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统编教材 落实语文要素

2023-06-05 22:11林菁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统编教材小学语文

摘 要:语文要素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统编版语文教材将语文要素作为单元训练的主线,明确了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即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兼顾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价值观的培养,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价值,实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文章通过分析在统编教材教学中落实小学语文要素的意义、落实现状,对落实小学语文要素的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统编教材;小学语文;语文要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08-0019-03

引  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目标。统编版语文教材将语文要素放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体现。语文要素包括语文知识、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写作训练等方面,将语文要素落实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统编教材教学中落实小学语文要素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在统编版教材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要求语文教师按照教材中的主线、思路等要求,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在不同年级、不同单元的教材内容中编排不同深度的知识内容,能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得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落实语文要素,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全方位提升,另一方面能在语文知识难度的层层递进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不仅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原则,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统编版语文教材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明确标注出来,能够有效地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而将语文要素贯穿于课本的每一单元,能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各语文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在统筹整理整个单元教材内容的过程中,对语文素养的落实有科学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对课本内容进行预习,让学生标注出本节课的重难点,能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即将学习的课本内容有大致认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展开主动探究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则充分利用课后习题,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要求。由此,教师便能够在无形中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1]。

(三)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为了在统编版教材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语文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技能进行不断地提升和改进,要从教材整体的角度出发,对语文要素编排的情况,学生所处的年龄特征、学习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语文教学活动[2]。落实语文要素,本质上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教学技巧,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语文知识。教师只有摒弃僵化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才能实现语文要素在统编教材教学中的真正落实。

二、统编教材教学中小学语文要素的落实现状

(一)教学模式创新不足

当前,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不够深刻,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总体把控不够全面,对教材的使用局限于作为教授学生知识的参考资料,并没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缺乏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究。

例如,在进行阅读课程教学时,教师如果只要求学生阅读全文、标记生字词、理解文章意思,而不对文章進行深层次分析,很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假象,即阅读就是读文章。实际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层次分析,通过研究文章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文章整体表达的内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深层思考,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进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学习兴趣,进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特征,真正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语文要素。

(二)课堂趣味性不高,师生缺乏良性互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将重点放在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上,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过程单调乏味,造成教师只在讲台上讲,学生只在讲台下听,师生间缺乏良性互动,极大降低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缺乏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则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三)教学内容没有系统性

在统编版教材中,每一单元都体现了不同的语文要素,且每单元的语文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要善于将每单元的语文要素联系起来,将其串联成一个整体,以此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会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教学内容上更专注于“教会”学生当前要考的重点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并不关注学生是否真的将语文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并未将语文要素真正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一味地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忽略教材中语文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这种教学方式是本末倒置的。

三、统编教材教学中落实小学语文要素的策略探究

(一)转变观念,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教师要转变对语文教材的认识,语文教材不仅是传播知识的载体,还是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的有力依据。在统编版教材中落实语文要素,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还能为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供方法。

由此看来,在统编教材教学中落实小学语文要素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解读每册教材每个单元的不同语文要素,教师需要观照整体,“瞻前顾后”:明确某个语文要素在本次教学之前已经训练过几次,在本次教学之后,还将进行怎样的训练;搞清楚这个语文要素在之前教学和本次教学中分别承担着什么功能,要怎样使用才能实现功能最大化。

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缩写故事”。这一单元编排了2篇精读课文《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和1篇略读课文《牛郎织女(二)》,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提取故事框架,帮助学生顺利地将课文故事复述出来。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后要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创造性地讲述民间故事,鼓励学生勇于表达。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了解了一个完整的故事需要环境、人物、时间等要素支撑,进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缩写故事”。

教师以每个单元为整体,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将语文要素落实到每篇课文的教学活动中,能让学生从中获得语文知识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目标。

(二)动态调整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统编教材教学落实语文要素对教师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现有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动态调整。例如,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创设生活化情境、划分小组探索学习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高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对课文进行讲解后,将小学生分组,每组5个人,鼓励学生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己想象成五粒豌豆中的其中一粒,设想自己在飞出豆荚之后去了哪里,遇到了什么人、什么事,然后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将自己的想法勇敢表达出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度探究,并通过设置问题,如“小女孩看到从青苔裂缝里长出来的豌豆苗会怎么想”“她会对豌豆苗说些什么?”“豌豆苗又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呢?”等,引导学生站在小女孩和豌豆苗的角度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将语文要素落实到教学过程中,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善用现代化技术,将课堂内容系统化

要想将小学语文要素落实到统编教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借用现代化技术,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的活跃度,进而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完成课堂教学知识的传授。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全面的角度,对小学语文教材有整体的把握。教师要找到单元和单元之间相关联的语文要素,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利用新媒体教学资源,将知识合理地串联起来,形成全面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打破空间限制,使学生对语文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请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听,然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出《观潮》后,教师对课文展开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将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整个过程朗读出来,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气势磅礴。在课程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祖国其他地方的大江大河,通过画面的对比,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被称为天下第一奇观”,进一步升华课文主题。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这篇课文中觉得优美的句子画出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安排学生课后通过互联网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祖国美景,仿写句子,并在下节课中和大家分享。

教师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将抽象的语文知识直观形象化,通过听、说、读、写等环节将课堂内容系统化,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的世界,将现代化技术同语文要素相结合,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这篇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用好“交流平台”,对知识进一步巩固拓展

统编教材在每一篇课文后新增加了一项内容——“交流平台”,目的是凸显本单元课文的结构、语言的特点、词语的运用,是一项很好地展示人文要素的综合性学习平台。统编教材“交流平台”板块的设计主要是从学生视角出发,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构思,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每单元“交流平台”的要求不同,有的注重能力训练,有的注重方法指导,有的注重词句的积累,还有的注重学习习慣的培养。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交流平台”的目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发挥“交流平台”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侧重,通过“交流平台”对本单元内容进行不同形式的呈现,促进教学相长。

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编排了《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两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连续细致的观察”,“交流平台”则通过对规律进行总结的方式,将作者细致观察的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因此,在讲每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画出表示作者连续、细致观察的语句,并对此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仔细观察生活中存在的某一事物,让学生明白观察不应局限于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用心想。理论联系实际能使学生对课文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有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

结  语

要想通过课堂教学落实小学语文要素,教师就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对小学语文教材有整体的把握,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深挖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动态调整,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扎实地掌握语文知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将语文知识进行系统化改进,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全面发展,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在多样化的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实现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黄玉秋.聚焦统编教材 落实语文要素[J].小学教学参考,2021(28):70-71.

丁雪飞.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的编排特点与教学落实[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9(10):5-10.

作者简介:林菁(1973.11-),女,福建福鼎人,任教于福建省福鼎市桐南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曾荣获宁德市优秀班主任、福鼎市名班主任。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统编教材小学语文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