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资源生活化,构建小学科学的本真课堂

2023-04-04 01:20周长红
科学导报 2023年21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科学资源;生活化教学;小学科学;本真课堂

当下教学都在追求回归本真,小学科学课堂亦如此。本真课堂在理念上主张:生本、生活、生态。其中的生活,也就是在教室里创设情境,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都要从学生的生活经历中获得最直接、最真实的体验,而又不会与现实生活脱节。科学来自生活,生活包含着科学。小学的科学教育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不能脱离现实。本文从科学教学的情景导入、探究材料的准备、科学知识的运用和课外拓展等几个环节入手,谈一谈科学资源与生活相联系的本真课堂的构建。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符合本专业的特征。小学科学是一门具有代表性的学科,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考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小学科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学科知识的涉及面很广,而且大部分的学科知识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来的,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认识也很有必要。只有注重科学与现实的联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生活气氛中真正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二是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小学是学生智力发育和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施的教育活动中,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学生的思维特征为参照,促进其思维方式的发展,促进其多样化发展。通过对科学学科知识的运用,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将生活教学策略运用于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的思维发展问题。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节课的开端。一节课能否顺利进行,课堂的导入很关键,是整个课堂的关键。老师们在课堂上精心设计了情景导入,让学生尽快进入教学情境,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和成功的关键。学生在听到真实生活中所见的东西时,就会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只有把科学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使科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所以,新课程的导入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选取身边熟悉的、感兴趣的东西,并向学生提问相关的问题,力求给学生创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以真实的、真实的场景为起点[1]。

其中,不仅导入的语言要生活化,而且选取的素材也要生活化,是学生们所熟知的。如教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从这些日常生活用语开始:“每天吃饭时,妈妈都会为我们煮美味的菜汤,菜汤为什么这么美味?”“在汤里加入了味精、盐、葱等调料……”“这些调料哪些我们可以看见?”此时学生们发现食盐、味精等不见了。“它们到哪里去了?是真的不见了还是……”通过这些生活化的语句,为溶解概念的理解和完善奠定了基础。又如,《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的导入,可以从学生们熟悉的一个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开始。课件出示这个成语以及配图以后,让学生找出其中隐藏着的食物链,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对食物链的思考及研究。这帮助学生建立了食物链的科学概念,同时为画食物链、食物网打下了基础,使学生很快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中去,对食物链形成初步认识。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内容。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索时,必须要有一定的研究资料,而这些资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丰富的探究素材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素材,使探究素材具有生活性。生活性探究材料是科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具有取材方便、来源广泛、种类丰富等特点,在弥补现有资料的不足的同时,丰富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并将其延伸到了课外。

探究式学习的内容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从学生周围的物件中挑选;从周围的环境中挑选;选择自己所熟知的人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比如,在“热胀冷缩”实验中,老师会为学生准备一些生理盐水和透明的塑料管子,而不是实验室里的瓶子和玻璃管。再比如,《声音的传播》的课堂、课桌、椅子、学生的笔筒里都有尺。在教学中,如果只采用专用的实验设备,将会限制学生的科研活动。为学生提供无处不在的生活素材,让有兴趣的学生在业余时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注重对生活教材的选用与运用,并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材,这对于提高科学课程的教学价值具有积极意义。

小学科学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如果不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那就会让人感觉自己学不会有什么用,甚至连学习的动力都没有。人生是一片知识的海洋,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知识。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教师发现,学生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往往无法对生活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无法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学与学无异[2]。

比如《电路出故障了》,老师可以提前找人,让学生自己去做。后来,学生们的玩具被打碎,学生可以用自己的知识来修理,学生会发現,拆玩具要比玩玩具有趣多了。再例如,在上了一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课程后,学生们能够解释学生所学的乐器是如何发出悦耳的声音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平时对声学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王淑珍.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策略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3):37-38.

[2]惠妮娜.生活衔接于课堂——论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形成[J].小学生(下旬刊).2022,(03):75-76.

[3]葛侠丽.把科学知识根植于日常生活中——小学科技教育生活化浅探[J].安徽教育科研.2021(16):59-60.

(作者单位: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 周长红)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