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2023-05-26 14:00张萍
广东教育·高中 2023年4期
关键词:番禺学子情怀

张萍

翻开历史画卷,伫立凝视:从“开天辟地,党的创立”到“星星之火,燎原大地”,“八一南昌,秋收起义”再到“百色风雷,全民抗日”“东进决战,中国成立”,无一不向世人證明了传奇的中华民族是坚强的民族,更是一个不可战胜的民族!

为激发学生“继承革命传统、赞美祖国繁荣、立志成人成才”的热情,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在“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教育思想引领下,挖掘学校特有的“红色基因”,禺山高中以“文化德育”为总目标,以“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为主轴,通过“红色教育进校园”“红色教育进制度”“红色教育进课堂”“红色教育进活动”四种途径,全方位将“立德树人”渗透到学生教育的全过程。

一、实施背景

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由番禺师范转制而来,番禺师范创建于1906年番禺学宫,即现在的广州市农民运动讲习所,1926年5月,毛泽东在此举办第六届农讲所,并亲自担任所长,是历届农讲所中规模最大、社会影响力最广的一届。如今学校作为一所百年老校,以“儒雅博艺,利民兴邦”为校训,以传承红色基因为特质的文化德育,在禺山高中代代传承。

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思想的引领下,作为百年老校的禺山高中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优良传统是我们一直在深深思索和执着追求的目标。在这一背景之下,我校思政课和文化德育以“传承红色基因”为总则,以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培育时代新人”为目标,培养“儒雅博艺 利民兴邦”的禺山学子。

二、实施纲领

新时代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爱国情怀非与生俱来,需耳濡目染,需潜移默化,需春风化雨,需润物无声。厚植青年爱国主义情怀,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唤醒大众灵魂深处的爱国主义情怀是“牢记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秉轴持钧的关键。

“一轴四层四翼”模式

在立德树人引领下,如何渗透红色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们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笔者常年在德育处负责思政工作,在实践工作中寻求理论支撑,让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探索出:“一轴四层四翼”的模式(见左图),即:以“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为主轴,通过实地考察、环境熏陶、劳动实践、征文比赛等方式,促进“红色教育进校园”“红色教育进制度”“红色教育进课堂”“红色教育进活动”四种途径,全方位将“立德树人”渗透到学生教育的全过程。

三、实施路径

(一)红色教育进校园

为引领全校师生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中共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全面提升党建文化宣传阵地,用红色文化凝魂聚气,校内党史教育基地应时而生。基地设计五大空间方位——党史天空、精神长廊、砥柱方厅、声光活动、党建行进,内容涉及六大部分:历史进程、复兴之路、红色英模、精神谱系、思想旗帜、榜样力量。

看禺山高中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似引人入胜的中国画卷;读百年党史,如波澜壮阔的宏伟史诗。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建设只是开始,更新与使用才能让它保值增值。让全校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树立远大理想,掌握读书的主动,体验为崇高价值目标而奋发向上的乐趣,以昂扬精神状态、自律勇毅的行动、响亮发出“让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新时代强音。

(二)红色教育进制度

为了让红色教育在禺山大地灿烂盛放,我校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党史基地管理使用制度机制。组织全校党员、教师参观,还分批组织学生干部、各年级学生参观。作为新生教育项目,每年组织新生参观学习;二是培训党史学习教育宣讲队伍。不仅让这部分学生强化了党史知识学习,还锻炼了表达能力,更加重要的是让党史精神在这些讲解员心里扎下了根;三是开展征文讲演、知识竞赛等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四是长期开放。师生及来访人员可自由参观学习。

(三)红色教育进课堂

开学第一天,校长向全校师生开思政第一课已是禺山惯例。这些思政课让同学们收获良多,同学们不仅更深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史,领略了先辈们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更明白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除此以外,教师还踊跃将思政融入课堂。教导处副主任文自敏、高一年级教学级长梁亮峰、番禺区思政宣讲团孙妹老师分别在高一(1)班、高一(2)班、高一(3)班上课程思政课:民族融合视域下的生物课《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地理课《寻根·明理·增信》、政治课《民族复兴路上有你我》。几位老师率先开展思政入课堂的公开课,让禺山高中课程思政蔚然成风。

