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琵琶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育与优化措施分析*

2023-03-21 17:23
大众文艺 2023年3期
关键词:琵琶内涵艺术

张 哲

(湛江科技学院,广东湛江 524000)

在我国的两千多年悠久的琵琶历史发展进程当中,琵琶艺术已经逐渐成了我国传统民族艺术发展过程当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当中积淀并且也承载了我国民族文化当中的深厚内涵,具有非常深厚的艺术底蕴。由此,在高校的琵琶课程教学当中,不仅仅需要针对学生基本技能以及琵琶演奏技巧来进行培养,而且还需要注重对学生情感上进行熏陶和培育,在高校的琵琶课程教学当中不断去提升学生自身的艺术综合素养以及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以及想象力,提升并且培育学生能够在高校的琵琶学习过程当中真正感悟到艺术美感,对艺术有更为深厚的内在领悟。

一、高校琵琶课程教学独有的审美内涵分析

对于琵琶而言,其作为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中的重要构成内容,在针对其弹奏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仅需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演奏技巧,更需要在教学中通过文化、艺术内涵的渲染让学生有所感悟和体验,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艺术美感修养,将其更加主管的转变为一种内在修养与能力,促进学习质量的提升。

1.高校琵琶课程教学所展现的艺术内涵之美

对于高校的琵琶课程教学来说,其彰显出非常特殊的艺术特征及艺术风格。许多的琵琶乐曲大多都是通过地方一些小调或者是戏曲逐渐改变进而演变而成的,带有特殊的民族性以及地域性的特点[1]。由此,在琵琶课程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教育者需要注重对学生自身的综合艺术修养进行提升,引导学生在学习琵琶课程的时候,提前了解作品的地域性以及民族性的特点[2]。例如:在针对著名的琵琶乐曲《渭水情》的课程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教育者需要让学生提前对这首琵琶曲所表现出来的陕北民间乐曲特点以及风格进行分析,感悟渭水景色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民族风情,并且也能够从中感受到旅途人员对于自己家乡的一种思念,在后期的演奏过程当中,能够将这些民族要素、地域特点充分展现出来,凸显作品独有的艺术内涵。又如《寒鸦戏水》这一琵琶曲当中,教育者需要针对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浓厚的闽南特色以及风韵进行分析,通过结合左手吟揉来进一步展示和表现出潮州独有的风貌特点,进而引导学生全身心地体验,从这一琵琶演奏作品当中来全面的诠释着潮州乐曲独有的艺术风韵特点[3]。

2.高校琵琶课程教学所表现的审美内涵特点

通过琵琶所演奏出来的乐曲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表现内容,这也就需要演绎者在演奏之前拥有非常深厚的文化修养、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够将这些内容通过琵琶乐曲演奏出来。对于高校教育者来说,在针对琵琶课程展开教学的时候,需要让学生不断积累深厚的文化知识,注重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感悟琵琶乐曲当中独有的文化情感,并且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以及独有的地域文化特点,进而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领悟能力,深入探究琵琶乐曲当中独有的特质以及精神文化内涵。特别是针对一些乐曲所表现出来的独有的文化意境来说,更需要学生对整个乐曲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之后,才能够参透其中的深刻内涵,进而将这一意境表现出来。例如: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琵琶乐曲作品《飞花点翠》,整个乐曲表现过程当中,松柏代表着是一种非常顽强,坚不可摧的精神以及意志力,也是一种特殊的气节。通过琵琶进行演奏的时候,就需要彰显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化意蕴,并且将其与整个文化主题相适应,表现当时松柏在雪花飞舞的情境之下所凸显的迷人的情景,而此时的演奏者就需要具备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高风亮节的情操,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凸显出此首乐曲独有的生命力以及活力所在。又例如著名的琵琶作品《阳春白雪》,高校的教育教学者在后期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将曲目的文化背景等融入其中,让学生能够全方位的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进而在琵琶演奏当中凸显这样一种情感文化,引发欣赏者心灵上的共鸣效果,感受这一特殊曲目带给人一种祥和与宁静之感。

二、高校琵琶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高校琵琶课程教学中融入学生审美教育,不仅仅能够促进学生系统性的了解琵琶作品的内涵特点,而且还能够在了解过程当中体验和感悟作品中的情感内涵,进而促进自我综合素养的提升,为自身后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1.在琵琶课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琵琶艺术最本质的特征

