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交际语境理念,搭建写作教学支架

2023-03-24 09:59孙淮芹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3年10期
关键词:语境交际支架

孙淮芹

交际语境写作指的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交际目的,针对某个话题,面向读者进行的意义建构和书面交流,其实质就是真实写作和生活写作。教师在小学写作教学中要借鉴交际语境理念,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近或还原真实生活,利用写作满足生活需要、心灵需要和成长需要,逐步搭建起写作教学支架,实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最终目标。

一、语境还原,唤醒学生生活经验

1.呈现教材语境,对接实际生活

交际语境理论认为要将学生的写作置于真实或者拟真的情境中,最大限度地接近学生的真实生活,满足他们生活、成长的需要。教师可以先用教材作为引子,让学生结合其中的细节,对接自己的实际生活,找到写作素材。

例如,学习《腊八粥》的时候,教师可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否有什么特别想吃的东西。然后对照课文,看看作者如何展现少年盼望吃到腊八粥的场景,以及当时少年真实的内心世界。此时,再对接实际生活,让学生试着描绘自己对美食的渴望。这样就架设起了范例支架,对学生有启迪作用。如有学生试着创作:“我盼望着吃到自己包的粽子。在等待的时候,我闻到了粽叶的香气,按捺不住性子,想要掀开锅盖看一看,却被妈妈呵斥了。我急得直咽口水,但还是只能看着热气腾腾的锅,毫无办法。”通过范例支架,学生读懂了课本的例子,并对接找到了生活中相似的情境。

结合生活情境阅读教材,能让学生更深刻地读懂文章的内容。同时,也能带给学生启发,帮助他们找到生活中的创作源头,使得他们能写下真实可感的生活。

2.结合生活实践,融入情境

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实践,也是创设情境的好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真切的体验,这样有助于学生融入情境,获取第一手创作资料,并在写作中融入真情实感。

如在参加“学写倡议书”活动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提议要为“创设卫生校园”活动写创意书,却不知道该如何入手。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参与实践活动,通过采访调查、参与义务劳动等方式,融入实际生活情境中,获得情感。通过实践调查,学生发现有不少同学卫生观念比较薄弱,因此有必要提升他们的观念。在参与义务劳动中,学生认识到保持校园卫生要靠全体学生一起努力。在实践支架的辅助下,学生的感触更深刻,此时写倡议书,就能抓住关键点,深挖思想上的薄弱点,让倡议书更具有感染力。

二、语境分析,明确读者交际意图

1.分析语境,激活表达需要

语境分析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创作語境,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想要表达什么,激活学生的语言表达需要,进而提升创作水平。

例如,在写“我的拿手好戏”之前,教师搭建交流支架,引导学生参与到交流情境中,说说自己为何要创作这篇文章,目的是什么,希望读者能通过阅读获取什么信息。如有一名学生认为,“我希望能通过写作展现自己的才能,展示我的拿手好戏。所以我想在文章中多写一下拿手好戏的细节,让读者感到赞叹。”还有一名学生认为,“我希望能让读者了解我是如何练成拿手好戏的,那样,对此同样感兴趣的人,就可以跟随我的步伐,一起练习。所以我会着重写我学习的过程。”教师结合学生讨论的内容,引导他们总结分析,让他们认识到,不同的表达需要使得文章的内容、结构也发生变化。所以,在创作前要明确自己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才能提升创作效果。

在分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了写作在和他人交流中的重要性,这样就能激发起他们的创作欲望,让他们积极投入创作活动中。

2.铺平道路,明确读者意图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思考读者的阅读意图,并在写作时以此为参考,这样能帮助学生铺平写作道路。

例如,写“神奇的探险之旅”的时候,教师提供了代入支架,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是读者,在阅读探险类作品的时候,希望读到什么样的内容,然后再决定自己该如何写。学生可以从作品场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角度入手思考。如围绕作品场景,大部分学生希望探险故事发生在森林、沙漠,甚至外太空等自己不熟悉的地方。在人物形象方面,他们希望人物形象多样化,既要有足智多谋的学者形象,也要有英勇善战的勇士形象,还可以加入一些邪恶的人物,这样作品才多姿多彩。在故事情节方面,学生探讨后认为可以将科幻、玄幻、悬疑等融入进去,这样能给人新奇的感觉。利用代入支架,学生将自己想象成读者,会去思考读者希望读到的内容,这样更有助于明确自己的写作意图。

三、搭建支架,降低写作难度

1.例文支架,指导欣赏模仿

交际语境理念认为,写作是复杂的言语建构过程,所以需要搭建写作支架。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例文支架,通过赏析课内外的经典范文,总结写作方法,并展开模仿。教师要引导学生探讨作者创作此文的背景,它针对的读者是谁,自己是否在写作中也遇到类似的情感,该如何展开模仿等问题,从而真正将学生置于写作情境之中,感写作者创作的过程。