(四)红色教育进活动

1.开展寻根之旅,积淀爱国情怀

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前身番禺师范学校,1906年创立于番禺学宫,即毛泽东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之地。为创新爱国主义教育途径,积淀学子爱国情怀,探寻红色基因,禺山高中历年来均组织高一新生开展“番禺学宫寻根之旅”研学活动。禺山学子在寻根活动中,聆听跨越古今的传承故事,感受精神文化的价值内涵,爱国主义情怀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升华。

2.植根红色基因,促进民族融合

禺山高中是番禺区唯一一所新疆内高班,这样的学校在广州只有六所,全国也只有93所,被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广杭赞誉为“番禺、广州的明星学校,全国百强学校”。有新疆内高班的学校党委如何将爱国基因播撒在教育的沃野上,让师生信仰之基更坚实,精神之钙更充沛?

禺山高中紫荆路劳动基地有一方花园叫民族融合园,那里的水、土、种、苗都来自天山南北——是新学期禺山新疆学子从故乡采集而来。民族融合园,是禺山新疆学子身旁的他乡与故乡,民族团结之苗在这里落地生根,民族团结之花在这里共开!

身为新疆内高班承办单位,禺山高中党员将“情系民族教育”的初心镌刻于心,将“爱洒新疆学子”的使命践之于行。禺山高中党员与新疆生 “结对子”,利用周末、假期与新疆娃谈心、聊天、话桑麻,赠书刊、走亲戚,以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解决新疆娃的实际困难。

因为使命,所以担当;因为爱国,所以爱同胞。生生融合、师生融合,党员新疆生结对,促进民族融合团结,植根红色基因,禺山走在创新路上。

3.打造劳动基地,植根爱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讲话时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禺山高中历来重视劳动教育并颇具成绩,也因为此,2021年1月1日,番禺区劳动教育教研示范会在禺山隆重举行。该活动中禺山共推出“使用校内学农基地产品制作润唇膏”“学农基地地理环境的调查与优化”“蟹爪兰的嫁接”“花香校园创新手绘”“学农实践活动主题班会”“志愿服务创造美”以及“学农基地的土壤改良”共7节公开课。禺山教师用精彩的课程告诉我们:劳动不仅创造美、劳动与课程的有机结合更可以创造精彩课堂。

4.请进来走出去,开思政大课堂

禺山高中高度重视思政课,在守住课堂阵地的同时,我们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名人走进禺山课堂,开展“思政大课堂”活动。2020学年第一学期,番禺区宣传部长覃海深走进禺山课室,为禺山学子带来精彩思政课。她从“国之所急,我之所任”“国之所难,视死如归”“国之所呼,我必响应”三方面阐释了禺山的红色基因和青少年的时代使命。她为同学们介绍了“广东音乐”“岭南画派”“民间文艺”“民间工艺”等番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全面展示了千年古邑番禺的优秀传统文化。她与同学们一起重温了发生在广州的重大历史事件,介绍了区内红色革命遗址,告诫同学们要铭记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好红色基因,听党话、跟党走。

这样的思政课渗透着浓浓的家乡情怀、家国情怀,同学们倍感亲切、备受鼓舞。我校教师深受鼓舞,并以此为榜样,在日常教学中,牢牢守住课堂阵地,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身为全区爱国主义教育标杆学校,禺山高中紧扣时代主旋律,用新方式、新模式推进“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

恰逢番禺区大力推进文化德育,倡导各校以“人文教育、生活教育、风雅教育、幸福教育”为途径,培养具有人文情怀、责任担当、优雅气质、乐观豁达的现代番禺学子。我想,我校的教育做到了四育并举,有机结合。

为民初心如海闊,在肩使命气如虹。涵养爱国之心,激活自信之源,爱国主义教育正当其时。担当实干,锐意创新,禺山高中“红色基因”教育,一直在路上!

责任编辑廖宇红

猜你喜欢
番禺学子情怀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三条村!146亿!广州番禺旧改爆发!
番禺“盐官厨”释读
也谈“番禺盐官”
杏林组曲·学子赋
今朝学子喜登攀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汉代番禺三题
关爱圆了贫困学子的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