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拓展阅读的策略探究

2023-06-05 00:56朱小云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拓展阅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朱小云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进而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阅读理念,有效拓展课外阅读,让学生真正体验阅读的乐趣,开阔阅读视野,陶冶情操,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课堂教学

语文是小学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素养,使其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在阅读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在课内认真研读文本外,还需要加入适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将课内的阅读方法应用于课外自主阅读之中,再让课外的阅读体验回到课内阅读上,从而打通课内外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阅读渠道,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   拓展课前阅读,丰富阅读空间

根据认知规律可知,课堂上教师讲到一些文本的时候,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一时间难以理解,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另外,由于缺乏必要的文本背景知识,学生可能很难进入学习状态,理解文章也存在很大差异性。因此,设置前置性阅读十分必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拓展阅读,丰富学生自身的体验,为课堂文本阅读消除一定的障碍,也是提升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素养必备的手段和策略。

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赵州桥》一课的教学,纵观这篇文章,分别从赵州桥的所在地、設计者和建造的时间几个方面介绍了其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赵州桥的赞美之情。和记叙文比起来,说明文语言较为直接,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之感,而且说明文侧重科学,趣味性不强。因此,教师可以布置前置性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首先,阅读与“古桥”相关的书籍;其次,根据对赵州桥的理解,画一幅赵州桥的结构图;最后,搜集“我国桥梁发展”相关知识,小组合作探究主题:中国桥梁技术发展。有了这些前置性阅读的驱动,学生课前的阅读量大大增加,阅读的范围包括书籍、网络资源,既有需要独立思考的阅读,又有小组合作的主题探究。而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布置了前置性阅读任务,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学生对于说明文《赵州桥》的阅读非常顺利,充分地感知说明文的语言,了解到古代石桥的雄伟、壮观,结构坚固,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这样的阅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将学生从封闭的语文学习中解放出来,融入阅读,融入探索,不断发现,把知识的获取、文本的解读放进广阔的天地中,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不拘一格教语文,有了课前阅读的铺垫,课堂上轻轻松松地实现了知识的内化。阅读教学本该如此,教师教给学生的不应该是一篇课文,而是一种阅读的方法,而学生掌握了一种阅读方法,势必拓展到阅读的其他领域,从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极大地调动其阅读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2   着眼课后拓展,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尚需“悦读”,“悦读”还需“越读”。于学生而言,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从教师要求阅读到自主选择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立足课内阅读,抓住拓展契机,激发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一本到多本的阅读兴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内外的联系,改变以往单一教学的弊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教学,学生在初步阅读后,为女孩的命运感到悲伤。教师趁此机会设疑,同学们,作者安徒生为什么能把小女孩的故事写得这么感人呢?想了解一下安徒生其人吗?此刻,学生兴致浓厚,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出示作者生平,揭示写作背景:安徒生出生于1805年,自幼家境贫穷。父亲是一名普通的鞋匠,且很早去世。家庭的重担落在母亲身上,母亲靠给人洗衣来维持一家人的开销。即便如此,安徒生也没有因为这样的家境放弃学习,而是立志改变生活。14岁时,安徒生独自一人来到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以超越常人的毅力努力学习。因为特殊情况,他希望学习舞蹈和演戏,但被拒绝了。后来,有一位好心的音乐教师收留了他,他开始学习唱歌。贫穷的家境,再加上竭尽全力的学习,他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感冒、咳嗽、声音嘶哑,导致他后来只能离开了音乐学校。离开学校的安徒生开始写作,经过不懈的努力,他创作了160多篇童话。一次在国外旅行,好友寄来了三张画,希望他写一个故事。安徒生看到画上穷苦的小女孩那双楚楚可怜的大眼睛时,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回顾自己的童年生活,想到母亲的困苦和艰辛,不禁泪水打湿了眼眶。最后,他情不自禁地拿起笔,铺开纸,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写下了这篇感动无数人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听得入迷,被安徒生的身世和写作背景感染。此刻,教师抓住难得的拓展契机,向学生推荐,“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安徒生的童话不仅是写给孩子的,也是写给大人的,读安徒生的童话,你会懂得很多成长的道理。大家可以找来《安徒生童话》这本书读一读《丑小鸭》《雪人》《她是一个废物》《老约翰妮讲的故事》这几篇,在不同的主人公身上,也许会读到相似的命运或结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一定要明确阅读的意义,读书中的文字,读出人物,进而读自己,读生活。如上述案例中,教师借助《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内阅读体验,引导学生感知故事的创作背景,进而拓展《安徒生童话》相关篇目的阅读,从一篇到多篇,丰富学生的阅读空间,给学生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

