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德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2023-05-08 15:10杨洁
考试周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杨洁

摘 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德育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素质教育提出要促进学生五育发展,并且德育属于五育之首。小学语文教材教学中包含大量的德育内容,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素质教育要求加大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落实新时期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任务,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1-0038-05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国家对小学教育的要求是要加强德育针对性的实效性,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发展特点改进德育教育方法,要注重因材施教开展潜移默化的德育活动。小学阶段是教师开展德育教学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要落实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就要设计高效的德育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德育教学活动受到良好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的影响,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时既掌握语文知识技能,又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教师可以为国家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全面人才。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基于如何把语文教学和德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展开深入研究,以提高把德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一、 把德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理论基础

(一)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性解放的标志之一,培养全面自由发展的人也是对人们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德、智、体等因素在人的成长发展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且不同的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德对人的思想有引领作用,把德和教育进行联系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对人的全面发展起保障作用。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所讲述的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主要是指,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地发挥他们的情绪、创造以及认知,而人的发展既要发展智力又要发展情感、个性以及社会关系,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做到真善美的统一,这样才能让人协调全面的发展获得进步。马克思学说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理论保障,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设计小学语文教育内容。在小学语文课堂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可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并使学生自由全面地发展。

(二)跨学科育人理论

在跨学科的课程中每个学科都可以成为单独的体系,但多学科课程弱化了学科的学科性。而超学科课程主要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所关注的事物以及学生所产生的疑问组织的课程,其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生活技能。超学科课程有两种形式,一是协商课程,二是项目学习课程。多个西方国家都在教育中明确多学科融合教育,其主要目的旨在对学生进行多面性的培养。而把德育和小学语文教学进行融合也可以理解为是构建多学科课程,在这一课程中德育教育和小学语文教育相互交叉并相互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基于此构建跨学科的课程体系。小学语文教师要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把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这样可以让语文学科和德育学科进行相互渗透,从而共同发挥德育学科和语文学科的育人作用以此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协同理论

协同理论最开始是由西方国家提出来的,协同理论中主要包含了三大理论分别是信息论、系统论以及控制论,且协同理论已经被西方国家广泛地运用到各个学科的教育中。我国早在古代也提出了协同理论,如《说文》中对“协”进行了解释,《说文》中的“协”主要是融洽的意思,而《乐府诗集》中的“协”主要指的是团结统一。除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很多协同思想,如阴阳学说中认为任何事都有两面,阴阳两面统一又对立,但这两面不是绝对的,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由此可以看出,古今中外都十分重视协同理论。

小学语文教师也要在教学中融入协同理论,从协同的角度来看语文学科和德育教育之间还存在部分不协调的现象。如部分语文老师认为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程老师的事情,这导致各个学科的教师与思政类课程的教师协同不够,且德育难以渗透进各学科中。教师要明白教育是由多个要素所组成的复杂的体系,在教育体系中各个教育因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德育既是独立的教育体系也可以和其他学科相融合组成统一的教育体系。小学语文教师要让语文学科和德育相互配合,以协同理论来研究德育和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这可以让德育和语文学科形成教育合力以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 将德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优势

(一)健全学生人格

小学语文教师在把德育融入语文课程时不能只流于形式,要让学生对道德有明确的感受和认知。要培养学生正确评价他人的思想,也要让学生根据他人的表现对自己进行自省和思考,通过德育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这样可以体现德育的意义。教师在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时,不仅要关注德育内容还要关注语文教育内容,把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和德育进行融合可以让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并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中了解做人立世的道理,以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明是非。由此可见,把德育和语文教育进行融合,可以发挥德育中道德品质的育人功能以促进學生建立健全人格。

(二)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优势

把德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时,教师要立足于语文教育内容通过课本中所展现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且语文教材中还蕴含了丰富的个性教育和思想教育元素,如有赞颂祖国的诗文、有描绘英雄人物光辉事迹的课文,这些都是教师展开理想教育、品格教育的重要资源。教师要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梳理,让学生在系统的教育中受到良好道德品质的熏陶,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影响并成长为现代教育所需要的人才。小学语文教育发挥了其美育功能和教育功能的优势,既能够培养全面优秀的人才又能够促进语文教育创新改革。

三、 德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首先,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德育观念较为陈旧且形式单一,这让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感受到疲惫枯燥的情绪,久而久之学生在上课时容易出现走神、难以体悟文本思想的问题。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德育教育内容是显性的可以让学生直接进行感悟,而有些德育内容是隐性的需要学生对其内涵进行深度挖掘,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更新德育理念。但是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还是按照自己的思维组织开展德育活动,没有重视学生的发展需求,也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地设计德育内容,这导致德育和小学语文教育相脱离,难以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其次,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的德育方式较为单一。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还是采用说教的方式把德育和语文教育进行融合,长期的说教空洞且缺乏感染力,这样不仅会浪费学生的时间也难以让学生对文本的精神内涵产生共鸣,这不利于让德育与小学语文课堂进行高度融合。

