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宏磊:党建引领科技创新出实效

2023-05-30 14:48勒川
中关村 2023年2期
关键词:中关村二十大机器人

勒川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以来,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多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创新中心及入驻企业党员干部职工持续开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创新中心多措并举,积极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工作一线落地生根。

“党的二十大報告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容丰富,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宣言书,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的纲领性文献。”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中关村军民融合创新创业基地企业联合党总支书记、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牟宏磊说道:“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要坚持逐字逐句、原汁原味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丰富内涵、精髓要义,要坚持学用结合,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把报告的部署要求转化为我们的发展战略、工作思路和行动抓手,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推动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作为北京市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产业链、创新链和服务链的集聚区,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在‘机器人+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行业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应用场景落地等方向上的重点任务。我们也会继续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与业内优质头部企业汇聚联合,真正为实体经济、为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牟宏磊在接受《中关村》杂志采访时依旧心潮澎湃,难掩兴奋之情。

打造全球知名机器人创新创业高地

牟宏磊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的“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这些内容与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的职能定位与工作目标紧密相关。

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于2020年底成立,其建设、运营和服务工作由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创新中心成立之初就坚持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核心思路,打造聚焦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结合机器人产业实际特点,布局产业链、创新链和公共服务三个板块内容。整合中关村机器人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元化创新主体资源,引进国际化研发中心,以“软”“硬”结合的智能化机器人为发展重点,聚焦工业协作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无人系统四个领域,搭建具有专业服务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核心创新能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

在创新链方面,创新中心坚定围绕习近平主席“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示,围绕机器人领域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先后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成立“智能装配与检测技术研究院”“精密传动共性技术创新研究院”“无人集群智能协同技术研究院”“数字孪生智能制造研究院”“数字孪生智能制造研究院”,促进产业共性技术联合研发。同时开展中关村机器人领域概念验证计划、中关村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促进创新的工作推进。

在产业链方面,创新中心以需求为牵引,探索产业落地模式。为着力引导创新技术与产品落地,创新中心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领域应用场景拓展开展调研、筛选、攻关、方案输出工作。先后与东方雨虹、北新建材、广联达、新希望、国网电力、荣盛盟固利、航天科工等单位达成战略合作,挖掘机器人在智能建造、智慧农业、智慧电力、军工制造、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围绕京津冀开展传统产业转型的场景需求定期开展调研,联合北京地区科研院所与企业形成在打磨、焊接、缺陷检测、复合巡检领域的解决方案数十项。

在服务链方面,创新中心整合专业服务资源打造创新生态。聚焦机器人企业核心痛点打造服务矩阵,形成了机器人领域的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展示与入驻空间、线上平台与服务矩阵相结合的机器人产业生态。并联合相关投资机构为核心技术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广阔、产业带动作用强的中早期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牟宏磊说:“创新中心将持续发挥创新平台作用,利用市场化机制推进协同创新平台和特色化产业园区同步落地。通过创新中心强有力的平台汇聚作用,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强化协同创新能力,利用京津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应用场景打造等机遇,主动部署并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创新链和服务链体系,构建覆盖机器人全生命周期的产业生态,打造全球知名的机器人创新创业高地。”

探索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双赢互促的新路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牟宏磊表示,创新中心党支部在中关村军民融合创新创业基地企业联合党总支的统筹领导下,党的引领作用根植于企业文化,根植于企业发展,根植于各项工作中,根植于每个员工心中,形成了“党在我心中,我向党靠拢”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支部书记、领导班子成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了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双赢互促,让企业有方向,员工有归属,切实肩负起党的重托。

公司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把握方向,推动工作落实。在重要工作布置节点上坚持融入党的思想和元素。牟宏磊说:“在党建创新、理论学习、组织建设和业务引导等方面,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做了不少探索与实践。”

在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方面,公司注重加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规范落实换届,抓好发展党员工作,开展书记同党员谈心谈话、书记讲党课、述职等常规工作,认真填写党员E先锋。累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达100余次。建立健全每周政治学习制度,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加强基地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工作。

加强党员队伍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七种能力。通过外请专家上大型党课、书记讲党课、年轻干部分享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七种能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尤其通过党组织负责人讲党课,深刻阐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深根植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

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开展党员培训和支部书记轮训。利用每周政治学习时间开展支部书记轮训和党员培训,组织支部书记、党员参加中关村大讲堂培训。通过培训引导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做到政治合格、纪律合格、品德合格。认真落实支部“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结合政治理论学习和党史教育、七一讲话精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二十大报告精神等学习,坚定党员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

做好党员发展工作。鼓励青年骨干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对每份入党申请书进行严格审查,重点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申请入党条件、申请书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入党动机是否纯正等,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对象的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等方面考察,把好发展党员质量关。并围绕《党章》《党员发展工作细则》等要求,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教育培养工作,重点学习入党的条件、党员权利、党员义务等内容,使他们进一步加深对党的宗旨、性质、纲领、指导思想、任务、组织原则、纪律作风等方面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牢固树立理想信念。

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动“机器人+”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为充分调动企业党员群众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党员群众的理论水平、综合素质和政治能力,创新中心党支部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与中关村科学城党工委举办的“中关村红色智慧大讲堂”“每周一课”云课堂、“‘云瞻圣地、党性铸魂系列‘云端党课”“海淀区‘永远跟党走百姓宣讲网络宣讲”等培训学习活动。积极开展读书分享活动,每年开展读书分享40余次,定期举行读书分享颁奖,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大大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做好保密工作。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切实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狠抓党风廉政建设,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讲话精神,坚持用好党的每一分钱,坚持党务公开,做到廉洁自律。尤其针对企业涉及军品的研发生产,引导相关从业人员认识知秘守密的重要性,引导其充分认识到保守秘密是其责任和义务,引导其认真做好保密工作,保护国家利益。

牟宏磊说:“创新中心将继续积极探索有效路径,创新学习载体,继续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引导党员、青年群众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继续探索并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的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共促双赢的新路子,以党建‘软实力催生发展‘硬实力,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迎接新征程新使命!”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工作中落地生根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以来,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多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创新中心及入驻企业党员干部职工持续开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创新中心多措并举,积极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工作一线落地生根。

多措并举抓好会议精神宣贯。定期组织创新中心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就报告内容进行深入研读,以小组会、部门会、感悟分享等方式,逐字逐句学习报告。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每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照各自的现实表现,结合实际工作,对标报告内容,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在强化自身对大会精神学习的同时,还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就报告相关内容与科技创新发展的结合进行深入的解读分析和授课辅导,通过深入的宣贯学习,确保大会精神的全面把握和贯彻落实。目前已举办十余场研读会。

抓铁有痕地搞好会议精神落实。各部门在深入领会学习报告精神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研究讨论各部门发展规划,切实制定符合创新中心实际发展、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推动“机器人+”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做好會议精神的落实。

对标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重要指示,创新中心在2023年先后与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

“创新中心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先后与海工院和北航达成合作,是推动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引领‘机器人+产学研融合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将为构建‘机器人+全生命周期的产学研迭代新范式、为提高‘机器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注入新动能。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指引下,创新中心将专注于‘机器人+全生命周期的产业生态构建,按照‘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三链融通的思路,打造以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推动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牟宏磊表示:“未来,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将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以需求为牵引,整合‘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提升创新效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大力布局机器人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场景,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猜你喜欢
中关村二十大机器人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