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023-06-04 02:01陈霞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小学化策略分析幼儿教育

陈霞

摘 要:幼儿教育的小学化不但对幼儿的身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而且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幼儿教育的小学化体现在四个层面:教育内容小学化、教育方式小学化、教育环境小学化、行为规范小学化。我国幼儿教育管理的正确途径是加强宣传,推广科学的育儿观念;加强组织和领导,开展小学教育的专项治理;加强课程建设,促进小学零点教育的實施;实行动态监督,严格实行问责监督。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9-0070-04

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着小学化的趋势,这不仅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相背离,而且还会损害整个幼儿园、初等教育体系的生态环境,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幼儿园、家长、社会各有关方面都要针对幼儿的小学化进行分析,并针对其成因采取针对性的对策。

1.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概念界定

纵观目前学界的研究意见发现,幼儿教育的小学化是有悖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原则,而且会给幼儿的成长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那么,应该怎样定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观念呢?通过对已有的文献资料,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关于小学化的幼儿教育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表述,只是根据各个方面的研究重点对其作了简单的描写,有些人则把幼儿教育的小学化看作是把幼儿教育的教学方法复制到小学阶段,并将其组织到幼儿的早期阶段。有人提出小学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教学方法复制到初等制教学中,把幼儿按初级阶段进行教学;有人把小学化视为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方式等。幼儿教育的管理、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都偏向于小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孩子的身体和精神发展,将课本上的专门教材直接教授给幼儿,忽略幼儿主动探索的游戏,忽略幼儿的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音乐鉴赏能力、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能力、人际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种智力的综合发展。

2.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表现

(1)教育内容小学化

目前,很多幼儿所掌握的技能已超出其所能接受的范围,有些幼儿园只注重对幼儿进行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品德教育和艺术教育等方面的教育,致使幼儿失去了童年的乐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清楚地表明:“幼儿的学习是基于体验、通过玩、每天的活动来完成的。有些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教育时背弃了这种观念,采取了超越其年龄范围的教育方式,使其过早地感到厌学,从而影响到其将来的健康发展。

(2)教育方式小学化

幼儿教育是一个关键时期,它能持续地发挥幼儿的潜能,帮助幼儿初步认识和感受到这个特殊的环境。一些幼儿园教师未接受过专门的幼儿教育训练,在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包括解释、灌输、强迫记忆等。一些教师在编写和执行中缺少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对现有的教科书过于依赖。处于被动式的幼儿,由于机械阅读、固定抄写、重复计算等方式,缺少实际的实践活动。这是一种违背幼儿身体发展的基本原则,而忽略了其生命力和创造力。

(3)教育环境小学化

幼儿园的良好创设对幼儿的成长起到了“润物无声”的作用。教师模仿小学课堂布置,将幼儿座椅与座椅之间的距离缩小,减少了幼儿的活动范围。在小学附属幼儿园,大部分的幼儿园都是根据小学的班数来划分的,而大部分的班都没有独立的活动场地。由于缺乏室外活动场所,缺乏运动器材,幼儿的自主探索与室外活动无法保证。

(4)行为规范小学化

一些幼儿园采用了一些不合理的规则来制约孩子,这些规则的运用往往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很大的负面作用。比如,在课堂中,一些教师会让孩子双手抱胸,不能离开座位,不能去厕所,也不能说话。如果孩子不能按照规定完成作业,教师就会罚抄等。在这样的管理方式下孩子的本性被压抑,教师没有意识到保持教室的有序固然很关键,但是积极的气氛也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

3.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形成原因

近年来,我国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批评颇多,但其小学化现象仍在社会实践中普遍存在,并从其他方面证明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趋向是比较合理的。

(1)现行的幼小衔接存在促进了小学化的存在

幼小衔接的出现为幼儿教育早期阶段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原本下学期开始大班的幼小衔接,逐渐扩大到从一个多月到一学期,一年乃至更多,导致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大班的教师在开展小学化教育和教育活动时,教育内容和方法都带有小学的味道,这种小学化的气氛也会对幼儿园的教师产生一定的冲击,尤其是在幼儿园里,教师采取了轮换的方式,教师在班级里养成了一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就是从小班开始,然后是中班。

(2)家长的期望提供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存在的“土壤”

在重视知识与技能氛围的环境下,幼儿的数学、识字等技能会在各种环境中表现出来,从而间接地对不重视知识、技能的家长的态度和行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孩子学到的数字与文字一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家庭教育。这些东西在某种意义上是小学生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父母非常注重幼儿教育。此外,对于乡村幼儿而言,适当的小学化内容和小学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幼儿适应其日常的生活和学习模式,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

(3)小学入学年龄的差异为小学化提供了可能

关于什么时候上幼儿园,国外学者已达成共识:孩子的心理素质满足了才能开始接受初等教育。外国孩子通常在6岁时进入初等教育。我国的初等教育年龄是一种政治性的,过去一段时间是7岁,后来有些地区改为6岁。原本七岁上幼儿园的政策,孩子数量实在是太多,已经超出了小学的承受范围,所以他们才会把入学的时间定在7岁。不过有些地区还是采取5岁幼儿入学的情形。

