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的“样本”

2023-05-30 10:48白玉洁
中关村 2023年2期
关键词:宝坻宝坻区京津

白玉洁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平台,也将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奋发迈向新征程。

2022年12月30日,京唐、京滨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位于天津市宝坻区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平台,也将乘着高铁“贴地飞行”的东风,奋力谱写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篇章。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七大战略重点,其中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便是七大战略之一。北京腾笼换鸟后的产业该往何处走,此时便有了答案。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过去五年间,一个有关区域协调发展的“样本”,以“中关村”的名义,在距离北京市50公里处的天津市宝坻区,形成了模样。

“中关村宝坻模式”——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设

从诞生我国第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从阡陌纵横、男耕女织、人闲地旷,到如今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科创先导区,“中关村”模式的成功,无疑是我国改革开放40余年来科技创新发展最成熟和最成功的模式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关村寄予殷切期望:“面向未来,中关村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在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事实上,早在2013年11月,北京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与宝坻区政府就已经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商讨共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的功能定位、协同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点领域和重大措施,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行动纲领和基本遵循。2016年12月,天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有限公司在宝坻宣布成立,开始书写宝坻“中关村”的新篇章。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其他京外任何一个中关村产业园项目,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是中关村发展集团在京外首个重资产投资的项目,总规划面积约14.5平方公里,东至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基地西边界,西至朝霞路,南至北环路,北至京哈高速公路防护绿带南边界,总投资额1100亿元,计划为期三十年建设,将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吸引常住人口8万人。

“作为科技城为期三十年建设的统筹运营方,我们坚持要在这里打造一个‘类北京中关村创新服务环境,把中关村创业生态中的灵魂、文化和基因复刻到宝坻,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盘活宝坻产业经济。”作为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第一任董事长,高中成对科技城远期发展寄予厚望。

同时,科技城的发展也受到了来自政府各方的重视。2017年10月,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2+4+46”产业承接平台;2018年10月,列入京津两市重点合作平台,科技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地位得到认可和提升;从2018年、2019年开始,科技城分别纳入天津市政府、北京市政府重点工作。

如今,历时六年,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在一晨一夕中快速崛起,一期4.19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面建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四个主导产业逐渐完善,入驻市场主体达1000余家。

作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双战略项目,科技城的设立打破了传统模式,极大调动了各方积极性,不仅实现京津两市深度融合,还建立起京津之间互利双赢的利益共享机制,成为科技城健康发展的活力之源,为首都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和保障。如今,一个个新变化已经发生,一曲曲“好声音”已唱响,随着蓝图的落地,高品质、京东50公里的产业新城快速崛起。

中关村速度让创新资源加速汇聚

“2022年3月初拿地,很快就完成了全部审批手续,企业切实感受到了‘中关村速度。我们要加快建设脚步,尽早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力量。”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成后,又一批企业在这里正在上演着“拿地即开工”的加速度。

2022年3月,波森商用车系统(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波森”)正式落户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该企业是德国波森管理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德国波森成立于1945年,多年来致力于汽车工业用一体化催化式排气净化设备的生产研发。其生产的商用车用排气净化系统,不仅是目前中国市场唯一达到商用车国六排放标准的解决方案,也是戴姆勒重卡汽车全球唯一指定排气净化系统战略供货产品。天津波森相关负责人介绍,波森将计划在天津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投资约5亿元建设汽车尾气净化系统和消音系统生产基地,预计年产值可达10億元。

波森希望拿到地后就能在2022年一季度马上开工,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成本。这对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要实现“拿地即开工”,就意味着在审批确定项目用地后,所有相关的审批手续都必须提前准备,并且进行预审,并要将各个环节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简化优化。

在得知企业需求后,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立刻与宝坻区政务服务中心沟通。宝坻区政务服务办立刻协调区规自局、住建委等相关单位,依据《宝坻区“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方案》,为企业量身定制专属落地方案,科技城建立“21人对1人”的微信服务群,各部门齐步走,每一步都拿出最优方案,帮助企业跑赢时间。

