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创新,勇往直前

2023-05-30 10:48马文良
中关村 2023年2期
关键词:科学城海淀海淀区

马文良

新年伊始,春暖花开,就有好消息传来:北京市海淀区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206.9亿元,成为全国第二个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的市辖区。目前,中国一共诞生了2个GDP突破万亿大关的市辖区,分别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和北京市海淀区。

20世纪80年代至今,从改革春风催生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到科创企业扎堆的“中关村科技园”,再到覆盖海淀区全域的“中关村科学城”,海淀区诞生过中国第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海淀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歇。截至2022年底,海淀区共有企业25.3万家,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万家。2022年,海淀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研发经费支出达到2038.3亿元,同比增长7.8%,占北京市52.7%。海淀区研发投入強度高于韩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强度。

在海淀,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科技企业等研发链条不断延伸,协同创新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不断加强。随着创新动能的有效增强,激励政策不断完善,高科技企业等研发主体的投入热情激增,这为海淀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供着坚实保障。

海淀的万亿,是绿色减量发展中实现的万亿,是协同开放发展中实现的万亿,更是在科技创新发展中实现的万亿。“创新”是海淀的发展密码,海淀区始终坚持“敢为天下先”的先行先试精神,勇敢担起改革创新试验田的责任使命,为企业的发展培植沃土,为万亿级GDP提供卓越的生态支撑力。

GDP破万亿元的高光时刻,是全体海淀人不懈奋斗的结果。其背后有中关村科学城推动科技创新的全力以赴,拥抱先行先试的坚定不移,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韧不拔。其背后是众多企业迎难而上、创新转型的努力奔跑,也是每一位创新创业人,孜孜不倦地默默付出。

中关村科学城构建的以大信息产业为支柱、大健康产业为突破、科技服务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未来产业为先导的现代“高精尖”产业体系,为万亿级GDP提供强大的产业驱动力。

回望2022年,量子直接通信样机创造了100公里的世界最长通信距离;8K超高速网络存储、硬件编解码、纯软件编解码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巢生实验室、百放孵化器、医疗机器人创新中心、前孵化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不断推进,促进了医药健康源头创新;中关村自动驾驶示范区331.2公里测试道路全部开放……支柱产业的技术不断突破,拓宽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途径。

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不断创新,中关村科学城全员服务企业机制,协同服务企业机制持续完善,对科技企业的空间、人才、研发等支持保障不断深入……一流创新生态让每个创新创业的梦想都能绽放。

成绩令人振奋,创新不能止步。“敢为天下先”是中关村与生俱来的气质,历史上这里诞生了数个“第一”:我国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第一家无形资产占注册资本100%的企业、第一家有限合伙投资机构、第一个政府引导基金、第一部科技园区地方立法。改革是动力,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要素在这里聚集,人才、技术、资本形成“新三驾马车”,为创新开足马力。

中关村始终走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的前沿,成为深化改革的“探路者”。1月29日,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围绕科技创新工作到海淀区调研。他强调,中关村是引领科技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要用好中关村这一金字招牌,突出发挥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和创新示范引领作用,围绕科技创新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迭代推出先行先试政策,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资源,要加强各类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和汇聚,完善人才服务工作机制,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增强人才凝聚力吸引力,广聚天下英才。

中关村已成为中国技术创新的源头,众多企业总部研发和制造分离的发展模式充分释放了辐射带动作用。从建设“中国硅谷”到建设“世界的中关村”,今昔对比的深刻变化,正是我国拥抱世界的生动实例。全国各地的中关村分支机构,不仅带来技术、模式的复制和辐射,还推动了制度的创新。区域发展辐射源,全球影响新高地——中关村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凸显,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猜你喜欢
科学城海淀海淀区
海淀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五一”节前警示教育大会
“海淀青少年们,欢迎回家!”
停课不停学 海淀青少展风采
海淀区科技主题公园建设与思考
北京怀柔科学城创新小镇投用
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广州科学城
北京市海淀区西颐小学
海淀 “一盘棋”统管区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