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2023-05-26 12:35韩延明
广东教育·高中 2023年4期
关键词:管仲本题文艺

韩延明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网络文艺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点,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但也要看到,网络文艺作品水平参差不齐,在提升作品质量方面还有巨大的潜力。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推出更多健康优质的网络文艺作品,对网络文艺的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网络文艺作品也不例外。文化产品承载的是价值取向,影响的是思想灵魂,不能用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把文艺作品等同于普通商品。只有把文化传统、世界观、价值观的准确表达和有效传播结合起来,推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精品力作,才能推动更多网络文艺作品从商业上的成功走向文化意义上的成功。

不断扩大优质网络文艺产品供给,要坚持健康向上的审美导向,更好地传递主流声音、凝聚社会共识。要鼓励推出优秀网络原创作品,把大流量和正能量结合起来,使之赢得更多的社会认可,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外,应推动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促进优秀作品多渠道传播、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

不断扩大优质网络文艺产品供给,要把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让网络文艺作品有体量更有质量。一方面,要通过规范管理创造良好生态,加强对网络文艺的底线管理。比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建立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制度,在网络视听领域确立更嚴格、更规范、更明晰的行业标准。类似的举措,有助于提高网络文艺的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强化行业自律,把符合网络文艺特性的美学规范纳入行业标准。网络文艺带来了新的审美体验,但仍需要在创作生产中提升审美自觉,这样才能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摘编自张鸿声《扩大优质网络文艺产品供给》)

材料二:

迅速走红、广为传播的优质短视频都是口碑和点击率双赢。网络文艺创作是集体劳动的结晶,有整合多工种的复杂的创作流程。尽管短视频是网络文艺中的小体量,便于创作者的灵感迸发和即兴创作,但要创作出优质的短视频仍需要细致的策划和精心的编排。从最初的创意萌生到最终的成片呈现,优质短视频创作要么一人身担数职,要么群策群力显智慧,实现跨时空的传播,获得大量的点击率。这种虚拟空间中的关系链条看似松散实则牢固,是基于共同兴趣和爱好的文化认同和情感结盟。

优质短视频体现出对世间万物的真切关注,通过举重若轻的表达技巧、诙谐冷峻的表现形式,传递敏锐的观察,展现深厚的专业知识积淀。除了深藏不露的“民间高手”将生活进行艺术化的“书写”与“言说”外,众多专家学者、知名人士、行业大咖等也在短视频中实现价值赋能。他们将自已擅长领域中原本晦涩难懂的行业内情和专业知识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重新进行解读再包装推出,让大众用时间和精力上的“低投入”换来见识和眼界上的“高回报”。可以说,优质短视频的创作程序丝毫不比传统文艺和长视频轻省半分,“同一标准、同一尺度”既是准则也是目标。

近些年,在发布《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开展短视频版权专项整治、加强行业自律等组合拳的打击下,短视频创作日渐规范化,违规内容大幅减少。随着受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他们的“指尖停留时长”让那些“悬浮”“玄幻”“甜宠”内容因不接地气而面临“呼吸困难”的风险。大量专业、深入的网络文艺评论引领创作风尚,使身处品质底端、粗制滥造的短视频失去生存土壤,“圈地自萌”的孤芳自赏成为过往,真才实学见真章成为创作者们自省自察的动力。

优质短视频推动大众拥抱传统文艺。文艺作品对审美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短视频参与网络文艺创作是大势所趋。海量的艺术视频资源重新适配短视频传播模式,通过新的巧妙编排,达到新的质变高度。一些短视频对传统文艺作品的再加工获得认可后,会促使大众重返传统文艺进行深度阅读与欣赏,不同媒介间形成理性的双向互动,“数字原住民”与“墨香阅读者”的身份不是割裂的,而是流动与互通的。

网络文艺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短视频再次将传统文艺和网络文艺中的内容进行分众传播,吸引不同群体的关注。在凝视与对望之间,优质的短视频有望打造一个生态良好的文艺创作园地。

(摘编自郝静静《短视频拓展网络文艺新版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文艺作品不是普通商品,应注重自身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