中冶迈克(天津)液压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宋大维说,落户科技城后一直觉得很暖心。因为企业负责人都是技术出身,对于跑流程不太熟悉,而科技城专业精准的对接服务,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有次勘察单位通知,需要有立项文件,才可以去办理勘察文件的审核合格证。宋大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科技城产业服务部打了一个电话,两个小时后,服务人员就把所有的文件模板都发来了。“既意外又感动,科技城的办事效率如此高效。”

除了看重天津传统制造业优势入驻到科技城的一批企业外,更多创新要素浓厚的科技型企业也正在不约而同汇聚而来。莱伯泰科(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实验分析仪器的研发、生产企业,为了扩大产能,企业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成立分公司,并将研发部门搬到了这里。眼下,企业刚刚投产,生产车间高效运转,科研团队正在对一款出口欧洲的新设备进行研发升级。

光环新网是一家深耕云计算领域20余年的上市企業,作为全栈数字基础设施综合服务提供商,公司致力于成为客户信息化建设和服务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规划者与合作伙伴,为用户提供安全、稳定、高速的互联网服务,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品牌信誉和较高的市场份额。2022年2月,光环新网位于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云计算中心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其在京津冀核心区域数据中心资源布局。

据记者了解,作为光环新网目前面积最大的一个数据中心项目,天津宝坻云计算中心参照国际T3+标准设计,可为超大型客户提供从数据中心前期规划设计、定制化建设到后期运维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又可为中小型用户提供 IDC到云网互联的个性化零售解决方案。

光环新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未来投产后,这里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云计算产业创新基地及高性能计算服务中心,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更多优质创新资源。”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关村”要素正在向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有序聚集。北京计量院拥有卫星导航定位、城市能源等多领域的国家级检测中心,是华北地区重要的计量科研单位。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项目,北京计量院入驻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并设立宝坻实验基地。目前,一栋实验楼和三栋配套楼已建成投用。来自北京的科研人员正在新实验室中开展北斗导航相关产品的计量测试。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正在通过这些平台复制中关村人才汇聚、技术集中的环境,并通过成立的基金和搭建的人力资源等平台,为首都的大院大所在当地进行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提供坚定的支撑和保障。

2022年,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已经正式被纳入国家级高新区、天津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区,入选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并亮相“奋进新时代”成就展北京展区。科技城也已初步实现了区域间产业协作的“精准定位、错位承接”,入驻的这些企业正在各个领域为北京疏解和支撑贡献自己的力量。如光环新网落地科技城缓解了北京的能源结构压力,在新能源与新材料领域,以博宇半导体、合众汇能为代表的细分行业领军企业落户科技城,为京东方等北京龙头企业提供上游配件产品支撑;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瑞科恒业、波森商用车、联恒工业等企业落地,为北京整车装配提供零部件支撑。在实现京津产业协作的同时,科技城发挥政策优势、区位优势等,助力落地产业再升级。

一中心,三平台“类中关村”产业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企业的落地生根,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提升。科技城坚持“以人聚产”的发展思路,不仅人才能引得来,还得留得住,这需要政府层面落实职工落户、子女教育、医疗医保等政策,并持续完善城市配套功能,为更多年轻人前来创新创业、成就梦想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始终坚持打造“类中关村”生态体系,在产业要素和专业服务上嫁接北京中关村的土壤。

为更好地服务园区企业,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创新性地打造了“一中心,三平台”产业服务体系。于2021年5月份正式投入使用的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政府+企业”合作的方式探索营商环境提升,为园区企业提供从前期创办到后期运营的审批服务,使企业不出园区,即可享受“一站式”审批服务的便捷服务。截至目前,已经服务园区企业各类型事项超过了800次。

