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

2023-05-19 09:17蔡建军
中华魂 2023年5期
关键词:特权思想特权子女

文/蔡建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彰显了党中央一以贯之的鲜明态度和坚如磐石的决心。

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是我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可见,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与党的性质和宗旨背道而驰。

然而,重重禁令当头,件件案例当前,特权现象仍屡禁不止、禁而不绝。有的“官念”不正,唯我独尊,居官自傲,耍官腔、摆官威,生活上搞特殊化;有的权力至上,任人唯亲、排除异己,搞“小圈子”,亲属子女也跟着显摆嘚瑟,谋求特殊照顾、占用优质资源;有的“靠山吃山”,“近水楼台先得月”,把公家“养分”输入自己“血管”……鱼因馋而上钩,权因欲而失守。特权一旦沾上了腥味,散发出臭味就是迟早的事;而干部一旦醉心于特权带来的享乐与奢靡,底线防线便不断松动后退,最终从破纪走向破法,一步步滑向深渊。

如何对待权力和使用权力,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人民群众最痛恨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最痛恨各种特权现象,这些现象对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具杀伤力”。“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同志定下“十条家规”,向世人展示了共产党人应有的正确权力观。高级干部尤其要带头廉洁治家,带头抵制特权,以身作则管好配偶、子女,本分做人、干净做事。“我们是共产党人,决不能搞‘封妻荫子’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些封建主义糟粕。”如果任由特权现象大行其道,就会在干部队伍中出现一个“贵族阶层”,成为把我们党同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异己力量。

选择不同,结局也完全不一样。如果说党员干部有特权的话,那么这个特权就是甘于奉献牺牲的特权,就是危难关头敢于冲锋向前的特权。正如刘少奇同志所说:“我们党从最初起,就是为了服务于人民而建立的,我们一切党员的一切牺牲、努力和斗争,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福利和解放,而不是为了别的。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最大的光荣和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特权现象的本质是权力任性。哪里有特权,哪里就有不公,哪里就会滋生腐败。邓小平同志曾告诫广大党员:“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掌权为公、执政为民,则惠人利己;掌权为己、以权谋私,则害人祸己。当权与利深度捆绑,“内行”演变为“内鬼”,权力异化为谋利的工具,哪还有社会公平正义可言?群众的获得感又从何而来?

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是当前正风肃纪的重要任务。一位老领导说过:“干部要淡化‘官念’,没有必要硬把自己当官看。”这句话听起来很平淡,但意味深长。知道权从何而来,才能懂得权为谁所用。领导干部要保持对权力的敬畏心、对特权的羞耻感,时刻怀揣“利归天下,誉属黎民”的淡泊情怀,铭记“偏则不公,滥则不正”的经验教训,保持“心如规矩,志如尺衡”的人生态度,防止特权思想和歪风邪气近身附体,要把权力用在该用的地方。

遏制特权,不仅要靠党员干部思想自觉,更需要外部的“硬约束”。只有从制度建设上“破题”、监督问责上“破局”,实施综合发力,推进系统施治、标本兼治,才能不给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留下任何反弹空间。

73年前,毛岸英在给表舅的信中写道:“新中国之所以不同于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国民党,毛泽东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毛泽东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以外,正在于此:皇帝贵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时移境迁,重温这段话,每个党员干部应该引起深思与警醒。

猜你喜欢
特权思想特权子女
无聊是一种特权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反对干部特权思想的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试论现阶段特权问题及其治理
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防止权力寻租问题研究
『人大代表』不该成为特权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