B.要让网络文艺作品有体量更有质量,既需要加强对网络文艺的底线管理,又需要强化行业自律。

C.优质的短视频虽然需要细致的策划和精心的编排,但创作程序没有传统文艺和长视频费时费力。

D.如今身处品质底端、粗制滥造的短视频已经无法生存,“圈地自萌”的孤芳自赏也已成为过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网络文艺作品的发展,不过二者论述的重点不同。

B.网络文艺创作也需要群策群力,前提是众人有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情感结盟。

C.内容监管、受众意愿自主选择、网络风评走向决定着短视频未来的发展方向。

D.受众审美水平的提升促使短视频创作者们更加注重视频内容并不断提升自己。

3.下列选项,最能支撑材料二中“优质短视频推动大众拥抱传统文艺”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农民工小伙陈江山在海边用古筝弹奏《沧海一声笑》的短视频在网上迅速扩散,赢得广泛关注。

B.京剧名家王珮瑜录制短视频介绍京剧老生的不同笑法,吸引了十几万人次参与短视频的录制。

C.浙江温州的一对农民夫妻将农村生活的缩影融入自编的曳步舞,发布的短视频在平台上快速走红。

D.“上戏416女团”凭借着京剧戏腔翻唱古风歌曲的短视频获得网友点赞,连续登上微博热搜。

4.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下面的现象。(4分)

被称为国风变装天花板的朱铁雄仅用18条视频便圈粉千万,他在抖音上的变装视频使本就日渐火热的汉服文化变得更受追捧;“90后”京劇演员果小菁曾被央视评价为“染着炫酷的发色,蹦着最野的迪,唱着最传统的京剧”,她在快手上的京剧视频将国粹推向年轻群体……

5.短视频对文艺发展有何意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憨人宋大年付桂秋

在靠山镇的宋家屯,宋大年是出名的憨子,可他家的狗却邪乎,除了他两口子,见谁都汪汪叫。连他弟弟大壮都埋怨狗不认亲。大年就怼他,还不是你跟抗联走后它才凶你的?你们这些人身上带着杀气,怨它啥。

这天镇长下来视察,刚走到宋大年家门口,就听“汪”的一声,一道黑色闪电直扑过来,吓得他一个急转身,大步跨上旁边的磨盘。保长宋金山捡土坷垃就打,大黑狗却不理他,围着磨盘跟镇长对峙,汪汪叫。

宋金山急得跳脚骂,大年,你快滚出来!

宋大年跑出来时,镇长的裤腿子已被狗叼住了,脸吓得煞白。他大喝一声:二孩儿!于是上去拉住黑狗。

见镇长裤腿被扯开个大口子,保长宋金山的汗就下来了,一捅宋大年说,闯祸啦!拽着他一起给镇长赔礼。镇长却手捂心口喘息着问,这狗总这么凶?

没等人回答,大黑狗怒目伸脖又冲他使劲儿汪汪几声。

镇长一拍大腿,说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啊,这家伙,我要了。

宋大年和宋金山对视一眼,扭头问镇长:啥?

镇长说这狗我要了,你就说多少钱吧。

宋大年愣怔半天,瞪着眼睛说,三叔,多少钱我也不能卖呀。宋金山说,是的呢,可人家……镇长说你俩嘀咕啥?我一镇之长花钱买你狗还不行?他摸摸衣兜,说这四块大洋全给你。

憨子垂着个脑袋不吭声儿。宋金山说,镇长啊,这狗,是他儿子投生的。

镇长用手点着保长,说你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呀,唬我?

保长说,哎哟喂镇长,借我俩胆儿也不敢哪。八年前,他家母狗折腾两天两宿也没下出崽儿来,两口子都忙活狗呢,两岁多的儿子在屋里吃蚕豆卡着了。那边孩子倒地,这边狗也落了地,狗妈和一窝狗崽儿只剩它一个。这两口子就把它当儿子养了,取名“二孩儿”。

镇长听他说得有鼻子有眼儿,见宋大年也哭丧个脸子,就说,也罢,该着这狗没享福的命。我再给日本人物色吧。

一行人走出半里地,宋大年突然追上来悄悄拉宋金山衣襟,说三叔,你知道镇长给日本人要狗干啥不?宋金山压着嗓子说,帮军需库炮楼子打更。宋大年说那行啊。宋金山照他屁股就一脚,说你这憨种!

