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

2023-04-15 12:05杨国庆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竞技理念

杨国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1]这突出强调了新发展理念在新时代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引领性和实践性意义。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红绿灯,是我国新时代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力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而与其他体育形态相比,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是体育强国建设的核心目标。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日前在总局召开的部分省市体育局巴黎奥运会备战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竞技体育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先导和硬指标,实现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2]。

当前,对照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新要求,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创新发展动力不足,协调发展水平不高,绿色发展意识不强,开放发展力度不够,共享发展观念薄弱等。因此,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

1 以创新理念激发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的问题。当前,破解竞技体育发展的瓶颈问题需要创新发展,推动竞技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全面贯彻创新发展的要求,以适应我国竞技体育内外部环境新变化新形势,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效率,推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真正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组织结构转变[3],解决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内生动力问题。

1.1 推动以“原动力”为代表的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最基础的创新,是竞技体育发展的灵魂所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竞技体育发展基础出发,在借鉴前苏联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为我国竞技体育竞争实力的快速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4]。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世界范围竞技体育运动发展趋势的不断演变,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传统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几十年的体育发展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想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为国争光能力,就必须要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5]。为此,需要遵循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竞技体育发展的内在要求,积极探索制度创新,建立新型举国体制。在继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竞技体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构建起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新机制,积极引导市场机制在配置竞技体育资源上发挥更大作用,把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整合资源能力与市场机制资源配置能力强、资源利用效率高的优势相结合,提升竞技体育发展活力。具体表现在:推动竞技体育管理“放管服”改革,加快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改革步伐,理清责权利边界;优化以体育赛事审批为重点的体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热情;推进以全运会为龙头的赛事制度改革,调动地方办体育的积极性,提升各运动项目的运动技术水平、锻炼运动队伍、增强大赛经验和实战能力;构建多元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教育系统、体育系统以及社会、市场的交流互动、资源共享。

1.2 推动以“主动力”为代表的科技创新

科学化、智能化是体现竞技体育创新能力的标志,是推动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动力,现代竞技体育的国际赛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各国科技水平的较量。面对制约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诸多困境,需要通过科技赋能、数字转型来实现竞技体育新旧动能转化,向提升竞技体育发展效率,实现从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从粗放式向集约式发展方式转变。一方面,要加强运动训练的科技创新。转变我国传统经验式的运动训练方式,加大运动训练科学技术研究的投入与创新力度,明确好体育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以及社会科技企业的功能定位,打造开放式的竞技体育科技助力工作格局,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仿真技术、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与竞技运动训练有机结合,构建统一的体育科技助力平台,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重大项目科技攻关的能力,促进科技赋能体育,实现体育训练手段的多元化和竞技运动训练科学化。另一方面,要加强竞技体育管理方式的科技创新。在国家大力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伴随着“数字政府”管理技术的迭代升级,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创新竞技体育治理理念和方式,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打造竞技体育人才数据库,消除数据孤岛,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效率和竞技体育监管效能,实现竞技体育组织架构逐步趋向集约化、扁平化,引导科技全面赋能竞技体育。

2 以协调理念满足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当前,协调发展既是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手段,又是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还是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标准和尺度,呈现出三重性的特点。受“赶超型”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内在发展各要素间的自然逻辑遭到了破坏,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留下了多方面的发展不均衡、不协调问题。在新发展理念体系中,协调发展注重解决的是竞技体育发展在宏观及微观层面的均衡性问题,贯彻落实好协调发展的健康理念,是推动我国竞技体育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2.1 宏观层面:促进区域间竞技体育协调

由于受到经济、文化、教育、地理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我国竞技体育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整体实力呈现出“东强、中次、西弱”的阶梯状分布格局以及城市与农村竞技体育发展失衡的二元结构。新阶段,在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要做好竞技体育的空间布局优化工作,通过前瞻性、科学性的顶层设计,保障区域竞技体育资源禀赋的均衡分布。首先要加强区域间竞技体育交流合作,推动将竞技体育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强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港珠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等区域内部的交流合作,实现竞技体育资源的融合互通,在后备人才培养、体育赛事体系构建等方面协同发力,实现竞技体育区域一体化发展。其次,采取区域竞技体育特色化发展战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我国各项目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的空间分布规律,根据区域经济情况、地理环境、体育文化等条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规划项目区域布局结构,发掘区域特色化运动项目,推进优势运动项目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地发挥运动项目发展核心区向周围边缘区普及带动效应[6]。第三,面对城市与农村竞技体育发展的失衡现状,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选拔方面,要运用体育社会分层理论,加强对农村优秀后备人才的发掘,促进机会公平。在体育赛事活动方面,要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引进一批高质量体育赛事活动,带动农村竞技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竞技运动文化发展,缓解竞技体育城乡布局的“马太效应”。

