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融入路径研究
——基于幼儿美术与手工课程改革

2023-05-15 07:50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手工幼儿教师美术

张 蕾

(河北开放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80)

课程思政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因此,各学科专业课程都要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教师要灵活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对专业课程和通识课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促进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培养身心全面协调发展的优秀人才。

学前教育是中国教育中的关键一环,2018 年11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这是第一个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发布的幼儿教育相关指导文件,在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路程上有着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当下课程思政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融合虽已获得长足发展,但相关研究主要从理论和概念层面展开并进行阐述,缺少系统深入的实证研究;相关研究多侧重于挖掘幼儿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本身的特点。因此,本文立足于幼儿美术与手工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总结课程思政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合的实践路径,实现“课政一体,双线融合”的总体目标。[2]

一、幼儿美术与手工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1.课程思政在幼儿美术与手工课程中的教育作用

首先,课程思政之于学前教育学科与专业发展,能够有效地丰富幼儿美术类课程的文化内涵,让幼儿教育者在接受基础的美学美育教育的同时,体悟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也为教育学科与相关专业的建设、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其次,课程思政之于幼儿教育者,能够显著提升幼儿教育从业者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意识,能够促进幼儿教师科学、系统地认识文化教育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全面地了解幼儿时期的思政教育对于幼儿成长与发展的必要性。在进行课程设计和实践时,幼儿教师能够将美育、兴趣、文化主题有机结合,设计出既符合现阶段幼儿思维发展水平,又有着充分美学价值和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主题课程,并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下有效促进课程的实践转化。

最后,课程思政之于文化自信与人才培养,能够实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潜移默化式的渗透和弘扬。在幼儿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将中国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加强适龄儿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程度的体验与感悟,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在幼儿阶段辅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课程思政与幼儿教育的融合,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2.课程思政对于幼儿美术与手工课程的指导意义

手工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长久存在,是最古老和最具普遍性的艺术形式之一,丰富了人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幼儿课程中的美术与手工活动是由幼儿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造力,操作简单工具和运用基础材料,制作出可视可触摸的艺术形象的教学活动。开展幼儿美术与手工课程,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手脑协作能力,开发其创新性思维。

幼儿美术与手工课程是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育人技能有着较高要求的一门专业课程,既要求教师对基础手工技法有一定的掌握,同时要求其对美术与手工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有所了解,一切有着辉煌灿烂和悠久历史的手工技法,背后都有着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的积淀。因此,幼儿美术与手工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3]

基于以课程思政为导向、以专业学习为重点、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理念,幼儿美术与手工课程将国家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学生未来的成长需求以及幼儿课程本身的课程体系与课程特点三者综合考虑,积极探索幼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载体,扩展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最终从实践中总结“课政一体,双线融合”的总体目标,逐渐形成在课程思政指导下的幼儿美术与手工课程教学“五维模型”。

二、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幼儿美术与手工课程教学“五维模型”实践内涵

幼儿美术与手工课程教学“五维模型”是在课程思政指导下,结合笔者多年课程实践总结形成的。课程教学“五维模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评价多个维度总结了幼儿美术与手工教育课程实践的基本流程方法,将整个幼儿课程教学量化为文化赏析、文化体验、文化感悟、文化创作、文化自信五个阶段,五个阶段有着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幼儿美术与手工课程教学“五维模型”将美学美育、激发兴趣、中国文化三者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幼儿教育者在兴趣指引下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如图1 所示)。

图1 幼儿美术与手工课程教学“五维模型”

1.文化赏析——浸润式文化课堂

文化欣赏阶段是通过现代教学技术结合讲解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首先确定本次课程的文化主题,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特色传统文化,在课程中让学生欣赏中国悠久历史中具有鲜明代表性和民族特色的作品。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注重现代教学工具和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线上资源优势,将中国传统的美术与手工资源所代表的文化精神和历史背景进行充分的收集整理,让学生在感受文化熏陶的同时,能够对文化背后积淀的民族精神产生认同,充分发挥线上平台和线下教学的合力作用。