镇长回头问,想通了?宋大年嗫嚅着上前,说能吃官粮算它有福,不过您得答应我隔三岔五当走亲戚走动看它去。

镇长说那还算事儿?牵来吧,我送你去见日军。

改天大年媳妇从娘家回来,一进屯子就有人给她道喜,说一条狗不但换了四块大洋,还让你攀上官亲了。

到家看狗真没了,她就破口大骂憨子,这个混球!起身去找保长闹。

宋金山拉个脸子,说我已经拦下了,是你家憨子硬要卖嘛。真是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老二鬼精却懂忠孝,能卖掉豆腐坊投奔抗联,老大人憨却管钱叫爹,卖狗儿子帮日本人做事。祖宗的脸都让他丢尽了。

这天宋大年两口子挑担甜杏赶集,可一上午也没开张。媳妇就说,总觉着后脑勺被人剜。他说剜就剜吧,反正也不疼。媳妇湿着眼睛给他一杵子,说死憨子没心没肺。眼睛剜人肉是不疼,我心疼!

宋大年说抹啥泪儿?它在家吃刷锅水拌剩饭,啃块骨头就过年了。在那儿天天大鱼大肉,富贵着呢。

旁边人说可不吗,老话说打狗看主人,现在反过来了,多长脸的事儿。

宋大年挑起担子就走,说咱不卖了,拿去看二孩儿。媳妇说我摘杏是为卖钱,可不是给日本人的。他说扔了不如跟他们近乎近乎,再说我还给二孩儿带你做的饼子了呢。

媳妇瞪他一眼,说二孩儿不吃饼子也忘不了我。宋大年说还真是,别看日本人好吃好喝供着,可除了我,它还是冲谁都汪汪叫。

媳妇说,那日本人不会打它吧?

宋大年乐了,说日本人就要它汪汪叫呢。那么大的地方,除了一个探照灯,只有十五个日本兵没日没夜把守,其中还有两个腿脚不利索的。咱二孩儿越邪乎他们才越省心。

……

明收暗抢,刚集完官粮日本人就进山扫荡,远远近近的枪炮声吓得人们大白天都不敢出门。

日本人收兵后的第二天,天刚黑透,靠山镇军需库炮楼子就爆炸了,火光冲天。三里地外的宋家屯看得清清楚楚。

次日天蒙蒙亮的时候,保长宋金山就推开了宋大年的房门。见他正和衣躺炕上独自发呆,就坐他身边,说,三叔错怪你了。

宋大年依旧木着没反应。

宋金山看他一眼,又说,昨天下晌,我在村头关帝庙那儿看见大壮和那个带他走的杨营长了。大年扫他一眼。他接着说,天刚擦黑儿,我又看见你去镇子那边了。三叔不傻。有那么机灵的二孩儿在,炮楼子哪就那么容易给端了。

宋大年身子一紧,滚了滚喉结,鼻涕眼泪泉水般涌了出来。他拉着宋金山就哭开了,说眼下山里没吃没穿弹尽粮绝了,大壮说必须趁日本人最得意的节骨眼儿拿下军需库。起先哪,我只是想借看二孩儿的机会帮大壮他们打听消息,可想不到日本人把狗链焊死了。三叔啊,是我亲手把沾卤水[注]的饼子喂了二孩儿呀!

一阵风从已经关不严的窗棂缝里吹进来,吹来的风中还带着没有消散的火药味,与屋中仍残留的二孩儿的味道交织着,融合着……

(有删改)

【注】卤水:具有一定毒性,过量食用会致死。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借宋大年怼弟弟的话交代出弟弟的身份,为故事发展铺展出时代背景,也避免了平铺直叙的乏味,十分巧妙。

B.宋大年卖狗后,乡亲们给他们道喜,还说“多长脸的事儿”,带有讥讽的话语表现出人们对日寇和谄媚者的痛恨。

C.小说反复强调大黑狗对除宋大年夫妻以外的人“汪汪叫”,既写出了大黑狗的凶猛,也暗示了大黑狗必死的原因。

D.小说以大量充满乡土气息的对话来讲述故事,既使人物形象鲜明饱满,又推动了情节发展,不蔓不枝,主题突出。

7.关于文中宋大年卖狗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写镇长被闪电般直扑过来的大黑狗吓得脸色煞白,主要是为了凸显镇长胆小的形象。

