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数学学习“表达力”的实践与探索

2023-04-14 22:32赵娜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表达力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 “表达力”是体现小学生数学知识储备、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语言的必备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小学生的认知层次出发,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促进学生数学素质和思维品质的发展。只有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表达技巧、方法和策略,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思维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表达力;教学策略;语言思维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边界,是思维的产物。”“说”和“写”是语言的两种主要表达形式,“说”与“写”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数学图形和经过改进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化语言,具有一定的工具价值、思维价值和文化价值。小学阶段的数学“表达力”主要是指培养学生“清晰地说、规范地写”,口头表达可以让思维“可听化”,书面表达可让思维“可视化”。

课堂是提高学生“表达力”的主阵地,表达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当前的小學数学课堂中,学生在表达方面主要存在表达不准确、缺乏条理性、只说结论不说原因、表达形式单一等诸多问题。

“表达力”的培养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当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积极地思维,并通过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深度加工而形成的语言。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探究,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言之“成理”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达不难发现,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很多学生都十分乐意给出自己的答案。但问及答案的依据时,一个个却低下了头,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只有“观点”,而缺乏“理论依据”。这样的表达让人不明就里,让人十分疑惑。有理、有据才是数学语言表达的正确打开模式,“理”是数学表达的首要元素。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言之“成理”呢?

例1  如图1,万科小区有一个小花园由3个大小不同的等边三角形组成。小刘想要从A点到B点,怎样走距离最短?那两条路一样长?为什么?

生1:我觉得从A点到B点,中间那条直线的路最短。

生2:我也认为中间那条直的路最短。(该生一边指图一边讲解)因为三角形的两边长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我认为中间那条路最短。

师:刚才生1和生2都陈述了自己的观点,都认为中间那条直线的路最短,但他们的回答有什么区别呢?你们更喜欢谁的回答呢?

生3:我比较喜欢生2的回答,因为他不仅告诉了我们答案,还告诉了我们理由,这样让我们听得更清楚。

师:真不错。你在评价别人发言的同时也给出了自己的理由。还有谁也能像生3一样给出自己的理由呢?

生4:我认为从A点B点那条直线最短。因为我们以前学过“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根据这个理由也能得到同样的结果。

师:刚才生4在表达时用了“因为……所以……”的句式,将问题的观点和理由表达得非常清楚。这点值得我们学习!

每个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同,既有会说理的,同样也有不擅长说理的。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在不同学生的发言中,找到他们能够模仿的对象,这样学生很快就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在刚才的教学环节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对比生1和生2的表达,让他们体会说理的好处;接着将生3的回答作为榜样,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语言和表达,从而让他们学会在阐述观点时使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说理的“意识”。

二、言之“有序”

良好的表达不仅要言之成理,还要言之有序,要有顺序、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然而,有的学生明明有思考和想法,但他们在表达时却颠三倒四、逻辑混乱、缺乏语言结构,一句话重复啰唆好几遍。遇到此类问题时,作为教师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引导呢?笔者认为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搭建语言的支架,能帮助他们准确、有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当学生掌握了这些表达模式,就能避免出现杂乱无章、毫无头绪的问题,使表达更具条理性。

例2  如图2,12根小棒,你认为可以怎样平均分呢?

活动要求:

(1)先圈一圈,再把想法记录下来。

(2)四人一组,每人选一种不同的分法进行交流。

(表达模式参考:我是这样分的,……我认为这是平均分,因为……)

生1:我是这样分的,我把12根小棒每3根为1份,可以分成4份。我认为这是平均分,因为每份都是3根小棒。

生2:我是这样分的,我把12根小棒每2根为1份,可以分成6份。我认为这是平均分,因为每份都是2根小棒。

生3:我是这样分的,我把12根小棒每5根为1份,结果发现2份之后,剩余的只有2根了。我认为这样不是平均分,因为每份的小棒数量不一样。

由此可见,学生在教师给出的表达模式指导下,基本能够准确、有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这不失为培养学生表达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事实上,要帮助学生有条理、有序地表达,我们还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个“黄金三点论”的表达范式,比如“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再次……”等,这种程序化的表达模式,非常适合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路表达。

例3  请描述题中竖式的计算过程。

在“黄金三点论”的指导下,很多学生都会这样表达:

(1)第一步,用5×8=40,写0进4,5×7=35,35+4=39。

(2)第二步:用4×8=32,写2进3,4×7=28,28+3=31。

(3)第三步:个位数为0,十位数9+2=11,写1进1,百位数3+1+1=5,千位数为3,所以计算结果为3510。

学生这样的表达,虽然不完美,但做到了表达结构和逻辑上的有序,能够简单、有条理地描述出竖式的计算过程,这样的表达值得肯定。

如何才能让学生的表达质量更高呢?显而易见上述表达存在明显的问题,那就是表达比较“零碎”,缺乏一定的整体性,从而导致“竖式”计算的本质未能充分体现出来。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在指导学生表达时,从整体构建出发,用“‘几个一’去乘某个数加‘几个十’去乘某个数再合并”的表达模式,这样不仅更加简洁、明了,而且更好地体现了竖式中算理的本质核心。

三、言之“順畅”

好的语言表达是学生优质思维的一种外显与表现,是思维得以深化的重要载体。语言表达能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梳理、再加工和再探究。因此,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表达技巧、方法和策略,2022年6月笔者任教的学校在中高年级组织开展了的“数学表达能力”竞赛活动。

(一)口语表达竞赛——我是小讲师

“我是小讲师”竞赛活动是以“语言”为工具,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独特的小讲台。竞赛活动先在班级中进行,然后选出2~3名优胜者参加学校评比。题目由每个年级统一发放,参赛时需要利用黑板,边画图边讲解。

比赛中,小讲师们讲授的内容别出心裁,各不相同;思路清晰,语言表达自然流畅。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还提升了学生的表达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发挥数学学科育人的目的。

(二)书面表达竞赛——数学操作与表达能力

操作与表达竞赛以笔试的形式开展,要求学生用心思考、规范书写、认真画图,结合自己画的图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并能解释每一步算式求出的是什么。通过竞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数学操作和书面表达能力。同时,竞赛对教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结束语

表达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对于数学学科而言,“表达力”是学生储备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和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知识的必备能力。提升学生的“表达力”,不仅是学生个体能力发展的需求,同样也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重要方式。只有让学生变得爱表达、会表达、善表达,掌握必要的数学表达技巧、方法和策略,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思维的有效发展。

作者简介:赵娜(1986—),硕士研究生,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表达力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指向表达力提升:语言革命的应然必然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表达力的多元设计与实践探索——台北市南湖高级中学语文组“写∞手”教学活动探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语文教育表达力的理论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