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景点名称英译 促进河南旅游业发展

2023-05-30 23:38陈武李东霞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翻译

陈武 李东霞

摘 要:河南是文化旅游资源的大省,旅游业已成为河南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景点名称翻译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中国文化的传播,给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对景点英译名称中存在的拼写错误、译名不统一、译名冗余、文化缺失及通名选择不唯一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直译、增译、减译、替换、音译加注等翻译策略,以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景区名称;英译问题;翻译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1.016

0 引言

为贯彻“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部署,2022年2月河南省提出了文旅文创融合的重大战略,以期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文化品牌,推动河南文旅的高质量发展。旅游景点的蓬勃发展与景点名称密不可分,因为景点名称不仅是旅游宣传的亮点,亦是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然而,景点的英译名称存在译名不统一、译名冗余、文化缺失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本文以宣传册、导游APP及景区导览牌为依据,对英译名称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增译、减译、替换和音译加注等翻译策略。

1 景点名称的英译问题

景点名称是呈现山河明月与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是国内外游客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由于译者翻译能力的欠缺及相关部门的审核疏忽,导致景点名称的翻译呈现拼写和语法错误、译名不统一、译名冗余、文化缺失、of结构表述混乱和通名选择不唯一等问题。

1.1 拼写和语法错误

景点名称均由“专名”和“通名”构成,“专名”是将某一事物与同类的事物进行区分;“通名”是对事物的类别进行区分。专名通常采用音译,通名采用意译,然而一些景点未按照其规则进行翻译,如“情人谷(qing ren gu)”“财神洞(cai shen dong)”和“王山水坝(wang shan shui ba)”将景点名称进行了整体音译且拼音的首字母没有大写。景点名称的翻译除音译不符规范,还存在拼写错误,如在《用英语说中国》中“龙门石窟”的译文为“Longman Grottoes”,“龙门”的正确英译为“Longmen”。在英语中,人名、地名、国名或泛指时不需定冠词,由普通词汇构成的专名则需定冠词“the”来修饰,然而某些景点名称的翻译并未遵循英语中的语法规则,如导游词中将“塔林”和“二里头遗址”分别译为“Pagoda Forest”和“Site of Er- Li-Tou”,“塔林”和“二里头遗址”表特指并由普通词汇构成,应由定冠词“the”修饰,正确译名应分别为“The Pagoda Forest”和“The Site of Er- Li-Tou”。

1.2 译名不统一

译名不统一,多指一名多译。宣传册、导览牌和导游APP对同一景点名称的英译不同,不但阻碍了文化内涵的传播,而且增加了国外游客的理解负担。如在龙门石窟的景区导览图中,东山石窟被译为“Caves on the East Hill”和“Grottoes of the East Hill”两种版本;清明上河园的译名为“Millennium City Park”和“Qingming Grand-River Park”;开封府被译为“Kaifeng Prefecture”“Kaifeng Mansion”和“Kaifeng government office”;桃花湾的译名为“Peach Blossom Cove”和“TaoHuaBay”;玉皇宫被译成“Yu Huang Palace”和“Jade Emperor Palace”。这些英译版本各有优劣,但英译名称本为提高景点的国际化地位,兼顾文化传播时,亦需旅游管理部门对景点名称进行规范和统一。

1.3 译名冗余

景点名称通常短小精悍,便于记忆,景点的英译名称亦应在极简字词中体现其独有特色与文化意义,然而为提高景点知名度,官方宣传时采用华丽词汇极力渲染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美景,这也导致了景点英译名称的冗余。

如“初祖庵”在一导游词中被译为“The First Founder’s Hall in Honor of Dharma ”此译名传达了“初祖庵为纪念达摩而建”的修建背景,但译名过长,不宜用作宣传名,用于景点简介较为适切。译名冗余亦体现在“景点”中,某些景点为达到语言节奏的平衡,通常在景点后加上“Scenic Area”。如在介绍“太室山”和“卢涯瀑布”时,分别将其译为“Taishi Mountain Scenic Area”和“Luya Waterfall Scenic Area”,实则游客身在嵩山,默认这两处为嵩山的景点,不必将“Scenic Area”译出,若坚持译出则有过度翻译之嫌。