(4)考试文化作为一种传统在现实中根深蒂固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并且有着更悠久的发展历程。这个由来已久的习俗短时间内是难以根除的。当前我国小学的应试教育状况为幼儿教育早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尤其是在小学阶段,高考入学考试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作用。除此之外,关于幼儿的推广也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幼儿教育的普及,当前的教育体制、文化,幼儿能力、兴趣,家长的需求都为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带来了发展的可能。

4.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1)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在幼儿时期,幼儿的成长速度加快。这个阶段幼儿的体质发育表现为:肌肉组织易出现疲乏、持续不长、骨头不结实、柔软、易弯曲、易变形等特性;这个时候,神经系统还没有完全成熟,很难专心,很可能会受到影响。上述特征说明幼儿无法长期做相同的工作。首先,若孩子长时间听讲,一节课四十分钟,孩子会出现眼部酸痛、疲倦、视觉减退等现象,长期来看会造成近视;其次,长期久坐会导致幼儿的肌肉疲劳,从而导致幼儿的骨骼发育受到一定的限制;最后,长期进行智力劳动还会对幼儿的脑部和神经系统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些行为都会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结果显示,幼儿园经常对幼儿进行一定的限制,以减少幼儿的伤害发生率,放学后禁止幼儿自由玩耍,长期不运动会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体质也会受到影响。为了保证和保持孩子的健康成长,幼儿园要尽量减少孩子的长期学业。

(2)遏制了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玩是孩子的本性,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格。在玩耍中,幼儿可以在与他人的交流和交流中学习社交行为,并在玩耍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并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幼儿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强的需求,而实行学科式的教学,则会使幼儿的游乐活动时间大幅减少,从而使其失去自主的玩乐机会,从而对其心理健康的发展产生不利的作用。幼儿园教育中的小学化趋势掩盖了孩子的求知欲和求知欲,使他们失去了探究与探究的能力。由于缺乏道德品质、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导致幼儿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缺乏自信、迷茫、自我认同,等等。这些问题会在幼儿长大后慢慢显现,但若不能获得有效的治疗,将会阻碍其发展。

(3)背离了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与原则

幼儿园的小学化趋势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能力与精神的发展需要,偏离了教育的根本原理与法则。幼儿园的教学应该遵循其根本法则和原理,以玩耍为主要教学手段,使其能更好地发展。而幼教的小学化,“只注重对幼儿的学习”“课堂集体授课”忽视了“玩”等,已严重偏离了幼儿早期发展的根本原则,致使早期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必须遵从教育发展的法则,重视运用游戏的方法,以达到最好的发展,从而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的铺垫。幼儿园要以幼儿的利益与需要为中心,在自由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充分利用幼儿的自主意识,通过对自身的探索与发现来构建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促使幼儿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的协调发展。

(4)造成教育資源的极大浪费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差异,如生理、精神、认识的差异,这就是教育的内涵与方法。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要让他们的想象和创造性获得充分的发展,让他们在玩耍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自己的各项技能。若幼儿园放弃这种目的,而让幼儿提前接受小学生的知识,其实是超出了幼儿教育的教育目的,幼儿园的教学并不适合幼儿的成长。小学阶段幼儿的学习倾向也是以学习成绩为指标,很多孩子的父母都争相学习。这样的做法忽略了幼儿的疲乏和无聊,导致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幼儿被动接受初等教育,让他们在上了小学以后,形成一种“既已学到的东西不必再去学”的心态,又或以为初等教育很容易,无须多想就能掌握的误区,致使初等教育被“架空”,难以真正起到应有的效用。两个阶段的学习所学的知识基本一样,不仅影响了教学的效率,而且还大大地消耗了教学资源。

5.幼儿教育小学化解决的合理路径

(1)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宣传活动不仅仅是一种效率,更是一种社会性的能力。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加大对幼儿教育的宣传力度。开展幼儿教育工作,特别是在偏远的地方普及科学的育儿观念,对幼儿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提倡教育的科学性。应对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制订相应的宣传计划;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专题讲座,开展对幼儿教育的认识。第二,有关机构可以提供在线的教育培训。幼儿园要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评估,对教师要进行专业培训训练。第三,在家庭中多交流。要通过开展家长会、家长志愿者等形式向父母传达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填补父母教育方式的缺陷。第四,保证持续有效的传播。有关单位可以安排有目标的宣传,保证其内容充实、有效。

家长是幼儿的启蒙教师,家长的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要根治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就必须转变父母的教育方式,使父母形成一种新的教育观念,错误的教育方式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让幼儿过早地接触到超过自己认知的东西,会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有抗拒的心态,从而对身心的发展不利。通过与父母的日常交流,让父母意识到小学化对孩子的负面作用,从而对小学化的教学进行辩证思考。同时,教师要在家长会和家长联系手册中,引导家长注意与孩子的沟通,注意孩子的精神状态,使其转变为适合孩子成长的特点。

