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不足问题的根源及策略研究

2023-03-22 18:49弢,杨
学周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双创思政融合

张 弢,杨 军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

一、双创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首先,双创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符合时代和国家发展的需要。2014 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5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发布,促进了各类课程思政工作不断深入。基于此,双创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时代和国家发展的需求。

其次,双创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有其课程本身的需要,如教育目标的需要。作为高等教育中重要一环的双创课程,也是高等教育思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教育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创新与创业型高素质人才,更是培养具有全方位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双创课程更需要深度融入课程思政的元素和内涵,以培养既具有创新思想和创业意识,又具备正确“三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具有坚定人生信念的新型创新创业型人才。在此背景下,双创课程要克服自身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深度融合思政教育,兼具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理念、目标、方法等,成为亟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双创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不足的问题

双创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比较明显的现象是,双创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存在“两张皮”现象,即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分离或关联度不高,思政教育往往浮于表面,过于浅显,无法落到教育目标的实处。目前高校多将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分离,这种教育方式不能利用两者结合的优势,效率低下,思政教育不能对创新创业活动产生理论指导意义,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1]

思政教育与双创课程的融合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这种深度融合不足的缺陷有更深层的原因,反映出这个系统工程的背后是众多问题的集合,如:双创课程与思政教育目标的认知偏差问题;双创课程视角下的课程思政设计和评价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双创课教师思想政治意识、素养和能力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得不到深入地研究和很好地解决,自然会导致双创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入融合出现错位或者变形,也就自然无法真正形成具有思政教育功能的优质双创课程。长此以往,思政教育就会沦为一句口号,一个标题,沦为形式主义,也就自然无法培养出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高素质双创人才。因此,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重要一环的双创课程该如何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基于此,本课题就双创课程如何用好课堂教学,充分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深刻把握思政教育的价值,充分发挥其显性和隐形功能,形成双创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而展开,对于高校真正实现教育功能,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思政深度融合不足问题的三大根源

(一)双创课程中思政教育目标认知偏差及不足的问题

双创课程因为其促进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参与社会工作的特殊属性,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和功利性,因此,其精神性教育目标容易被忽略,即出现双创课程中思政教育认识偏差及不足的问题。由于双创课程目前还不是高校的主流课程,还处在形成和发展阶段,其教育目标、教学方法、教育理念都不是十分成熟,还没有形成有规模、有权威的理论指导,很多高校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所以,这中间存在对双创课程的一些片面理解。如:创业教育到底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或创业精神;还是仅仅作为一门技艺课程教授学生创业技能,热衷于实际操作、拉项目、搞竞赛、聘请创业导师、建设创客中心,完完全全变成一种实用教育?创业教育在“真枪实弹”的演练中,追求的是一种商业胜利的教学成果还是思想胜利的教育成果?这都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2]这些问题的答案在现实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差距,如将双创课程的目标简单理解为“提高就业率”,或将思政教育简单理解为“政治说教或政治灌输”,“二者之间没有什么关系”等,这些都反映出双创课程中思政教育目标认知偏差及不足的问题。

(二)思政教育设计与评价的问题

目前,由于大部分高校未把“双创”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主流中,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体系设计、机制构建等方面未达成共识。[3]由于学校不同部门之间双创教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性差,双创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发展滞后。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体系、评价体系都还有待进一步发展,而目前这些方面的设置又都单一地围绕课程的专业化、知识型、技能型、操作型、实验化的方面展开,缺乏思政教育元素的系统融入。如在教学内容设置上缺乏系统化、体系化的思政教学内容的融入和结合;思政教学方法单一、僵化、生硬,缺乏多样化、灵活化;没有相应的思政评价标准和体系等。既然思政教学内容不成体系,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都不够成熟,也都没有有效融入双创课程教学大纲,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双创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不足的问题。在教育实际操作环节,如果只是凭借教师本身的意识和思政素养来实现思政教育,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造成思政教育与双创课程的脱节,进一步引发思政教育的低效甚至失败,也就无法真正实现双创教育的根本目标。

(三)双创课程教师思政意识、素养与能力的问题

首先是双创课教师的思政意识不足的问题。由于思政意识的不足或者思政理念的偏差,导致一些人对思政教育形成片面的、教条主义的、形式主义的、僵化的、机械式的理解。其次,许多双创课教师本身思政素养及能力不足,无法将本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教学内容深入融合。一些一线双创课程教师在调研中反映,本专业课程较有难度,自成体系,无法将课程内容与思政教学内容很好地融合起来。这反映出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思政教学态度和观点,也就是思政教育很难与双创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对思政教育存在理念上的认识不足,对思政教育存在畏难情绪,对于思政教学方法了解不够,思政教育很难落到实处,实现有效融入。思政不是简单的思想政治灌输,早在2010 年,教育部发布的文件《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就指出:“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从这里可以看出,转变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非常重要。