1.4 文化缺失

牛新生指出旅游景点的名称具有身份识别功能,与当地文化密不可分,然而在景点名称翻译过程中,词汇的增加或删减会使景点名称丧失文化识别功能和指向功能。如洛阳的“白园”在导游书籍中被译为“Bai’s garden”,此译名未向游客传递出建筑与文化之间的内涵意义,白园实际为白居易的墓园,将“白居易”和“墓园”皆译出,国外游客则可茅塞顿开。因为随着国内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的探究也在不斷深入,唐代诗人白居易于他们而言并不陌生,故翻译时应着重考虑文化内涵的传递。英译景点名称时亦不可过于突出意译,否则会造成文化内涵的严重缺失。如南太行的天河瀑布被译为“Galaxy Waterfall”和“Milky Waterfall”,天河通指银河,银河是由无数暗星形成不规则光带。此译名过于意译,丧失了信息的真实性,因为银河是晚上才可看到,瀑布则是白天和晚上都可欣赏。

1.5 of 结构表述混乱

翻译复杂的景点名称时,通常采用 of 结构表述逻辑关系,由于源语与目的语之间语义不完全对等,译名与原名的内涵大相径庭。如丝绸之路的东起点“汉魏故城”在导游宣传词中被译为“Ancient Town of Wei in Han Dynasty”,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都曾以汉魏洛阳城遗址为都城,并非“汉代魏朝的古城”,of 结构将“汉魏故城”的历史背景表述的南辕北辙,景点名称的误译亦从侧面反映了译者并未深入探究此建筑的文化内涵。景点名称通常以名词所有格代替of 结构表所属关系。如陕西省的公示语译写规范将王重阳墓译为“Wang Chongyang’s Tomb”,目的语与源语言可达到语义的对等,游客更易理解。有景点并未采取此种翻译表达,如关羽墓被译为“Tomb of Guan Yu”,输出语完整地表述了输入语的所属关系,然而考虑到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将其译为“Guan Yu’s Tomb”更清晰明了。

1.6 通名选择不唯一

英译景点名称时,专名用音译(以汉语拼音形式),也可用意译(在直译景点名称时),通名通常采用意译,而通名选择范围广泛,词汇之间差别甚微,使用前需仔细探究,然而景区翻译景点名称时,通名的选择比较随意。

如“黑龙潭”被译为“Heilong Pool”和“HeilongPond”,pond多指人工挖掘的水池,pool多指自然形成的池塘,根据景点的构造,通名选择pool是合适的。再如“泉瀑峡”的通名被译为“Gorge”和“Valley”,查阅词典valley指有河流穿过的峡谷,gorge常指幽深狭窄的深谷,而泉瀑峡是有瀑布倾斜而下的峡谷,用泉瀑峡比较贴切。“洞”的通名“cave”和“tunnel”“苑”的通名“park”和“garden”“墓园”的通名“graveyard”和“cemetery”。

诸如此类的示例可谓数不胜数,因此景点通名的表达需仔细斟酌,不可随心所欲,译者和旅游管理部门都应为“文化走出去”尽其所能。

2 景区名称的翻译策略

景点的中文名称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因此译者在英译景点名称时尽可能做到形文兼具,英译景点名称通常采用直译、增译、减译、音译加注、音译和意译融合的翻译方法,面对复杂深奥的景点名称,可综合使用多种翻译方法,为国外游客呈现出中国的文化特色。

2.1 直译法

直译法亦称逐字翻译,采用直译法翻译景点名称中的专名和通名可达到源语言与目的语之间的语义对等。如少林寺的一线天(One-Line Sky)、洛阳的白马寺(White House Temple)、八里沟的静心潭(Meditation Pond)、清明上河园的秋千园(Swing Paradise)、宝泉的猿人峰(Apeman Peak)和红石苑(Red Stone Garden)都采用了直译法,直译专名和通名让景点名称更通俗易懂,有益于文化内涵的传播。

2.2 增译法

景点名称既要充分展示山水特色,又需富含人文趣味,才能让游客纷至沓来,因此译者在翻译景点名称时将省略的通名译出,国际游客才能达地知根。如八里沟的“老子布道”,相传老子因迷恋八里沟的山光水色,便在此讲经布道,在必须西去的时候,不忍离开,便化作一座山峰,将“老子布道”英译为“Lao-tse Preach Peak”,不但译出了景点的特色,而且隐晦描述了景点名称的缘由。为了彰显景点的历史地位,通常使用其简称,在英译景点名称时,将景点的全称译出,方能完整地传达文化信息。如位于郑洛之间的“宋陵”,即北宋皇陵,在一宣传中被译为“Song Tombs”,译者并未准确传达景点的历史背景,中国有南宋和北宋之分,翻译时应将“北宋”译出,在古代,“tomb”和“mausoleum”也有很大区别,“mausoleum”多指帝王陵寝,因此应将其译为“The Royalty Mausoleums of Northern-Song Dynasty”,国外游客根据英译名称就可了解宋陵的人文历史。

