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在职校会计教学中的运用刍探

2023-05-30 15:20辛婉熙
成才之路 2023年2期
关键词: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现状

辛婉熙

摘要: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了会计行业的发展,很多职业学校为此开设了会计专业。为进一步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教育者可根据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运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从而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零散的问题条理化。文章在分析职校会计专业教学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重点探究“深入浅出”教学方法的运用策略:会计知识联系生活,结合实例进行会计教学,角色模拟学习会计知识。

关键词: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深入浅出;教学方法;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2-0077-04

会计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拥有自己独特的专业知识体系,涉及的知识点也比较繁杂。为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运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更好地为学生讲授会计知识。

一、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众多,缺少相应的师资力量

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财务人员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面对会计人员的需求缺口,很多职业学校以及大学都开设了会计专业,每年报考会计专业的学生也很多。而部分学校虽然招收了大量学生,却没有配备相应的师资力量。教师在教授会计专业课程时,会出现一个人面对两三百名学生的情况。在容纳两三百人的阶梯教室里,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维持课堂秩序,工作量明显增加。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当学生人数众多时,教师就很难开展互动,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有一部分学生因此不认真听讲,上课开小差,玩手机,严重的甚至逃课。另外,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因为人数太多,教师也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可见,在学生众多的情况下,教师很难保证授课质量以及效果,这就使得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知识掌握得不扎实。

2.教学模式陈旧

部分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一般采用教师讲授方法、教具案例演示方法、学生课堂练习方法等,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也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率不高。有的教师没有根据校情、学情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主要以教材知识为主传授教学内容,不注重实践教学。这样,学生学到的都是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而不是实际操作得来的直接经验。当学生被动地接受书本上的知识,用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及领悟能力去理解课堂教学内容,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时,并不会真正掌握这些知识,知识的应用能力也欠缺。另外,传统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缺少创新精神,其不会大胆地尝试创新,只是墨守成规。同时,会计专业涉及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晦涩难懂,而学生的理解能力参差不齊,如果教师不寻求教学方法的变革,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课本上的知识可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会计思维,当真正进行实际操作时,学生就会发现书本知识与现实情况相差很大。这就是缺少实践经验的表现。

3.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主要以基础的理论知识、学生的技能训练和进行账目核算等为主。对于学生来说,这些要学习的会计知识系统且严谨,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知识领域,在刚开始学习时,有的学生存在一些困难。会计学不同于其他类别的学科,拥有一套专门的学科体系,会计所使用的记账方法是严谨且科学的复式记账,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单式流水记账方式有很大区别。因此,学生首先要在思想上接纳这种记账方式,然后进行相应的系统学习。而部分学校存在会计教学理念陈旧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地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按照做好的课件讲授,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把学生集中起来进行集体教育,却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即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差异性。另外,教师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用于讲授课本内容,不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既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目前,部分职业学校还存在教学手段单一化的情况,导致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忽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性。

二、“深入浅出”教学的意义

1.“深入浅出”教学的重要性

这里所说的“深入”是指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知识讲授时,不能对所讲的知识一知半解,要对所讲内容有很深刻的理解,掌握重点知识内容,对于难点内容,要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地来讲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学生快速掌握。在授课之前,教师要充分备课。备课是授课的重要前提,是教师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教材,把需要讲的知识点一一理顺,把课程中的难点内容标注出来,进行重点讲授。知识内容都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教师要注意知识点的前后关联以及有效衔接。教师还要确保对授课内容了解得十分透彻,这样在面对学生时,才能做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另外,“深入”也要求教师将课堂授课的重点放在重要内容上,解决核心教学问题,不在非重要内容上浪费时间与精力,这可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集中精力学习并且掌握重要知识点。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有限,但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来支撑。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理解所讲内容,并正确解答上课过程中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如果教师不能正确解答学生提出来的问题,那就证明其对所讲的内容没有“深入”理解。“深入”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进步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平时要分外留意,不要为了讲课而讲课,要带领学生掌握知识的精髓。

“浅出”指的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表达方式。教师在授课时,要把教学的重难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便于学生的接受与理解。“浅出”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对知识的浅显表达,恰恰相反,是对教师的授课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要想把知识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必须对要讲述的内容有深入了解,把课本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自如地表达。教师如果能真正做到“浅出”,对学生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对学生来说,抽象的理论知识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开始学习新知识的时候,难免会有很多困惑,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读课本上的内容,不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那么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这些知识的。教师教授知识是一个沟通交流的过程,但交流的双方在知识水平上是不对等的,这就要求教师积累大量的知识以及教学经验,从而有效传授给学生。可见,“浅出”是高标准的教学要求,也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

2.“深入浅出”的教学意义

在面对一个问题时,我们不仅要看到其表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外在的表象发现问题的本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就能做到这一点。其可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的本质,即把知识的本质与核心内容教授给学生。学生在进行会计课程学习时,首先接触到的是会计的概念。课本上给出的会计概念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把知识内容生活化、简单化,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对于学生来说,会计学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涉及很多专业性术语以及概念,学生如果只学习课本中的概念将很难抓住概念的本质,即知道字面意思却不理解其中的含义。因此,教师在进行会计概念教学时,要抓住概念的本质,去掉冗余的修饰词语,把最核心的知识教给学生。

