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心育:促进儿童生命成长的实践路径

2023-05-26 02:30胡宇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生命成长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教育戏剧心育以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为核心,引导学生在教育戏剧场景中共同建构情境、代入角色、合作创造,了解和纾解心理上的难题。教育戏剧心育注重让学生在具身体验中实现文化传承,在积极关注中培养强大心智,在身心历练中养成阳光品性,实现生命健康成长。

关键词:教育戏剧心育;生命成长;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07-0056-04

当下,生命教育已是热点话题,学校、家庭都在用各种方法来解决儿童教育中面临的问题。但最好的教育方法,也无法支撑起一个生命的成长,过于看重方法论对儿童教育的重要性,是很多儿童成长问题难以解决的关键原因。因为儿童成长问题如果没能从根源处得到解决,老问题就像施了魔法般反复出现。只有增加儿童成长所需要的“文化积淀、自信、自强”这些生命力量的核心元素,才能拓展他们的生命宽度,升华他们的生命境界。教育戏剧心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手段,对于促进儿童的生命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儿童生命成长的现状审视

当下,社会竞争日益加剧,教育“内卷”现象严重,学生学习疲于应付,生活缺少动力;家长普遍存在攀比心理,儿童学习主要是想获得父母和成人社会的肯定,自身缺乏自主性和自发性;应试教育还广泛存在,素质教育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不够健全,支持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有待优化。有的学生敏感脆弱,耐挫力和抗压力差,个别学生还会有报复、偏执、抑郁等心理倾向。国外研究表明,有10.0%~20.0%的青少年患有焦虑障碍[1];国内学者对5392名7~16岁中小学生的调研表明,儿童青少年焦虑的检出率为19.4%[2]。

开展教育戏剧心育能够优化儿童生命状态,对儿童的负面情绪以及学业焦虑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这是因为教育戏剧心育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它需要学生“站起来”,打开身体去“做”;注重人的精神成长,需要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思辨、质疑、选择;需要师生交流、生生互动去步步推动;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可以减少儿童的孤立感,發展出新的应对技能,拓展多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扩大情绪表达的范围,让儿童更自信、更自强。

二、教育戏剧心育的内涵解读

(一)教育戏剧心育的内涵

教育戏剧源自卢梭的两个理念——“在实践中学习”和“在戏剧实践中学习”,是一种具有高度激发性、高效性的教育方式,更是一种创造性、互动性的沉浸式心育行动。其目的不在于表演,而是运用戏剧元素通过团队协作来鼓励学生面对挑战,同时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情感水平和心理韧性,帮助学生释放压力,接纳自己、发展自己。

“心育”是心理素质培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简称。教育戏剧心育以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为核心,通过心理素质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活动,引导学生在教育戏剧场景中共同建构情境、代入角色、合作创造,了解和纾解心理上的难题,对心理施加积极影响,达到认知正确、情感安全、意志合理、行为恰当,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学习与生活。心育体现的是一种育人观,培养的是一种阳光的心境、向上的力量。教育戏剧心育对培养学生内心力量具有如下的价值:一是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利用戏剧蕴含的生命潜能来转化生命经验,深入探索内在世界,表达并改善所遭遇的困境。二是提升解决问题冲突的能力。教育戏剧承载着超越生活的意义,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方式面对和处理由自我认识、人际交往、课业压力、亲子关系等方面所带来的一系列心理困惑与烦恼。三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发展。教育戏剧心育强调学生在团体中的即兴配合,注意倾听别人的声音,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达成生命育人的目标,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和精神的成长。

(二)教育戏剧心育的理论基础

教育戏剧心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一是具身认知理论。主要指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具身认知理论主张认知是身体、环境及其交互活动协同作用的结果,其关注点聚焦于身体感受、身体体验和情境交互。二是体验式学习理论。体验式学习主要包括体验、实践、环境和经历四个方面,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或者对以往经验进行再体验,通过审视自己的体验,积累积极正面的体验,使心智得到改善与建设[3]。三是情境认知理论。在社会文化理论的影响下,拉夫、温格等学者认为学习既是个体进行内部心理建构的过程,也是群体合作并以知识为中介的社会性学习过程。

需要强调的是,教育戏剧心育不是戏剧表演,而是一种通过参与的方式分享故事、设立目标、解决问题,增进人与人交流的教与学的方式。它是在教学中融入戏剧元素,达到实践育人与综合育人的目标。戏剧种类丰富、元素繁多,已形成的共识认为,构成戏剧的必要元素包括演员、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场地)和观众。如果按照具体内容来细分,还有情节、语言、角色、冲突、对白、互动等元素。在教育戏剧心育中,故事、互动、角色等是核心元素。

三、教育戏剧心育的实施路径

(一)创设故事情境,在具身体验中实现文化传承

1.传承红色记忆中的革命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青少年必须扎牢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根,在人生“拔节孕穗期”注入红色基因,激发生命成长正能量。教育戏剧心育在传承红色文化时要注重故事情境的构建,在全程浸入式体验中,情境空间构建、角色即兴对话等逐步得到深化,学生在故事情境中体验角色、展开情节、探索问题。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共有30篇红色文化选文,这些课文折射着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心系人民的光芒,为我们打开一扇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窗户。学生可以读诗背诗,带着情绪朗诵《七律·长征》,也可以演一演《王二小》《小英雄雨来》,由红色文化阅读进入故事情境,思考如何用丰富的形式呈现一个故事,想象“我”该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主人公此时是什么感受,通过肢体律动、台词创编、角色扮演等丰富的戏剧活动逐渐释放天性,同时在表演中跳出自我,理解他人,完成深度的基于生命体验的“用整个身体来学习”的心灵之旅。