要根治早期小学化,不仅要着眼于小学化的效果,还要考虑到教师“教”的问题。小学化的实施离不开学校的考试氛围,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也在其中扮演了很大的角色。为此,必须加强对幼儿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以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新思想为指引,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以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新形势开展教学。幼师的职业素质对于小学化早期幼儿问题的管理至关重要,能否使其具有的知识储备易于理解,进而为幼儿所接纳,对于幼儿早期小学化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和有关的教育机构要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让教师都能更好地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而促进他们的教学观念和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同时,也要加强对中小学师资的培养,加强对其的扶持,建立专业化的教学环境,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另外,要建立健全的师德评估体系,对其进行定期的评估,从而不断地激发其职业技能和提高其教学品质。

(2)强化组织领导,展开幼儿教育小学化专项整治

政府的正确引导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关键,政府的组织与领导不仅是推动幼儿教育社会化的一个重要保证,更是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幼儿教育服务水平的内在政治要求。有关单位要加强组织性和内聚力,深化幼儿教育的改革,把小班制作为重点。首先,组建了一个专门的督导小组,按照教育部关于小学化管理的实际规定,从宏观和微观上全面把握、悉心指导。有关单位要对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教师履历、教学评价等进行智能监控。幼儿园要认真地领会教育部有关幼儿教育初等化管理的通告,领会其深层内涵,并切实落实其思想与目标。

(3)严格课程设置,促使小学实行零起点教学

零起点教育是按照全国统一的教育大纲,在教育内容和内容上,严格执行全国的课程规范。从幼儿园到一年级的过渡阶段,实行“零基础”教育能使孩子在幼儿园里愉快地生活。首先,要明晰工作职责。在实行零点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承担着首要的责任,而在这一过程中,校长要承担着明确的任务和任务,并对其进行规范化。有关单位要定期进行检查,對违反校纪的情况进行登记,并列入教育系统的诚信档案。其次,制定参照指标,对评估方法进行创新。有关单位要设立一个专业的评审组,对课程安排进行更为清晰的规范与要求。在教学评估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制定多种教学评估方法最后,要严格规范教学工作,增加监督。各地教育行政督导、教育科研部门要结合督导,不定时深入教室,了解各地的教育工作,对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指导,发挥责任督学的作用。到目前为止,部分学校已经为“零起点”的孩子制定了相关的教学方案,比如利用“巧饰环境”,把没有基本知识的孩子放在教室中央,与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同学进行合作,或者利用“游戏课程”,设置抢答、比赛、挑战等多种形式,并进行随机分配,让各个水平的同学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4)实施动态监管,认真落实责任督学制度

切实执行好教育督导职责及督导条例,不仅有利于推动行政职能的转换,更有利于推动学校依法办学。在政府、幼儿园、家长、社区和教师之间发挥着关键作用的督导机制的实施,既能有效地遏制幼儿园的小学化,又能为当前的幼儿教育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首先,要实行“一人一岗一责”的督导机制。由教育领导单位牵头,定期到幼儿园督导检查。可以在幼儿园内设立专门的督导小组,定期检查教师的日常工作。其次,实行“社会督导”方法。要做到“线上”“线下”两方面方面:“线上”建设督导站点,设置投诉热线;可以在“线下”设立投诉盒。最后,监管与开发并行。一只手抓监管,一只手抓发展,监管与发展并举,可以有效地降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此外,讨论幼儿教育的教学计划,引导教师建立科学的幼儿观念,促进幼儿园的教学。因此,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办法,使其标准化。

6.结语

综上所述,坚持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正确对待幼儿教育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幼儿教育,使其在新时期获得良好的发展,这不仅是新时期我国幼儿幸福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教育战略。近年来,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已成为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特别是幼儿教育领域的相关人员所关心的问题,而家长、幼儿园、社会和政府部门也积极参加其中,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前,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中,对于小学化问题的正确认识、小学化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小学化现象是怎样预防和矫正的,并将其提高。本文的研究成果虽已有一定的成果,但尚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人员进一步加强,以便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做出些许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嘉航,曹照洁.“双减”背景下学前教育“去小学化”问题研究[J].成才之路,2023(06).

[2]沈永辉,李曼,李硕.学前教育培训机构“小学化”治理困境与突破路径[J].教育评论,2022(12).

[3]余启泉.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探析[J].鄂州大学学报,2022(06).

[4]侯欢欢.基于幼态持续理论的“小学化”探析[J].河南教育,2022(11).

[5]姚锐,侯光燕.多学科素养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J].新课程教学,2022(20).

[6]杨舒渝.对学前教育中去小学化的思考[J].家教世界,2022(30).

猜你喜欢
小学化策略分析幼儿教育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