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研究

2023-04-19 14:08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城中小学房媛媛
天津教育 2023年36期
关键词:新课标情境目标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城中小学 房媛媛

在新课标视域下,语文课程重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塑造健康的人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而在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下,单一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单元内部文章之间割裂,知识难以连贯呈现,学生难以从整体上理解知识,不利于综合能力的发展。语言能力需要在语境中形成,因此创设教学情境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有重要的意义,而大单元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在任务中理解抽象的知识,展开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促进知识的主动建构,有利于解决单篇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境。

一、研究背景

(一)大单元教学的概念

大单元教学是指以单元教学为基础形成的完整的教学结构,在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结构逻辑的基础上,提炼大单元主题,为学生创设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设置与情境相关的任务,引导学生完成学习活动,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多维体验,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结构化、体系化。教师在分析教材结构、课程标准和学生认知发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围绕大主题和大任务的学习活动。

大单元教学设计强调教学设计的高站位,要求教师统筹教材与学情,重新整合单元内容,以更高的视角,结合大单元教学概念设计出包含大单元目标、主题、情境、任务、评价等基本要素的大单元教学框架,促进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协同发展。

(二)新教材与大单元教学

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呈现体系结构,更加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强调单元整体教学,将教材进行“双线组元”的编排,每个单元设置人文主题和语文学习要素,单元导语中明确了本单元学习主题,而教师可以根据主题的指导清晰单元内部知识的联系和基本框架,教材的编排特点指向大单元教学,为大单元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素材。大单元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将传统单篇教学中不连贯的教学内容以单元为主题进行重新设计与整合。教师依托教材的单元主题,以情境为基础,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语文学科知识的呈现更加具体、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三)新课标与大单元教学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文化自信、审美创造、语言能力等素养的发展。在核心素养目标的要求下,语文教学应当统筹核心素养的培养。新课标对语文教学做出了明确指导:“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综合学习,探索大单元教学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大单元教学能够体现教学的综合性,统筹发展核心素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大单元教学设计中主题的提炼能够帮助学生通过有意义的主题开阔文化视野,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促进学生文化自信与审美创造的培养。单元设计中真实的语境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提升,因而大单元教学设计要素能够满足语文素养培养要求,是提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现状

(一)缺乏核心素养的落实

在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加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核心素养目标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教师难以清晰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在教学设计中很难将核心素养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缺乏语境和语言实践的教学设计阻碍了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大单元概念认知不清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了任务群学习、项目化学习、大单元教学等建议,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一定的案例供教师学习。但是在教学中真正落实大单元教学,统筹大单元教学理念,还需要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基于学生学情和教材编排设计教学情境与教学任务。

大单元教学要素整合困难。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而在艰巨的教学任务下,如何探索大单元教学的实践路径,完善新的教育理念,仍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三)大单元设计缺少规范性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习惯采用单篇教学方式,将知识点落实在单篇课文教学中,作业设置也存在课时与课时、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割裂,学生掌握的知识较为零碎,无法呈现结构化的体系。而大单元设计需要体现语文学科素养目标,将学科素养与教学目标一一对应,创设能够体现人文性、促进学生经验发展、关注学生真实感受的单元大情境,将阅读、写作、表达等各项任务融入大单元教学,整合学习的多种目标,设置具有层次性和挑战性的大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引导下逐渐提升能力,形成素养。

三、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统筹大单元设计依据

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依据新课标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做出的指导意见,深入研究学科核心素养,分析与梳理教材内容,明确单元对应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理解教材编排意图,还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该学段学生的认知特征,设置相应难度的学习任务。同时要善于挖掘学生潜能,明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相应的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提高大单元教学效果。

教师还要善于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以单元主题为主线统筹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以群文阅读等方式,使学生围绕主题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养。

(二)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

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基于核心素养,紧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分析学情,把握学生在该学段的特点,明确新课标要求下本学段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与素养。新课标将小学阶段分为低、中、高三个年段,并明确了每个学段要达成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目标,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在学段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在该学段的认知发展与心理发展特点,最终确定清晰的大单元学习目标。

