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的起点是积极的自我成长

2023-04-12 04:11蔡素文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3年3期
关键词:互动策略自我成长交往能力

【关键词】人际辅导;自我成长;互动策略;交往能力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12-0069-03

【作者简介】蔡素文,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上海,201999)心理健康教研员,高级教师,上海市宝山区德育双中心融合建设研究基地副主任,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理事。

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存在于各种关系中。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强调人际关系对于个体的意义,认为一切烦恼都源于关系。人际关系的起点是关系中的每一个个体的积极自我成长,即先做好自我成长的课题,再以合情合理的言行与对方进行建设性的交流互动,在积极的人际关系中相互支持、共同成长。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这三种人际关系至关重要。中小学心理咨询师(以下简称“咨询师”)要积极开展关于人际交往的咨询与辅导,要在咨询过程中鼓励来访学生基于交往现状,勇敢地探索自我、成长自我,并且让他们在为他人提供支持与协助的同时进行自我再成长。积极正向的人际关系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是学生的自我成长。

一、在人际互动中拥有探索自我的勇气

1.提供信息,体现自我认知的完整性

自我认知指在自我观察与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客观、理性的自我概念与自我评价。当来访学生向咨询师表达出交往中的困扰(如我交不到朋友,我被他人错待,我不受欢迎)时,咨询师要耐心倾听,尝试收集信息,提供相应的证据,让来访学生从不同的信息与证据中全面地认识自我。

案例1中的小华觉得自己不被老师和同学喜欢,咨询师在第二阶段的咨询中向小华展示了班级同学对她的积极评价,如上课时坐姿非常端正,字很漂亮,每次值日时都会整理好工具才走。借助这些正向反馈信息,咨询师让小华听到了来自同学们的评价。这种间接的互动方式产生了积极影响,让有些自卑、内向的小华能够全面地看待自己,发现自己也有认真、尽责的一面。

2.多元关注,体现自我体验的积极性

自我体验是个体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对自己所持有的态度。案例中的来访学生关注交往中的消极信息,这给他们带来了消极的情绪体验与自我评价。其实,关注交往中的积极的信息往往会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自我评价。咨询师意识到来访学生由于习惯性关注消极信息而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与自我评价时,可引导来访学生通过关注“例外”的方式来调整消极情绪体验。

案例3中的小影认为自己“竭尽所能”地对别人好,但总是得不到对方的友善回应,于是认为是自己不够好,对自我持有消极的评价。“所有同学都没有积极回应你的善意吗?一个也没有吗?”咨询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小影关注“例外”,进而打开小影关注事件的视角,让她学会关注人际互动中善意和正向的一面。之后,咨询师进一步引导小影具体化陈述人际交往中充满善意的人和事,调整认知,改善小影对自己所持的态度。

3.自尊自律,提升自我管理的实效性

社会化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逐步认知社会与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人际交往是中小学生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在自尊、自律的基础上形成的自我监督、自我检查、自我控制是中小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来访学生如果在人际互动中没有理性的自我管理,就容易成为“孤家寡人”,在人际冲突之后只能选择“落荒而逃”。

案例2中的小凌为了拥有朋友向破坏她友谊的小希宣战。结果,朋友离她而去,自己也十分懊恼。对于这种“两败俱伤”的结果,小凌如果能够预见的话,就会慎重地进行人际交往中的自我言行管理。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先让小凌意识到缺乏自我管理是一个问题,并且在她产生改善意愿时,再与她探讨有助于建立友谊的“友好行为”。交往辅导不仅要让来访学生意识到人际交往中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还要与他们一同探索自我管理的具体办法。

二、在人际互动中习得构建关系的策略

咨询师在协助中小学生构建积极的人际关系时还需要为他们提供具体的交往策略指导。咨询师要根据来访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建议,助力来访学生习得构建积极人际关系的策略。

1.以多维的视角看待问题

烦恼往往不是来自事件本身,而是来自人们对事件赋予的意义。来访学生对事件赋予的意义相对单一与片面,可见他们的思维具有局限性,观察事件的视角也不够开阔。此时,咨询师要引导来访学生打开视角,尝试从不同维度看待问题,打破思维的局限性,为问题解决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案例2中的小凌一直认为自己没有朋友,也得不到大家的关注,她的视线总是停留在同学们如何排擠她和她要如何维权上,没有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咨询师的一句话——看见更多的可能性,给小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鼓励小凌打开视角,列出应对方案;明晰需求,列出友好行为;换位思考,列出他人期待。通过三个“列出”,咨询师引导小凌从多维的视角看待同一事件,看见更多的可能性,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总之,多维的视角看待问题这一策略让来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懂得变通,有助于他们的同伴交往。

2.用具体化的行动解决问题

行动会带来结果,行动的结果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的自我决定论认为人有三种心理需求,分别是自主权、胜任感、连接感,这三种心理需求建立在有效行动的基础上。个体通过行动获得自主权,感觉自己有能力,进而与他人产生联系。咨询师应该考虑如何给来访学生提供一些具体化的行动建议,让来访学生通过行动探索人际交往中恰当的互动模式。

小华和小影的两位咨询师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给来访学生布置“交往作业”。小华的“交往作业”是主动和班里的10位同学笑一笑;每天帮助1位同学。小影的“交往作业”是每天记录3件人际互动积极事件。“交往作业”是解决问题的具体呈现形式,也是改变现状的有效行动。咨询师根据来访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具体化的行动建议,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通过有效的行动策略帮助来访学生进入积极健康的人际互动良性循环。

3.用边界感维持交往中的平衡

在中小学生人际辅导过程中,咨询师要引导来访学生认识到积极的人际互动不是委曲求全、放弃自我,也不是无原则的“完全妥协”或单方面“得寸进尺”,要让他们明白即便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也要有交往的边界感。

案例3中的小影几乎每次都把好东西优先给朋友;饿着肚子也会先帮朋友打饭;为朋友改变自己的安排等。小影无条件地对别人好,忽视了自己的感受,用压抑自我需求的方式来维系关系,到最后还是难以维持关系。咨询师引导小影认识到在交往中不要刻意迎合他人、讨好他人,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我成长上,并且和小影一起寻找优点和交往中的善意。咨询师让小影明白在交往中要有边界感,不要压抑彼此的需求,令人愉悦的交往模式是交往双方都能主动地表达内心感受。

三、在团体心理辅导中提升交往能力

团体心理辅导指在团体情境下借助团队的力量协助个体开发心理潜能或解决心理问题的辅导形式,比较适用于开展交往辅导。因此,咨询师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提升来访学生的交往能力。

在具体实践中,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发放海报等形式将有交往困扰,同时又有意愿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的学生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小型团体。这个小型团体在咨询师的带领下定期开展结构化的以交往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团队成员在活动中合作、对话、交流,不断地自我成长,进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咨询师可以将个别辅导中的难点问题或者有待于完善的主题整合为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引导团队成员在深入探讨的过程中获得更为多元的信息反馈,如将“交往作业”以及交往中的“友好行为”整合为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再通过活动引导团队成员合力探索交往中的积极行为。再如将案例3中的“寻找优点”和案例1中的“他人眼中的‘我’”整合为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通过活动让团队成员学会完整地看待自己。

心理咨询师在开展中小学生交往辅导时要充分利用资源,整合各种有效的辅导形式,培养中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人际互动质量及身心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互动策略自我成长交往能力
痛并快乐着,累并幸福着
搭建心理剧舞台,探寻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简析高中政治教师如何实现自我成长
浅谈幼儿园师幼互动教育
民办高校大学生交往能力的探讨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论户外活动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管窥
小学语文教学的互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