2.2 微观层面:优化竞技体育项目结构布局

长期以来,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发展采取“错位”发展的奥运战略,以此避开欧美体育强国的优势项目。这一战略的长期实施导致了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阻碍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全面发展。首先,针对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要推动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夏季项目与冬季项目、男子项目与女子项目、优势项目与潜优势项目、基础项目与弱势项目的协调发展,挖掘项目发展潜力,拓宽优势空间,注重发展自身特色项目,重视发展群众基础广泛项目,努力恢复各运动项目之间的“生态平衡”[7]。其次,针对项目发展不充分问题,加快实施“集体球类运动项目振兴战略”和“体能类项目全面提高战略”,运用政策倾斜提升新兴项目、基础大项、集体球类项目以及冰雪运动项目的国际竞争力。围绕“三大球”等竞技体育的重点突出问题,要运用超常规思维创新发展、重点突破,通过国家队俱乐部计划、海外培养计划等手段加快项目的振兴步伐。

3 以绿色理念铺好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绿色发展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绿色发展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是我国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坚持绿色发展不仅是为了契合国家整体的发展理念,更是为了实现体育的内在价值诉求[8]。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是推动竞技体育可持续、内涵式发展,构建竞技体育循环发展体系的基本要求。

3.1 注重体育赛事低碳发展

体育赛事是竞技体育的重要活动载体,彰显着竞技体育的多元价值。尽管国家出台了《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等一系列文件来指导以体育赛事为代表的大型活动环保工作,但由于思想观念的落后、赛事监管的不利、商业利益的权衡等原因,全行业对体育的环保责任认识不足,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有待加强,在体育赛事举行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生态破坏型的体育环境侵权案件[9],这就需要我们借鉴国际体育赛事绿色发展的先进经验举措,加强对体育赛事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唤醒大众对体育赛事绿色发展的认知,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体育场馆建设、运营,赛事路线规划等赛事组织过程中;推动体育部门与生态环保部门的联合执法,形成赛前、赛中、赛后全覆盖的体育赛事活动环境监测闭环,建立针对体育赛事相关利益主体的生态补偿机制,助力体育赛事举办地的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此外,还要落实体育赛事绿色发展分级分类分区管理等手段,有序引导竞技体育参与主体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养成[10]。

3.2 推动职业体育良性循环发展

职业体育是竞技体育产业化、市场化的产物,是竞技体育发展的高级形态和必然趋势。从循环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要想摆脱竞技体育政府主导、行政支持、财政保障的“独轮”发展局面,必须要构建我国特色化的职业体育发展体系,提升竞技体育“自身造血”能力。目前,我国职业体育发展仍存在着行政手段干预频繁、人才培养成效不足、赛事品牌价值不高等问题,阻碍着我国竞技体育微循环的畅通。为此,一方面,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职业体育制度体系,理清体育行政部门责权边界,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保障各参与主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与社团法人制度规范化发展。另一方面,要逐步提高职业体育的成熟度和规范化水平,坚定不移地走品牌化发展战略,打造具有自身特色及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提高职业体育赛事能力和竞技水平。

3.3 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政治利益、商业利益等的驱使下,竞技体育异化现象频出,体育赛事中的兴奋剂问题、公平竞争问题以及赌球假球黑哨等现象难以根除。同时在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缺乏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维护运动员的发展权益,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为此,首先要净化竞技体育行业风气,营造风正气清的行业环境。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是实现竞技体育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条件,针对竞技体育出现的兴奋剂问题,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兴奋剂“零出现”“零容忍”的重要指示精神[11],完善反兴奋剂组织管理体系,推进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合作交流、制度建设等反兴奋剂多元手段联合治理。其次,针对运动员权利保障问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健全运动员权利保障制度体系,实现运动员权利保障在职业准备期、职业进入期、职业退出期全覆盖,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推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由“权力体育”向“权利体育”转变。

