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困生的写作能力

2023-03-24 09:59陆晓雯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3年10期
关键词:学困生写作能力课外阅读

陆晓雯

对于学困生而言,影响其写作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根结底在于语言文字基础的薄弱和写作思维能力的欠缺,其余影响因素还包括写作素材的匮乏与情感表达的空白。阅读与写作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因此上述学困生的写作问题皆可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与有针对性的读写指导来改善,以读促写,从而提高学困生的写作能力。

一、课外阅读在写作中教学的重要性

1.有助于提高学困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写作实质上就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形式,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学困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大量的课外阅读有助于语言文字的积累。通过课外阅读认识更多文字,掌握更多词汇及句式,有利于夯实语言知识基础。此外,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与写作思维,了解不同文章的体裁、写作思路与结构,有利于增强学生写作的逻辑感,让学生的写作条理更加清晰,从而提升文笔质量。

2.有助于调动学困生的写作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内驱力,课外阅读有助于调动学困生的写作积极性。随着文化传播的多元化,当今的阅读途径、阅读方式越来越创新多样,改善了传统阅读的单调与枯燥。多样化的课外阅读体验能够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以趣促读。此外,课外阅读的多样化同样也带动了写作方式的创新与多元化,让学生能够置身于各种情境之中,通过自身情感与主观意识的调动,自发产生写作与表达的兴趣,从而以趣促写。

3.有助于加强学困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语文核心素养是进行高质量写作的基础,而课外阅读则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在课外阅读中,学生不仅能够沉浸在广阔的文字海洋当中,学习语言文字的组织与表达,更能够建立起自身与不同作者、不同社会、不同世界之间的沟通,从中不断联想、思考、共鸣与感悟,从眼睛与文字的互动上升至情感精神的互动,从而使思想情感得到升华,在情感表达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思维与综合文化素养也能得到提升。

二、课外阅读中寫作教学目标的细化

1.增加学困生语言知识的积累

增加学困生语言文字积累,改善学困生语言知识的匮乏,是利用课外阅读提高学困生写作能力的目标之一。该目标又可以细化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词汇。根据大的主题筛选相应的课外阅读内容,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积累与主题相关的词汇。比如阅读“春天”主题的读本,便可积累描写春天的相关词汇。

第二阶段,语句。摘抄课外读本中的修辞语句或经典语句,并将其做好分类,如“比喻”“拟人”“排比”“细节描写”等,然后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第三阶段,知识。通过课外阅读积累更多的文学与文化知识。如文学知识包括文章体裁、历史典故等;文化知识包括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等,从而为写作做好知识储备。

2.优化学困生写作思维与结构

优化学困生的写作思维与结构,增强其写作的逻辑性,是课外阅读中提高学困生写作能力的目标之二。该目标之下,教师同样可以进一步细化:

第一层,文章整体结构。通过不同主题、不同体裁、不同架构的课外文章阅读,指导学生提炼文章架构,再根据架构与主题自己拟一篇提纲,让思维逻辑更加清晰。

第二层,局部描写顺序。通过一些游记文、状物文、科普文等的阅读,学习特定事物的描写顺序。比如描写一处风景的顺序,描写一只猫、一株草的顺序,让文章的条理更加清晰。

3.完善学困生写作素材的储备

完善写作素材储备,充实文章内容,是课外阅读中提高学困生写作能力的目标之三。素材的积累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文学素材积累。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记录一些古诗词句、名人名言、思想观念、故事案例等,以便于平时写作中随时引用,以此提高文章层次。

第二部分,立意与灵感积累。在阅读过程中,捕捉作者不同的思想立场、观察角度、描写对象等,以此启发学生,带给学生更多写作灵感,解决写作时无从下笔、思源枯竭的问题。

4.丰富学困生写作情感的表达

提高学困生情感表达能力,让文章更具内涵与吸引力,是课外阅读中提高学困生写作能力必不可少的目标之一。该目标同样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我情感的表达。通过课外阅读,掌握表达自身主观情感的方式与技巧,如喜、怒、哀、乐等情绪。

第二阶段,人际关系中情感的表达。即通过相关主题的课外阅读,掌握在不同人际关系主题下情感的表达,如亲情、友情、师生情、社会温情等。

第三阶段,思想道德情感。通过历史典籍、红色经典书目等的阅读,提高学生的眼界与格局,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的写作更能凸显精神内涵。

三、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困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1.基于学生自身因素

(1)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端正学习态度

心理因素是造成学生学习困境的根源所在。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包括自卑心理、恐惧心理、厌学抗拒心理等。对此,教师需要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学生建立良好沟通关系,对其进行正向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自信的学习态度。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困生筛选关于积极心理引导的课外读本,如《窗边的小豆豆》等,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启发,从而改善学生在面对学习困难时的心理状态。在写作方面,学困生经常会对写作持有抗拒心理,对此教师可以基于学生追求成就感与获得感的心理,在写作当中对学生进行肯定、鼓励与赞美,以此让学生重拾写作信心。教师还可通过近距离交流或书信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如此,从根源出发,先解决学生面对学习和写作的心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具体的阅读与写作教学,内外结合,才能让针对学困生的读写教学发挥最大成效。

