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科学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有效性

2023-04-10 01:07方小萍
小学科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科学活动整合策略幼小衔接

方小萍

〔摘    要〕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具有全面性、广泛性特征,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与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园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与信息技术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幼儿是一类特殊群体,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幼儿时期不仅是身心发育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的黄金期,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借助信息技术,强化幼小衔接教育,有助于帮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环境,提高幼儿适应能力。鉴于此,本文重点关注幼儿园科学领域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以期为幼儿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和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小衔接;科学活动;信息技术;整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08-0106-03

在幼儿园阶段开展科学教学活动,大部分教师多采用问答形式,为幼儿讲解科学知识,少部分教师会通过设计实验的形式,引导幼儿自主实验探索。但因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年龄普遍较小,实验操作具有一定危险性,需要教师做好防范措施及正确指导,但教师干预过多又会降低幼儿参与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其创造性思维与能力发展。为了打破这一限制,幼儿园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融入信息技术,让幼儿在教学工具的帮助下完成科学知识的学习,并进行一系列探索。随着现代技术的应用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大爆炸等给家园沟通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开展增加了很多新的途径,教师要在落实教育部2011年发布的《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中关于幼小衔接教育工作要求前提下,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全面深化幼小衔接工作,推动幼儿园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幼儿园科学活动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意义

近年来,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随处可见信息技术的身影。幼儿园科学领域和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成为幼儿园开展科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热情。科学领域中多数科学概念较抽象,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抽象概念生活化、形象化地展现出来,让幼儿在相对愉悦、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科学探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科学活动的效率和水平。信息技术能够将知识以文字、图片、动画等形式传递给幼儿,不仅能够让他们轻松地了解和学习科学知识,还能让他们更好融入科学活动中,使幼儿园的科学教学得以深化,让科学知识更容易被幼儿所理解和消化。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特点

(一)提高表现力

在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中强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够以动态形式展示科学问题,让幼儿对科学事物的发展规律有更清晰的认知,同时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兴趣,让幼儿掌握探索科学奥秘的方法,进而提升其对自然界的探索和思考能力。

(二)提高渗透性

信息技术具有较强渗透力,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實现音频、视频、图像等效果的融合,将其应用于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过程中,可对幼儿起到视觉、听觉等多感官的刺激作用,同时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与科学探索兴趣,进而使幼儿的科学知识储备更丰富。

(三)具有开放性

信息技术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不仅具备互联网技术资源丰富的优势,且开放性强。在幼儿园科学领域强化信息技术利用,可使教学资源更丰富,同时有利于科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拓展,让幼儿视野更开阔,使其科学领域的经验积累更扎实、更丰富。

(四)提高趣味性

幼儿园教育紧邻小学阶段,但两者在教育模式上却明显不同。幼儿园知识传授方式,是鼓励幼儿从经验和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不需要掌握相应科学知识,且活动的开展也强调幼儿的学科兴趣和好奇心。在小学教育中,则侧重于对学生探究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主张引导学生从实验操作、生活经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教师适当引导,了解学科观念。这两者教学活动开展的形式不同,隶属两个学习阶段,但对于幼儿来说,需要经历重要转折。因此,为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使其顺利从幼儿学习阶段转向小学学习阶段,幼儿教师需在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性,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联系,实现幼小教育的有效衔接。

三、幼儿园科学活动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策略

(一)活跃活动氛围,激发探索兴趣

在幼儿园开展科学领域教学活动,一定要将激发幼儿兴趣放在第一位,以提高其科学知识探索欲望和学习动力,进而使教学效率与质量得以提升。为提升科学领域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充分发挥幼儿的好奇本性,满足其求知欲,需要教师对科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在科学领域知识讲解中,教师可结合幼儿实际需求与教学内容,合理选择信息技术展现形式,让他们对科学内容有更准确、直接的认识,从而调动幼儿科学知识探索兴趣,提升其科学活动参与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开展“多彩的鱼”相关科学探索活动时,教师要改变自身教学方式,从传统古板式教学思维中走出来,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绘制技能,画出不同颜色的鱼,将多彩的鱼教学主题呈现在画板上;然后将绘制完成的多彩鱼图呈现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了解和分析鱼的基本特点。随着画面的翻动,鱼的颜色和形态越来越丰富,以此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进而提升其学习兴趣。然而,在科学活动教学实践中,单一形式的图像难以实现长时间吸引幼儿注意力的目的。因此,教师还需创新自身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吸引幼儿注意力,调动其对“多彩的鱼”相关内容的探究兴趣,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对此,教师可加强信息技术的利用,通过网络渠道收集“多彩的鱼”相关图片及视频,然后利用新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给幼儿展现一个新奇的水底世界,让幼儿对科学领域内容保持长期的探究兴趣。除此以外,教师还可利用信息技术的动效功能,自主制作Flash动态画面。在动画中,鱼儿欢快、有序地游出来,有的在追逐,有的在吐泡泡,加之明快音乐背景的烘托,使画面更加活泼有趣。如此便可让幼儿在短时间内将视线集中在画面上,激发其对鱼儿颜色的探究欲望,让他们能够自主探索不同鱼儿的颜色、特点等。最后教师可鼓励幼儿踊跃发言,表述或画出自己想象中的鱼,并对积极参与的幼儿予以肯定和表扬,以调动其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完善教学形式