B.镇长看中了大黑狗“怒目伸脖”的样子,想要买来送给日本人,引出了后面的故事情节。

C.保长交代了大黑狗的来历,凸显了宋大年对狗的深厚情感,与后文毒杀狗形成鲜明对比。

D.该部分侧重以细节来描写宋大年,“愣怔半天”“垂着个脑袋”等表现出他憨厚的性格。

8.宋大年杀狗帮助大壮炸掉日军军需库炮楼子虽出人意料,但前文多处伏笔又使之合乎情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9.有人认为,本文最后一段可以删除,你是否赞成?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4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賜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使请诸鲁。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曰:“吾欲从事于诸侯,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国未安。”桓公曰:“安国若何?”管子对曰:“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则国安矣。”桓公曰:“诺。”国既安矣,桓公曰:“国安矣,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君若正卒伍,修甲兵,则大国亦将正卒伍,修甲兵,则难以速得志矣。君有攻伐之器,小国诸侯有守御之备,则难以速得志矣。君若欲速得志于天下诸侯,则事可以隐,令可以寄政。”桓公曰:“为之若何?”管子对曰:“作内政而寄军令焉。”桓公曰:“善。”管子于是制国。

(节选自《国语·齐语》,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

B.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

C.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

D.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寡君,文中是齐国使者对齐恒公的谦称,春秋战国时期使者常如此谦称自己的君主。

B.卒伍,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百人为卒,后可用于指基层部队或基层行政组织。

C.甲兵,铠甲和兵器,与《诗经·无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中的“甲兵”含义相同。

D.内政,指国家内部的政治事务,与“外交”相对,古人认为“内政不理,心腹之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桓公信赖鲍叔,想要予以重用,鲍叔却表示如若想让齐国大治应当重用管仲,并依次列举了五点自己不如管仲之处,表现出其大公无私的一面。

B.施伯意识到齐桓公向鲁国要回管仲,并非想要报管仲的一箭之仇,而是想要任用管仲,因此他建议鲁庄公杀死管仲,以免今后成为鲁国的忧患。

C.齐桓公询问管仲称霸诸侯的事情,管仲认为国家还未安定时,不宜对外用兵,宜休养生息,涵养百姓,齐桓公于是暂时按捺住自己的野心。

D.齐国在齐恒公的治理之下已经安定,但管仲认为此时称霸诸侯时机仍未成熟,齐桓公想要快速如愿以偿必须先治理好内政再发布军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

(2)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则国安矣。

14.齐国为什么能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国,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金凤钩·送春晁补之①

春辞我,向何处?怪草草、夜来风雨。一簪华发,少欢饶恨,无计殢②春且住。春回常恨寻无路,试向我、小园徐步。一栏红药,倚风含露,春自未曾归去。

【注】①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考中进士后仕途顺利,但后来宋王朝政局大变,晁补之受党派之争的牵连屡遭贬黜,四处为官。②殢(tì):滞留。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起首发问,既为下面的感叹蓄势,也为下片寻觅春的归路设下伏笔。

