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2023-04-20 19:07杨于红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美育渗透

杨于红

摘  要:當今,我国教育在加快发展,随着物质和精神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审美意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始终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特别是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美育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语文课本中的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对其内涵的阐述,都充斥着美的因素。如果没有美育的话,语文的教学就是一个不完整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充分发掘教材中的美感元素,使学生从思想上接受美的教育,从感情上接受美的熏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美育;渗透

引言

美育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对调节其思想情感及行为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优美的文字或情境,对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想象力、思维方式与品行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的培育,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其能够在生活、学习中有效调节自身的心态与情绪,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的思想意识,进而以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每一天。

1依托教材,充分挖掘审美元素

课堂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而教材则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为了更好地开展审美教育,首先就要灵活使用语文教科书内容。小学语文课本里的一些寓言、名言警句、诗词和课文等,都是展开小学语文文化内涵教学和审美教育有机结合的良好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审美化的阅读,了解诗词里的万里河山和爱国情怀,感知某些课文和寓言里的人生哲理。这些都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汉乐府古诗《江南》中:“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不难看出古诗往往具有韵律美和声韵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古诗朗读时的速度、节奏、感受等语言的特征。二是感受古诗蕴藏的情感。尽管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洗礼,但是中华传统的审美文化依然历久弥新。千百年来的作品之所以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是因为他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深邃的。比如,李白在《赠汪伦》中写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朋友间的惺惺相惜之情溢于言表。这种情感的深刻表达,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要让学生深度理解古人的思想与智慧,从中挖掘适用于现代的理念,做到古今融合,引导感悟文化的美感。

2教师备课过程渗透美育

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美育,这是美育在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美育要注重以下方面。第一,要对审美教育的具体内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美是对美的认知,爱美,美的创造,是对美的感知与鉴赏,对美具有创造美的兴趣与才能。这种理念和使命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反映。第二,要充分发挥教科书中的审美教育内涵。教学材料自身具有审美教育的作用,但它是一种潜意识的,很难让人去发现和掌握,对教科书的教学,要深入地剖析和了解教材的内涵,发掘其自身的美学意义,以及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而构成的生命之美。挖掘出教科书所具有的美学意义,并把它融入到课件之中,从而构成了课堂上的知识。第三,重视学生自身的美学和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和体会到教科书的美感,了解和领会美育的思想,但是,要把学生的心理学特性和学生的审美、心理特性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其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美育作用。小学生审美认知的主观化、审美体验的游戏化、审美偏好的直观化。把美育的基本特点和美育的特定内涵有机地联系起来,创造出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课程,实现对学生科学的合理的预习。

3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在小学的语文教育中,美育的创造和实践的价值往往可以通过学生的写作来体现,而写作则是以学生自己所掌握的语文要素来表达美、创造美、沟通美的。在写作中,一个人的智力活动,能够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的检测与提高,并在创作作品中体会到自己的审美水平的改变。但由于小学生的观察和剖析力较差,对美感的辨识度较低,因而很容易造成美与丑的混淆。所以,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必须先训练他们对美的观察和对美的解析。在诗歌中感受到渗透的美,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剖析美,并通过对周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美进行审视。比如:温暖的阳光,微风的清新,娇艳的鲜花,郁郁葱葱的树木……根据当地的特征,收集创作要素,比如:饱满的果实,清澈的溪流……最终以诗歌的形式进行表达。

4在教学情境中渗透美育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尚未成熟,在事物的认知理解方面主要依靠自身的具象思维。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时,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及实际认知规律为着手点进行美育。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可应用的优质育人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因此,想要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学习中切实感受到美,教师就要利用好各类资源为学生创设美育教学情境,在情景中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与审美意识[5]。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构建一个宽松且愉悦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如,既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表演、歌唱等方式,抒发对美的理解,感受状物之美,还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手段,在配乐中为学生渲染美的情境,调动其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之后在教师言语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大门,体悟生活中的美景,欣赏有关美的一切元素,将学生创造美的欲望激发出来,为学生打造视听上美的享受。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做到审美与智慧教育并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审美的价值,也要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美学氛围,才能使语文教学更好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而促进教学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洋.习近平关于美育的重要论述:生成.要义及特征[0].河北广播电视小学学报,2021,26(J):79-85.

[2] 江振程试论新课改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课程教育研究,2019(30):60.

[3] 骆珍.刍议新时期小学语文美育的教育教学[0].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1(5):197.

[4] 谌安荣生命的体验:语文美育过程的本质[D].教育科学研究2021(10)-:45-48.

[5] 蔡立敏.语文教学中的美育U-中小学管理,2021(9):16-17..

[6] 周玉英.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0.考试周刊,2020(9):73一74.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美育渗透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美育教师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