(三)提炼大单元设计主题

教材设置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来编排单元,而人文主题一般为教材内部共同呈现,主题内容是贯穿单元教学的主题线索,单元语文要素则诠释了学生需要在本单元学习中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习惯等学习目标。教材强调教科书整体的纵向联系与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各板块内容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板块之间和板块内部的设计也体现了深入浅出的联系。

大单元主题设计需要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进行有机结合,理清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把握同一要素在不同语篇中的体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进阶。在明确教材设定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后,大单元主题的凝练需要对学生学情、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等进行集中体现。教师可以以原有的单元安排为基础设定大单元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在大单元主题中贯穿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可以打破自然单元的限制,将各个章节的不同语篇进行重组,寻找统筹教学内容的关键知识,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重新组合成大单元。例如,在对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设定“我的旅行手账”作为大单元教学主题,统筹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在大单元主题的设定中体现本单元与风景相关的主题,以及语言表达的任务要求。

(四)重组大单元教学内容

进行大单元教学时,教师还应根据大单元目标的设定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延伸,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与素养的培养。例如,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本单元主题关注自己的童年往事,将课文中的情感延伸至自身的学习生活,并以此为主题重组大单元教学内容。

(五)创设大单元主题情境

大单元教学情境的设定应当聚焦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内化。语言能力需要在语境中形成,学生在语言情境中进行语言实践,唤醒相关经验,主动构建学科知识与语言体系。大单元教学情境能够为单元内的分享讨论、写作设计、阅读等一系列任务提供真实且一致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在不同任务中构建联系,充分发散思维,深度思考,构建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迁移。

(六)设置大单元教学任务

大单元教学任务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的指向性引导,学生在大单元任务下展开学习与探究。教师设置大单元教学任务时需要明确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践,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构建大任务。将大单元的大任务设置融入情境,引导学生逐步思考,主动参与,在任务群中融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各项任务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七)完善大单元教学评价

大单元教学评价应当以目标为导向,考查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素养的培养情况,将评价标准与学段培养目标相结合,擅长使用教学评价给予学生引导和启发。教学评价需要关注过程性评价,融入多元评价体系,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共同融入过程性评价中,帮助学生在评价目标下明确自身的学习任务,考查自身当前的学习水平,引导学生自我监督与反思,促进学生自我提升和自我发展。教师也可以根据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了解学生大单元学习情况和目标达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通过动态反馈的方式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促进教与学质量共同提升。

四、小学语文教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

(一)解读教材与课标,把握大单元目标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该单元编排了《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从不同历史时期,讲述了不同人物,在语文要素的安排上层层递进。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求学生学会串联故事情节,理解文章内容;《梅兰芳蓄须》要求学生能够使用该种方法掌握文章内容,从阅读方法的理解到应用体现了教材设置在素养培养上的层层递进。

基于对核心素养和新课标培养目标的分析,本单元的目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促进知识与方法的迁移,学会梳理文章内容。

(二)创设真实情境,设置驱动型任务

教学情境的设置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创设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语言环境,促进学生思考与探索。本单元主题背景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为遥远,而在对该单元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国庆节”作为大单元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走进仁人志士的爱国故事,设定“感怀往昔峥嵘岁月,传承古今家国情怀”的大单元情境。

(三)明确评价导向,落实核心素养

大单元教学评价需要制定以素养为导向的评价目标和要求,本单元的教学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两个环节,明确语言运用、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素养所对应的教学评价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评价目标的设置考查字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反思文章阅读能力和人物情感体验,以评价标准为导向,引导学生考查自身阅读过程中“抓住文章人物及事件,梳理关键事件,把握文章内容,促进文章理解”的能力;在评价思维能力和阅读方法的同时,以评价目标为导向,引导学生根据评价目标自我提升,调整自身的学习行为。而在教师评价环节,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学生更多指导性的评价,让评价有内容、有方向、有激励,以教学评一体化的方式促进教与学高质量发展。

五、结语

本文围绕大单元教学设计分析了在新课标与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下展开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研究了现阶段大单元教学设计存在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并以小学语文四五年级教学内容为例,探索了大单元教学实践,为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猜你喜欢
新课标情境目标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们的目标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