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课证赛融合的数字媒体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

2023-05-30 18:13罗金群
中关村 2023年2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育人思政

罗金群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重要论述为高校思政教育和各类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协同育人功能,将课程思政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机贯通融合起来。

高职教育具备就业导向性、技能应用性和职业发展性的特点,因此培养合格的德才兼备的高职人才必须依据岗位技能设计课程,以资格证书、技能竞赛的能力和素养要求整合教学内容,实现“岗课证赛融合”,让学生在知行合一中习得真功夫。

总的来说,“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要跟随时代的脚步一同前进的必然结果,“岗课证赛融合”是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的教学模式。“课程思政”应以课程作为重要渠道,以隐性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求和原则与各门具体课程有机结合,融入“岗课证赛融合”的教学模式中,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根据这一思路,拟进行岗课证赛融合的高职数字媒体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施路径研究。

二、研究内涵

为解决数字媒体专业群人才需求的结构化矛盾,在专业群建设中,要重点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既要重视专业技能的专业教育,考虑工作岗位群和职业技能等级的相关标准,也要重视职业素养的思政教育,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提高。本研究以专业课程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依托,不断深化职业教育课程的育人内涵,全面架构职业教育课程的思政、知识和能力三大素养体系。

本文综合思政、知识和能力三大素养体系,结合培养德才兼备的数媒人才的教学目标设计,基于“岗课证赛融合”的数字媒体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以“价值引领、团队共建、资源融合、注重实践、空间结合”为课程思政教学指导思想,将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有机融合,形成协同育人机制,结合“岗课证赛融合”,强调岗证一体、课证融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培养并重,构建基于“岗课证赛融合”的数字媒体专业群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模式,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也坚持立德树人,为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基本内容

(一)价值引领:强化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体系

以专业课程为基本载体,挖掘课程群内课程思政的知识点,由点连线,由线及面,以思政教学目标凝练的职业价值观为依托,构建专业知识能力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相融合的教学目标体系。在平台基础课程中,将德育元素与专业基础技能知识目标相统一;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将传统文化元素与专业技能知识目标相结合;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将深厚的文化主题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进行呈现。

通过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等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中,提升课程自身思政价值,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文化自信,在课程实践中不断完善学生自我对民族文化的解读和升华,引导学生创作出具備社会价值的作品。

(二)团队共建:加强课程思政教育主体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协同育人功能,关键在于教学团队成员要全面认识自身的主体性引导作用,并充分发挥这个主体性引导作用。

通过党建引领,打造一支具有“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工匠之师。以数字媒体专业群教师队伍中的党员教师为团队骨干,通过专题讲座、交流学习和教师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对团队成员进行党史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培训,同时进行探讨如何提升思政挖掘能力,帮助团队成员制定课程思政教育策略与方案,将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知识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全面提升团队党史和传统文化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构建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协同育人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中的所有教师都是协同育人的教学主体,应以师德师爱为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充分发挥教师知识引导和道德引领的主体性引导作用,采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和协作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各课程融入思政,齐头并进,实现思政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统一。

(三)资源融合:丰富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在专业群课程中进行资源挖掘,分析专业群内每门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课程设计与教案编写的过程中渗透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原则,实现五融入:教材融入、案例融入、竞赛融入、岗位融入和评价融入,形成“活”思政。

1.教材融入

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集体智慧,通过教学研讨会集中备课,进行课程思政内容资源库建设和活页式教材建设。组织团队力量挖掘思政资源,整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编写课程思政实践教材,把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有机结合的典型案例转化为立体化教材、网络化资源,丰富专业群课程思政内容,形成课程思政特色课程。

2.案例融入

在“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技术美育”和“摄影摄像”等平台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将艺术形式的创造与现实生活勾连,如我们美丽的校园环境,在训练学生观察力、表现力和塑造力的同时,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角色制作”“场景制作”和“动画制作”等专业核心课程中,以中国英雄人物、古代建筑以及传统人文故事为教学案例,将传统文化和专业技能知识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在审美上的民族性与纯粹感,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魅力的感受,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爱国理想信念。

3.竞赛融入

根据“岗课证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新构建数字媒体专业群课程体系,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衔接,以大赛为引领,以大赛作品为载体,以数字媒体技术为工具,突破传统美育的空间隔阂和技术限制,创作出别具特色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和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专业水平。在学生的参赛作品中植入传统文化主题和爱国主义情怀主题,以党史、美育、爱国题材为主要内容,积极创作出主题鲜明、表现力强、具备社会价值的艺术作品,充分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作用。

4.岗位融入

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分析专业群课程契合岗位的立体化职业素养,将其纳入专业课程标准中,使其在内容上贴合企业的岗位需求,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生长力。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指导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陶冶个人情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交流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正确的竞争意识,并引导学生结合个人专长进行职业规划,树立职业理想。

在指导顶岗实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拓展专业技能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适应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和岗位能力要求,使得学生在习得具体职业岗位技能的同时,树立起正直的职业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标准的职业规范,帮助学生真正实现个人内在价值追求。

5.评价融入

建立学生思政考核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了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发展性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指的是学生对国家、对党、对集体的态度,表现在是否热爱祖国、是否拥护党的领导和有没有集体观念。道德素质是指学生对待他人是否诚实守信、工作生活中是否具有文明的行为舉止、是否尊师重教和团结同学、是否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和有没有正确的理想等。发展性素质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将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发展性素质这些指标纳入到思政考核评价体系中,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建立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将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素质精湛作为教师必须满足的三大基本素质要求。明确教师的立德树人职责,具体包括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学生价值观形成、提高学生课堂获得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指导学生恪守职业道德规范、注重对学生人文关怀等六个方面。坚持立德树人,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评价的核心内容,充分发挥教师德育功能,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落实“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做到教书与育人的真正统一。

(四)注重实践: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体系

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体系。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将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将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课程思政相关学习内容和形式,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通过项目实践、岗位实训等各种活动载体,不断锤炼学生技术技能、塑造学生的岗位职业精神、引导学生铸就“工匠精神”;通过参加以中国梦、不忘初心和责任与担当等为主题的技能大赛,在实践的过程中,输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教育内容;通过参加认证考试获取专业资格证书,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勇于挑战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空间结合:优化课程思政育人平台体系。

优化课程思政育人平台体系。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七大教学空间中,包括课堂空间、线上空间、实践空间和实训空间,以及岗位空间、竞赛空间和考证空间,坚持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最终达到处处无思政,但处处有思政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导下,本案例探索一种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协同育人的“岗课证赛融合”的数字媒体专业群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在团队协作、教学设计、育人平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探索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方面形成了一定经验。

(作者单位:广东开放大学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

[立项编号:21GYB11])。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