2.3 减译法

景点名称通常使用修饰性词语突出旅游特色,英译时减译修饰性词语,国外游客更易接受。如有中国嶂谷第一峡之称的“龙潭大峡谷”被译为“Longtan Valley”,“大”表修饰而非规模,对其不译才更符合西方的思维方式。景点名称繁杂时,考虑到译入语读者的感受应减译次要信息。如将“万岁山大宋武侠城”译为“The Song Dynasty Of Kungfu City”,万岁山是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大宋武侠城是在此基础上兴建的以大宋武侠文化为核心的景区,若将“万岁山”同时译出,英译名称太长且增加外国游客的理解难度。因此,在不影响文化输出的前提下,减译景点名称有益于东西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2.4 替换法

替换法,即替代表达,需用通俗易懂的词汇替代艰难晦涩的表达。古人的字号及地名的旧称都要用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替换。如周口“关帝庙”,为纪念三国名将关羽而建,将其译为“Guan Yu Temple”易被国外游客理解。再如开封的旧称为东京,而外国游客比较熟悉的是北京和南京,对东京也许一无所知,若向其介绍开封,游客便豁然開朗。此外,景点名称通常会蕴含历史传说,直译和音译都无法突出景点特色时可采用替代法来达到形态描述和文化输出的双赢效果。如八里沟的“檀桑侣”,指一棵檀树和一颗桑树相互依偎如情侣一般,译者使用修辞手法将其译为“Couple Trees”既形象又生动。檀树和桑树的英语单词对国外游客来说本就稍显陌生,若将两树的形态逐字译出,不仅名称繁杂而且难以表达人们对浪漫的向往。

2.5 音译加注法

音译景点名称充分体现了文化特色,国外游客可感受地道的中国发音,激发学习中国文化的好奇心,然而音译的信息传递功能较弱,游客无法深刻理解字面含义与文化内涵,需对景点名称进行补充说明以弥补音译法表意功能差的不足。如宝泉小西沟的“玉女瀑”和“飞龙瀑”分别被译为“Yunv(Fair Lady) Waterfall”和“Feilong(Flying dragon) Waterfall”都采用了音译加注的翻译方法对“玉女”和“飞龙”做出解释,这样游客从译名就可了解到瀑布特点。音译加注法既体现了汉语文化的魅力,又向国外游客详细阐述了景点名称的文化意义,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大有裨益。

2.6 音译意译结合法

音译意译结合法即专名译音,通名译意,此翻译方法补偿了单纯音译导致的信息残缺的损失。奈达认为在翻译时,要以读者为中心,帮读者整合要传达的信息,否则可能会失去一些关键要素或读者因难以理解而排斥信息的输入。音译意译结合法可最大程度地将完整信息传递给读者,让读者沉浸式学习中国文化。如:少林寺“Shaolin Temple”、嵩阳书院“Songyang Academy”、包公祠“Baogong Memorial Hall”、云台山“Yuntai Mountain”。译者使用音译意译结合法翻译单语景点名称时,考虑到语言的平衡及国外游客对汉语拼音的读法,需将“山”“湖”等通名与专名同时音译。如“嵩山”应译为“Songshan Mountains”。音译意译结合法避免了表达歧义和词意模糊,不仅向游客充分展示了地方特色,还传递了景点名称的文化内涵。

3 结论

河南地处中原,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业已成为河南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景点的英译名称存在的误译和乱译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城市形象,阻礙了文化的国际传播。本文对河南景点的英译名称中存在的译名不统一、译名冗余、文化缺失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直译、增译、减译、替换、音译加注等翻译策略,以期相关部门对景点名称进行规范,促进河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红英.旅游景区翻译的规范化研究——陕西省地方标准《公共场所公示语英文译写规范:旅游》的编写启示[J].中国翻译,2011,32(04):6468.

[2]仲锡.用英语说中国[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

[3]蒋大山.浅析开封市道路所设景区指示牌翻译中存在的问题[J].开封大学学报,2015,29(01):5860.

[4]牛新生.关于旅游景区名称翻译的文化反思——兼论旅游景区翻译的规范化研究[J].中国翻译,2013,34(03):99104.

[5]公共场所公示语英文译写规范《旅游》[S].陕西省地方标准,陕西省质量监督局,2011.

[6]张倩.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河南旅游资料汉英翻译探究——以清明上河园、云台山为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3):1518.

[7]桑龙扬.旅游景区名称翻译的原则与方法——以庐山等旅游景区为例[J].中国科技翻译,2011,24(04):4649.

[8]谭载喜.论翻译学的任务和内容[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3):1722.

猜你喜欢
翻译
从意识形态角度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两译本的研究
计算机辅助翻译与教学设计探讨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望文生义现象
从句子层面浅析英汉语言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浅谈汉语颜色词的解析及英译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