3   有效连接生活,扩大阅读范围

小学教材所选的文本,多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语言贴近学生生活,内容容易与学生已有经验建立联系。扩大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阅读,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文本解读过程中,难度也会相应降低。为此,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擅长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效连接生活,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课的教学,这篇文章来自作家梁晓声的《母亲》。故事中,母亲生活艰苦,即便如此,依然省吃俭用,支持“我”读书。整篇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教好这篇文章,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于是教师从文本的关键词入手,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进而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一方面紧扣教材,另一方面向外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空间。在此基础上,教师推荐学生阅读林子的散文《慈母情怀》,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位母亲,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她心地善良,温柔大方,通过自己的手艺为千家万户送去温暖,她用勤劳而灵活的双手售卖鞋子,支撑起家庭的重担,供儿子上学,一家四口在母亲的带领下,顽强而乐观地生活。教师让学生将这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设置驱动问题:在两位母亲身上,你读到了哪些相似之处?母亲对孩子的爱,分别表现在哪里?结合生活,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流露母爱的点滴事件。在三个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的阅读由浅入深,交流过程中,有的学生谈及两位母亲,认为母爱不仅是平日里让孩子吃饱穿暖,更重要的是给孩子学习上的支持,精神上的鼓励;有的学生发现,母爱是散落在日常生活中的,说起了自己生日那天,母亲在为自己取生日蛋糕的路上,骑电动车摔了一跤,顾不得身上的泥土和扭曲变形的车子,最先关心的是蛋糕有没有被摔坏。此刻,拓展阅读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心灵之窗,循着那些微弱的光,学生深情地追溯着亲子之间点滴的爱。这样的阅读,超越课堂,超越文本,抵达的是精神的成长,实现了灵魂的重塑。

阅读教学是一个特殊的生命体验过程,是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无论课内教材,还是课外拓展都离不开生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贴近生活的篇目,如《金色童年》《校园趣事》《假日行动》等,将文本内容与生活结合,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帮助他们将阅读与自己已有经验建立联系。从而让学生真正受到启迪,体验生活的真谛,同时也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4   创设良好环境,营造阅读氛围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教学结构的有效优化,很多学校都配备了电子图书馆和阅览室。好的阅读,不单需要这些硬件,更需要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氛围这些软件。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与文本教学紧密结合,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阅读氛围,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读有兴趣的书,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积极投入阅读中。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爱幻想,想象力丰富,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爱读具有幻想色彩的书籍。而童话故事就具有幻想性,其虚构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生活化的故事情境等常常引领孩子沉入其中。这样的书籍对于孩子来说有强大的吸引力。与之类似的还有科幻小说,不仅具备幻想性,还具有一定的可读性,能够让人隐形的药水、具有神奇功能的外星人飞船等这些科幻故事让学生耳目一新。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秉持1+X的原则,即由一篇课内篇目,延伸出一系列课外读物,如学习了《宇宙生命之谜》《骑鹅旅行记》等篇目之后,学生会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对相关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针对学生喜欢这些探险类和科幻类书籍,可以给学生推荐《海底两万里》《鲁滨孙漂流记》等书籍,引导学生从单篇文章向一部书籍发展。另外,就教材而言,几乎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一些阅读延伸任务。

成功的语文课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确实如此,拓展阅读的主体是学生,当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时,他会与情节同命运,与人物共悲喜,在阅读中寻找情感的寄托,寻得心灵的共鸣。因此,阅读教学的最终指向是点燃,给孩子点燃阅读的火种,生命会在自发的阅读中熠熠生辉,绚烂多彩。

5   加强阅读指导,丰富阅读方法

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必然占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科学而合理的阅读指导尤为关键。教师在阅读教学和课外拓展中必须加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精读法、浏览法、略读法、做读书卡片等。在不拘一格的阅读实践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促进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做有心人,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使其受益终身。

小学中高年级因拓展阅读书目不同,阅读方法也略有差别。如推荐学生读《西游记》,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跳读”与“精读”结合。《西游记》篇目较长,全部读完对于小学生来说有难度,可以选择跳读的方法,教师创设驱动问题:读一读你最喜欢的情节。猜一猜大家都喜欢哪个情节。你最喜欢的法器是哪个?跳读相关情节,如梳理孙悟空是怎样与牛魔王结下仇怨的。精读可以这样安排,确定师生共读的章节后,再进行逐字逐句研读,学生边读边思考,对书中优美的词句或者其他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摘录。结合小学生形象思维较强的特点,还可以制作摘录小报,摘录的文字一旁配图片,实现图文并茂,读写共生。精读与跳读结合,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将阅读进行到底。

热爱阅读的孩子,总能被一本书打动,不管是被深深地吸引,还是被强烈地震撼,那些体验的瞬间,会为生命的成长注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如上所述,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感受人物的情感,挖掘文字的文学价值与时代价值,随着阅读的不断拓展,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为语文学习储能,为终身成长助力。但阅读方法的掌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建立在充分训练的基础之上。教师应强化对阅读方法的针对性训练,促使学生不断强化阅读技能和方法,增强阅读体验,从而领会阅读方法的精髓。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课标的颁布,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培养个性化阅读者,从课内到課外,给学生呈现更广泛的阅读天地。如本文论述,教师要善于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寻求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的连接点,一方面增强学生个人体验与语言的融合点,另一方面实现课内方法向课外阅读的迁移,使得课内得法,课外补充,互相促进,彼此兼容,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突围”,也助力生命的卓越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涛.拓展阅读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2(3):103-106.

[2]覃朝汇.拓展阅读 自然习作: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对策[J].天津教育,2022(14):150-152.

猜你喜欢
拓展阅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与延伸有效路径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