B.“一簪华发”三句由物及人,由写景转入抒情,抒发了年华易逝的感慨。

C.下片的首句承上启下,既是对上片的总结,又以“无路”开启了寻路。

D.“我”字强调只有自己的园地里才有永恒的春色,这是象征性的暗示。

16.下片以“春自未曾歸去”作结,请结合整首词分析该句所蕴含的词人的复杂心绪。(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师说》中,以问句的形式表明自己从师以“道”为标准而不在乎彼此年纪大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述春日草木生长茂盛、泉水缓缓流淌的动人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自然界的鸟兽与人为伴的情景在唐宋诗文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秋风是大自然的调色师,巴兰河两岸的山峦和原野,被它点染得①。杨树的叶子黄了,但它黄得参差,土黄、鹅黄都有,不像白桦树跟个富翁似的,满树披挂着金币似的金黄叶片。柞树的叶子红了,它那蝙蝠似的叶片油红油红的,像上了蜡。柳树的叶子变得多彩了,半青半黄的有,半红半粉的也有。落叶松的松针就两种色,落地的是深褐色,还在树上的是浅黄色。只要一阵风吹过,你看林间吧,简直是天女散花,秋叶满天飞。但这样的绚丽,终究会成②,因为秋叶终归飘零,褪掉颜色,成为腐殖土的一部分。我爬到半山坡时,太阳开始下沉了,夕阳仿佛一个气韵饱满的歌者,一旦它开嗓,晚霞就缕缕飘出了。我在掏出望远镜回望沐浴着夕阳的山庄时意外地发现了一条停泊在一棵大杨树旁面向巴兰河的船。船是木船,这条黑黢黢的船,在我眼里比任何一道晚霞都绚丽,想想太阳落了山,避开庄主和游人,悄悄推船入水,来一个月夜漂流,独享一条河,听水声、风声和落叶声,那该多么令人③ 啊!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20.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钙是人体内的重要元素,人体内90%以上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还有少部分 ①。骨骼中的钙使骨骼结实而强壮,但骨骼里的钙含量是变化的,它与血液、软组织中的钙不断交换,使钙含量达成一个稳定的平衡。如果②,就可能引起骨质疏松。

预防骨质疏松必须要补钙吃药吗?事实并非如此。其实,预防骨质疏松最重要的是调整生活方式。首先,饮食上要均衡膳食、平衡营养,每餐都要摄入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例如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等。其次,③,适量的活动锻炼有助于钙质吸收,减少骨质疏松,但不能过量,否则一旦过量,就会适得其反,造成劳损。最后,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减少碳酸饮料、咖啡等的摄入。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在福建惠安县崇武镇有一座全国独一无二的奇“庙”——“解放军烈士庙”,庙里供奉着27位解放军烈士。这座庙是当地一位老人为解放前夕27名舍己救人壮烈牺牲的解放军战士修建的。如今,这座“军庙”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重大节日或烈士祭日,都有大批的老百姓前来烧香祭奠。

材料二:每年随着高考的临近,前往各庙宇烧香拜佛的考生和家长络绎不绝。南岳衡山、普济寺等名刹古寺更是人满为患。考生和家长虔诚地向神灵磕头、烧香,祈祷在高考中金榜题名,前程锦绣。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理解文中信息的能力。“但创作程序没有传统文艺和长视频费时费力”曲解文意。材料二中说的是“可以说,优质短视频的创作程序丝毫不比传统文艺和长视频轻省半分”。

2.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决定着短视频未来的发展方向”表述不当,材料二中说“内容监管、受众意愿自主选择、网络风评走向”影响短视频的发展,选项中“决定”一词说法夸张。

3.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的关系的能力。A、C、D三项,强调的都是优质短视频在网络上受到欢迎,虽A、D也涉及传统文艺,但并未体现“推动大众拥抱传统文艺”这一点;B项说的现象可用来支撑材料二中“优质短视频推动大众拥抱传统文艺”这一观点。

4.①朱铁雄和果小菁的短视频都颇受欢迎,说明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精品力作能够走向文化意义上的成功;②朱铁雄和果小菁借助短视频平台展示的“国风变装”和“京剧表演”都属于传统文艺,他们的短视频体现了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的创新性融合。(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材料分析现象的能力。首先,要分析所给材料:朱铁雄“国风变装”和果小菁“京剧表演”的短视频体现的是对传统戏剧文化的关注,二者都属于传统文艺。然后,根据上述分析回到材料一中寻找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整合。根据材料一第2段中“推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从商业上的成功走向文化意义上的成功”,可整合出答案①;根据材料一第3段中“应推动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促进……多终端推送”,可整合出答案②。

