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叙事”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策略研究*

2023-03-21 17:23
大众文艺 2023年3期
关键词:美术信息化资源

陈 丽

(娄底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娄底 417000)

在信息化教学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在职业院校艺术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美术教学中,信息化教学强调互动交流、视频、音频、图像等的直观展示,将静态图像以动态的方式予以呈现,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让美术教学更加直观、更加灵活,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美术教学中,针对美术课堂信息化的使用现状展开调研,并针对调研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一、“新媒体资源”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中的应用现状

在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对教师的教学要求自然越来越高,教师不仅要及时补充新知识,更要更新教学手段,以适应社会与个人发展的需求。近年来信息化教学越来越普及,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在《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2.0,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信息化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是长远的发展之道,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改革,才能得以实现教育公平化、高质量化。在信息化背景下,想要实现美术教学信息化、普遍化、高质量化,先得从了解美术教学现状着手。

(一)教师层面

目前,在“媒体叙事”背景下,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还处于摸索与研究阶段,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从教师层面分析:

1.教师驾驭新媒体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有限

在信息化2.0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是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媒体平台资源丰厚,不仅能够给教学提供丰厚的资源,而且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闪光点,但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困惑,优秀教师对资源的获得不是直接下载使用,而需要再加工处理,资源的处理却成了部分教师的难题,如图片、视频的再加工、资料的取舍、多媒体的操作等。以手工教学“示范”环节为例,手工课堂示范是最为常见的教学手段,传统手工课堂更多采用现场示范,但教室学生人数较多,教师的示范很难让每个同学都能看清楚,而信息化教学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可采用拍摄教学视频的方式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学生无论坐在任何位置都能看清楚,且可以放在学习通平台上,供学生永久学习。但因视频的拍摄比较烦琐,示范的步骤基本需要教师自己录制与剪辑,这对媒体技术的操作要求有一定的高度,而这成了部分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难题。

2.教师对新媒体资源的使用与钻研积极性不够

信息化教学在美术课中已基本常态化,但仍有部分教师基本不使用多媒体教学或者使用不够得当或者探究不够深入。一是相对年龄较大群体,容易固守己见,认为常规的教学方法完全可以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平时既不钻研,也不使用。普遍认为多媒体教学过于烦琐,自己不熟悉基本操作,相对备课比较困难,秉持保守的思想,甚至抵抗接受新事物、新理念,所以在课堂中基本不使用媒体教学。二是教师基本态度的问题。部分教师觉得多媒体教学信息量过于庞大,准备过程过于麻烦,从备课到上课甚至课后作业的批改与辅导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因此对此抱有排斥的态度。三是青年教师钻研的不够深入。从调研情况看,青年教师基本都实现了信息化教学,但研究不够深入情况比较普遍。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很少进行,教学评价没有把控到位,美术教师群体普遍认为使用新媒体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过于烦琐,自己也不够熟练,需要耗费很大的时间与精力成本,难得钻研等。除此之外,还有个别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进行照本宣科。

(二)学生层面

1.学生现实情况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五年制初中起点中招生,学生年龄较小、基本素质一般、学习能力一般、理解能力有限,有美术基础的同学少之又少。从调研数据发现,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学习环境较差,成长环境一般,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的比较普遍,留守儿童较多,孩子少了必要的关爱和管理,长期如此养成许多不良习惯,所以部分学生行为习惯较差,缺少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调研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发现,大部分同学还是比较感兴趣,愿意学习,但基本没有基础,且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对问题的钻研性,这容易影响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介于此种情况,学生很愿意接受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够直观,便于更好理解。

2.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1)过度依赖网络资源,作品雷同现象严重。在“媒体叙事”背景下,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是好事,为学习资源的获得提供便捷,但是学生容易对网络素材产生依赖性,在班上产生了“无网便无作业”的坏情况。调研中发现,学生作业的完成基本靠网络素材的获得,并且雷同情况较高,主要是资源的获取途径有限,如:百度、小红书等,导致作品雷同、相似性太高等现象普遍,这反而容易产生负面效果,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不愿意动脑思考的习惯,失去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这就脱离了教学的本质。

(2)学生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干扰。在美术课堂中,学生采用新媒体平台查看资料,本可以优化课堂效果,凸显信息化教学成效,突出美术创作的创新实效。经试验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使用媒体平台查看资料的同时,大部分学生容易被外界网络信息所干扰,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不能按时保质完成任务,需要教师随时进行监督与指导,处于被迫学习状态,此种情况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与创造性。

(3)学生能力有限,对媒体资源的使用不够充分。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对媒体资源的使用不够充分,具体表现为,一是普遍找不到好的资源,二是不会选取优秀资源,三是面对优秀资源不懂得如何借鉴,这跟学生的素质、求知欲有很大的关系。从在校学生的现状分析,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基本素质一般,求知欲不强,被动学习的人数较多,能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人少之又少。对于媒体资源的利用,更多地反馈为不会找资源,找了资源不懂得如何取舍,不懂的什么样的才是优秀资源等,或者被动接受老师给予的素材,这跟学生善于挖掘与探究素材的能力和欲望有关,所以不能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进行学习。介于此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会通过学习通平台,将搜集到的素材上传到章节内容中,供学生参考与学习。可就算如此,通过这几次课程的实践发现,学生对现有资源的查看率还是不高,对媒体资源的利用还是不能够独立,还得及时跟进、引导与催促。

