目标,增强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现实操作能力,使其在今后竞争中获得优势,成功就业[3]。

(三)提高学生对于社会适应能力

在新形势下,我国技术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需要应对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在这一背景下,企业想要获得发展,就需要有较强整体实力的高质量人才作为支持,这也就导致企业对于员工有了更高要求,这也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具有较强专业性、实用性,需要增强学生的创新素养,并在专业平台建设中加入实践部分,增强创新素养,对于工作更加认真负责,只有如此,才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好发展。

(四)推动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

创新是民族的重要驱动力,能够为国家的稳定发展提供支持。在新时期,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深,国际间的竞争从实质上来看属于人才和技术上的竞争。只有具有充足的人才作为支持,才能够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高校要加大力度进行人才培养,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水平,确保社会的发展具有充足人才作为支持。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构建完善的创新体系,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五)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高校在开展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时,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联系,使理论和实践关联更加紧密,改变当前学生所处学习环境较为枯燥的情况,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借助于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确保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出现的问题,提高实践效果,保障教学质量[4]。

三、实践教学现状

(一)并不重视综合性教学的开展

综合性是指将艺术和科学、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古代和现代进行整合。环境设计包含内容众多,对于综合性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时,需要将综合性教学作为重点。但是,在开展环境设计教学时,教师会将专业性作为教学重点,这就导致学生的整体实力得不到应有体现,无法适应岗位工作,在现实工作时问题频发。

(二)灵活性和系统性教学缺乏联系

在开展环境设计实践教学工作时,教师不但要灵活的开展教学,还需要组织学生参与到系统学习中,然而,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两者出现了较大冲突,教师很难进行融合,导致教学优势得不到充分体现。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在对于知识进行解读的同时,增强学生灵活变通能力。随后,还需要借助于实践设计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汇总所学知识,确保其可以借助于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践环节产生的问题。只有如此,才能够加强灵活性教学和系统性教学的联系,达成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目标,展现出教学优势。

(三)实践教学占比较低

当前,我国所开展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主要是被“布扎体系”以及“包豪斯体系”教学体系所影响。包豪斯体系在艺术院校中的应用较为普遍,而“布扎体系”会将描绘教学作为关键,属于对于基本功进行的教学。大多数高校在开展教学时,会受传统教学观念所约束,更加重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环境设计基础功能,导致开展实践教学的时间比较短,难以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设计水平。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会将教师对于知识的解读作为重点,学生缺乏主动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只能够了解到表层知识。长此以往,很可能会降低学生学习热情,导致实践教学变为了一种形式,从某种角度来说,提高了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困难程度,导致学生的创新水平比较低,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市场发展需要。

(四)教师的专业水平并不高

从当前情况分析发现,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师资结构并不科学,大部分教师并未考虑到社会发展需求对于教学模式做出调整,也缺乏参与到实践项目中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关注自身教学经验,所设置的课题和现实缺乏联系,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导致学生无法通过学习获得更好地发展,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素养有待提升[5]。

(五)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不高

环境设计专业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尚未打造出完善的课堂体系,这就导致所用教学方式固定,无法及时更新软件和硬件设施,现有设施难以满足实践教学需求。学生缺乏可靠的训练项目,训练时间比较短。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关键在于现代化技术和高质量设施,如果缺乏完善软硬件设施,学生将很难制作出可靠的施工图纸,从某种角度来说,阻碍了实践教学的发展。除此之外,在打造网络化教学平台时,学校无法考虑到新形势需要,主动进行创新,很难达成共享数据库的目标,导致资源管理闲置情况较为常见。

四、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措施

(一)制定适宜的实践教学内容

高校在进行实践教学时,需要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储备能力,增强学生职业素养。因此,实践教学是推动学生发展、提高学生对于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措施。随着信息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更多现代化教学模式被应用到了实践教学中,比如说,在开展《空间效果图表现》这一课程教学时,使用了慕课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借助于互联网平台上传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并借助于课后检验了解到学生学习成效。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提高创新素养,从多个渠道出发保障学习质量,改善面对面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需要具有创新观念,优化措施使学生更加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二)打造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是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构成,应用实训基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不但可以制定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还能够丰富实践教学包含的内容,打造出专业素养较高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环境设计人才。在打造校内实训基地时,要确保其能够和环境设计发展需求相一致,并拥有完善设施设备,由专门人员进行管控。可以将校内实训基地分为以下几类:微机室、模型制作室、教师工作室等。教师要在尚未开展设计工作时,合理对于人员进行划分,并以设计小组形式模拟设计公司开展的工作。在打造校外实训基地时,需要借助于校企合作、和其他高校建立合作等方式,展现出校外实训基地最大化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和公司建立合作,制定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所开展的课堂教学可以适应设计工作需要,提高学生对于后续岗位工作适应能力,明确项目开展步骤。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推荐,使其参与到企业中进行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人才作为支持,改善学生就业率较低的情况,达成高校和企业双赢目标[6]。

(三)构建整体实力较强的教师队伍

整体实力较强的教师团队是教学实施的主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学质量。因此,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大力度进行创新,打造出具有丰富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高校要组织教师参与到学习中,并为教师提供多种机会,比如说通过自主学习、加入企业培训等方式增强专业素养和创新素养,丰富相关经验。二,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时,要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教师并不具备丰富知识储备,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邀请高质量专家和成功企业家等在高校授课,调整教师队伍的构成。

(四)做好教学评价与监督工作

在开展实践教学时,需要主动更新考核思维,运用多种不同考核措施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创新素养和现实操作能力等。需要将环境设计理论和实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能力应用专业技术。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考核,通过多次重复探究,加强学生对于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为了将实践教学规划落到到位,保障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做好实践教学评价和考核工作,并加大力度进行分析,明确实践教学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做出优化。

(五)增强实践观念

在新形势下,对于环境设计行业有了新的要求。高校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时,需要主动更新教学模式,培养出具有较强专业素养,并且经验丰富,能够进行合同签订、预决算、施工监理等工作的高质量人才,确保这一行业的发展具有充足人才作为保障。因此,在进行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时,需要增强实践观念。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有针对性的对于学生进行引导,确保学生可以具备较强的实践素养。

(六)更新教学手段

想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教学的联系,就需要对于现有的环境设计理论、实践课程进行分析,主动更新教学方式,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教学。第一,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应该打造专门的课程进行实践教学,并在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对于基础课程的关注度,确保学生能够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储备,为学生后续发展提供良好条件。第二,学校要从现实出发开设专业课程,并考虑到各专业的实用程度,加强课程的衔接性,确保课程教学可以有序进行。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定期地进行演讲,使学生了解到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发展思路和取得的成绩、后续发展规划,确保学生可以对于这一专业形成系统、深刻认识,打造出能够满足学生现实所需的学习方案。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开放性课程,确保学生可以借助于所需的知识开展设计工作,这从某种角度来说,能够了解到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情况。学生在进行设计工作时,要使用多种不同方式搜集、应用资源,并合理使用各个技巧,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能力解决问题。

总结

当前高等院校所开展的环境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环境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和预期差距较大,需要教师加大力度进行分析,明确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适宜措施作出改善,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创新素养,确保学生有足够能力胜任岗位需求,为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人才素养环境
人才云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