5.①优质短视频能够推动大众拥抱传统文艺,促使大众深度阅读与欣赏传统文艺,使不同媒介间形成理性的双向互动。②短视频将传统文艺和网络文艺中的内容进行分众传播,拓展网络文艺新版图,有利于打造生态良好的文艺园地。(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本题答题区间在材料二最后两段,谈论的是短视频对文艺发展的意义,如 “优质短视频推动大众拥抱传统文艺”“一些短视频对传统文艺作品的再加工获得认可后,会促使大众重返传统文艺进行深度阅读与欣赏,不同媒介间形成理性的双向互动”“短视频再次将传统文艺和网络文艺中的内容进行分众传播……优质的短视频有望打造一个生态良好的文艺创作园地。”根据这些内容,结合材料二文段标题可得出答案。

6.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也暗示了大黑狗必死的原因”错误,由原文“可想不到日本人把狗链焊死了”可知,主要是因为狗链被焊,宋大年无法带走大黑狗,所以才毒死大黑狗。

7.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作品重要情节的能力。“主要是为了凸显镇长胆小的形象”分析错误。写镇长被扑过来的大黑狗吓得脸色煞白,是通过镇长的反应侧面衬托大黑狗的凶悍。

8.①宋大年刚开始并不同意卖狗,而是在听到镇长买狗是为了帮日军军需库炮楼子打更后才同意的,并提出隔三岔五去看狗,这表明宋大年卖狗并非他说的为了让狗吃得更好。②宋大年多次去看狗,并且对日军军需库炮楼子的驻守情况了如指掌,表明他在借看狗的机会摸清敌情。③文中强调大黑狗对除宋大年夫妇之外的人都会大叫,因此大黑狗不叫会令日军放下戒备,这使宋大年毒杀狗之后大壮等人顺利攻占炮楼合情合理。(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中伏笔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由结尾反向推导,分析前文内容中对故事结局有提示作用的部分。如宋大年一开始拒绝卖狗,当听说是“帮军需库炮楼子打更”后转变态度,剖析背后的原因,可得出答案①;从“那么大的地方,除了一个探照灯,只有十五个日本兵没日没夜把守,其中还有两个腿脚不利索的”中,可以看出宋大年对日军军需库炮楼驻守情况很熟悉,可得出答案②;从“除了他两口子,见谁都汪汪叫”“咱二孩儿越邪乎他们才越省心”,可得出答案③。

9.示例一:赞成。①情节上,文章倒数第二段已经交代了宋大年卖掉狗的原因和他为抗日而不得不杀死大黑狗的经过,故事至此已叙述完整,删除最后一段不影响读者阅读。②人物上,至文章倒数第二段已经塑造出宋大年爱国、以国家大义为先的形象,删除最后一段对人物形象塑造影响不大。③主题上,以“是我亲手把沾卤水的饼子喂了二孩儿呀”收束全篇,有力地表现出宋大年对大黑狗的深厚情感及其强烈的爱国之情,最后一段纯属多余。(每点2分)

示例二:不赞成。①人物上,最后一段写火药味和大黑狗的气味融合,有助于表现宋大年虽然对大黑狗有万般不舍,但在危急关头以大义为先的爱国情怀,能更好地凸显人物形象。②主题上,火药味代表战争,残留的狗的味道代表了人们在战争中所失去的,以此结尾更能彰显舍小我为大义的爱国主题。③情感上,这一段以环境描写收束全文,屋中仍残留的大黑狗的味道突出表现了宋大年对大黑狗的思念,使文章韵味悠长。(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考查某一段落是否可以删去,实质是考查这一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题,可从情节、人物、情感,主题等角度作答。如果同意删除,可从删除后情节依旧完整、人物形象不受影响、主题表达没有缺失等角度作答;如果不同意删除,可从段落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凸显、情感的强化等角度作答。

10.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于群臣”是状语后置,本应为“于群臣戮”,即“在群臣面前处死(他)”,中间不可断开,据此可排除A、C两项;“请生之”意为“请让他活着回去”,语意完整,且“于是”表示承接,后接结果,故其前應断开,据此可排除D项。

1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后可用于指基层部队或基层行政组织”错误,“卒伍”不用于指基层行政组织。

12.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必须先治理好内政再发布军令”错误,文章结尾管仲的意思是“在整顿内政时寄寓军令”,并非说要先治理好内政再发布军令。