我们可以让红色文化传承走出教室,聚焦主题,举行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活动、校园主题活动、少先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研学旅行活动等,实现活动有效关联。譬如,在“童心向党,放飞梦想”主题活动中,我们组织六年级学生开展“夜行军”活动。三个小时左右的行军,学生们领悟到革命前辈的英勇顽强,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营造家校社融通的文化氛围

社区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空间,是以学校“社区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泛社区”。在教育戏剧心育中,我们进行家校社贯通设计,打造融学习、实践、表达和评价为一体的综合平台。譬如,在编创剧目《小红帽》时,学生、家长、教师作为剧组里的学习伙伴,在开放的空间里共读《小红帽》,进行品读、游戏、扮演,以分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台前”把最真实美好的自己展示在课堂上,需要学生自己做足“幕后”功夫:搜集资料、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鼓励合作互动,在积极关注中培养强大心智

以鼓励与赞赏为主的情感支持方式,让学生永远珍视自己,肯定自我价值。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得到肯定,而鼓励给学生带来的正是这样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积极关注”的观点,即以积极关怀的姿态来关注对方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拥有正向的价值观和改变自我的内在动力。将这一观点引入教育戏剧心育,可以让学生在人际互动中感受鼓励和希望,从而更加阳光、自信,更有方向和动力,敢于面对和挑战困难。在教育戏剧心育中,鼓励要着力彰显三个特点:一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二是强调积极正向的思维,三是强调整体系统的赋能。具体落实到三个维度:一是抱着鼓励的态度,积极关注学生的优势和长处;二是用正向、多维的视角看待学生,看到其细微的进步之处;三是对学生表现的细节予以及时、正向的回应。

教育戏剧心育包含许多学习范式。如“暖身游戏”范式。暖身游戏是课前热身和课间休息必不可少的活动,游戏中,学生通过与同伴探索合作方法,共同完成任务,不仅增进了彼此的感情,还培养了集体意识。又如“魔法棒”范式,赋予了手握魔法棒的人超强的智慧和能力,让其心中燃起自信,充满力量,是学生都渴望得到的法宝。再如“良心巷”范式,能激发学生心底的正义感,在表演中学生能够深刻地剖析自我,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进行评价,对身边的事物有所感悟,并明白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在教育戏剧心育活动“地震”中,就用到了多种学习范式:运用“暖身游戏”范式,组织学生欣赏集体照,用身体表达自己的愉悦;在研习活动中,采用“教师入戏”“角色定格”“魔法棒”学习范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舒缓活动环节,通过“良心巷”范式阐释感恩话题。

(三)把握年龄特点,在身心历练中养成阳光品性

角色是戏剧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教育戏剧心育也是以人为核心的。在教育戏剧心育中,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引导他们通过努力来解决问题,以形成面对困难、面对恶劣环境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培塑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阳光品性。

1.学习内容体现阶梯性

文学作品蕴含丰富的心育资源,我们以其为载体,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以“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环境”“人与生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将文学作品与教育戏剧心育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培塑不怕挫折的韧性品格。如围绕“人与生命”主题,为不同年段的学生筛选适合使用的绘本:

2.学习形式呈现多样性

根据不同年段学生认知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克服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并在生活情境中鼓励学生做出相应努力。(1)低年段以绘本阅读、表演为主,运用戏剧游戏,带领学生融入绘本情境中。(2)中年段以读者剧场活动为主,朗读者朗读剧本内容,其他同学深入思考,感悟作品背后的思想,通过与生活相连,通过不断追问,逐渐形成自己的理性思维。(3)高年级以戏剧创演为主,主要包括两种形式:针对现场人员的某个问题进行角色扮演,换位思考进行即兴体验,澄清并解决问题;选取挫折教育的话题,广泛搜集生活中的资料来编写剧本,根据剧本自己认领和选择角色来表演。如在教育戏剧心育活动“微笑面对挫折”中,六年级学生把自己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遇到的挫折编成剧本,通过“感受挫折”“挫折新发现”“在挫折中成长”三个环节反思自己面对挫折的态度,构建对挫折的积极认知,在具身体验和互动中提升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参考文献:

[1]西盖蒂,等.儿童与青少年认知行为疗法[M].王建平,王珊珊,闫煜蕾,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227.

[2]莫大明,闫军伟,李欣,等.新冠肺炎疫情下儿童青少年焦虑症状检出率及影响因素[J].四川精神卫生,2020,33(3):204.

[3]赵晓晖.体验式教学在德育教学工作中的借鉴[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21(6):12.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EB/OL].(2017-10-28)

[2022-09-08].http://china.cnr.cn/news/20171028/t20171028_524003229.shtml.

责任编辑:杨孝如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教育戏剧在儿童课后阅读应用的研究”(D/2021/02/818)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2-11-06

作者简介:胡宇,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新河校区副校长,高级教师,盐城市语文學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生命成长心理健康教育
返璞归真,追寻“生态体育”教学
关注生命成长 打造动态课堂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用班级文化打造有灵魂的班级团队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