四、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调整双创课程与思政教育目标认知的偏差,强化双创课程中的精神性育人目标

“立德树人并不仅仅是思想品德课的事情,而是所有课程都可以潜移默化地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进而建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也是课程育人目标的有机统一而最终作用于人才培养的根本之意。”[5]双创课程的教育目标与思政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双创课程缘起激发学生的创新与创业精神与能力,不拘泥于象牙塔的封闭式学术学习,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够有更多的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在培养其动手能力、专业技能、抗打击能力的同时,提升其创新与创业的各项素质,鼓励其突破校园的围墙,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社会竞争,为未来的工作与实践奠定基础,同时也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可能。双创教育目的的本质也是培养具备创新和创业意识,能够更具备商业敏感度,更具备勇于突破和不畏艰难的精神,更具有社会责任感,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这中间,思政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辨思维、诚信道德素养,和更适合社会正向发展和需要的价值观,而双创教育又可以促进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及其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敏锐的商业机遇和信息捕捉能力、商业风险评估力、商业决策判断力等。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更应该调整大家对课程思政与双创课程教学目标的认知偏差,强化双创课程的精神性育人目标。

(二)调整双创课程设置,对教学方法、手段进行灵活化、多样化调整

双创课程设置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根据思政教育的要求,将相关思政教育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手段积极融入课程,使专业化课程在自身知识体系、专业知识难度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将其与课程思政有机、有效、深度地融合起来,使思政教学有既定的教学目标,有成体系的教学内容,有可依的教学计划,有相关的教学评价标准,有对应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方法上,应当考虑学生喜爱的思政方式,考虑符合学生心理年龄、思维和性格特点以及接受能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比如思政教育可以采用一些紧扣时政消息、社会要闻的主题,鼓励学生进行时下流行的视频制作与传播;再比如课堂鼓励学生使用适合年轻人常用的流行语或者网络语言,有效地参与思政专题的讨论,进行平等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当然,这种深度融入还应该是积极鼓励教师以及教学管理部门协调干预后产生的结果。这也就需要学校职能管理部门更加充分地发挥教学机制的鼓励、评估、协调、监督、促进的作用,积极促进教师参与思政教学设置、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促进学校思政资源共享,使得双创与思政教育可以齐头并进,协同发展。

(三)提升双创课程教师思政意识、素养与能力,提升教师的“价值引领”作用

教师的价值引领,是对教师的核心素养和价值体系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双创课程更强调对学生的开拓精神、创新精神、钻研精神、积极进取精神、抗打击能力等正向价值观。这些都需要教师本身具备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具备双创精神或者能够具备激励学生双创价值观发展的价值引领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够具备相关双创实践经验,也就能够更好地将双创理念和双创价值观输出给学生,如:如何从创业失败中振作精神、如何具备较好的抗挫折能力、如何具备不断进取的双创斗志、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行。在理论课与实践课中,教学都应该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这里的“主导”更强调发挥教师的价值主导作用,或者说,就是价值“引领”作用,只有当教师具备正向的双创价值观和思政价值观,并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课堂主导作用,并加以正确引导,学生才能从中受益。因此,教师在设计学校教育行动之时,必须内在地指向学生精神价值的构成,即着眼于为学生的一生奠定基本的价值样式。真正影响学生价值世界构成的教育,不是外在的说教或宣传,而是浸染于学生对“为人之道”的体认与感悟过程之中。[6]

思政教育与双创课程的深度融合是一个新时代的课题,需要从管理、教学、教师等各个方面入手改革、促进,不可一蹴而就,也不可忽视不管。从管理层面来说,学校管理层、各级院系的相关职能部门的层层配合及积极引导、督促,在教师培养、课程设置、学生管理等方面协调配合;从教学方面来说,首先需要从教学意识层面达成共识,其次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思政教学大纲的融入、思政教学内容的体系化、思政教学目标的准确化、思政教学方法的灵活化等方面进行改进;从教师层面来说,需要统一思政教育意识,明确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了解隐形和显性思政教学观,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思政教育意识、素养和能力。如此才有可能真正做到思政教育与双创课程的深度融合,促进思政教育和双创课程的共同发展,培养具有高综合素质和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的新型双创人才。

猜你喜欢
双创思政融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