2.文化体验——体验式兴趣驱动

文化体验阶段最重要的便是鼓励学生上手体验,进而最大程度激发其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对涉及的手工艺技法有所了解,并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手工技法进行步骤拆解,以便于学生掌握和体验。同时,教师应准备充足的手工材料和实践工具,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不同材料之间的触感差异,从而对手工技法有着更为直观的认识。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只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动作示范而不作过多干预,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以体验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进而为后续的教学环节提供内生动力。

3.文化感悟——分享式思政教育

文化感悟环节在幼儿美术与手工教学“五维模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在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体验环节之后,文化感悟环节的首要目标是,在对相关文化背景已经进行过基础了解和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将传统手工艺技法及其背后所代表的民族文化精神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讲解,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文化意义与价值。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引导学生主动分享在体验和了解之后的内心感受,并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加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观点,使学生在分享过程中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以剪纸技艺为例,中国的剪纸文化至今已流传千年,以刀工精细和浓艳的色彩而闻名世界。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剪纸进行体验并分享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剪纸文化在中国诞生与发展的历史渊源,充分带领学生感受浓郁的乡土风情和千年的乡土文化,感受其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美感。

4.文化创作——自主式手工创作

在文化创作阶段,学生以个人或结组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手工作品,作为本次课程最终的成果展出。在这一环节中,前三个阶段的积累将得到呈现,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并不对学生的作品主题做任何限制,而是指导学生自由进行艺术创作,完成作品的设计制作以及最终的作品讲述。最终成品的展示,将极大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自信心。

5.文化自信——中国式文化自信

在最终的激发文化自信环节,更多的是针对前四个步骤的整体性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和手工实践进行评价与指导,在评价过程中,鼓励和赞扬学生的自主创作意识,并在最后环节,讲述课程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文化背后的发展历史及其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在最终的作品展示环节,鼓励学生,使学生获得个人自信,在此基础上,弘扬作品背后所承载的中国文化自信,使得个人自信与文化自信得到同步发展,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学生之间建立起文化自信,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获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三、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幼儿美术与手工课程教学“五维模型”实践策略

1.培训教师团队,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能力

在幼儿美术与手工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现阶段仍存在许多的难点。因此,需要定期对教师团队进行课程思政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思政意识,使得幼儿教师在日常的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播正向的价值观和正确的思政思想,让幼儿在开始学习和成长的第一步便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理念体系,提高其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4]在幼儿成长的早期,树立起坚定的爱党爱国思想,有助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地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幼有所学”教育目标。

2.完善课程内容,丰富课程思政育人要素

幼儿美术与手工课程的内容较为丰富,诸如折纸、剪纸、节气等元素都可融入该课程的培养,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能够针对课程的总体目标,有选择地制定文化主题进行手工与美术的教育。在现阶段,幼儿美术与手工课程的内容很大程度上需要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技法相结合,既可以丰富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又能够挖掘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以激发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树立坚定不移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5]课程讲授内容丰富的同时,幼儿教师也应该对特定文化背后所承载的历史积淀和民族精神加以阐释和解读,以此来丰富课程思政中的育人要素,加深学生对悠久的中国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3.激发文化认同,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幼儿美术与手工课程的课后评价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幼儿课程的课后评价普遍是通过作业或考试的形式进行,而幼儿美术与手工课程的最终评价往往由学生的一件手工作品进行展示并进行考核,因此常规的评价方式并不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学生的手工作品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学生对本次课程中文化主题的理解程度,可以说,学生最终呈现的手工作品就是对特定文化主题的再创作和再加工。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评价过程中,应更多地注重与思政教育理念相结合,多鼓励学生独立创作和自由表达的思维。在具体的评价中,更多地采用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集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课后评价的公平性、合理性,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自主创作的活力和对文化挖掘的深度,激发其对文化的认同感,完成思政育人的主体目标。[6]

四、结语

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在人的一生成长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初始阶段便树立坚定不移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尤为重要。从这一点出发,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幼儿教育,对幼儿课程的设计和实践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中幼儿美术与手工课程教学“五维模型”是在课程思政指导下,通过阶段性教育实践总结而成,随着课程思政的不断深入和教育实践的不断加深,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将变得更为丰富和科学,对本课程教学思维的创新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前瞻性意义。

猜你喜欢
手工幼儿教师美术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创意美术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做手工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手工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