三、“深入浅出”教学的要求

1.复杂知识简单化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时,一般都是从简单的学起,一步一步层层递进,最后掌握复杂的知识。教师在向学生讲授知识时,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把复杂的问题以简单化的形式展开。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陷入误区,就怕自己讲少了学生学不会,担心自己把知识讲得太简单了,达不到教学目标,完不成教学任务。但事实正好相反,把复杂难懂的问题进行简单化处理后再教授给学生,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概念性的内容时,要做很多解释,而有的时候,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讲得越多,他们就越混乱。教师的初衷是好的,想把概念解释清楚,让学生明白。但是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字会让学生不自觉地产生厌倦心理,学习效率反而不高。很多知识并不是讲得越多,学生就学得越好,简单、清晰的表述,同样能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識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学会把知识化繁为简,一目了然地呈现给学生。

2.抽象知识具体化

抽象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也有一定难度,但教师可以借助自己的经验以及知识储备进一步理解,但很多学生做不到自我理解知识,需要教师的讲解与传授。如何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具体的内容,这非常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会计专业知识抽象性强,以收入确认为例,何为会计概念中的收入确认,课本中给出的定义是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现以收入确认的第一个条件———“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为例讲解。对于这个条件,学生很难理解,即使把这句话读几遍也起不到任何作用,这就需要教师的相应讲解。对此,教师可举例来解释“主要风险”和“报酬”,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可见,对于同一个知识点,换一种讲课方法就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做到不同的知识点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最终达到教会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目标。

3.零散问题条理化

会计知识既有系统化的,也有零散的,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这就需要教师对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之后传授给学生。当教师把相似的知识点归纳到一起,进行统一讲解后,学生学习起来就会简单得多,不会被零散的知识困扰,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深入浅出”在职校会计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知识是对社会生活的一般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而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并应用到生活中。因此,学校教育要注重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即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在进行会计知识教学时,教师可运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寻找生活中关于会计知识的案例,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会计知识,以此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动力与兴趣。

1.会计知识联系生活

例如,在教学“会计平衡公式”时,教师就可“深入浅出”地联系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理解所学的会计知识。如小王的父母每月给他300元生活费,但小王比较节俭,上个月的生活费还剩下80元,那么,这个月初小王手里有多少钱?学生:有380元。本月,小王用于生活开销的钱是260元,现在小王手里还有多少钱?学生:还剩120元。这个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题反映到会计专业中就是如下的平衡公式:期末结存=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通过简单的生活案例,学生可体会到会计平衡公式中每一部分的含义,并感受到应用知识的乐趣。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印象深刻。这种“深入浅出”结合生活实例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精准控制课堂教学进度。另外,教师还可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个人生活日记账,让他们参照所学的会计知识,用会计的方法来记录生活中的日常开支。从日常生活入手,运用会计思维,先做简单的日记账,再学会会计做账,这样,学生就可实现活学活用,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中。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产生成就感,还能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2.结合实例进行会计教学

材料核算是会计知识中比较难学且难讲的部分,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这其中,核算材料采购入库的金额涉及采购入库材料实际成本中的进价、运杂费以及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等内容。对于进价以及运杂费等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而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等知识就比较难理解,学生不知道哪些损耗是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耗应当算进材料实际成本中,如果不考虑这部分损耗,就会低估材料的入库成本,不能正确反映出材料的单位实际成本。对此,教师可结合实例来答疑解惑。例如,小李一次性从市场购入了20千克的苹果,单价为每千克3元钱,去市场的交通费用为2元。回家后,小李发现有几个苹果腐烂了,不能食用,把坏掉的苹果挑出来之后,剩下的苹果重量为19千克。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来算一算,这些苹果的实际成本是多少?这时就出现了不同的答案,有的学生算错了。对此,教师可以根据例子中的数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学生就可通过这个例子进一步理解课本中所说的合理损耗。可见,教师用生活中的案例可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会计知识的认知,而课堂上的练习计算则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一问一答的有效互动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与质量。从书本上学来的会计知识理论性强,学生要通过相应的实际操作来活用理论、检验理论。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会计理论知识,还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干家而不是空想家。

3.角色模拟学习会计知识

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体系会设不同的会计岗位,每个岗位的要求也不一样。这就要求学生不仅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这样才能胜任会计工作岗位。对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践,如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践,让学生从中获得直接经验。而模拟不同的会计岗位,学生不仅能体会到不同的岗位职责,还能将财务制度内化于心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师在讲授财务报销的知识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践,使其充分感受到实践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另外,生生之间的合作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五、结语

会计专业有其独特性,教师必须进行详细讲解,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对此,教师可运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会计专业人才。目前,“深入浅出”教学方法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成熟,职校及教师要不断探索,为会计教学提供更多可能性,推动会计专业教学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乐君.“巧学”“乐学”“实学”教学方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职业教育,2021(12).

[2]王淑萍.讓课堂教学更有效———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探析[J].甘肃教育,2020(15).

[3]李凤军.有关高职财会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11).

[4]张宁飞.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J].现代经济信息,2018(24).

[5]郝鲁虹.浅谈职业院校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J].职业, 2018(07).

[6]张伟民.谈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创新[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02).

[7]陈迪.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方法应用研究[J].知识经济,2015(22).

[8]邢震.关于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探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5).

Exploration of a Tentative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Deep in Simple" in Vocational School Accounting Teaching

Xin Wanxi

(Put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Fujian Province, Putian 351100, China)

Abstract: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has driv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ccounting industry. Many vocational schools have set up accounting major for this purpose.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accounting, educators can use the teaching method of "deep in simple" to carry out teaching according to teaching tasks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so as to simplify complex knowledge, concretize abstract knowledge, and organize scattered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ccounting teaching in vocational schools, the article focuses on 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the teaching method of "deep in simple" with practical cases: linking accounting knowledge with life, teaching accounting with examples, and learning accounting knowledge by role simul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school; accountingprofession; deep in simple;teachingmethods;presentsituation;problem

猜你喜欢
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现状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让管理更有效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