4 以开放理念解决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外联动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在当今国际大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开放是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12]。为国争光的政治价值决定了竞技体育必须要走开放发展之路,服务于中国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决定了竞技体育必须秉持“开门办体育、开放办体育、放手办体育、全社会办体育”的发展理念,贯彻开放发展理念是实现竞技体育多元、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4.1 建立多元参与的治理体系

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基层体校数量逐渐萎缩,三级训练体系优势逐渐淡化,传统行政部门一元化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竞技体育多元治理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完善多元化的培养路径已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需要充分调动学校、社会、市场、家庭、政府等培养主体的积极性,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市场参与、家庭模式补充的“五位一体”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新格局[13]。在国家队选拔组建方面,一是要推动国家队组建模式的地方化,借助区域体育发展优势区位条件,实现“国家队,地方办”的创新模式;二是要推动国家队组建模式的社会化,依托单项体育协会与社会组织共建新型国家队,增强社会资源与优秀体育人才的结合力度,提升国家队资源利用效率;三是要推动国家队组建模式的院校化,发挥好高校特色优势,整合科研、训练、场地、人员、资金等要素,为国家队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保障体系。

4.2 构建对外开放的发展格局

全面对外开放的竞技体育发展格局是提升我国竞技体育国际话语权,扩大国际体育治理影响力,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获取公平有利外部环境的重要战略抉择,也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载体。构建好全方位、立体化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一是要坚持全球发展理念,整合世界竞技体育资源,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借鉴国际先进运动训练理论、方法和设备,引进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实施奥运备战信息全球覆盖网络,推动备战模式由举国体制向全球备战转变[14]。二是要利用好“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平台,加强“一带一路”国家体育系列赛事品牌化建设,鼓励民间、企业等多元力量积极参与到国际体育合作中来,推动武术、龙舟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去。三是要注重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竞技体育明星与国际体育组织官员,以此服务好国家总体外交,展示良好的国家形象,参与国际体育治理事务,提升国际体育治理话语权,为重塑全球交往理性贡献中国体育方案。

5 以共享理念彰显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人本内核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推进我国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竞技体育发展观,建设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新要求;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就是强调竞技体育发展的全民共建、资源互通、成果共享;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就是要将实现竞技体育自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为发展目标,提升竞技体育在社会事业全局中的价值地位。

5.1 从竞技体育到群众体育:发展成果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15],发挥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的带动作用,助力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为此,在制度安排上,要进一步完善好面向全社会的竞技体育优秀人才等级制度,打通专业体育与业余体育之间的制度壁垒,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良性互动。要树立“大竞技”的发展理念,推动竞技运动项目大众化转型,助推全民健身项目化发展,发挥竞技运动项目的带动作用,打造适合社会大众需求的运动项目赛事活动。在科技成果上,要将竞技体育先进的训练方法、恢复手段、营养饮食向群众体育推广,保障全民健身的科学化,实现竞技体育项目资源向群众体育转化。在场地设施上,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要立足于多种体育功能的复合型要求,要将竞技体育专业场馆适时向大众开放,弥补群众体育资源不足、设施更新滞后等问题。

5.2 从体教分离到体教融合:学训资源共享

体教融合发展模式是培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与提升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大改革事项。要想达到体教融合的预期设计目标,就要求教育系统与体育系统加强在教学体系、训练体系、竞赛体系等多个方面的融合力度[16]。一方面,要将教育系统优质的文化课程资源、丰富的教学经验与体育系统体育场地设施、运动器材、教练等体育资源、先进的训练经验实现共建共享。另一方面,要加强新型体校改革与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构建起体育、教育、社会系统一体化分学段、跨区域的青少年赛事体系,保障青少年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参与,促进青少年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我国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选拔、储备人才。

5.3 从奥运争光到服务社会:多元价值共享

竞技体育的价值定位是实现竞技体育共享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过去偏向于政治使命的竞技体育战略价值已经不能满足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体育强国建设的多元价值诉求,亟需丰富新时代竞技体育的价值体系,助力全社会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家园。党的二十大主题中“自信自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等关键词的内涵外延与竞技体育所追求的“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高度契合,竞技体育外交塑造大国形象的政治价值、竞技体育夺标育人的教育价值、职业赛事产业的经济价值、竞技运动本身独特的文化价值以及中华体育精神凝心聚力的精神价值不断突显。为此,要重新审视新时代竞技体育的价值定位,使竞技体育发展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竞技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竞技精神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花与竞技少女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竞技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