13.(1)管仲在为他的君主出力啊!您如果赦免他让他回来,他也会像那样为您出力的。(“动”“宥”“反”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修订旧时的法令,选择其中好的来继承使用;滋养百姓使他们得到满足,救济贫穷的人,并且敬重百姓,那么国家就会安定。(“修”“遂”“与”各1分,句子大意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句中,“动”意为“出力”;“宥”意为“赦免”;“反”通“返”,意为“回来”。(2)句中,“修”意为“修订”;“遂”使动用法,意为“使得到满足”;“与”意为“救济”。

14.①鲍叔慧眼识珠,推荐贤才;②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并听从其建议;③管仲有治理国家之才能。(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言文相关内容要点的能力。题目问的是“齐国为什么能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国”,而阅读文段可知,选文主要讲的是齐桓公在鲍叔的建议下任用管仲治理齐国的事。梳理文段内容可知,解答本题,应从鲍叔、齐桓公、管仲这三个人的角度去分析原因,据此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齐桓公从莒国返回齐国(继位后),任命鲍叔为宰相。鲍叔推辞说:“我只是您平庸的臣子。您对我施加恩惠,使我不受冻挨饿,这是您的恩赐。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那应该是管仲了!我所不如管仲的有五点:以宽厚仁惠来安抚民众,我不如他;治理国家不忘根本,我不如他;用忠诚信义凝聚百姓,我不如他;制定礼仪制度能使天下人有法则,我不如他;拿着鼓槌和鼓站在军营大门,使百姓都更加勇猛,我不如他。”桓公说:“那管仲(曾用箭)射中了我的衣带钩,我因此险些丧命。”鲍叔回答说:“管仲在为他的君主出力啊!您如果赦免他让他回来,他也会像那样为您出力的。”桓公问:“怎样使他回来呢?”鲍叔回答说:“向鲁国请求(让他回来)。”(于是)桓公派人向鲁国请求(让管仲返回齐国)。庄公拿这件事询问施伯,施伯回答说:“这不是想要处死他,是想要任用他治理政事。让管仲回到齐国,(齐国)就必将成为鲁国长期的祸患。”庄公说:“怎么办呢?”施伯回答道:“杀了他然后把尸体交给齐国。”庄公准备处死管仲,齐国使者请求说:“我们国君想要亲自处死他,如果不把他活着带回去在群臣面前处死示众,还是没有达到我们请求的目的。请让他活着回去。”于是庄公派人把管仲捆绑起来交给齐国使者。等到管仲到达齐国,为他再三用香薰身、沐浴。桓公亲自到郊外迎接他,和他坐在一起询问他,说:“我想要在诸侯中做一番事业,可以吗?”管仲回答说:“不行。国家还不安定。”桓公问:“怎样安定国家呢?”管仲回答说:“修订旧时的法令,选择其中好的来继承使用;滋养百姓使他们得到满足,救济贫穷的人,并且敬重百姓,那么国家就会安定。”桓公说:“好。”国家安定了以后,桓公说:“国家已经安定,(现在)可以了吗?”管仲回答说:“不行。您如果整顿军队,修治盔甲兵器,那么其他大诸侯国也将会整顿军队,修治盔甲兵器,那么就难以很快如愿以偿。您(如果)有进攻的武器,小诸侯国也有防御的装备,那么就难以很快如愿以偿了。您如果想要很快在天下诸侯中如愿以偿,那么军事活动可以隐藏起来,军令可以寄寓在政事里。”桓公问:“这种事怎样做呢?”管仲回答说:“在整顿内政时寄寓军令。”桓公说:“好。”管仲于是为国家制定制度。

15.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由写景转入抒情”错误,前句“怪草草、夜来风雨”的意思是“只怪它因一夜风雨去得那么匆忙”,因此前句并不是写景。

16.①一夜风雨后,词人以为春已归去,心中懊恼遗憾,到此时发现自己的小园中依然有一栏红芍药,心中顿感惊喜;②词人此时已是一头华发,因春归不免生出年华逝去的悲凉之感,但看到园中芍药,也感到了安慰;③词人后半生仕途受挫,屡遭贬黜,感到无路可行,但“春自未曾归去”又流露出对理想、事业的向往。(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思想情感题,一要结合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知人论事;二要紧扣诗歌描写的具体内容,如所写之景,所状之物,所叙之事,揣摩其中蕴含的情感,做到言之有据。每个答案要点包括内容和情感两个方面。

