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教师
——契合千禧一代的领导方式

2023-03-21 17:23耿子文阚玉金朱福明
大众文艺 2023年3期
关键词:服务型民办高校领导

耿子文 阚玉金 胡 荣 朱福明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2中国兵器人才研究院,北京 100010)

随着时代的发展,千禧一代已经占据在校大学生的最大比例,甚至已经在企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响应国家政策,这一代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长大,接触了更多新鲜的事物和观念。与其他时代的人相比,他们身上更加具备个性化的特点,思维更加开放,对师生关系也有了新的认知,不再有之前的学生那种对老师的敬畏与望而生畏,反之,他们需要的更多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学生希望老师能够融入他们群体中,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有更多的指导。

学生风格的变化对老师也有了新的要求,尤其对于民办高等学校来说,很多民办高校面临转设,不能再依托原有的公办高校的品牌效应,高校生源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如果想从公办高校以及其他民办高校中突出重围,就必须凸显自己的教学特色,提升学生的满意度。了解学生需求,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教学模式便是其中关键的一步。在民办高校中,运用适合的营销策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塑造服务型的教师风格,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教育服务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吸引到更多优质生源[1-2]。所以,这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不断提升自己教学能力,达到传道授业解惑之余,还要走下三只讲台,融入学生之中,增进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学生内心所想,才能够“对症下药”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并且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他们才会主动拉近与老师的距离,对学校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与组织承诺[3]。近年来,相关研究日益丰富,但是以民办高校教师以及千禧一代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相对较少,所以本研究旨在探索服务型教师与新一代大学生的契合性并提出提高民办高校竞争优势以及学生满意度的对策和建议。

一、服务型教师和千禧一代大学生的契合

1.服务型教师特征

服务型领导在国内被定义为服务型或仆从型领导,学者们对于服务型领导定义的共同点是该领导风格是领导者一系列的服务式活动而非管理或控制,以他人为先,而不是自我为中心。不同于传统的高高在上的领导,他们把服务团队成员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所以他们关心下属,把下属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甘愿成为“仆人”。领导者的主要职责也不再是发号施令,指挥他人,而是充分信任下属,放权给他们,让下属成为主角,领导为他们服务。服务型领导有利于解决现在普遍的新员工对领导不满而离职或者产生职业情绪枯竭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员工满意度、降低离职率,增强敬业度与组织承诺[4-6]。在教育领域,服务型教师领导风格被定位为:作为服务者的教师把学生利益放在核心位置展开的教育实践。这种领导风格的教师除了履行日常上课的职责之外还主动关心学生的兴趣和个人需求,通过关心、鼓励以及授权来推动学生的成长,致力于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提供相应服务[3]。

2.千禧一代学生特点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变革背景下成长的千禧一代身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由于中国时代发展的特点,这一代人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这种现象不仅改变了传统中国大家庭的代际关系与教育方式更是影响了新生代个体的性格与生活、学习习惯。除了家庭教育影响之外,他们也恰好赶上了中国教育体系的变革,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更多,因此成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但随之而来的也伴随着竞争加剧的问题。除此之外,这群庞大的年轻群体是由网民组成,作为数字化背景下成长的一代人,他们拥有更加快捷方便的工具了解世界、获取知识,所以他们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世界各地文化的冲击与影响,来自西方等国家的思想理念对他们的价值观与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6]。因此,他们对于自由、平等、个性化的价值观更加关注,自尊心较强。他们承受着来自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但是抗压能力相对较弱,他们有更多机会接受了较好的教育,适应新事物的能力也较强,他们喜欢展示自己并渴望得到来自身边人的认可[7]。再加上近年来疫情的影响,对在校学生的生活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网课占据主要比例,和老师以及同学面对面交流以及参与校园活动的机会都大幅度减少,考研、找工作压力日益增加,心理问题也成了更多学生的困扰,所以他们更需要来自老师、辅导员、同学以及家人的关心。这些来自家庭以及社会的影响在新时代学生身上刻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这些经历改变了他们人际交往的特点,不同于传统教育下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没有强烈的敬畏感与距离感,更多的是希望拉近距离和老师站在同等的位置上交流。加之民办高校的部分老师与学生真实以及视觉上年龄差距不大,因此,更加促进了服务型教师的需求。

3.服务型教师更有利于培养新时代大学生

不同于高中管教式、高压力,完全集中于提升成绩的教育方式,大学的环境更加宽松、民主,致力于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找到自己的人生发展路径。因此,在学习初期,个人专业能力较强,独具人格魅力的魅力型教师可能会起到较好的榜样作用,但是在学习后期,更加追求个性化发展的学生期望老师作为益友的角色为他们提供指导。相关研究表明关系型、服务型的教师风格在引导学生发展,创造和谐师生关系方面更具备优势,该风格教师会通过直接以及间接方式对学生意向性自我调节产生正向影响。