在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情境模式的构建,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相关教学资料收集,然后制成动态教学方案,如PPT、游戏等。在不断完善教学形式的同时,调动幼儿科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新媒体教学模式的构建,如利用投影仪、传感器、音响等设备进行新媒体环境的构建,然后利用环境条件教授幼儿掌握相应科学知识。最后,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实验教学的构建。在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活动中,实验是支持科学知识应用和学习的基础。因此,为确保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相关讲解视频与实验模型的构建,使幼儿对科学知识原理有更深刻、充分的认知。

例如,在开展“太阳的七色光”科学内容探究时,教师可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和开放性特征,进行相关实验视频的收集,并根据视频内容准备相关实验器具,如三棱镜等。然后将实验时间安排在太阳好的时间段,带领幼儿在阳光下拿三棱镜进行自主实验。在正式实验前,教师可先为幼儿播放相关实验视频,让他们掌握基本原理,最后通过手中的三棱镜,在墙面上投射出太阳的“七色光”。当幼儿通过自主操作,看到墙上出现“七色光”后,教师要予以适当引导,使学生学会调整三棱镜角度,使“七色光”的光条逐渐由淡变得清晰。教师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操作,调整视频中光的角度和三棱镜摆放角度,实现清晰分解七种颜色的目的,让幼儿更准确地认识“七色光”的形成原理和来源。

(三)借助整合优势,拓展整合深度

幼儿天性好奇心强、探究欲强,对身边的新鲜事物都抱有极强的探索欲望,渴望从中发现有趣的事情。一旦讓他们找到新奇的事物,不仅能够使其知识面得到开拓,还可以满足幼儿好奇心,对于推动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活动开展有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借助信息技术与科学领域活动整合的优势,提升整合深度。同时,教师还应拓宽自身的教学方法维度,利用信息技术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以提高幼儿活动内容探究的自主性。

例如,在进行与海洋世界有关的科学活动探究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大量收集海洋生物图片,如五彩斑斓的鱼儿、形态各异的珊瑚等。色彩斑斓的图片能够更好地调动幼儿的感知能力,充分调动他们对待相关知识的求知欲,提高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改变幼儿被动学习的现状,为他们提供畅所欲言的交流机会。互联网本身拥有庞大的信息量,能够尽可能弥补教学内容的缺失,使活动内容更丰富、充实。再如,在开展“认识鸟类”探究活动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向幼儿展示各类鸟儿的图片和鸟儿嬉戏、成长、迁徙等活动的视频,拉近幼儿与科学活动的距离。长此以往,能够提高幼儿对鸟的种类、习性等认识,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将信息技术与科学领域整合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四)利用整合资源,拓宽整合宽度

以往幼儿园在开展科学领域探究活动时,教师通常不会对幼儿提出的问题予以重视。恰恰这些问题才是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疑问、提高探究兴趣的关键。因此,要及时、准确地帮助幼儿解决心中疑惑,还需教师做好课堂延伸活动,巧妙利用信息技术与科学领域的整合资源,对整合宽度进行有效拓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大量的信息技术资源被应用在教育领域中,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信息技术直观、生动的特征,能简化内容,使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易记,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学活动质量和水平。

例如,幼儿园教师在带领幼儿开展“冬眠的动物”相关科学探究活动时,可在引导幼儿了解哪些动物需要冬眠、冬眠形态等知识后,预留足够的时间解答幼儿疑问:小树需要冬眠吗?小树是怎么冬眠的呢?青蛙又是怎么过冬的呢?此时,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的动画、视频等展示方式,带领幼儿一起探寻答案,如播放视频资源,展示冬天即将来临时小树叶落,静静伫立于风雪中,睡过整个冬天后,来年春天伸展枝芽,重获生机,也可以播放青蛙躲在洞中美美睡一个冬天的动画画面。视频让幼儿对科学问题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并深入了解小树、小动物的过冬方法,进而发挥信息技术与科学领域资源整合的优势,拓展整合宽度,进一步提高幼儿园科学探究教学的高效性和高质性,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科学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有效性,幼儿园教师应将信息技术优势充分体现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需求与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他们在科学的海洋中不断探寻,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同时,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幼儿提供融合教育,提高其对小学学习生活的体验感,增强适应性,从而提高幼小衔接教育质量,促使幼儿更好地适应不同阶段的学习,为其未来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宏钰,汤成麟.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应用支架策略的案例研究[J].科普研究,2019(1):5-12,106.

[2]刘霞,陈蓉晖.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融入信息技术障碍类型与影响因素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 2019(3):71-84.

[3]王素梅,郭晴雪.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科学教学的融合策略[J].家教世界, 2021(4):42-43.

[4]王兰.信息技术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有效运用策略[J].广东教育(职教),2021(7):123-123.

[5]俞园缘.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J].文学少年, 2021(36):1.

猜你喜欢
科学活动整合策略幼小衔接
小学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整合策略浅析
谈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整合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例说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整合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幼儿自然观察智能在科学活动中的培养
英语阅读策略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研究
如何开展小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