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探微

2023-03-29 06:44武少秀
关键词:篇目初中语文小说

武少秀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第五中学)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初中语文教师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的依据。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有阅读教学、自主探究、综合性学习和作文读写训练,其中阅读教学是主体。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载体——课文一共分为四种类型: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笔者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小说这种文学样式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际,本文以初中语文中的小说阅读教学为例,探究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模式。

一、统编版初中语文小说课文的选文特点探微

(一)总体占比有所下降,经典小说篇目回归

统编版教材小说课文篇目数量和人教版教材小说课文篇目数量相比较,见表1.1。

表1.1 两版初中语文教材小说篇目占比对比表

从统计表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统编版初中语文课本小说篇目总数比2001 年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小说篇目总数减少了5 篇;统编版课本中小说选文占比是14.7%,2001 年人教版课本中小说选文占比15.9%,总体占比下降了1.2%。统编版教材不仅没有把经典小说删去,而且在九年级上册教材中,还集中安排了两个单元的经典小说阅读篇目,小说阅读教学的地位反而更高了,充分体现了小说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二)“名著导读”部分更加响应国家号召,重视传统文化熏陶

具体情况见表1.2。

表1.2 两版教材名著导读书目对比表

通过表1.2 可知,统编版“名著导读”部分的小说占比约是58%,人教版教材“名著导读”部分的小说占比约是47%。从总体来看,统编版教材中小说不仅占比提高,而且小说选文跨度更大,涵盖面更广。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增加小说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知识量,以响应国家号召。

(三)小说选文主题更集中

统编版教材在单元的编排上依然沿用人教版教材的编排方式,以主题相同或相似进行编排。具体可见表1.3。

表1.3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小说的单元主题一览表

统编版教材中小说主题更加集中,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涉及自我、自然、社会三个层面,从“三观”方面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当代少年心智的成熟。

二、统编版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探微

(一)课前教学资源的获取与整合

小说是当代文学作品的主流样式之一,也是统编版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式教学模式效果欠佳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构建适合的小说阅读教学模式,课前准备不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深入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广泛收集资料,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教学资源。具体做法如下:

1.分析教材,挖掘课本资源

余映潮老师认为,深度挖掘课本资源是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在当前大语文教学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要求教师都成为课本资源的开发者:细致研读文本、整理文本知识要点、挖掘文本人文素养、揣摩编写者意图等。课文自读小说在课文旁边有旁批,在文后都有助读资料。课文旁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语文知识积累、探究质疑能力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写作能力的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比如,《台阶》这篇小说中就有如下旁批:(1)起笔引人思考,父亲为什么“总”有这样的感觉?(2)如此详写父亲洗脚,是要表现什么?(3)台阶的高低象征着地位的不同,所以父亲总说“我们家的台阶低”。你怎样理解这种心态?(4)摇晃的树枝,摇不散的目光。想想父亲此时的心理。(5)面对生活,执着而坚韧,这就是朴实的中国农民!(6)这一段中有不少动词使用准确、生动,试选取一处用一两句话做点评。(7)“父亲老了。”此后所写的父亲与台阶的事情,似乎有些伤感。(8)岁月在不经意间流逝。(9)造好的新台阶为什么会让父亲如此的“不自在”?(10)似问非问,心情复杂。课文中的这些旁批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物形象,感悟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教师结合单元目标和本课的三维目标就能很好地实施教学,让自读课文的阅读教学既区别于教读课文,又不至于流于“了了教之,草草结束”的境地。

2.优化教材,丰富课程内容

(1)重视时代背景或整部作品的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受个性化差异的影响,每个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角度和层次都不一样。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把文本当成一个范例,将其放在具体的时代中,给学生一个大的阅读背景。例如《我的叔叔于勒》,我们在设计时就要把这篇小说放在19 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当时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矛盾冲突日益激烈,与小资产阶级的矛盾也与日俱增,许多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就冒险踏上了去海外谋生的道路,渴望通过去非洲、美洲闯出一条发财路。只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那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对于长篇小说节选,我们还要把节选部分放在整部小说中,让学生有一个整体认知。又如课本中选自《儒林外史》的《范进中举》,我们在设计教学的时候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手法,要把以下内容展示给学生:小说的创作背景、作者吴敬梓简介、作品的主要人物“二进”“二严”“二王”、小说章回体的结构和讽刺的笔法、小说的主题。没有对整体作品的了解,学生是很难探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的。

(2)关联学生实际生活,拓展教学内容

小说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往往是在特定的社会制度、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对当时的人物进行刻画的。小说的这一特点给小说阅读教学加大了难度。学生在阅读时若把小说故事带入当下时代去理解,肯定偏差很大。但是,小说作品中的人文素养等内容又是与当下的时代相通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走进特定的时代,又要关联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达到人文教育与知识传授并举的双重目的。以《孔乙己》为例,作品中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戕害这一主题学生很难有切身的体会,但是孔乙己“好为人师”“炫耀”“心地善良”这些人文素养又是与当下时代相吻合的。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在教学时运用生动的多媒体把学生引导到那个特定的时代,帮助学生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戕害这一主题。当理解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时,笔者自然带入当下时代,从而实现人文教育与知识传授并举的双重目标。

(3)多角度解读小说文本,多角度理解小说主题

小说阅读教学活动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这一点对大多数中学生来说还是很难的。小说的传统教学模式过多依赖教师,多数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和对文本的探究,解读角度也多是单一的社会历史角度,阅读效果不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传统阅读教学的不足,提出了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要求。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个体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多种智能。因此,在实施小说阅读教学的时候,除了社会历史角度以外,教师还应借助文化视角、形式视角、不同人物视角等进行多角度解析,并指导学生多角度地解读文本,使他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取小说阅读的乐趣,同时加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提升阅读质量。

(二)小说课堂教学的实施措施探微

1.多种朗读方式并举,品味小说内容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训练的能力之一。我们对小说中那些生动细腻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尤其要认真朗读和品味。教师要根据不同文本风格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例如,在朗读《范进中举》时可以采用分角色的方式,语调要夸张一些,尽量符合原著的讽刺笔法。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理解一些重要的词语的含义,更好地掌握一些典型的描写手法,从而有效提高小说阅读教学的质量。

2.小组合作交流辩论,探究小说主旨

小说主题的多元化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有些小说篇目中的人物形象有争议,有些小说的主题有争议。教读这些文章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小组合作辩论的方法,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和自由阐释的空间,让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辩论或讨论过程中完成思维碰撞,更有利于把握小说主题和主要人物的形象。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教师在教读时就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小组辩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勒还是菲利普夫妇?

3.创设教学情境,演绎小说人物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创设教学情境已经成为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在教读小说时如果能根据文本和学生实际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情境的创设一般要具备三个要点:一是要有趣味性,能够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二是教学情境创设的难度要适中,太简单不能深入引导学生思考,太难往往打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三是创设教学情境要和文本紧紧联系在一起,一定要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例如,在教学《狼》一文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创设以下教学情境:一天傍晚,天色昏暗,在一条看不到尽头的小路上,一名卖肉的屠夫挑着一副只有剩骨的担子,急匆匆地行走在暮色中,这时突然有两只狼向着屠夫奔去……设问:同学们,如果你是那个屠夫,你会怎么办?这样一个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解决了学生阅读文言文时的恐惧心理,从而达到把学生快速带到文本中去的目的。

综上所述,小说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地位提高了,而且对学生“三观”的形成也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小说篇目时要广泛收集资料,努力挖掘课本资源,整合教学资源,根据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要求实施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参与到小说文本的研读中,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篇目初中语文小说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本刊近五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本刊2013-2017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军事志的篇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