新时代的学生需要新风格的教师,服务型教师风格更加契合“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的单向的,自上而下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模式,同时也更加契合千禧一代学生的学业进步、个性发展,价值观养成[8]。

二、服务型领导研究现状

目前学者日益关注服务型领导的研究,对于学校服务型领导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对象:服务型行政管理人员、服务型校长以及服务型教师。

1.服务型行政人员研究现状

服务行政人员是研究占比最高的对象,作为高校,行政人员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分子。大学本质上是以学术为本位兼具人才培养以及学术研究两项基本任务。在大学这个群体里,教师拥有专业知识,是培养人才和研究的主力军和核心人才。行政管理人员的角色应该是服务学生或者教师,为他们营造较好的学习、学术环境。但是由于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角色定位不准等多种原因,行政人员并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甚至双方会产生摩擦与不满。所以曾海洋(2017)提出应该推行行政人员服务责任制,提升他们的服务意识与能力,管理者要尊重教师,在专业问题方面多参考相关专家的意见,慎用行政权力。管理者要信任教师,赋予他们适当的权力,给予教师更大的发展空间与自由[6]。同时服务型领导还要具备典型的服侍的精神,承担好学校管家的角色,做一个擅于倾听的人,通过倾听真正了解师生的内心需求并及时响应。这就要求对高校行政人员的权力来源进行重新洗牌,因此,要对传统的部门进行层级转化,重新塑造组织文化,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9]。

2.服务型校长研究现状

无论企业还是公办、民办高校,领导风格都对组织氛围以及员工满意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所以,无论是提倡服务型风格教师还是行政人员,学校校长以及高层领导都应该起到模范榜样作用,为整个组织营造适合服务型人员发展的环境。一个成功的服务型领导更应该把发展教师领导力作为首要任务,同时还应该让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相关决策中来,通过给教师更多献言献策、展示自我的机会来提升他们的主人翁意识[10]。除此之外,校长采用服务型领导方式还有利于提升教师们的心理安全,满足下属的尊重、归属和自我实现需求、缓解教师心理压力与职业情绪枯竭,促进教师健康成长[11,12]。所以高校高层领导应该主动走近师生、表现亲民的作风、拉近师生距离、用新时代学生以及老师习惯的方式沟通交流,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服务[6]。

3.服务型教师研究现状

大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大学的存在的其中一个关键意义就是培养学生,帮助学生提升各方面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兴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与人生规划,在踏入社会之前尽可能地积蓄力量,让自己更具备竞争优势。而学生能不能利用好大学资源,努力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各方面素养,其中教师引导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新时代对高校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专业知识学习方面来说,刘晓琴和邱颖(2014)研究表明,服务型教师通过引导、互动的形式更容易形成积极正向的班级氛围,一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潜能;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人际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师生之间的融洽感和信任度[3]。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来说,钟妮和毛晋平(2020)的研究表明服务型教师更有利于人才的发展,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由于个体获得了外界的关心与认可,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信心与胜任感,更快地适应变化的环境,合理利用资源,规避风险,实现自己的目标[8]。

三、推行服务型教师的建议

1.提升高校教师服务育人的意识

改变始于思想,大学老师必须要改变观念,了解新时代学生的变化特点,认识到服务型教师的重要性,从传统的“只需要上好课,其他是辅导员负责”的意识转变为主动关心学生的需求、拉近师生距离、以对等的身份以及新生代学生习惯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注重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化的差异,充分尊重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工作价值观。正确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同时,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其发展的内在动力。

2.把服务型理念纳入激励机制

不同于传统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兼具公办高校和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因此,民办高校的物质与精神奖励独具优势,更具有灵活性。只有把服务型理念纳入激励机制并赋予较高的权重,才能够激发教师主动养成服务型意识,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不是敷衍了事。同时这种激励机制要有针对性的按需激励,通过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工作使命感与荣誉感,刺激他们内在工作动力,提升主动创新意识。因此,学校要采取多种方式,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以及正强化为主,负强化为辅的形式进行激励。

3.行政人员为教师提供服务型管理

高校的主角包括教师、管理者和学生,除了服务型教师之外、服务型管理者同样至关重要。因为民办高校的特点,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的距离相对更远,容易造成沟通不畅。所以要想老师转变观念,行政管理人员也要做好榜样作用,提高服务意识,从上到下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通过服务来管理,去除官僚思想,重新定位自己的岗位,把教师和学生发展放在第一位,为教师提供较好的教学科研条件,拉近师生距离,助力教师不断成长。服务型的管理可以提升教师工作幸福感,教师自身体会到服务型管理的优点并且没有后顾之忧才可以集中精力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并潜移默化地把服务型教学方式转移到自己的教学风格中,最终形成正向循环。

猜你喜欢
服务型民办高校领导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探讨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