二、“媒体叙事”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策略

(一)依托信息化教学环境,改善美术教学

在“媒体叙事”背景下,近几年学校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投入还是可关的,基本硬件设备已具备,如数字投影仪、多功能讲台等,可基本满足常规信息化教学的需求,但对于资源库的建设以及教师信息化的培训还有待加强。“金课”成了近年来高校课堂建设的基本目标,那么“金课”的打造,离不开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更离不开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加大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培训,让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1]”采用信息化教学对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兴趣绝对可行。因此可把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做,吸引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美术课程不同于语数外学科,在课程设置上,信息化教学能够更好地把控理论与实践的基本比例,体现教学的合理性与全面性。在师生交流上,采用平台教学模式能够更好更及时地实现师生交流,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学习资源上,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大大改善了传统教学环境,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通过学习平台及时更新模块资料,这大大改善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比如: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孩子获取资源的途径有限,基本来自百度、小红书等媒体平台,那么作业的相似性比较高,而这种资源共享方式,却解决了不少资源困难户的问题,学生可结合自身实际下载相应素材,从而激发创作灵感。

(二)依托信息化教学,构建信息化教学理念

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打造紧跟时代变化的全新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必须从过去教材是唯一的知识来源予以转变。在自媒体环境下,网络资源和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共享的,为学生学习资源的获得提供了便利。比如:《清明上河图》赏析一课,教师可以运用学习通平台,在课前发放资料包,提出问题,让学生提前预习。在课中合理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方法,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着,尽可能成为课堂的参与者或引导者,深入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在赏析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因此,信息化课堂易营造生动的、民主的、自由的课堂环境,构建民主、自由的教学理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和谐的师生环境下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教学内容,更好地掌握美术知识。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近年来在高校比较流行,符合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理念,便于美术教学的开展。在美术教学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可打破时间、空间的约束,师生间可根据需求随时随地实现交流与沟通。教师可在学习通创建相关课程,如美术基础、手工等,根据课程内容的需求,教师可提前上传学习资源包,引导学生提前学习,便于课程的开展。除此之外,“线上教学”可利用平台资源,带领学生观看网络展览,拓展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从而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率。

(三)依托信息化教学,构建信息化教学内容

信息化课堂对美术教学内容可更加直观的呈现,能够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学习兴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2]。而信息化教学对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具有直接性。采用信息化手段的美术课堂还可不断拓展教学内容,将课堂内容延伸到更广的层面。如美术欣赏课——《清明上河图》赏析,可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中华艺术宫展现的动画场景引介到课堂中,将遥不可及的美术作品变成动态图像,身临其境,播放音效,呈现出全新的艺术感受,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感受的传统美术作品的无穷魅力。如手工课堂,采用媒体平台教学可更好地实现内容的推广与延伸。比如可创建微信公众号,展示师生的美术作品,

为确保媒体背景下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与趣味性,教师可通过学习通平台创建学习资源库,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好习惯。教师在学习通平台上可即时上传资料,做到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拓展,便于学生能够提前学习、及时学习、巩固学习,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四)依托信息化教学,更新教学方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3]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更新教学方法,把激发、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目标,使学生愉快的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活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认可率、参与率与理解率,从而提高课程的学习效果。信息化教学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思维。比如,在《清明上河图》的赏析课中,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首先,课前微课的应用。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微课视频和学习资料包,直观的展示《清明上河图》,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创作背景、内容等,以达到信息渗透的目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便于日后课程的开展。

其次,课中采用信息化手段深入学习教学内容。一是视频导入,直奔主题。通过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清明上河图》动态视频(中华艺术宫),直观地呈现动态美术作品,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饱满的学习热情。二是课中着重欣赏《清明上河图》第二段,借助清晰且明了的图像进行展示,欣赏过程中放大图片凸显“闹市”,深入观察人物的特点,使学生顿悟,感受北宋市井文化。与此同时,分组教学,深入探究相关知识。在观察、分析与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课堂重点,解决难点问题。

最后,课后运用信息化手段拓展知识。教师在课后采用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拓展,了解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分享同时期的其他画作,如:《韩熙载夜宴图》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北宋时期绘画风格、文化背景与创作环境。与此同时,为了使学生感受艺术作品的无穷魅力与文化内涵,教师可运用信息化手段以问题导向进行教学,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回顾或进行延展,挖掘新的知识点,掌握鉴赏技巧。

(五)教学评价(教学质量、学生学业成绩)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对教学质量、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价。很多职业院校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学业成绩已基本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但在实际过程中,一般以终结性考核为主,过程性考核为辅,而这不能很好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因此需要逐渐转变为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的教学评价方式。在传统教学中,过程性考核操作过于烦琐,所以难以实际执行,而信息化教学的快速发展,却正好补这个问题。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采用学习通平台进行教学,却能更好地把控过程性考核制度,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过程性考核的主导地位。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三个模块,课前学习情况、课中签到率、参与率及作业评价、课后拓展完成情况,以学习通为例,平台会自动统计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帮助教师很好的实现过程性考核。除此之外,改进教学评价方式,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水平,也有利于在课堂中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学生主动学习。

猜你喜欢
美术信息化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