(2)关注学生需求喜好,激发写作兴趣

除去心理因素,学生缺乏写作欲望的原因之一在于写作形式的单一。对此,教师可以从学困生的兴趣点出发,以此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例如,可以选择学生喜欢或感兴趣的书籍,组织喜好相同的学生进行书友交流会,再从中挖掘写作主题和素材。比如组织喜欢侦探故事的学生围绕相关题材的读本展开交流,再要求以“二十年后,我成了一名侦探”为题目完成一篇作文。如此,在学生兴趣最为高涨、思维最为发散、想象力最为旺盛的时候进行写作练习,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会大大提升。

兴趣是学生接受或参与一些学习活动的必要前提,打破传统写作形式的束缚,能够带给学生更加鲜活的阅读与写作体验,从而让学生发现写作的乐趣。

(3)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精准解决写作问题

在学困生团体中,每个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有所差异。教师需要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问题,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精准解决学困生学习问题。

例如,教师可根据学困生在学习上的不同优势,在阅读与写作教学当中采取针对性策略。如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但文字表达能力欠佳,那么教师便可推荐一些科普文、科幻文、奇幻故事之类的课外读本,让学生学习如何将自己的奇思妙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此外,根据学困生基础知识水平的差异,在课外阅读与写作要求上也可进行分层。比如语言文字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多看一看绘本之类文字比较简短的书籍,从写日记起步,提升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度等。

采用分层模式进行读写教学,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学困生的学习问题,在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同时,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基于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模式

(1)开展多样阅读活动,创新写作练习形式

教师可以将书面化阅读转换成具象化阅读,再从具象化阅读中自然而然地引出写作,让写作在学困生的意识里常态化,以此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课外阅读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戏剧表演的形式来呈现书中奇幻的故事内容,将书面化阅读转换成具象化的表演。为了贴合角色与情节,学生自然会更加仔细地阅读故事,理解角色。而戏剧表演需要剧本做支撑,如此便又自然而然地引出剧本的编创。在剧本的编创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剧本的写作格式、人物的描写方式,以及故事情节的安排等,从而将写作能力的培养有效穿插到课外阅读与表演游戏当中。

多样化阅读活动与创新写作形式的开展,带给学困生一个新奇、轻松的写作氛围,从而增强写作的趣味性。

(2)指导学生细读品鉴,提高文学艺术素养

文学艺术素养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关键影响,而文学鉴赏是提高学生文学艺术素养的必经之路。在课外阅读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对书中用字、用词、用句等进行鉴赏,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以《城南旧事》的阅读为例。文中有这样一句描写:“这孩子长得俊倒是俊,就是有点薄。”一般来说,“薄”与“厚”是用来形容物体的材质,而此处作者却用来形容一个孩子的外形,在学生的认知里,这是一种比较生疏且新奇的描写方式。对此,教师便可以指导学生对该句中的“薄”字进行品鉴。比如,可以让学生想象“薄”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状态,然后探讨用“薄”字形容人时,这个人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形象。

经过细读与品鉴,能让学生感受到优秀文学作品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精湛,从而不断向优秀作品靠拢,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文学素养。

(3)分散写作训练目标,有序提高写作水平

阅读与写作都是长期性的,需要长时间坚持才能看到明显效果。对此,结合写作目标的细化,教师可以将写作练习目标分散,开展碎片化写作训练,从而达到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单元主题,制定好每天、每周或每月的阅读与写作训练目标。比如第一周的写作训练为“如何刻画人物形象”,那么本周课外阅读则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小说中人物描写的节选,再让学生以身边人物为对象进行简短的刻画,重点要体现对于人物形象刻画中用词与写作手法的掌握。第二周再开启新的写作训练,依次类推。

如此,将写作训练目标予以分步推进,让学生的写作基础更加扎实、稳固,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读写压力。

(4)优化读写教学评价,提高自我审视能力

学困生有时难以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上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优化学困生的阅读与写作评价方式,引导学困生学会自我审视。

例如,教師可以组织线上阅读交流会,抛出一个阅读课题,由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对于学困生而言,这是一个可以向他人学习的好机会。比如可以学习其他同学的阅读习惯,也能见识到他人对于书中观点的不同见解,从而完善自身的思维模式,收获更多的写作立意与角度。此外,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作文交换阅读与评价,让其他同学指出自己的问题,这也能帮助学困生对写作中的问题进行自我审视。

如此,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关注自己的阅读与写作问题,从而获得进步。

猜你喜欢
学困生写作能力课外阅读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