最后,教师的德育成果转换效果不显著。在德育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还要在课后让学生能够将德育内容进行内化,从而形成自己的能力和言行举止。但是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后没有进行德育监督,也不重视学生的反馈,这导致德育没有落到实处,这不利于强化德育对学生的影响。

四、 把德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策略

(一)强化教师的德育意识

第一,在现代教育中立德育人是重要的教育思想,也是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核心。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和德育教学素养,这样才能给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首先,教师要强化德育教育意识,这是教师开展高效德育活动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教师开展的德育活动要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次,教师在德育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命观,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要明确语文教育和德育在生命教育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这可以让德育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时要真心爱护学生、注重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这样才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并且只有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学生才能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德育。

第二,在把德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时,教师要重视言传身教。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综合素质良好,但是在现代小学语文课堂开展德育教学工作时,部分教师还没有意识到选择教育方法的重要性,这导致教师把德育和语文教育进行渗透的能力不足。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采用教条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害怕的情绪,在课堂上尽管学生会认真听讲但是也会让师生关系越来越紧张,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利于教师走进学生的心里,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那么对德育工作必然也有不利影响。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时,不只是结合语文教学内容讲解德育知识,还要加强和学生精神层面的联系,让学生能够感受教师的人格魅力,这样可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和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成效。并且教师选择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影响学生,那么自己在日常的教学中就要严格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在指导学生学习、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彰显教师的优秀行为习惯和品格,以此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行为举止,这可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德育内容,语文教师要把德育和语文教材进行深度融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通过课本中的思想情感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品质。教师在教学前要先明确课文主旨,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的特点,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内涵,教师在教学时要发挥道德理念的教育作用,将道德内容与语文知识进行融合,让学生在深入学习语文知识时可以受到道德理念的影响,这可以高质量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教师在教学时要先确定文章主旨,归纳文章中心,并且根据文章主旨和中心来设计教学内容。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这一课为例,本篇课文中的小学有汉族、傣族、德昂族等多个民族的学生,这些民族的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并且教室外的生态环境十分优美,整篇文章洋溢着活泼欢快的情绪。基于这一点,教师可以把文章主旨确定为“民族团结统一”“民族和谐发展”。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视频,在视频中各色各样的学生们踏着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来到教室,这些学生们穿的服装各不相同且这些服装具有非常明显的民族特点。在观看视频后,教师可以把这些学生身上所穿的民族服饰单独提取出来让学生进行观察,并让学生思考,这些服装与学生们平时穿的服装有什么不同?部分小学生尽管不认识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服饰,但是通过服饰特点可以推测出这些是少数民族的服装。然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这些少数民族的小朋友们来到同一间教室上课,同学们想想这些小朋友们会不会成为好朋友呢?”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上学经历来思考这一问题,大部分小学生说在同一个教室大家都是同学,视频中的小学生在上学时脸上都有笑容说明他们十分开心,所以他们都是好朋友。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要让学生联系實际生活思考:在我们国家各个少数民族都分散在不同的地区,但是这些少数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生活在哪里呀?学生们回答道:“生活在中国!”

基于此,教师进行教学指导“课文中提到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一间教室可以看作是整个中国。不同民族都生活在中国,并且各个民族生活得都十分快乐幸福,各个民族之间也十分和谐。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国家是民族统一团结的国家,同学们要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朋友一起在中国和谐地生活,这样整个中国就可以和谐发展。”如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步挖掘民族统一的主旨思想,既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念。

(三)丰富德育内容

利用课本开展德育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通常选择把德育和阅读教学进行融合。小学语文教学蕴含多个板块,除了阅读教学外还有识字教学、口语教学、写作教学等,教师可以把德育与其他板块进行融合。

1. 德育与识字教学融合感受文化特点

汉字蕴含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通过汉字可以探索本民族的生活方式以及民族价值观。汉字可以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象形文字,在世界文字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国文字将“形”“象”“意”进行了融合,每个文字都具有丰富的内涵。文字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万物的态度,其蕴含的底蕴值得每个学生细细地品味,为此教师在识字教学时以课本中的文字为出发点,帮助学生探索文字背后的历史文化,这样可以增添德育的趣味性,还可以实现素质教育的识字教学目标。