对于琵琶而言,其包含着许多不同的内容,例如:作品之美、形制之美以及演奏之美等等,这些都能分别在琵琶乐曲创作、曲目演奏以及欣赏全过程当中都有所表现。对于一些琵琶演奏者而言,在后期的表演以及演奏过程当中,能够真正了解琵琶作品独有的文化内涵、艺术魅力,了解琵琶作品的创作背景、低于文化等等,是其后期是否能够将这些内涵表现出来的重要内容所在,也是演奏者是否能够将这些美感传递给受众,带给受众不同心灵体验的重要内容所在,也是适应琵琶艺术发展规律的重要内容。然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这些内容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不同因素带来的影响,许多高校在针对琵琶展开教学的过程当中,都会过多的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放在琵琶技巧的训练过程当中,这不仅仅导致在琵琶学习过程当中课程内容变得枯燥乏味,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琵琶艺术发展的本质规律。由此,在琵琶演奏中最根本的审美性属性,提升学生自身审美素养成了关键所在,这也是促进琵琶教学发展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所在。

2.是未来学生发展以及就业的必然需要

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当中,高校针对琵琶教学方面也获得了许多成就,但是同样也会面临着不同的瓶颈与问题。这也会为学生后期的发展与就业过程当中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学生在发展过程当中,综合审美素养的欠缺或者过于薄弱也会导致学生专业学习上有所欠缺,这些欠缺进而会影响学生在演奏过程当中的艺术表现,而且也会导致其综合素养难以得到提升[4]。由此,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就可以从审美入手,在整个教学当中充分让学生体验美、认知美,进而表现美并且创造美,提升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也能为学生后期的发展打下重要的基础。

三、高校琵琶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针对学生审美能力与修养进行提升的时候,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后期的演绎过程当中能够全方位地投入到琵琶的演奏当中,并且能够通过良好的演绎手法、技巧将琵琶作品演绎的活灵活现。通过这样一种特殊的形式,触发聆听者的内心,达到心灵上的共鸣,并且还能够感受到琵琶作品当中特殊的情感内涵,而如果想要达到这样一种效果,就必须要将琵琶课程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予以解决,达到培养的最终目的。

1.高校琵琶课程中教育教学形式过于保守

在现当代的音乐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整个教学依旧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并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系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特别是针对一些传统的古典乐器,在后期的发展过程当中依旧处于相对比较缓慢的过程当中。而对于琵琶来说,其作为我国古典音乐表现当中的重要佼佼者,具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底蕴,如果在整个课程教学当中依旧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等模式,没能够真正与时俱进转变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的话,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在这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去想象一下,如果教育者只是简单的让学生去训练演奏的激发和技巧,不能够去全方位的了解琵琶作品各方面的内容的话,就很难激发学生对琵琶作品深入的研究,进而导致学生在枯燥乏味的练习当中失去兴趣,大大阻碍了学生对琵琶课程教学的学习与探讨[6]。

2.在教学中偏重技巧表现,缺乏美感的培养

在针对琵琶课程展开教学的过程当中,许多教育者注重对琵琶演奏的技巧进行训练,而这时候忽视了学生美感修养的提升。许多教育者人为,琵琶弹奏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想要更加熟练的去掌握演奏的技法往往是非常困难的,美感方面的修养往往是可以在充分掌握演奏手法的时候很轻松地获得,由此,没必要专门地去提升自身的美感修养。然而,这样一种理念往往所错误的,特别是针对琵琶的演奏者而言,聆听者在后期观看琵琶演奏者进行演奏的过程当中,往往不能够将琵琶行为艺术充分展现出来,而且也不会引发听着的共鸣,这种表演在后期只会导致失败。

3.针对美感提升的艺术实践内容缺失

在琵琶课程教学当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说正处在初级的研究阶段,但是就目前的琵琶课程教学来看,依旧存在许多问题,最重要的还是忽视了在教学过程当中艺术实践所具有的重要性。针对一个专业的琵琶演奏者而言,仅仅只会一些演奏的技巧往往还是不够的,而是需要全方位的掌握琵琶演奏过程当中所独有的艺术性质,全面了解琵琶艺术文化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而针对艺术气息进行培养的过程当中,许多时候还是由于演奏者没能够了解琵琶作品的内涵,这就导致演奏者在后期的演绎与表演过程当中,没能够抓住琵琶作品的艺术核心,进而很难展现出琵琶艺术作品内在的意境与思想,进而只是平平淡淡的将这一曲目表现出来,没有一点吸引力。