2023年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人才来津。作为天津市人大代表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浩表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一直以来坚持“以人聚产,以产兴城”的发展理念,提出“年轻人,科技城”的人才工作定位。建议可以进一步优化青年人才引进政策,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据悉,科技城在人才优化配置方面,以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为桥梁,提供资源信息,链接校企合作。2022年6月,“宝坻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正式获批通过,该中心不仅要与周边城市的人社部门和高校合作,还要引进社会化的人力资源机构。最终达到企业的用工需求和求职者的简历都在人才服务中心,搭建起信息匹配平台。“北京中关村给科技城最大的启发便是‘以人聚产,所有的产业都是围绕人才打造的,所以在建造时,科技城就提出了‘产、城、人、景、文协同发展的理念,人才是最核心的。既要给人才提供创业沃土,还要完善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设施。”王浩表示,科技城和宝坻区人社局已与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十几所高校建立人才对接机制,“如果企业需要招人,可以随时上报。我们再去联系,保证科技城的人才供应。”

同时,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以ZLINK+科技金融超市为载体,让“金融活水”持续浇灌“经济之树”,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建设京津中关村孵化器,坚持做科创孵化的“梦工厂”,为智能装备制造类产业垂直领域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形成“创新孵化与产业转化”的紧密融合,使落户科技城的企业可以尽情开启创业模式。

事实证明,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关村的各类创新要素正在科技城这片沃土健康成长。2022年8月,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入选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创新创业孵化类创新基地”首批名单,成为宝坻区唯一一个入选该名单的项目。从最终名单来看,这块“国字招牌”,整个天津市也只有两个。

2022年11月,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再次传来捷报,成功入选了天津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区。而此次成功入选,也将为科技城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区政策辐射产生更多积极作用,从而吸引、带动一批科技研发与科技服务机构落户,服务区域发展。

正如王浩所说:“从传统的招商引资到如今的‘以人聚产,园区内企业的不便与需求,就是科技城创新的动力。科技城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打造形成研发孵化在北京、生产制造在宝坻的‘中关村宝坻模式,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助力。”

迈入高铁新时代融入京津冀“半小时”经济圈

2022年12月30日,京唐、京滨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随着首批乘客依次有序进站,也标志着“轨道上的京津冀”迈入新阶段。今后,京津冀之间新增了一条近乎“直线”的高铁城际通道,北京至唐山、秦皇岛、天津宝坻、北辰等区域间的列车运行时间得到压缩,京津之间也实现了3条高铁通道贯通。

天津市宝坻区区长郭康伟在高铁开通仪式上表示,建设京唐、京滨城际铁路,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的重大部署。两条高铁的正式通车,将重塑宝坻区经济地理版图,使宝坻区深度融入京津冀“半小时”经济圈、生活圈、旅游圈,从而为宝坻区开放发展增添新优势,为宝坻区跨越崛起注入新动力,一定会成为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提升经济发展质效、迈向高品质生活的开放廊道、康莊大道。

2023年天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五年将集中力量实施“十项行动”。其中,“实施京津冀协同开展纵深推进行动”作为“十项行动”的首项。郭康伟表示,要把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龙头牵引作用及高铁枢纽站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好,既抓住重点项目支撑,又抓住创新驱动这个,打造出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2023年北京《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深化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坚持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双向发力,推动区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协调联动水平进一步提高,携手津冀共同打造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京唐、京滨城际铁路的开通运营,对于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地区轨道交通网络、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意义重大。与此同时,沿线的河北、天津多地正式步入高铁时代,迎来发展新机遇。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平台,也将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奋发迈向新征程。

猜你喜欢
宝坻宝坻区京津
“量”出你的反应力
奇怪的等式
天津宝坻区总工会:职工求学圆梦 工会暖心“埋单”
产业融合发展 闪耀宝坻合作
京津城际ATP光电隔离盒的国产化研究
名扬四海的明代宝坻知县袁黄与《宝坻政书》
《宝坻话古今》地情书出版
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对改善民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