如在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要学习的汉字有:融、燕、鸳、鸯、惠、崇等。以“鸳、鸯”为例,鸳鸯是学生最经常听到的事物之一,教师可以先通过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鸳鸯的图片,然后把鸳鸯进行拆分解释。鸳鸯是一种水鸟,经常栖息在池沼上,所以可以看到鸳鸯这两个字的部首是鸟,主要展现的就是鸳鸯这一物种。鸳鸯属于合成词,鸳指雄鸟,鸯指雌鸟,由于人们见到的鸳鸯都是出双入对的,因此又把鸳鸯看作是爱情的象征。然后从字音上分析鸳字的“夗”读音为“yuan”和鸳同音,而鸯字的央读音是“yang”和鸯同音,由此展现了汉字形声字的特点。教师基于象形特点和形声特点对鸳鸯这两个字进行分析,既可以从读音上让学生进行深刻地记忆,又可以让学生对鸳鸯这两个字的组成有深入的理解,从而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 德育和口语进行结合

口语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能力、表达能力,可以说口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那么教师可以借助口语交际活动锻炼学生的德育思维。教师可以基于话题让学生展开沟通交流,在沟通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学生之间的观点产生了分歧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友好地沟通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行为习惯,即使学生之间的观点发生了分歧,在沟通交流时也要以友好的态度、诚恳的言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可对同学进行言语辱骂,也不可以使用不礼貌的用语,這样可以通过口语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言行举止以达到德育目标。

(四)构建德育共同体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德育活动时,教育环境十分重要。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由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忽略了家庭在德育融入小学课堂中的作用,大部分教师认为把德育和小学语文教学进行融合是教师的责任,但家庭教育也可以为此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家庭和教师的双重努力下,可以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有了良好的氛围可以让学生在环境的引导下受到更加深刻的影响。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德育角度把本篇文章的主旨、思想感情罗列出来,然后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和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让家长明白今天作业所蕴含的价值内涵。而家长要对学生进行作业指导,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家长要从价值观念、思想感情方面对学生展开教育,这样可以把家庭德育和小学语文教学进行融合。

以四年级上册《走月亮》这一课为例,这篇文章展现了浓浓的亲情,其最明显的表现是母女之情,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回顾自己在生活中和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母亲为自己付出了什么?自己又对母亲付出了什么?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展开丰富的联想,以此帮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的亲情,让学生更加孝顺父母。而在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作业:①完成相关的练习题;②回家后为自己的母亲做一件事。在布置完作业后教师要在学生完成作业前与家长进行联系,并将本篇文章的精神内涵告知家长。那么当学生回家后为自己的母亲做事时,家长要基于亲情、感恩等主题对学生进行教育。家长可以鼓励学生的做法,并告知学生要以感恩的心来对待自己身边的亲人,这样可以让家庭更加和谐。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可以帮助学生牢牢地树立起对家人要感恩的价值观念。

除此外,教师还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外部德育环境。如教师可以在教室以及教室外的走廊张贴一些具有德育意义的标语,还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名人事迹、英雄事迹在班级内进行宣传,这样可以通过榜样示范法让学生深入地了解身边的好人好事,从而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在生活中向榜样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并形成正确的三观。

(五)创设德育实践环境完善评价机制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优化整合各类教学资源,这样可以丰富德育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德育内涵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在德育中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只进行理论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那么教师要找准机会整合社会资源,把社会资源和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结合,选择合适的内容促进学生走出教室,在社会资源的引导下深入感受德育内涵。

以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这一课为例,文章采用了时间顺序介绍了春夏秋冬这4个季节中的美景特点,根据教学时间,学生学习本篇文章时正处秋季,那么教师可以以秋季美为出发点让学生探究生活中秋季美景的特点。课文中提到了秋天有最美的黄昏,有大雁还有昆虫,那么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当地的生态公园探究秋季的美景。在生态公园中学生可以通过拍照、文字或画画的方式记录当地秋季美景,而在学生探究美景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捡拾公园内的垃圾,为生态公园如何保护环境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把课内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进行结合,要让学生明白所有的美景都是在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前提下展现的,若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那么美景也将不复存在。因此在生活中不要乱扔垃圾、不要践踏草坪、不要随意折坏花枝树木。把学生带到生态公园并开展德育,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行为对德育内涵进行深入理解。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就要把德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小学语文德育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德育活动,以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邵亚锋.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J].试题与研究,2022(26):16-18.

[2]杨莉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有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9):167-169.

[3]陕霞.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实施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9):141-143.

[4]石光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与融合研究[J].新课程,2022(33):221-223.

[5]高晓燕.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新课程,2022(33):224-225.

[6]刘磊萌.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教学策略研究[D].洛阳:洛阳师范学院,2022.

[7]冯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现状与改进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1.

猜你喜欢
德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