例如,在引导学生围绕“奇妙的想象”展开创作的时候,教师可指导学生《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等,总结其写作方法。教师提出问题:是否可以漫无边际地想,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思考后发现并非如此,如《我变成了一棵树》的主人公是一个孩子,那么其想象也要围绕孩子展开,孩子很少会将自己想象成机器等不熟悉的事物,但是会联想到植物、动物等身边寻常可见的事物。在这样的赏析中,学生便找到了思考的支架,认识到该如何创作想象作文。此后他们便可先设定作品的主人公,然后在符合人物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如懒惰的人将自己想象成了“邮筒”,只要一动不动地坐着,张开嘴巴等人喂食就可以。这样的想象就更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例文支架的辅助下,学生把握住了文本的典型特点,并思考该写作手法是否适用于自己要创作的主题,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凸显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实践模仿的过程中,学生便会逐步掌握各种写作的方法,同时更明确写作的目的,以及要表达的主题。

2.图示支架,筛选关键信息

图示支架指的是学习者进行知识或意义建构的一种学习支架,在学生搜索写作素材的时候,必然会找到不少和文章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此时就要利用图示支架进行标注,进行筛选。教师指导学生以范文为例,思考作者在何种语境下,选择了什么资料,它对自己的创作有什么启迪,然后自主绘制图示,进行迁移模仿。

例如,在学生围绕“我的乐园”自主创作的时候,教师为其提供图式支架,引导学生先思考《乡下人家》《天窗》等课文,列出文章中写了一些什么内容,将它们用线条串联起来。此后再结合“我的乐园”展开思考,自己已经收集到的资料有哪些,是否有重复的资料,是否有缺失的地方,并将其标注出来。如有学生打算写自家的小院子,在列出大纲后发现老榆树和美人蕉都是植物,可以合在一起创作;同时他还发现自己只写了院子中的摆设,却忽略了生活在院子中的人,所以要补充相关的内容。运用图示支架进行表述,能理清写作的顺序,同时也能更好地调整文章的详略,安排好结构。

图示支架能直观鲜活地展示写作的框架,指引学生沿着预设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展开写作。图示支架的运用,还可以充分突出文章的主题,避免材料的随意性。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在写作前先画出图示的好习惯,这样他们就能根据表达意图对归纳后的材料进行有效筛选,并进一步组装,写出既结构严谨,又主题鲜明的作品。

3.评价支架,转化新的资源

评价支架指的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作品展开自评和互评,并在评价中总结经验,在下一次写作时加以完善。在运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写作要点,并尝试撰写评价清单。学生围绕语句、选材、主题等方面和同学交流,从而发现自己的问题,加以改正,写作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例如,在创作“我的动物朋友”后,教师给学生提供评价支架,指导学生展开自评和互评。引导学生思考该主题的作文应该注意哪些地方,并将其列出来。如有学生提出,“要注意写出动物的特点,尤其要写出作为我的朋友的‘这一只动物和其他同类动物的不同之处。”还有学生提出,“要多写一些人和动物之间的交流,这样才能体现出‘我的朋友这个重点。”教师总结了学生们的想法,并帮助其归纳出了若干条评价标准,学生此后就可以按照标准展开自评和互评。

评价支架中的项目必须紧扣写作目标,这样学生就会发现不同文体、不同主题的作品,评价标准也不一样,所以评价也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在评价支架的辅助下,学生在交流活动中就有了明确的目标,评价效果也会更好。当学生明晰了相应的评价标准之后,他们的写作素养自然也会上到一个新台阶。

四、语境评改,提升学生修改能力

1.反馈读者意见,找到前进方向

写作评改是一个促使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环节。教师要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互动讨论。学生可以想象自己是读者,说说作品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进而找到进步方向。

以“推荐一本书”这个主题为例,学生扮演读者,提出自己的想法。如有学生提出,“这篇作品虽然很详细地介绍了书籍的内容,但是也正是因为介绍得太详细了,让我觉得自己已经了解内容了,所以,后续反而不想再读下去。”教师继而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学生认为,“可以写一下重点的部分,但是不要写细节,这样能留下一些留白处,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还有一名学生认为“可以在介绍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用悬疑性问题引发读者思考,让他们阅读原著”。

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站在读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并就作品中的问题展开互动讨论,从而产生写作兴趣。

2.搭建交流平台,明确交际意图

教师还可以创设互动交流支架,让学生自主探讨。他们可以围绕为什么要创作、如何收集素材、如何提升写作水平等内容进行互动探讨,进而明确交际意图。

例如,在创作“XX即景”的时候,教师搭建了互动交流平台,鼓励学生探讨写作方法。学生的交流可以分三个环节展开。在创作之前,可以运用范例支架,探讨一下《四季之美》《鸟的天堂》等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方法,试着迁移运用。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网络支架,寻找写作素材,并上传到交流平台,互动探讨。在完成写作后,则可以设置评论支架,相互鉴赏评价同伴的作品,看看有哪些提升空间。

交流支架能起到互通有无的作用,学生能将自己的困扰诉说出来,也能向同伴分享自己的收获。这样能唤醒学生的交际冲动,让他们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体。

在交际语境理念的影响下,教师要指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写”和“如何写”,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写作状态,从而解决写作教学中的动机激活、意识形成等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构筑真实或者尽可能模拟真实的写作场景,并引导学生在特定场景中筛选写作信息,展开书面交流,幫助学生确定清晰的主题和思路,同时结合积累的素材,来凸显主题,这样才能让文章回味无穷。

猜你喜欢
语境交际支架
情景交际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交际羊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