四、高校琵琶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育与优化的具体措施

1.让学生真正对琵琶演奏进行全面了解,树立正确的认识

对于琵琶来说,其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以及非常深厚的内涵特点。高校针对琵琶课程展开教学,最本质而言,就是为了让学生体验琵琶艺术当中独有的没血特点。对于传统的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育,之所以忽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教学当中没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没能够全面了解琵琶艺术以及琵琶演奏等特点,只是单纯的将其当作一门技术门类的训练,由此,要想真正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就必须要让其树立起正确的认识。首先,要让学生全面了解琵琶艺术独有的审美属性[7]。审美作为琵琶艺术的根本属性,没有审美,就很难体验和感悟到琵琶作品当中的深厚内涵。而如果在后期的学习以及表演过程当中缺乏了审美的话,不仅仅会导致整个学习枯燥乏味,而且还导致在后期的演绎过程当中缺乏情感,难以获得受众心灵的共鸣。由此,要针对琵琶艺术独有的情感入手,让学生能够分析并且感悟作品独有的情感,以这样一种特殊审美认识作为引导方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探索的主动性,提升学习的综合效率。其次,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审美能力提升的意义与价值。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当中,伴随着针对琵琶乐器学习的人数不断增加,就业竞争力也在不端正鞥大,而此时,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当中脱颖而出。而审美能力的提升,则能够让学生在全方位得到优化,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能力、情感表现等等,都能够游刃有余,真正成为复合型专业人才,这也为其后期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对于琵琶艺术发展历程则可以发现,在悠久的发展过程当中,琵琶艺术发展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伴随着文学艺术、绘画艺术以及历史等各方面文化密切相连促进发展的,往往是一种综合型的文化载体。由此,对于演奏者来说,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修养越是丰富,针对琵琶审美表现也就越是广博,而且审美的表现也就越是丰富。例如,著名的中国演奏者——傅聪,其在西方钢琴演奏与创作方面却获得了全世界人的认可,而在这当中最关键的还是因为其具有非常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在其发展过程当中,受到傅博雷先生的影响,傅聪自小就针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学习,这也促使其在接触到西方的钢琴艺术作品的时候,很自然的将其放到了中国的古典文化当中来进行表现,在他的研究过程当中认为,莫扎特其实就是中国的庄子,而对于肖邦可以说就是南塘的李煜,通过针对这些体验入手,进而能够表现出各不相同风格的作品,带给受众不一样的身心体验。从中也能够感受到,演奏者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修养则是后期审美能力表现的重要基础,特别是针对琵琶专业的学生而言,更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广泛了解各类文化基础,这也会为后期自我发展提供重要的帮助。

3.增强艺术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在琵琶艺术表现当中,实践性可以说是其发展与表演的根本内容所在。实践通过个体化的审美意识以及能力进行综合表现,也只有依托更加丰富的舞台实践内容,才能够针对社会当中的文化表现、审美等获得更好地理解,进而逐步优化并且提升自身的审美意识,实现个性化的发展。但是,从目前高效针对琵琶课程的教学当中可以看出,艺术实践内容是非常的欠缺的。学生在校期间很难能够上台进行演出,许多学生也因为在学校当中经历了枯燥的学习氛围,导致自己在后期的学习当中更加的紧张,这时候其审美表现与创造力都很难得到提升,由此,教育者则需要针对实践环节进行不断加强。而对于学校方面而言,则需要在每一年的预算当中去拨出一些专项的资金,来建造一些实践场所,进而满足学生的实践活动。另外,学校应当不断与企业、艺术社团等方面进行联系,建立优越的合作关系,进而定期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增强实践活动与社会活动,帮助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以及发展优势,将丰富的情感融入琵琶艺术的实践与表现过程当中。

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校的琵琶课程教学当中,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不仅仅符合了琵琶艺术表现的本质发展规律,同事也是现当代社会对琵琶人才所提出的全新要求。这对后期学生的发展以及就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由此,本文以此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研究中优化了琵琶教学的手法,也为后期进一步推动高校琵琶课程教学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猜你喜欢
琵琶内涵艺术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琵琶老店琵琶声
挖掘习题的内涵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纸的艺术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