17.(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五、六空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得分)(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的能力。第(1)题易写错的字有“庸”;第(2)题易写错的字有“涓”;第(3)题易写错的字有“渔”“渚”“麋”。

18.①五彩缤纷②过眼云烟③心旷神怡(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空,由前文“秋风是大自然的调色师”和后文描写树叶颜色的内容可知,山峦和原野在秋天有了多样的色彩,故此处可填“五彩缤纷”。第②空,由后文“秋叶终归飘零,褪掉颜色”可知,这样的绚丽终究会消失,故此处可填“过眼云烟”。第③空,由前文“来一个月夜漂流,独享一条河,听水声、风声和落叶声”可知,此时心情是愉悦的,故此处可填“心旷神怡”。

19.①句式整散结合,相同结构“……的叶子……了”的句子构成排比,有整饬之美;其他句子形式多变,有灵动之趣,展示了不同树叶的颜色之美。②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白桦树跟个富翁似的”“金币似的金黄叶片”“蝙蝠似的叶片”等,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树叶的颜色、形状,富有画面感。③语言风格朴实自然,有田园乡土气息,与描写的意境相吻合。(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句式、修辞、语言风格等角度分析。从句式看,画波浪线部分既有句式整齐连续的“……的叶子……了”的句子,也有无规律的句子,整散结合,既有整齐之美,也有灵动之趣,由此可得出答案①;从修辞看,描写树叶形态多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叶的颜色和形状,由此可得出答案②;从语言风格看,语言朴实自然,与语段的整体风格一致,因此可得出答案③。

20.我掏出望远镜回望沐浴着夕阳的山庄,(1分)这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条船,(1分)这条船停泊在一棵大杨树旁,(1分)面向巴兰河。(1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首先要明确画横线句子的主干,然后梳理修饰成分,将其转化成独立的短句。句子主干为“我意外地发现了一条船”,附加成分如状语“在掏出望远镜回望沐浴着夕阳的山庄时”,补语“停泊在一棵大杨树旁”“面向巴兰河”,将它们变成单句,调整语序,即可得出答案。

21.①存在于血液、软组织中②骨骼中的钙含量过少③保证适量的活动锻炼(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第①处,由后文“它与血液、软组织中的钙不断交换”可知,少部分钙存在于血液、软组织中,故此处可填入“存在于血液、软组织中”之类的内容。第②处,由前文“骨骼中的钙使骨骼结实而强壮,但骨骼里的钙含量是变化的”可知,骨骼中缺少钙容易造成骨质疏松,故此处可填入“骨骼中的钙含量过少”之类的内容。第③处,由横线后“适量的活动锻炼有助于钙质吸收”可知,此处是说应进行适量的活动锻炼,故可填入“保证适量的活动锻炼”之类的内容。拟写答案时,注意字数限制。

22.适量的活动锻炼有助于钙质吸收,预防骨质疏松,但不能过量,否则就会适得其反,造成劳损。(3分)

【解析】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中有两处错误:第一处,“减少骨质疏松”搭配不当,可改为“预防骨质疏松”;第二处,“否则一旦过量”成分赘余,可删除“否则”或“一旦过量”。

23.【题目解读】两则材料都与“寺庙”祭祀有关,审题时,要通过对二者的对比,明辨是非,明确命题意图,进而准确立意。修建“军庙”,祭奠为解救百姓而英勇牺牲的解放军烈士的英灵,表现了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对奉献精神的礼赞,对舍己救人英雄壮举的感激。以“军庙”為教育基地,培养爱国主义情操,见贤思齐,争做有理想、肯奉献、勇担当的时代青年。相反,那些为了个人利益求神拜佛的行为,是利己主义的表现,掺杂着封建迷信思想,是不可取的。如果将两则材料综合比较,可以阐述利人与利己、国家与小家的辩证关系。

责任编辑廖宇红

猜你喜欢
管仲本题文艺
中考英语易错题解析
1942,文艺之春
管仲买鹿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迹探討
管仲:我给你们唱个曲儿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文艺范
今天是几月几日
点点和小e / 管仲之器小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